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人象冲突缓解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子诚 王丹彤 +3 位作者 罗伟雄 汤永晶 杨聪 陈飞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目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是我国亚洲象保护和缓解人象冲突的关键区域,探索切实有效的人象冲突缓解措施是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重要任务,对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域... 【目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是我国亚洲象保护和缓解人象冲突的关键区域,探索切实有效的人象冲突缓解措施是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的重要任务,对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分析研究区域人象冲突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人象冲突缓解对策。【结果】实践表明:(1)栖息地恢复工程能够提升栖息地适宜性较高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扩大适宜栖息地面积及完整性;(2)计划烧除能有效增加亚洲象的食源,减少亚洲象扩散到森林外采食农作物的频率;(3)监测预警是有效保障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措施,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4)受损的当地居民能通过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险获得一定补偿,但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5)亚洲象肇事补偿金额无法达到当地居民心理预期,需推行惠民政策激发当地居民主动保护亚洲象。【结论】通过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建设,科学有序地推进栖息地恢复、计划烧除、监测预警体系、野生动物公众责任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关键措施,构建人象和谐、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相统一的亚洲象国家公园候选区,以期对以旗舰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国家公园 人象冲突 缓解措施 保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种子植物区系新记录
2
作者 赵明旭 尹雄江 +8 位作者 杨聪 王智红 杨子诚 汤永晶 张健嵩 王丹彤 徐卫平 段志强 陈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78-1384,共7页
报道了云南省富源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1属3种云南省级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即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新记录属大苞寄生属(Tolypanthus)及属内新记录种黔桂大苞寄生[T.esquirolii(Lévl.)Lauener],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狭域分布... 报道了云南省富源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1属3种云南省级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即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新记录属大苞寄生属(Tolypanthus)及属内新记录种黔桂大苞寄生[T.esquirolii(Lévl.)Lauener],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狭域分布新记录物种荔波桑(M.liboensis S.S.Chang)和唇形科(Lamiaceae)黄芩属(Scutellaria)新记录种岩藿香(S.franchetiana Levl.)。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十八连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十年来野生亚洲象的种群动态 被引量:7
3
作者 汤永晶 杨聪 +1 位作者 杨子诚 陈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3-607,共15页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亚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在增加物种丰富度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非法盗猎和人象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大幅减少。为...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亚洲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在增加物种丰富度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栖息地丧失和退化、非法盗猎和人象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野生亚洲象的分布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大幅减少。为探究野生亚洲象分布及数量变化以及当前保护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亚洲象现存分布的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的历史分布、数量动态、威胁因素、传统文化、法律法规和保护行动计划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近50年来,全球野生亚洲象数量动态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1970—2000年持续下降,2000—2010年数量逐步增长,2010年至今缓慢下降;(2)南亚地区是稳定全球野生亚洲象种群的重要区域,主要是由于及时立法、传统文化保护等;而东南亚地区亚洲象种群持续下降,主要是受东南亚地区森林砍伐、非法盗猎等影响,印度尼西亚、婆罗洲等区域森林栖息地大面积丧失是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缅甸和泰国地区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法盗猎和走私;(3)南亚地区的现存栖息地相对集中,东南亚地区破碎栖息地较多,缅甸还拥有较多的潜在分布区;(4)当前世界野生亚洲象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和退化、盗猎和非法贸易、人象冲突等,基础设施建设、跨境困难、孤立种群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应当因地制宜,在开展充分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保护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分布 数量 威胁 亚洲象分布国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伴生鸟兽多样性及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方 蒋桂莲 +5 位作者 张志中 汤永晶 姚冲学 张宏雨 刘德军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2-819,共8页
