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拱形管桁架中索的位置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汪可 于文静 《山西建筑》 2025年第2期48-51,76,共5页
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预应力管桁架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预应力索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优化结构内力,增大结构竖向刚度,减小支座水平推力。而索的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结构整体受力的合理性以及用钢量的大小。以重庆某预应力管桁... 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预应力管桁架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预应力索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优化结构内力,增大结构竖向刚度,减小支座水平推力。而索的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结构整体受力的合理性以及用钢量的大小。以重庆某预应力管桁架料场大棚为例,通过在有限范围内调整索的位置,选取多个结构控制指标进行对比,研究计算结果对结构整体的影响,从而确定较为合理的索布置。分析结果表明,以反弯点处为基准,索的位置向上调整,则支座反力和挠度增大,最大杆内力也会相应变大,实际工程中,索的位置建议根据结构的外形,通过单线模型先确定反弯点高度,结合工艺的要求,在此位置上下1至2个节间范围内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索 管桁架 空间结构 跨中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类装备电磁暂态模型构建技术综述
2
作者 杨鸣 黄琳榆 +6 位作者 孙金昊 司马文霞 赵小涵 汪可 冯谟可 邹滨阳 彭代晓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I0001,共21页
变压器类装备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装备。灵活多变的运行场景导致变压器需承受复杂的电磁暂态冲击,对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极大挑战。构建变压器电磁暂态模型是准确分析变压器及系统电磁暂态物理过程和特... 变压器类装备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装备。灵活多变的运行场景导致变压器需承受复杂的电磁暂态冲击,对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极大挑战。构建变压器电磁暂态模型是准确分析变压器及系统电磁暂态物理过程和特性的关键,是变压器优化设计、暂态调控与安全运行的基石。该文将变压器电磁暂态模型按照适用频带分为低频模型、高频模型和宽频模型,首先从模型结构、参数辨识、应用范围、局限性等方面介绍了现有主流的变压器低频电路模型,重点阐述了铁芯非线性励磁支路的参数测量和表征方法,及其与分接开关模型的动态耦合方法;然后,介绍了现有变压器高频电路模型,包括黑盒模型和白盒模型,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与总结;进而,介绍了同时具备铁芯非线性和频率依赖特性表征能力的宽频模型。最后,针对不同电磁暂态冲击场景提出模型应用建议,并对变压器电磁暂态模型构建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类装备 电路模型 电磁暂态 铁芯非线性 频率依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场下变压器油隙间距对油中空间电场及界面电荷特性影响机理
3
作者 高春嘉 齐波 +4 位作者 陈聪聪 赵晓林 汪可 张书琦 李成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80-1992,I0031,共14页
换流变压器油纸复合绝缘中的多层不等间距油隙结构对油中电场及界面电荷的影响尚不明确。该文利用Kerr电光效应,获得不同外施电压下典型双层油纸复合绝缘模型油中电场分布及油纸界面电荷积聚特性,揭示“高油中场强”及“宽油隙间距”联... 换流变压器油纸复合绝缘中的多层不等间距油隙结构对油中电场及界面电荷的影响尚不明确。该文利用Kerr电光效应,获得不同外施电压下典型双层油纸复合绝缘模型油中电场分布及油纸界面电荷积聚特性,揭示“高油中场强”及“宽油隙间距”联合作用下的“油隙间距效应”。研究表明:1)当油中场强较低时,正极性侧油中场强始终较高;2)当外施电压增加至+25 kV,随着上/下油隙间距之比由1:5增大到4.5:1.5,正极性侧油中场强逐渐降低,超过该比例后出现场强分布“反转”;3)明确了相邻油隙场强分布“反转”的阈值:即间距比3:1时油中场强阈值1.00 kV/mm,间距比≥5:1时场强阈值降至0.55 kV/mm;4)宽油隙为离子解离提供了更多的油中初始电荷,且高场强加剧了电荷解离/复合现象,导致宽油隙侧的油纸界面电荷数量增加,超过“极性效应”影响,增强了对侧油隙场强。研究结果可为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结构设计优化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电场分布 界面电荷 极性效应 油道间距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短路试验的变压器绕组线累积效应
4
作者 李鹏 隋华泽 +5 位作者 徐征宇 李林达 汪可 汪佐宪 张书琦 赵志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1-2422,I0032,共13页
