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汪坚强 吴强 朱冀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2-96,共5页
关键词 蓬莱市 中心城区 城市设计 城市建设 城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城镇总规阶段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探索——以安徽六安市诸佛庵镇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汪坚强 于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1,共6页
针对总体规划对城市(镇)空间形态调控乏力的问题,探讨总体规划编制中宜采用城市形态学、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整合的城市(镇)空间形态研究方法,提出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构成与内容,并从城镇空间形态基础性研究和空间... 针对总体规划对城市(镇)空间形态调控乏力的问题,探讨总体规划编制中宜采用城市形态学、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相整合的城市(镇)空间形态研究方法,提出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构成与内容,并从城镇空间形态基础性研究和空间形态优化设计两方面具体分析了诸佛庵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空间形态优化的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总体规划 空间形态 城市形态学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品质空间营建的城市设计审查制度构建——英国威尔士经验解析及镜鉴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坚强 韦婷娜 +2 位作者 邓昭华 于立 郑善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6,共11页
高品质空间营建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城市设计愈发重要,相关制度建设亟待加强。我国现行城市设计审查中存在的专家不匹配、审查指引缺失、审查仓促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设计质量与空间品质的提升。英国威尔士地区有着英国最成... 高品质空间营建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城市设计愈发重要,相关制度建设亟待加强。我国现行城市设计审查中存在的专家不匹配、审查指引缺失、审查仓促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设计质量与空间品质的提升。英国威尔士地区有着英国最成功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城市设计审查制度,其审查成本低、效率高、程序健全。通过对英国威尔士城市设计审查制度的演进、构成与运作的研究,分析其促进设计质量和空间品质提升的成功经验,并针对我国城市设计审查的现状与问题,从城市设计审查的角色定位、服务项目、机构设立、审查程序、审查指引等方面,探索我国本土化的城市设计审查制度构建,以响应新时期高品质空间营建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设计审查 审查制度 专家评审 空间品质 威尔士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有效的整体性控制--转型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改革探索 被引量:31
4
作者 汪坚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68,共9页
面对控规运行的环境与对象不断改变的转型背景,控规似乎难以适应城市建设调控需要,控规技术理性不足与《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控规地位空前提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进而引发了控规制度改革的需求。就技术体系而言,忽视城市整体调控、偏... 面对控规运行的环境与对象不断改变的转型背景,控规似乎难以适应城市建设调控需要,控规技术理性不足与《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控规地位空前提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进而引发了控规制度改革的需求。就技术体系而言,忽视城市整体调控、偏重地块控制的现行控规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备受质疑。本文通过分析控规中整体性控制缺失的问题,探索整体性控制的思路和方法,倡导"宏观:城市整体性控制—中观:编制单元控制—微观:街区控制+地块控制"的分层控制体系,提出"控规纲要+单元控规"分级的控规编制体系改革,具体研究"控规纲要"内容,以期加强城市建设的整体调控,科学指导地块控制,更好地引导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整体性控制 控规纲要 编制单元控制 街区控制 地块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化”的更新改造之路——对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7
5
作者 汪坚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46,共4页
结合近年来旧城更新改造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特点 ,在分析我国旧城更新改造走“民主化”道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初探了旧城更新改造中的“民主化”的更新改造之路。
关键词 旧城更新 公众参与 民主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改革思考 被引量:13
6
作者 汪坚强 《高等建筑教育》 2010年第3期53-59,共7页
面对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和大规模快速建设开发的特殊形势,控制性详细规划似乎难以适应城市建设调控需要。一定程度而言,控规教学的僵化与不足是造成这一尴尬状况的重要原因,因此,控规教学改革极为迫切。通过对控规教学现状与问题的剖析,... 面对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和大规模快速建设开发的特殊形势,控制性详细规划似乎难以适应城市建设调控需要。一定程度而言,控规教学的僵化与不足是造成这一尴尬状况的重要原因,因此,控规教学改革极为迫切。通过对控规教学现状与问题的剖析,并在对控规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需求进行前提性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基于控规在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控规教学改革首先要设置独立的课程;然后,应确立公共政策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根据院校自身人才培养特色与方向,因校制宜,优化控规教学内容;此外,还应配置合格的控规教学师资,并更新控规教学方法,强调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启发式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共政策 工程技术 案例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汪坚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4-61,共8页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潜在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现代济南 空间扩展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政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革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汪坚强 郑善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4,78,共7页