2017年1~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统计,33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3836个工作日,捕获独立有效照片和视频1853组,其中鸟类1473组,兽类380组;经鉴定,拍摄到的鸟类有13种,隶属5目8科13属;兽类有8种,隶属5目8科... 2017年1~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动物进行连续监测。经统计,33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3836个工作日,捕获独立有效照片和视频1853组,其中鸟类1473组,兽类380组;经鉴定,拍摄到的鸟类有13种,隶属5目8科13属;兽类有8种,隶属5目8科8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2种,分别为绿孔雀(Pavo muticus)和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5种,分别为原鸡(Gallus gallu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猕猴(Macaca mulatta)、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IUCN红色名录濒危种有绿孔雀。采用G-F指数计算鸟兽多样性指数,定量分析红外相机拍摄的鸟兽科间、属间的多样性,鸟类的GF指数高于兽类,这表明在该地区的鸟类多样性比兽类多样性高。鸟类相对丰富度较高的3个种是绿孔雀、原鸡和白鹇;兽类相对丰富度较高的3类是鼠类、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绿孔雀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关联性分析 新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南段原鸡与白鹇活动节律及种间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方 叶思达 +4 位作者 汤永晶 王智红 黄元 吕婷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1-647,共7页
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南段安放红外相机48台,对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鸡(Gallus gal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进行1年的连续监测,经统计,4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共4283个相机日,拍摄到原鸡的独立有... 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南段安放红外相机48台,对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鸡(Gallus gal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进行1年的连续监测,经统计,48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共4283个相机日,拍摄到原鸡的独立有效照片/视频824组,统计出原鸡雌性434只次,雄性327只次,亚成体307只次,雌雄比为1.33∶1;拍摄到白鹇的独立有效照片/视频47组,统计出白鹇雌性25只次,雄性32只次,雌雄比为1∶1.28。日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雉类均为日间活动,其中原鸡的活动时间为6:00—21: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6:00—8:00和17:00—19:00,峰值分别为7:00和18:00,其余时段为活动低谷;白鹇的活动时间为7: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7:00—9:00和16:00—18:00,峰值分别为8:00和17:00,其余时段为活动低谷。两种雉类在2—3月,7—8月活动较为频繁,其余时间活动较少,秋季没有统计到明显的峰值。原鸡和白鹇不仅活动节律相似,也有较强的正相关联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鸡 白鹇 活动节律 种间关系 新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方 汤永晶 +4 位作者 张巧关 姚冲学 张志中 蒋桂莲 陈明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29-133,144,共6页
2017年1—12月,采用访查法、样线法及红外线自动相机陷阱法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Pavo muticus)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于者竜乡、老厂乡、新化乡、桂山街道、扬武镇5个乡镇的6个片区,种群数量为126~163只... 2017年1—12月,采用访查法、样线法及红外线自动相机陷阱法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Pavo muticus)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于者竜乡、老厂乡、新化乡、桂山街道、扬武镇5个乡镇的6个片区,种群数量为126~163只,新平县现存野生绿孔雀栖息地总面积为14511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Pavo muticus) 种群数量 分布 云南省新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林周县甘曲湿地冬季的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健嵩 王恒颖 +3 位作者 杨聪 王丹彤 汤永晶 陈飞 《西藏科技》 2023年第11期45-52,F0003,共9页