绕组线是电力变压器线圈轴向支撑结构的关键材料之一,多次短路冲击下变压器绕组线的累积效应尚不清晰。该文提出适用于变压器绕组线的多次短路冲击等效试验方法,搭建模拟短路力的动态冲击试验平台,与传统静态试验方法相比更符合实际故... 绕组线是电力变压器线圈轴向支撑结构的关键材料之一,多次短路冲击下变压器绕组线的累积效应尚不清晰。该文提出适用于变压器绕组线的多次短路冲击等效试验方法,搭建模拟短路力的动态冲击试验平台,与传统静态试验方法相比更符合实际故障情况。试验获得绕组线在多种不同短路工况下的累积形变规律,结果表明:累积形变随短路次数增加呈增长饱和趋势;短路间隔类型对绕组线累积效应特性具有影响;以一台500kV变压器为实例计算,多次短路后各线圈阻抗最大变化为1.21%,有潜在失稳风险。研究结果揭示了绕组线的多次短路累积效应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多次短路累积效应对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影响和短路动态计算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短路 绕组线 累积形变 抗短路能力 累积效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故障诊断用油中溶解气体新特征参量 被引量:117
5
作者 汪可 李金忠 +4 位作者 张书琦 孙建涛 王健一 高飞 程涣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570-6578,6625,共9页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issolved gas analysis,DGA)是现场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油中溶解气体含量较容易受到变压器结构、容量、故障位置以及故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可靠性。为了提升变压器故...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issolved gas analysis,DGA)是现场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油中溶解气体含量较容易受到变压器结构、容量、故障位置以及故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可靠性。为了提升变压器故障诊断正确率,该文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e,SVM)和遗传算法(geneti calgorithm,GA)优选的DGA新特征参量。首先,以28个DGA比值为输入,建立了基于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其次,采用GA同时对SVM参数和DGA比值进行优化,得到9个优选DGA比值作为变压器故障诊断用新特征参量。对IEC TC 10故障数据库的诊断结果表明:DGA新特征参量的故障诊断正确率为84%,较常用的DGA含量和IEC比值的诊断正确率提高10%~25%;并且无论采用哪种特征参量,支持向量机的诊断结果均优于神经网络诊断模型。最后,采用DGA新特征参量对国内117组变压器的故障诊断正确率达到了87.18%,再次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故障诊断 油中溶解气体比值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IEC TC 10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图像分解的局部放电特征提取与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可 张书琦 +4 位作者 李金忠 孙建涛 赵晓宇 廖瑞金 邹国平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4,共10页
提取有效的局部放电(PD)特征是输变电设备缺陷识别的前提。以局部放电灰度图像为分析对象,提出了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局部放电图像特征提取策略。算法通过2DPCA将PD灰度图像分解为多个一维向量,并对每个向量提取了9个特征参量,... 提取有效的局部放电(PD)特征是输变电设备缺陷识别的前提。以局部放电灰度图像为分析对象,提出了基于二维主成分分析(2DPCA)的局部放电图像特征提取策略。算法通过2DPCA将PD灰度图像分解为多个一维向量,并对每个向量提取了9个特征参量,组成了PD图像分解特征集。同时,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PD特征选择算法,以优化PD图像分解特征,提升局部放电缺陷类型识别结果。对实验室考虑多因素影响的PD样本识别结果表明,2DPCA图像分解特征可以取得93%的PD缺陷识别率,经过PSO优化后的2DPCA特征可以将PD识别率提高至96%,并且特征维数由72降至28,充分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另外,对添加不同随机干扰的PD样本平均识别率均大于85%,表明2DPCA图像特征具有较好的抗随机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图像分解 特征提取 特征选择 模糊k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放电UHF脉冲的时频特征提取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汪可 廖瑞金 +2 位作者 王季宇 杨丽君 李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9,共9页