运用公共政策学原理,探讨控规的公共政策属性;通过对现行控规公共政策属性的缺失及原因分析,提出从"工程技术"向"公共政策"转型、加强制度建设是控规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实现控规这一转型,一方面,要建立公正、公平... 运用公共政策学原理,探讨控规的公共政策属性;通过对现行控规公共政策属性的缺失及原因分析,提出从"工程技术"向"公共政策"转型、加强制度建设是控规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实现控规这一转型,一方面,要建立公正、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和保障公共利益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要基于公共政策,从思想理念、编制主体、体系构成、运作程序四个方面进行控规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公共政策 公共利益 利益协调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优先、构建山水特色城镇——诸佛庵镇总体规划中城市设计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坚强 程晖 《华中建筑》 2009年第9期106-110,共5页
针对城镇特色危机及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特色塑造乏力的问题,探讨小镇总体规划中城市设计研究的引入,提出小城镇总体规划阶段城镇特色塑造的城市设计构成与内容,具体分析诸佛庵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城镇特色塑造的城市设计实践探索。
关键词 小城镇城镇特色 总体规划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者的游戏:无奈与宽容——试论钱钟书《围城》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坚强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3-55,共3页
《围城》运用夸张手法 ,错位描写和心理揭示等方法 ,构成别具风格的讽刺艺术 ,表现出智者的调侃和深层的无奈。
关键词 夸张 错位 心理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实于原著与原著基础上的创新——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子夜》评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坚强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4-58,共5页
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子夜》的改编把茅盾的"三部手稿"列为改编对象的策划,既可以逃避"不忠实于原著"的指责,又"合法"地融入了多种时尚元素;通过结构的重组可以实现主题的跨越,便于组织故事和塑造人物;... 三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子夜》的改编把茅盾的"三部手稿"列为改编对象的策划,既可以逃避"不忠实于原著"的指责,又"合法"地融入了多种时尚元素;通过结构的重组可以实现主题的跨越,便于组织故事和塑造人物;通过对原著单一的故事内容进行拓展加工,形成以吴、赵为核心的推动式多事件的组合形态;在人物塑造方面,无论是对主要人物的经历及其关系的改变,还是对次要人物增添分量和新增人物,都可以被视为影视改编中进行人物处理和设置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夜》改编 忠实 背离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策略、民间人物及其审美品性——比较《锦城旧事》、《成都方脑壳传奇》和《小时候》的方言叙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坚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3,共5页
车辐的《锦城旧事》、罗清和的《成都方脑壳传奇》和桑格格的《小时候》是把成都方言娴熟地运用于小说叙事的典范之作,独具时代气质和地方审美趣味。把方言叙事建立在演绎俗文化和彰显地域文化精神,是他们的叙事策略;他们笔下的人物都... 车辐的《锦城旧事》、罗清和的《成都方脑壳传奇》和桑格格的《小时候》是把成都方言娴熟地运用于小说叙事的典范之作,独具时代气质和地方审美趣味。把方言叙事建立在演绎俗文化和彰显地域文化精神,是他们的叙事策略;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成都土生土长带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性格的民间人物,在方言语词的包装下,他们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时期成都文化的风俗画;他们分别代表了深沉中的反思、放肆中的幽默、稚拙中的智慧三种审美品性和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策略 民间人物 审美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实原著·改编空间·场景真实——近期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评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坚强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期1-3,共3页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在新世纪又重新火爆了起来,但现代文学名著与生俱来的精英文化意识在改编中无一例外地受到挑战;电视剧强大的叙事功能决定了对原著情节、人物、场景的增添、组合和再创造,但决不能凭空捏造,应当是"忠实于原著精... 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在新世纪又重新火爆了起来,但现代文学名著与生俱来的精英文化意识在改编中无一例外地受到挑战;电视剧强大的叙事功能决定了对原著情节、人物、场景的增添、组合和再创造,但决不能凭空捏造,应当是"忠实于原著精神基础上的创造";"真实"是观众对影视作品进行指三道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一部影视作品,总是被观众挑出漏洞,改编的成功也会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名著 影视改编 忠实原著 叙事功能 细节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影视改编的文化精神复归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坚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07-108,共2页