为了解拉萨林周甘曲湿地冬季鸟类资源现状,于2023年1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湿地冬季鸟类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鸟类9目22科38种1832只,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湿地鸟类物种组成以雀形目为主,... 为了解拉萨林周甘曲湿地冬季鸟类资源现状,于2023年1月,采用固定样线法对湿地冬季鸟类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记录鸟类9目22科38种1832只,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湿地鸟类物种组成以雀形目为主,占调查鸟类总数的54.55%;雁形目鸟类个体数具有绝对优势,共记录1288只,占本次调查鸟类总个体数的70.31%。居留型中留鸟有20种(56.23%),夏候鸟有8种(21.05%),冬候鸟有6种(15.79%),旅鸟有4种(10.53%)。区系组成中,古北种有29种,广布种7种,东洋种2种。在不同生境中,湿地生境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占本次调查鸟类总数的65.79%)和多样性指数(2.334)均为最高;农田生境的鸟类个体数(876只)和遇见率(232只/km)最高,但其鸟类物种丰富度(14种)、香农威纳指数(1.535)及均匀度指数(0.582)均最低;林地生境鸟类均匀度指数(0.795)最高,鸟类个体数(137只)和遇见率(48只/km)均最低。本次调查是甘曲湿地迄今最详实的冬季鸟类数据,可为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青藏高原 鸟类多样性 雁形目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湿度和光照强度对青斑蝶卵·幼虫及蛹存活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婷 张如芳 +5 位作者 余丹 汤永晶 蒋桂莲 黄元 李正玲 陈明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93-94,99,共3页
[目的]探讨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对青斑蝶卵、幼虫和蛹存活率及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温湿度、光照自动记录仪+视频监控实时测定”的方法,探究不同培养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变化,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20~30℃)、相对湿... [目的]探讨温度、湿度及光照强度对青斑蝶卵、幼虫和蛹存活率及历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温湿度、光照自动记录仪+视频监控实时测定”的方法,探究不同培养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历期变化,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20~30℃)、相对湿度(50%~60%)、光照强度(500~1000 lx)条件对不同虫态历期进行观测与记录。[结果]卵和幼虫最适宜的发育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60%,光照强度1000 lx,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4.08和13.03 d。温度30℃、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1000 lx的培养条件最适宜蛹的发育和羽化。在所控制的3种环境因子中温度对蛹历期的影响极显著(P<0.01),光照强度和湿度对蛹历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湿度和光照强度对蛹的羽化率有重要影响。[结论]温度是影响青斑蝶卵和蛹历期的重要环境因子。控制合适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有利于青斑蝶各虫态历期的缩减和提高成活率。该研究结果可为青斑蝶的人工养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斑蝶 发育历期 温度 相对湿度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鹳重现云南西双版纳
9
作者 王方 汤永晶 +4 位作者 范李晨曦 方绍丽 薛云 戴蓉 陈明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1-283,共3页
2020年1月14—19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旺乡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在一处稻田中(22°30′22.83″N、101°18′31.45″E、海拔1127 m)拍摄到1只体型较大的黑色鹳类,鉴定为黑鹳(Ciconia nigra)。根据历史调查成果... 2020年1月14—19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旺乡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在一处稻田中(22°30′22.83″N、101°18′31.45″E、海拔1127 m)拍摄到1只体型较大的黑色鹳类,鉴定为黑鹳(Ciconia nigra)。根据历史调查成果,自1993年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一直没有黑鹳分布的记录,此次为时隔27年该物种在西双版纳地区的重现记录,也是在西双版纳地区首次拍摄到黑鹳的影像资料。本次记录可作为黑鹳在中国的分布及迁徙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鹳 重现 云南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亚洲象北移区域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飞 杨子诚 +5 位作者 杨聪 赵明旭 徐卫平 汤永晶 王智红 张光元 《自然保护地》 2021年第3期9-15,共7页
动物栖息地选择是一个分层的行为决策过程。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遥感技术,针对亚洲象栖息地选择的海拔、坡度、食物丰富度、栖息地隐蔽度、人为活动影响和距水源地距离等6个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估了云南亚洲象北移区域生境适宜性。研... 动物栖息地选择是一个分层的行为决策过程。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遥感技术,针对亚洲象栖息地选择的海拔、坡度、食物丰富度、栖息地隐蔽度、人为活动影响和距水源地距离等6个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估了云南亚洲象北移区域生境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元江和李仙江流域为亚洲象北移适宜性最高的区域;除上述流域外,亚洲象北移生境适宜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呈片段化分布,难以形成南北带状生态廊道供其迁移、扩散。