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江苏数字茶园发展模式研究
1
作者 代升飞 李园莉 +3 位作者 汤茶琴 郑旭雅 倪盼 沈晓冉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76-82,88,共8页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苏数字茶园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江苏数字茶园建设的现状...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苏数字茶园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江苏数字茶园建设的现状、挑战与机遇,进而提出了江苏数字茶园“智慧茶园”“生态茶园”“文化茶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并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江苏数字茶园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茶园 发展模式 江苏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γ-氨基丁酸及谷氨酸的纸电泳测定 被引量:16
2
作者 汤茶琴 张定 +3 位作者 陈暄 徐德良 黎星辉 肖润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对用纸电泳法测定茶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在5~30nmol/μl的浓度范围内,其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8;茶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纸电泳法... 对用纸电泳法测定茶叶中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在5~30nmol/μl的浓度范围内,其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8;茶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纸电泳法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93%和101.445%;茶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纸电泳法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和3.8%;茶叶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在纸电泳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电泳 茶叶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的铅及其安全性检测 被引量:11
3
作者 汤茶琴 曾晓维 +1 位作者 陆建良 梁月荣 《茶叶》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研究采用双硫腙比色法对我国各地不同茶类的 85个茶样的含铅量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茶叶平均含铅量为 1.97m g/ kg;被测不同茶类的平均铅含量顺序为 :普洱茶 <茉莉花茶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砖茶。笔者认为通过... 本研究采用双硫腙比色法对我国各地不同茶类的 85个茶样的含铅量进行系统的分析 ,结果表明茶叶平均含铅量为 1.97m g/ kg;被测不同茶类的平均铅含量顺序为 :普洱茶 <茉莉花茶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砖茶。笔者认为通过合理采摘等农艺措施和蒸汽杀青的加工工艺 ,可能达到降低茶叶含铅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安全性检测 铅含量 双硫腙比色法 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及成品茶叶中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汤茶琴 张定 黎星辉 《福建茶叶》 2006年第2期15-18,共4页
本文针对茶叶中铅含量超标问题,对茶园土壤、茶树对铅的吸收及茶叶中铅含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正常饮用茶叶不会导致铅中毒;但茶叶深加工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尚需进行科研证实。
关键词 茶园土壤 茶树 成品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氨基酸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5
作者 张定 汤茶琴 +3 位作者 陈暄 徐德良 肖润林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7-242,共6页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上升,6种氨基酸对GABA合成的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茶氨酸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价GABA合成作用的指标;叶面喷施谷氨酸5d时,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茶氨酸增加总量最高。综合分析确定施0.5%谷氨酸叶面肥5d后,采摘一芽二、三叶鲜叶,常温下厌氧处理8h,是生产γ-氨基丁酸茶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氨基酸叶面肥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发育相关的一个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暄 汤茶琴 +4 位作者 邹中伟 杨亦扬 房婉萍 王玉花 黎星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2,共6页
应用cDNA-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结实率差异显著的龙井43和大叶乌龙两个茶树品种在花蕾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从获得的差异图谱中,克隆得到一个与茶树花发育相关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片段,然后用... 应用cDNA-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分析了结实率差异显著的龙井43和大叶乌龙两个茶树品种在花蕾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从获得的差异图谱中,克隆得到一个与茶树花发育相关的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片段,然后用RCAE方法扩增获得其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茶树TCK(Camellia sinensis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EU732607。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2281bp,编码760个氨基酸。用RT-PCR方法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检测其表达特异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茶树花蕾发育后期特异表达,在叶、花蕾发育早期均无表达,提示TCK基因可能在茶树花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发育 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 克隆 特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的利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黎星辉 章传政 +3 位作者 黄启为 汤茶琴 赵振军 刘宗岸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对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主要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茶树中咖啡碱生物合成的了解及已有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和评价工作的良好基础与咖啡碱合成酶基因本身的研究成果成为咖啡碱合成酶基... 对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主要问题和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茶树中咖啡碱生物合成的了解及已有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和评价工作的良好基础与咖啡碱合成酶基因本身的研究成果成为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中利用的基础。以茶树再生体系为重点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是咖啡碱合成酶基因在特异茶树资源种质创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开发这种高科技育种技术体系,将有助于提升茶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碱合成酶基因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NFU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8