制作了4种人工缺陷模型模拟典型的局部放电源,并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采集UHF脉冲信号。引入S变换(ST)对局部放电的UHF脉冲进行时频分析,探索不同放电源脉冲的聚类分离。算法首先对UHF脉冲进行S变换,并采用非负矩阵分解(NMF)对S变换幅值矩... 制作了4种人工缺陷模型模拟典型的局部放电源,并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采集UHF脉冲信号。引入S变换(ST)对局部放电的UHF脉冲进行时频分析,探索不同放电源脉冲的聚类分离。算法首先对UHF脉冲进行S变换,并采用非负矩阵分解(NMF)对S变换幅值矩阵进行分解得到频域基向量和时域位置向量,从中提取尖锐度、导数平方和、信息熵以及稀疏度等特征参量,构造出能充分反映局部放电时频信息的特征空间,最后利用模糊C均值算法对提取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得到放电源脉冲的聚类结果。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ST时频特征能够有效实现不同局部放电源脉冲的聚类,当NMF参数r=2时,10维时频特征能够取得最高为90.33%的聚类正确率;与常用的Wigner-Ville分布(WVD)相比,ST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当存在复杂的多重信号折反射时,本文提出的时频特征聚类结果较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脉冲聚类 S变换 非负矩阵分解 模糊C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绝缘纸电劣化过程中的局部放电混沌特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可 廖瑞金 +3 位作者 郑升讯 高竣 杨丽君 严家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75-3081,共7页
为探究油浸绝缘纸板的局部放电(PD)劣化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油浸绝缘纸的局部放电劣化实验。以实际变压器绕组绝缘纸为研究对象,通过加速电劣化实验得到试品的平均击穿时间,拟合出试品电劣化的反幂寿命模型,确定3个实验电压。采用超高... 为探究油浸绝缘纸板的局部放电(PD)劣化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油浸绝缘纸的局部放电劣化实验。以实际变压器绕组绝缘纸为研究对象,通过加速电劣化实验得到试品的平均击穿时间,拟合出试品电劣化的反幂寿命模型,确定3个实验电压。采用超高频天线采集整个电劣化过程中试品的局部放电信号,并将整个劣化过程划分为10个阶段。最后,采用混沌理论分析局部放电幅值时间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关联维数以及Komogorov熵等特征参量在油浸绝缘纸电劣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劣化的持续发展,最大Lyapunov指数不断增大,与油浸绝缘纸电劣化状态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关联维数呈一定的波动状态,但在绝缘预击穿阶段有明显下降;劣化初期的局部放电混沌特性最强,但随后迅速下降并在劣化中前期达到最小,之后呈现稳定的小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油浸绝缘纸 局部放电 电劣化 Weibull模型 混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隐式马尔科夫模型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可 杨丽君 +2 位作者 廖瑞金 齐超亮 周湶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5-212,共8页
利用绝缘试品在升、降压过程中的视在放电量-施加电压序列作为局部放电特征量,并将离散隐式马尔科夫模型分类器引入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研究中。该算法首先利用矢量量化方法通过对码本生成样本集进行LBG编码构造码本,并分别对各类放电的... 利用绝缘试品在升、降压过程中的视在放电量-施加电压序列作为局部放电特征量,并将离散隐式马尔科夫模型分类器引入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研究中。该算法首先利用矢量量化方法通过对码本生成样本集进行LBG编码构造码本,并分别对各类放电的训练和测试样本分配码本索引序列。在分类器的训练阶段,输入训练样本序列训练得到每类放电的离散隐式马尔科夫模型。在测试阶段,计算每类离散隐式马尔科夫模型输出测试样本序列的概率,取最大概率对应的模型序号作为识别结果。对5类放电的150个样本的识别结果表明,离散隐式马尔科夫模型具有识别率高、易扩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矢量量化 离散隐式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双向改进模糊2DLDA算法提升多因素影响的局部放电识别可靠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可 廖瑞金 +2 位作者 吴高林 王谦 伍飞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0-220,共11页
缺陷尺寸、施加电压、绝缘老化等多因素会引起局部放电特征的分散、交叉,并对变压器局部放电的识别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向改进模糊2DLDA(TD-MF2DLDA)算法,提取局部放电(PD)灰度图像特征以提升局部放... 缺陷尺寸、施加电压、绝缘老化等多因素会引起局部放电特征的分散、交叉,并对变压器局部放电的识别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向改进模糊2DLDA(TD-MF2DLDA)算法,提取局部放电(PD)灰度图像特征以提升局部放电的识别可靠性。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模糊2DLDA(MF2DLDA)算法,并引入双向压缩策略,构建了局部放电灰度图像压缩的TD-MF2DLDA算法。最后,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TD-MF2DLDA特征和其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实验室局部放电样本的识别结果表明,当存在绝缘老化等多因素影响时,TD-MF2DLDA算法可以取得92.84%的聚类正确率,较NMF-PCA特征和传统局部放电PRPD特征的77.80%和71.12%具有明显的提高,能够有效避免缺陷尺寸、施加电压、绝缘老化等因素导致的局部放电特征分散、相互交叉等问题,提高了局部放电识别的可靠性。同时,FCM聚类指标XBI表明TD-MF2DLDA特征较NMF-PCA特征和PRPD特征具有更好的类内紧凑性和类间可分性,更适合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局部放电 特征提取 灰度图像 双向改进模糊2DLDA 模糊C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相似度的油纸绝缘多局部放电源脉冲群分离与识别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可 李金忠 +3 位作者 张书琦 廖瑞金 朱洁 伍飞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1-260,共10页
