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生成逻辑及策略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汪大本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图像转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生成的前提条件,也是视觉文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图景。以图像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化抽象思想政治理论为具体化形象化内容的生成动因,也内在蕴含着复杂的...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图像转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生成的前提条件,也是视觉文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图景。以图像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化抽象思想政治理论为具体化形象化内容的生成动因,也内在蕴含着复杂的叙事图像构建和图像叙事展开的生成过程,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生成逻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系统化阐释有利于深入理解图像叙事的价值功能,进而在阐释和转译图像信息、提炼和升华图像主旨、内化和认同图像价值的实践策略构建中推动图像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视觉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图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大本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发展新质态。对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的阐发,需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形成过程和基本主张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加以把握,通过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主...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发展新质态。对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的阐发,需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形成过程和基本主张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加以把握,通过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主体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认识,才能够明确作为新时代生产力理论创新成果的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特质,从而形成以培育创新主体、变革生产关系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为着力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寻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的内在依据与构建策略
3
作者 汪大本 王友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图像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视觉文化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抉择。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可以通过增强叙事主体权威性、提升话语内容启发性和推动构图方式创新性等策略构建,提升思想政治教...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图像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视觉文化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抉择。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可以通过增强叙事主体权威性、提升话语内容启发性和推动构图方式创新性等策略构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 内在依据 图像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感性化传播及其引导 被引量:8
4
作者 汪大本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网络青年亚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空间生成和发展的产物,在传播过程中呈现感性化转向的趋势。网络所引发的思维认知方式、叙事传播场域和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的感性化传播与发展。情绪“部落化”、价值“碎片化”、身... 网络青年亚文化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空间生成和发展的产物,在传播过程中呈现感性化转向的趋势。网络所引发的思维认知方式、叙事传播场域和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的感性化传播与发展。情绪“部落化”、价值“碎片化”、身份“异质化”使得网络青年亚文化具有“去主流意识形态”的症候,必须通过对青年文化的包容与认同、对青年社会心态的引导与疏解以及主流文化建设“收编”网络青年亚文化,对其发展进行合理规范和引导,使青年文化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青年亚文化 媒介变革 视觉化 感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被引量:3
5
作者 汪大本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9-51,共3页
中国故事以生动的形象、富有启发性的内容和极具感染力的故事情节紧扣立德树人目标,以时代故事、文本故事、红色故事、历史故事为主要类型的中国故事在展现中国形象、蕴含中国精神的同时,为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方法... 中国故事以生动的形象、富有启发性的内容和极具感染力的故事情节紧扣立德树人目标,以时代故事、文本故事、红色故事、历史故事为主要类型的中国故事在展现中国形象、蕴含中国精神的同时,为提升思政课亲和力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方法借鉴。用好中国故事课程资源,要求思政课教师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以寓教于乐、寓教于事的方式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思政课 亲和力 故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汪大本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0,共8页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维护政治安全必须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回顾百年历程,党在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过程中经历了开创中奠基的初探阶段、曲折中前进的探索阶段、发展中调适的完善阶段和创新中深化的体系化建设阶段的基本历程。这一...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维护政治安全必须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回顾百年历程,党在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过程中经历了开创中奠基的初探阶段、曲折中前进的探索阶段、发展中调适的完善阶段和创新中深化的体系化建设阶段的基本历程。这一艰难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的宝贵经验,主要有:在核心起点上,必须把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摆在首位;在防控过程中,要将风险研判和应对能力建设有机统一;在力量源泉上,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防范策略上,要坚持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体系建设协同推进。这些经验启示也是新时代我们在政治风险防范和化解斗争中的必然坚守,以此我们才能不断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防范和化解政治风险中维护政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百年 政治风险 发展历程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荣誉表彰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大本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8-24,107,共8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其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通过发挥党和国家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文化氛围,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其融入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通过发挥党和国家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文化氛围,以国家荣誉表彰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方向引领和文化保障。从理论上阐明国家荣誉表彰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何以必要”“何以实现”,需要深入探讨两者的内在关联及其作用机理,着重从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探讨以国家荣誉表彰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理依据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荣誉表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大本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88-92,共5页
"互联网+"为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创业提供机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互联网背景下创业大学生自身的创业动机、资源和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互联网+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学界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9
作者 汪大本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8-106,共9页
在整体把握总体国家安全研究态势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58篇CSSCI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高被引文献分析,在时代需要与学术发展的逻辑理路中,生成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热点中的两大论域,即融合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 在整体把握总体国家安全研究态势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58篇CSSCI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高被引文献分析,在时代需要与学术发展的逻辑理路中,生成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热点中的两大论域,即融合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学界在热点论域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仍存在内涵阐释上的概念质证缺乏、依靠力量上的社会动员不足、安全体系法治化建设迟缓等问题。因此学界需从廓清基础概念、增强主体合力、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几个方面着手,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的革故鼎新,促进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安全体系 安全治理 非传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逻辑
10
作者 汪大本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第4期11-14,共4页
作风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中蕴含着一整套丰富的具有无产阶级政党特色的实践逻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抓关键少数作... 作风建设作为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其中蕴含着一整套丰富的具有无产阶级政党特色的实践逻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抓关键少数作为作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化建设作为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保障机制,以此构成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系统化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作风建设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与公民品格培育研究
11
作者 汪大本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6-92,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涉公共领域呈现的实践形态,旨在促进公共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复归。现代性图景下的个人主义泛起、交往关系中的“意义危机”和信仰体系重建过程中的“文化危机”等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认...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关涉公共领域呈现的实践形态,旨在促进公共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复归。现代性图景下的个人主义泛起、交往关系中的“意义危机”和信仰体系重建过程中的“文化危机”等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认知自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生成一方面要从理论逻辑中阐明公共性生成的理论基础、实践方式和价值指向;另一方面要从培育公民品格的实践入手,通过生活方式、交往关系、对话平台等实践路径构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理念转化为实践自觉,最终目标是培育以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为主要内蕴的公民品格,构筑个体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公共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 公民品格 社会生活 公共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的利益维度