作者 陈江飞 汤茶琴 +4 位作者 李园莉 刘敏 李芳 赵悦 王润贤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1期1-6,F0002,共7页
Nitrogen-fixation-subunit-U蛋白(NFU)作为植物Fe-S簇装配过程中重要的支架蛋白,在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富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黄棪为研究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茶树NFU基因家族... Nitrogen-fixation-subunit-U蛋白(NFU)作为植物Fe-S簇装配过程中重要的支架蛋白,在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富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黄棪为研究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茶树NFU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分析其基本理化性质、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关系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并探究了茶树NFU基因在铁、镉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从茶树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4个NFU基因,分布在4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分别命名为CsNFU-1~CsNFU-4,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为214~278 aa,分子量22.6~30.2 kD,等电点5.20~6.31,蛋白序列中包含3个保守的motif基序;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茶树NFU蛋白被划分为2类,CsNFU-1~CsNFU-3属于Group I,CsNFU-4单独属于GroupⅡ;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发现CsNFU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含有多个激素与逆境胁迫响应有关的元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茶树CsNFU家族成员主要在茶树根部和叶片中表达;在Fe3+和Cd2+胁迫处理下,CsNFU基因受到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NFU基因 Fe-S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代升飞 汤茶琴 +5 位作者 王泓力 卢诗铃 肖宁生 陈永香 陈柯融 宣楚杰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250-253,共4页
本文对茶叶中咖啡因提取的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进行了综述,新兴技术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酶法提取、离子液体辅助提取和纳米材料辅助提取等。文章讨论了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技术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以期... 本文对茶叶中咖啡因提取的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进行了综述,新兴技术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酶法提取、离子液体辅助提取和纳米材料辅助提取等。文章讨论了茶叶中咖啡因提取技术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咖啡因提取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咖啡因 提取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验证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铅的方法
10
作者 代升飞 陈嘉琪 +4 位作者 赵婉宁 央嘎美朵 李游 魏中煜 汤茶琴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为了提高茶叶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效率,本研究依据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测定了茶叶中的重金属铅含量。结果表明,检出限满足标准要求,生物成分标准物质质量浓度均满足要求,且精密度RSD均小于5%。因此,本试... 为了提高茶叶中重金属铅的检测效率,本研究依据GB 5009.1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测定了茶叶中的重金属铅含量。结果表明,检出限满足标准要求,生物成分标准物质质量浓度均满足要求,且精密度RSD均小于5%。因此,本试验采用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符合标准要求,可满足茶叶中重金属铅的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 原子吸收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DRT-PCR分析茶树冬季冷驯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梅菊芬 汤茶琴 +1 位作者 徐德良 王新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648-652,共5页
采用DDRT-PCR方法对茶树冬季冷驯化过程中3个样品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存在基因差异表达。从134条差异片段得到稳定扩增的差异片段31条。根据差异片段的序列设计引物对部分片段进行RT-PCR鉴定假阳性,得... 采用DDRT-PCR方法对茶树冬季冷驯化过程中3个样品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存在基因差异表达。从134条差异片段得到稳定扩增的差异片段31条。根据差异片段的序列设计引物对部分片段进行RT-PCR鉴定假阳性,得到10个阳性片段,其中6个表达量增加,4个表达量降低。经过BLAST比对分析,这些基因与多种植物基因同源性较高,如nectainⅢ蛋白基因(3)、甘油磷酸二酯磷酸二酯酶蛋白家族基因(48)、微管蛋白特异性C伴侣基因(52)、光合系统Ⅱ蛋白D1基因(80、138)、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47),15、82、134和葡萄的蛋白同源性较高。72经比对没有同源性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冷驯化 基因表达差异 DD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现代高标准生态茶园的环境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超 张红岩 +1 位作者 汤茶琴 王润贤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0期31-33,67,共4页
茶园是通过人工种植茶树形成的一个次生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极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和病虫害侵害。传统的茶园病虫害防治只注重防治病虫害本身,且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忽视茶园自然环境的作用,导致茶园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打造高产量、高质... 茶园是通过人工种植茶树形成的一个次生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极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和病虫害侵害。传统的茶园病虫害防治只注重防治病虫害本身,且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忽视茶园自然环境的作用,导致茶园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打造高产量、高质量的优质茶园,分析了现代生态茶园的栽培技术,提出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与新科技进行病虫害防治、茶园生态环境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园 病虫害 环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树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敏 李园莉 +4 位作者 徐超 汤茶琴 陈雪婷 代雨婧 朱双凤 《中国种业》 2021年第6期26-29,共4页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江苏省茶树种业发展现状、品种登记进展及推广应用等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十三五"期间江苏茶树种业发展经验、存...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江苏省茶树种业发展现状、品种登记进展及推广应用等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十三五"期间江苏茶树种业发展经验、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包括科研投入不足、良种普及率低等问题,提出茶树种业对于江苏省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及茶树种业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江苏省茶树种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助推江苏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茶树 种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轮斑病生防菌筛选试验