由于变压器内部液-固绝缘结构和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其内部往往是多个局部放电源同时存在,引起局部放电PRPD图谱交叉和重叠而无法识别。为解决多局部放电源的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脉冲时频分析(TFA)结合近邻传播聚类(APC)的变压器... 由于变压器内部液-固绝缘结构和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其内部往往是多个局部放电源同时存在,引起局部放电PRPD图谱交叉和重叠而无法识别。为解决多局部放电源的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脉冲时频分析(TFA)结合近邻传播聚类(APC)的变压器油纸绝缘多局部放电源脉冲群分离与识别策略。首先,将基于S变换(ST)时频分布的脉冲相似度(时频相似度)矩阵输入近邻传播聚类(APC)分离多局部放电源脉冲群。然后,采用局部放电相位分布(PRPD)统计特征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SO-SVM)识别ST+APC分离的子脉冲群,并验证分离的有效性。对实验室人工缺陷模型的局部放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T+APC算法可以有效去除脉冲型干扰(PSN)和分离油纸绝缘多局部放电源脉冲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油纸绝缘 多局部放电源 S变换 近邻传播聚类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US的二氧化碳无水压裂与驱油技术体系设计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12
作者 祁贤业 姚孔 +2 位作者 小萌 郭蕴槿 汪可 《中外能源》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手段,通过捕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油气开采,从而实现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碳封存的双重目标。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技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替代传统水基压裂液,通过高压注入地层形...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碳减排手段,通过捕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油气开采,从而实现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与碳封存的双重目标。二氧化碳无水压裂技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替代传统水基压裂液,通过高压注入地层形成裂缝,建立油气渗流通道,提高原油产量。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则通过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地层弹性能量,提升原油采收率。重点对二氧化碳无水压裂及驱油技术的工艺装备配置、装备参数、工艺参数、实施流程进行详细设计,并从二氧化碳捕集、处理、运输、封存与利用全流程建立CCUS在油气开采行业的技术体系架构。在东北某页岩油平台和新疆某油田的技术应用验证表明:二氧化碳无水压裂后,原油产量比作业前提高1.5倍以上,二氧化碳有效封存量占注入量的65%;二氧化碳驱油后,采收率可达到28%,是注水驱油的2倍,封存二氧化碳约占注入量的85%左右。两项技术在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技术 二氧化碳无水压裂 二氧化碳驱油 提高采收率 碳封存 产业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在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可 杨丽君 +2 位作者 廖瑞金 邓小聘 周天春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4-60,共7页
采用试品升、降压过程中的视在放电量-施加电压序列作为特征量,并引入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进行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以区分不同的缺陷类型。算法在训练阶段首先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进行矢量量化(VQ),以码本码字代替原始矢量实现数据压缩... 采用试品升、降压过程中的视在放电量-施加电压序列作为特征量,并引入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进行局部放电模式识别以区分不同的缺陷类型。算法在训练阶段首先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进行矢量量化(VQ),以码本码字代替原始矢量实现数据压缩,再以训练样本的码字构造DTW参考模板。