12
作者 汪大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9,共5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在肯定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对历史发展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动因进行了探索,看到了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利益是促使阶级国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进步和历史交叠更替的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观,在肯定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对历史发展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动因进行了探索,看到了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利益是促使阶级国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进步和历史交叠更替的最深层次原因。利益维度作为解析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视角,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着更加深刻而本质的理解,能够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动因的认识更加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维度 唯物史观 国家 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拟制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孙迎光 汪大本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8,共8页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地位是人工智能风险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技术质疑论”与“物种奇点论”的分歧所在。学界目前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主要形成了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肯定说、赋能说、否定说三种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对...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地位是人工智能风险争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技术质疑论”与“物种奇点论”的分歧所在。学界目前关于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主要形成了人工智能主体地位的肯定说、赋能说、否定说三种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对主体具有的感性和理性的整体性、实践活动的创造性和社会关系的拓展性规定来看,人工智能具有特定的感知能力、能够模拟和延展人体机能、拓展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等主体特性,但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公共性关系等的缺失致使人工智能只具备有限的“准主体地位”,即拟制主体地位。人工智能拟制主体地位的提出为人工智能发展需要的法律保障、道德风险、技术伦理规制等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拟制主体 主体性 技术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显东 李乐 汪大本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34,共8页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9-2020年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进行时间区间、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来源期刊等四个层面的整体态势分析,并依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共现图谱和高频被引文献定位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的热点...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9-2020年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进行时间区间、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来源期刊等四个层面的整体态势分析,并依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共现图谱和高频被引文献定位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的热点论域。围绕研究主题,国内学界主要在少数民族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建设、公民教育以及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既有研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还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史论研究、现代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从而实现理论研究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国家认同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利益维度
15
作者 汪大本 《喀什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81-85,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是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学术建设的重要方面。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着眼于解决话语体系低效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是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学术建设的重要方面。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着眼于解决话语体系低效的问题,尤其是在利益多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必须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利益活动密切相关。这就是说,从利益维度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要在话语内容、表达方式、话语逻辑建设等方面,体现利益原则和社会主体的利益需求。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利益维度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探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维度 话语体系建设 逻辑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转变:高校思政课话语实效性提升路径的利益维度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维昌 汪大本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8年第5期22-28,共7页
当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客体以及思政教育环境都面临着利益多元化的挑战,思政课的实效性面临着内外部的挑战和困境。从利益角度出发对思政课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才能够对思政课实效性提出更加有效的对策,从话语要素的优化上来实现思想政... 当下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客体以及思政教育环境都面临着利益多元化的挑战,思政课的实效性面临着内外部的挑战和困境。从利益角度出发对思政课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才能够对思政课实效性提出更加有效的对策,从话语要素的优化上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提升,破解高校思政课实效性面临的困境。把握时代性,从固化形态话语向动态话语转换;紧贴现实性,从理论文本话语向生活实践话语转化;凸显教育性,从学科教材话语向教育教学话语转变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提升必须完成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实效性 利益困境 话语内容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形象德育的生成逻辑、价值显现与实践展开
17
作者 王友建 汪大本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5,共7页
高校形象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对传统德育方式革新的新探索。高校形象德育是教育者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形象德育的生成既是适应高校传统德育困境提出的新尝试,也是从大学... 高校形象德育是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对传统德育方式革新的新探索。高校形象德育是教育者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对大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形象德育的生成既是适应高校传统德育困境提出的新尝试,也是从大学生认知特点出发进行的融合创新。从其价值来看,高校形象德育具有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和育人维度的多重价值。为推进高校形象德育实践的有序展开,需要从德育形象的对象化构建、德育主客体形象素养的整体提升以及社会德育共同体建设着手,共同推动形象德育理论向德育实践转化,形成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丰富德育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形象德育 形象思维 德育资源 认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视觉化策略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18
作者 汪大本 《教育探索》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思政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做到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视觉化策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正是立足视觉文化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新探索。从当前思政课面临的教学... 思政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做到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视觉化策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正是立足视觉文化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新探索。从当前思政课面临的教学手段娱乐化、课程内容碎片化和社会思潮隐匿化的视觉困境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视觉化传播机理分析,阐明视觉化策略构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从图像生产到视觉信息传播、从图像信息向教育信息内化的过程性策略构建,探索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案,有助于推动视觉文化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改革 视觉化策略 视觉文化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内涵生成、现实困境及其实践策略 被引量:31
19
作者 汪大本 孙迎光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图像叙事是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转向必然。视觉文化背景下,浏览式感官体验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性构建,娱乐化图像资源供给冲击民众的价值信仰体系,片面化事实呈现考验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辨别能力。对此,必须注重思想政... 图像叙事是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转向必然。视觉文化背景下,浏览式感官体验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性构建,娱乐化图像资源供给冲击民众的价值信仰体系,片面化事实呈现考验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辨别能力。对此,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图像构建中的主体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话语表达,坚持图像价值赋意能动性与开放性相统一,以图像叙事的实践策略构建推动视觉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叙事 思想政治教育 视觉文化 图像构建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探析
20
作者 汪大本 王英 《延边党校学报》 2018年第3期4-9,共6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将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逻辑起点;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作为理论发展的逻辑中项;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将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逻辑起点;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作为理论发展的逻辑中项;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作为逻辑终点,以此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逻辑 发展方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