14
作者 徐超 刘敏 +2 位作者 张红岩 汤茶琴 王润贤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2期197-200,共4页
茶树广泛种植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酸性土壤中,但近年来茶树轮斑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筛选出对茶树轮斑病生防效果显著的有益微生物,以江苏省11个茶园为采样点,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江苏省11个茶园土... 茶树广泛种植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酸性土壤中,但近年来茶树轮斑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我国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筛选出对茶树轮斑病生防效果显著的有益微生物,以江苏省11个茶园为采样点,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江苏省11个茶园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室内拮抗实验和田园防治试验分析茶园土壤微生物对茶树轮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共分离筛选出3种真菌和3株细菌,其中3号细菌伯克霍尔德氏菌和5号真菌绿色木霉的生防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微生物 轮斑病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茶树品种分布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汤茶琴 徐德良 +4 位作者 周静峰 邵元海 田晓兰 李明玉 蒋友成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期24-25,共2页
江苏省是我国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来茶园面积不断增加,每年茶叶产量稳定在1.2万t左右,茶叶总产值不断提高。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42万亩,茶叶产值10.6亿元,开采茶园平均每亩产值3510元;开采茶园面积居全国第15位,茶叶产量居全... 江苏省是我国绿茶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来茶园面积不断增加,每年茶叶产量稳定在1.2万t左右,茶叶总产值不断提高。2006年全省茶园面积42万亩,茶叶产值10.6亿元,开采茶园平均每亩产值3510元;开采茶园面积居全国第15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14位,茶叶产值居全国第8位。茶业已成为江苏省丘陵山区和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经济效益稳中有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江苏农业16个主导产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分布现状 茶树品种 茶叶产量 茶园面积 总产值 农民收入 农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容市茶叶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汤茶琴 王芳 王润贤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4期229-231,共3页
介绍了江苏省句容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茶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茶叶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制约因素 江苏句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无性系引进良种的生长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施伟文 龚艳 +5 位作者 汤茶琴 周静峰 徐德良 顾卫忠 张定 黎星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6-229,276,共5页
为了提高江苏省茶园良种率,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对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4省引进的19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树幼龄期和试采期的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萌发期、定型修剪物重量、早期鲜叶产量、抗旱性、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大田... 为了提高江苏省茶园良种率,建立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对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4省引进的19个无性系茶树良种在茶树幼龄期和试采期的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萌发期、定型修剪物重量、早期鲜叶产量、抗旱性、抗寒性等性状进行了大田试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黔方、汝城早芽、蒿绿细芽、云桂大叶、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9201、乌牛早、浙农113、白毫早、日铸茶、浙农139等品种的生长势、物候期、抗旱性、抗寒性和早期鲜叶产量等性状表现较好,适合江苏传统茶区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引种 无性系良种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汤茶琴 梅菊芬 +1 位作者 徐德良 周静峰 《热带农业工程》 2010年第5期13-16,共4页
综述了我国茶园垦殖动力和机械、茶园土肥管理机械、茶园灾害管理机械、茶树管理机械等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现状,指出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并根据我国茶产业现状提出开展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集成和推广的设想。
关键词 茶园 机械化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生、早生茶树品种引种无锡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茶琴 李明玉 +3 位作者 徐德良 周静峰 邵元海 田晓兰 《中国茶叶》 2008年第3期21-23,共3页
对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嘉茗1号(乌牛早)、白毫早、早逢春和浙农113引种无锡后的茶树栽培特性、产量、品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嘉茗1号和浙农113这5个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南茶区引种。
关键词 龙井长叶 龙井43 迎霜 嘉茗1号 白毫早 早逢春 浙农113 茶树引种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毫茶品鉴及茶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茶琴 王海兰 《上海茶叶》 2008年第3期32-33,共2页
无锡毫茶产于江苏省无锡市,1973年立项创制,历时6年创制成功,确立了包括适用品种、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等在内的系列技术,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 无锡毫茶产于江苏省无锡市,1973年立项创制,历时6年创制成功,确立了包括适用品种、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等在内的系列技术,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并多次荣获江苏省茶叶学会组织的《陆羽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中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等。无锡毫茶自创制以来,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极大欢迎。本文就无锡毫茶品质风格、品鉴及无锡毫茶茶艺进行阐明,以便消费者对毫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茶艺 品鉴 品质风格 学会组织 中国茶叶 科技成果奖 适用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