在测试阶段,计算测试样本与每类放电参考模板的平均DTW距离,并利用快速匹配(FM)算法加快DTW运算过程,最后应用最近邻识别准则得到识别结果。对5类放电的200个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DTW算法具有识别率高和易拓展的优点,并且FM算法能够节省56%计算量和提高DTW算法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动态时间规整 矢量量化 快速匹配 最近邻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可 刘丽娟 +4 位作者 支庆江 秦宪涛 常俊朋 隋德玲 姜文营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8期660-660,共1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复杂、发展迅速,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临床死亡率高。我院应用前列地尔、血必净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重...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复杂、发展迅速,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临床死亡率高。我院应用前列地尔、血必净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效果 前列地尔 血必净 疗效观察 临床 急性重症胰腺炎 严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216
15
作者 廖瑞金 杨丽君 +2 位作者 郑含博 汪可 马志钦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共12页
综述了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的研究现状,剖析了影响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特征产物及规律,强调了水分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的影响。分别总结了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的理化和电气特征量,并从微... 综述了电力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的研究现状,剖析了影响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特征产物及规律,强调了水分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的影响。分别总结了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的理化和电气特征量,并从微观形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层面探索绝缘纸内部纤维素的断链机理,从而讨论各种因素对绝缘热老化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了电力变压器绝缘热老化领域后续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油纸绝缘 热老化 特征量 微观形貌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研究综述 被引量:93
16
作者 唐志国 唐铭泽 +3 位作者 李金忠 王健一 吴超 汪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63-2277,共15页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是指对电气设备的放电故障类型进行识别。作为局部放电故障诊断技术的基础,它为局部放电风险程度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对国内外在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别从局部放电模式...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是指对电气设备的放电故障类型进行识别。作为局部放电故障诊断技术的基础,它为局部放电风险程度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对国内外在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别从局部放电模式构造、特征量提取以及分类器选择3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了目前局部放电模式识别各环节研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融合多种放电模式的特征量信息、优化改进分类器以及寻优分类决策等方面对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模式识别 局部放电模式 特征量 分类器 信息融合 分类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法的反应堆厂区供电可靠性分析
17
作者 汪可 郭俊材 +3 位作者 雷超 王帅 干宇文 陈庆旭 《科技视界》 2019年第26期1-4,共4页
本文依据概率公式算法的GO法原理,对某反应堆厂区供电的可靠性进行了建模和定量分析。经过对I和II可靠段的GO模型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精确计算,结果表明,GO法建模清晰、运算快捷、通用性强,并为其他反应堆厂区供电可靠性分析研究和设计作... 本文依据概率公式算法的GO法原理,对某反应堆厂区供电的可靠性进行了建模和定量分析。经过对I和II可靠段的GO模型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精确计算,结果表明,GO法建模清晰、运算快捷、通用性强,并为其他反应堆厂区供电可靠性分析研究和设计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法 核电 厂区供电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纸绝缘频域介电谱特征参数提取及绝缘状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董明 刘媛 +4 位作者 任明 吴雪舟 汪可 刘锐 李金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246-6253,共8页