基于云南亚洲象北移区域生境适宜性的评价结果,科学引导亚洲象迁入适宜生境区,促进其返迁至原栖息生境,可为管理部门提供亚洲象保护管理科学依据,以保障北移亚洲象群及当地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北移 生境适宜性 层次分析法 遥感技术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吕婷 郑璇 +4 位作者 朱高凡 汤永晶 蒋桂莲 李正玲 陈明勇 《林业建设》 2019年第6期91-96,共6页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及访问调查等获得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地区较为准确的亚洲象数量,共74头,全部归入1个种群,并将该种群命名为"西双版纳勐腊种群",下分为2个亚种群,分别为"勐腊亚种群"(39头)和&qu...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及访问调查等获得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地区较为准确的亚洲象数量,共74头,全部归入1个种群,并将该种群命名为"西双版纳勐腊种群",下分为2个亚种群,分别为"勐腊亚种群"(39头)和"尚勇亚种群"(35头)。对1976~2018年间的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勐腊亚种群及尚勇亚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总体呈现稳定发展趋势;2)勐腊-尚勇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建设是西双版纳勐腊种群扩散分布和勐腊亚种群分化的重要基础;3)西双版纳勐腊亚洲象种群的两个亚种群中部分象群在中国和老挝两国边境地区跨境活动,在已经划定和初步建设的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域进一步开展如亚洲象种群调查与监测、栖息地管理、联合执法及打击非法盗猎、人象冲突缓解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动态 勐腊
原文传递
云南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永晶 王志胜 +4 位作者 蒋桂莲 郑璇 黄元 李正玲 陈明勇 《林业建设》 2019年第6期97-102,共6页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红外相机调查及访问调查获得了准确的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2群共12头,其中,成年雄象2头,亚成年雄象1头,成年雌象3头,幼象6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的种群...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红外相机调查及访问调查获得了准确的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2群共12头,其中,成年雄象2头,亚成年雄象1头,成年雌象3头,幼象6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的种群动态及种群数量下降、增长缓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如下三个主要结论:1)盗猎及报复性猎杀是导致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遗传多样性下降也是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上升缓慢的重要原因;3)种群隔离是当前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保护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动态 无人机 红外相机 南滚河流域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动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高凡 郑璇 +4 位作者 吕婷 蒋桂莲 汤永晶 李正玲 陈明勇 《林业建设》 2019年第6期85-90,共6页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调查法、跟踪调查法及访问调查获得西双版纳-普洱交界地区分布的亚洲象共189头,全部归入一个种群。根据种群、亚种群、象群及独象的等级划分和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下分5个亚种群...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调查法、跟踪调查法及访问调查获得西双版纳-普洱交界地区分布的亚洲象共189头,全部归入一个种群。根据种群、亚种群、象群及独象的等级划分和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下分5个亚种群,分别为勐养亚种群(70头)、六顺亚种群(45头)、思茅港亚种群(26头),云仙亚种群(4头),江城亚种群(44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的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种群数量较大的波动性说明该地区野生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种群扩散较为严重;2)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化、种群扩散是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3)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种群扩散势必造成新分布区严重的人象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动态 无人机 红外相机 西双版纳 普洱
原文传递
云南江城-思茅-景洪交界亚洲象种群数量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桂莲 朱高凡 +5 位作者 汤永晶 郑璇 吕婷 黄元 李正玲 陈明勇 《林业建设》 2019年第6期74-78,共5页
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及访问调查对云南江城县、思茅区和景洪市交界活动的野生亚洲象群的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及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分布有3个象群,种群数量总计为45头,其中,成年雄象7头,亚成体雄... 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采用无人机跟踪调查及访问调查对云南江城县、思茅区和景洪市交界活动的野生亚洲象群的种群数量、种群结构及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分布有3个象群,种群数量总计为45头,其中,成年雄象7头,亚成体雄象3头,幼体雄象2头;成年雌象27头,亚成体雌象1头,幼体雌象4头(含一头新生象)。根据中国亚洲象种群、亚种群的划分方法,将该区域活动的亚洲象群体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中的江城亚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分析结果显示,该亚种群中雌象占比(72.7%)明显高于雄性(27.3%),性比适当;处于繁殖(75.6%)和未繁殖(24.4%)年龄的个体比例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呈增长型亚种群。数量大、年龄结构、性比合理、活动范围较大,且与其他亚洲象群之间交流频繁是本亚种群长期保持数量稳步增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结构 种群数量 无人机技术 江城县