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作为写成都故事的文学作品,缺少的恰是成都本土文化精神,恰是对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的误读。电影版《请将我遗忘》和电视剧版《都是爱情惹的祸》的出现不只是可以把它看做是文字向影像的艺术转换,... 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作为写成都故事的文学作品,缺少的恰是成都本土文化精神,恰是对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域文化的误读。电影版《请将我遗忘》和电视剧版《都是爱情惹的祸》的出现不只是可以把它看做是文字向影像的艺术转换,更是在文化方面对原著进行的补充和修正,在主题构思中显出了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故事 文化精神 城市性格 人物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灾难电影的类型移植与叙事伦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坚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6,共2页
国产"灾难题材"电影与西方类型的灾难片是具有鲜明差异的两种文化选择下的艺术实践。前者重在"抢险救灾",突出主流意识;后者重在"体验灾难",突出消费娱乐。国产灾难电影的形成是在基本国情基础上,对西方电影理论及艺术实践的"移... 国产"灾难题材"电影与西方类型的灾难片是具有鲜明差异的两种文化选择下的艺术实践。前者重在"抢险救灾",突出主流意识;后者重在"体验灾难",突出消费娱乐。国产灾难电影的形成是在基本国情基础上,对西方电影理论及艺术实践的"移植",并逐步形成了类型化的叙事特征。各级领导干部和解放军英雄形象的塑造、亲情戏的演绎和"好莱坞元素"的添加,形成了国产灾难电影类型化叙事的基本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灾难片 类型移植 叙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新时期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坚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共3页
新时期开始,电影与文学总是相互支撑共同完成文艺的社会审美功能。新时期电影追随文学思潮即时回应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社会思潮,一旦文学在思想文化领域有新的发现,电影的改编就会紧随其后,用影像演绎原著精神。从初期的伤痕文学带来... 新时期开始,电影与文学总是相互支撑共同完成文艺的社会审美功能。新时期电影追随文学思潮即时回应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社会思潮,一旦文学在思想文化领域有新的发现,电影的改编就会紧随其后,用影像演绎原著精神。从初期的伤痕文学带来的伤痕电影,到反思文学带来的反思电影,再到改革文学带来的改革电影,寻根文学带来的西部电影,先锋思潮带来文学与电影的形式革命等,完成了新时期电影与文学的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电影 电影与文学 文学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大生活”作家的地方文化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坚强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0-63,69,共5页
新世纪以来,以车辐、乔瑜、罗清和、王跃、文迪、老樵、骆平、桑格格等为代表的小说作家,以描写成都人的"大生活"(乔瑜语)来展示成都故事,形成了一个带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家群体。他们对成都本土文化有本能的崇尚意识和... 新世纪以来,以车辐、乔瑜、罗清和、王跃、文迪、老樵、骆平、桑格格等为代表的小说作家,以描写成都人的"大生活"(乔瑜语)来展示成都故事,形成了一个带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作家群体。他们对成都本土文化有本能的崇尚意识和自觉的理性透视精神,传达出特别鲜明的婉约阴柔、飘逸旷达的"蜀水文化"特征。成都人的生存本相都能从他们的笔端勾勒出明晰的具备了地域文化风情的生存图景,可以说是一幅成都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生活”作家 成都故事 蜀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成都“大生活”作家的地方文化意识
18
作者 汪坚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成都"大生活"作家是全球化语境中的地方文化书写者。他们以蜀文化背景对普通人生活方式的崇尚为根基,标举现代都市文学的民间立场和专注于"生活"本身的文学构建方式和品格,使文学审美与地方性文化走向同一;在文学... 成都"大生活"作家是全球化语境中的地方文化书写者。他们以蜀文化背景对普通人生活方式的崇尚为根基,标举现代都市文学的民间立场和专注于"生活"本身的文学构建方式和品格,使文学审美与地方性文化走向同一;在文学形象塑造方面,着意于主体性格宽容祥和、坚韧倔强和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形象;在文学叙事内容方面,勾勒出城市普通人"大生活"的民间百态况景;在文学的表达方式上,追求语言的地方性、口语化,借助方言以强化地域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方式 城市性格 民间叙事 本土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与影视的文化阐释
19
作者 汪坚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19,共2页
中国当代文学与影视关系的文化流脉经过60多年的涌动,其基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文学占有绝对的主动、影视追随文学思潮、文学与影视“双赢”和文学与影视“互动”四个阶段。促成这种转变的文化因素分别是宣传与教化、启蒙与反思、通俗与... 中国当代文学与影视关系的文化流脉经过60多年的涌动,其基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文学占有绝对的主动、影视追随文学思潮、文学与影视“双赢”和文学与影视“互动”四个阶段。促成这种转变的文化因素分别是宣传与教化、启蒙与反思、通俗与娱乐和文化多元与产业链。文学与影视尽管在不同时期出现过关系的依存和逆转,但它们却是不可替代的两种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与影视 文化流脉 教化作用 文艺思潮 娱乐功能 双赢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具:《三国演义》与皮夹克——浅议电视剧《红日》道具的设置和运用
20
作者 汪坚强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电视剧《红日》的改编,成功地设置和运用了两件道具——《三国演义》和皮夹克,把叙事主体"三大战役"连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这两件道具在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冲突的安排、全剧的组织结构和深化作品主题都起到了极重要... 电视剧《红日》的改编,成功地设置和运用了两件道具——《三国演义》和皮夹克,把叙事主体"三大战役"连成为一个完整的事件。这两件道具在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冲突的安排、全剧的组织结构和深化作品主题都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日》改编 道具 《三国演义》 皮夹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