为了将频域介电谱法更好地应用于油纸复合绝缘状态无损检测,该文在对电介质物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油浸纸板介电响应函数模型,并对实测油浸纸板频域谱进行拟合,提取了函数模型的特征参数,借助有限元仿真研究了老化和水分对变压器主... 为了将频域介电谱法更好地应用于油纸复合绝缘状态无损检测,该文在对电介质物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油浸纸板介电响应函数模型,并对实测油浸纸板频域谱进行拟合,提取了函数模型的特征参数,借助有限元仿真研究了老化和水分对变压器主绝缘频域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测复介电常数ε*-f曲线与基于油浸纸板介电响应函数的拟合曲线在整个频段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介电响应函数模型中的参数直流电导率σ0能够表征油浸纸板中的含水量m,σ0与m之间具有指数关系;参数α、β以及τ能够表征油浸纸板老化程度,其中,参数α和τ与老化时间t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参数β与老化时间t之间具有指数关系;随着油浸纸板含水量的增加,油纸绝缘系统ε''值在全频段都增大,而随着纸板老化程度加深,ε''值只有在f<0.01 Hz和1Hz<f<100Hz范围内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复介电常数 水分含量 老化状态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水分含量对油纸绝缘热老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廖瑞金 汪可 +3 位作者 尹建国 杨丽君 孙会刚 邓小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72-1178,共7页
为探讨初始水分含量对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过程的影响机制,设计了绝缘纸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3%、5%的矿物油-纸绝缘试品在90°C下的加速热老化试验,定期取样测量了绝缘纸聚合度、油纸绝缘水分质量分数、油中糠醛质量浓度、油... 为探讨初始水分含量对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过程的影响机制,设计了绝缘纸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分别为1%、3%、5%的矿物油-纸绝缘试品在90°C下的加速热老化试验,定期取样测量了绝缘纸聚合度、油纸绝缘水分质量分数、油中糠醛质量浓度、油中酸值等特征参量。然后,在分子模拟软件内建立了不同含水量的矿物油分子、糠醛分子、水合氢离子模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计算了糠醛分子及水合氢离子与不同水分含量油分子模型之间的扩散系数、相互作用能、径向分布函数。实验结果表明:绝缘纸和矿物油中水分含量在老化过程中均是波动的,油中糠醛和酸值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未与绝缘纸聚合度的下降规律相对应,受系统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水分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糠醛及小分子酸的扩散能力,并与糠醛及小分子酸形成稳定的氢键;同时,水分与糠醛及小分子酸的极性作用改变了彼此的相互作用能。实验数据与分子模拟结果相互验证,为深入研究油纸绝缘的老化机理及诊断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水分 油纸绝缘 热老化 分子模拟 糠醛 小分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放电因子向量和BP神经网络的油纸绝缘老化状况诊断 被引量:41
20
作者 周天春 杨丽君 +2 位作者 廖瑞金 汪可 郑升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23,共6页
模拟真实变压器的内绝缘运行环境,设计了一种单因子加速热老化试验。提取了局部放电脉冲相位分布(PRPD)模式的四个图谱及其对应的27个特征量,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27个特征量中提取了10个主成分因子。在局部放电10个主成分因子的基础上,选... 模拟真实变压器的内绝缘运行环境,设计了一种单因子加速热老化试验。提取了局部放电脉冲相位分布(PRPD)模式的四个图谱及其对应的27个特征量,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27个特征量中提取了10个主成分因子。在局部放电10个主成分因子的基础上,选择BP神经网络对油纸绝缘的老化状况进行诊断。输入训练样本数据分别采用BP标准算法和四种改进算法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并对测试样本进行了老化诊断。基于10个主成分因子的BP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诊断油纸绝缘的老化状况。各种算法的诊断结果表明L-M算法是比较合理的油纸绝缘老化诊断的BP网络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局部放电 变压器 老化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