原文传递
思茅至江城拟建高速公路沿线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元 谭德安 +6 位作者 白梁芳 汤永晶 吕婷 蒋桂莲 张培松 李正玲 陈明勇 《林业建设》 2019年第6期67-73,共7页
2019年2月,采用样方法对拟建思茅至江城高速公路左右各1km范围内9个样方内的植被、植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53科,114个属136种植物,其中包含37种为亚洲象食物;野外样方调查和遥感数据解译,共记录到10种植被类型。从海拔适宜性、栖息地... 2019年2月,采用样方法对拟建思茅至江城高速公路左右各1km范围内9个样方内的植被、植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53科,114个属136种植物,其中包含37种为亚洲象食物;野外样方调查和遥感数据解译,共记录到10种植被类型。从海拔适宜性、栖息地隐蔽度、坡度适宜性及三种因子的叠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大部分为亚洲象的适宜栖息地性,其康平到整董段为优等栖息地,预测可能是亚洲象集中活动的区域。亚洲象种群、活动点、迁移路线及人象冲突调查结果验证了栖息地适应性分析预测结果。拟建思茅至江城高速公路与亚洲象的活动区域、迁移路线存在有许多交叉、重叠,分析认为,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会对沿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为减少高速公路对沿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供思茅至江城高速公路规划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栖息地 地理信息系统 适宜性分析 思茅-江城高速公路
原文传递
饰纹姬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能力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冲学 王智红 +4 位作者 王方 蒋桂莲 吕婷 汤永晶 陈明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22,共6页
用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53只(28♂♂,25♀♀)成体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测量全部个体的体长、头长、头宽、体重等16项形态特征和雌体怀卵量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检验该物种所有形态特征的两性差异,... 用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53只(28♂♂,25♀♀)成体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测量全部个体的体长、头长、头宽、体重等16项形态特征和雌体怀卵量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检验该物种所有形态特征的两性差异,进而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雌雄成体局部形态特征与体长的相关性,以及雌性成体怀卵量与局部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饰纹姬蛙平均体长雌性为(25.08±0.40)mm,雄性为(24.78±0.31)mm,体长和体重在雌雄两性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性个体大小基本同形。该蛙的所有局部形态特征与体长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雌雄两性间只在头宽和前臂及手长这两个形态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随体长的增大其生长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雌性成体的怀卵量与体长、体重、眼间距、前臂宽、胫宽和跗足长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且与体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分析认为,饰纹姬蛙成体两性异形主要表现在头宽和前臂及手长,与生存竞争中对食物的获取能力及雄性争夺交配权的成功率有关;而雌性个体可以通过增加体长和体重,相应地增加腹腔容量来提高繁殖输出,该结果符合生育力选择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饰纹姬蛙 两性异形 繁殖能力 怀卵量
原文传递
亚洲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飞 汤永晶 +3 位作者 赵明旭 杨子诚 徐卫平 王智红 《林业建设》 2021年第4期49-52,共4页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维持宿主内环境的稳定和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亚洲象属单胃动物,植食性,因其体内不编码结构多糖(即纤维素)降解有关酶的基因,需要通过肠道微生物来分解纤维素,故肠道菌群对其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亚... 肠道微生物群落对维持宿主内环境的稳定和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亚洲象属单胃动物,植食性,因其体内不编码结构多糖(即纤维素)降解有关酶的基因,需要通过肠道微生物来分解纤维素,故肠道菌群对其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亚洲象的肠道微生物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菌群种类、纤维素的消化以及不同因素引起的菌群变化等方面。整理了目前与亚洲象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同时结合其他哺乳动物在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下一步更深入的亚洲象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肠道微生物 益生菌 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