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致急性肾衰竭3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江警予 王奕 +1 位作者 仇丽茹 周建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140-1142,共3页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舒巴坦钠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丙酸倍氯米松和盐酸氮卓斯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江警予 毛德莉 叶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10-1611,共2页
目的:比较二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和盐酸氮卓斯平(爱赛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伯克纳和爱赛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5%和92.2%(P>0.05),不良反应发生... 目的:比较二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和盐酸氮卓斯平(爱赛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伯克纳和爱赛平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5%和92.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6%和2.56%(P>0.05),由于治疗的效果基本相同,采用最小成本法(CMA)分析。结论:取得相同单位疗效时,伯克纳成本优于爱赛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过敏性鼻炎 二丙 酸倍氯米松 盐酸氮卓斯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骨外科和消化内科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江警予 王奕 毛德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调研我院骨外科和消化内科药物利用情况。方法:数据来自我院电脑资源管理库,采用WHO推荐的处理方法。结果:分析了骨外科和消化内科80%~90%药物应用情况,并以DDDs进行比较。消化内科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奥美拉唑为主,骨外科以迈之灵、... 调研我院骨外科和消化内科药物利用情况。方法:数据来自我院电脑资源管理库,采用WHO推荐的处理方法。结果:分析了骨外科和消化内科80%~90%药物应用情况,并以DDDs进行比较。消化内科以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奥美拉唑为主,骨外科以迈之灵、复方骨肽和抗菌药物为主。结论:不同的科室有其用药特点,定期进行药物利用调研对促进药物合理应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利用 骨外科 消化内科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门诊药房服务流程改进与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江警予 王奕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877-878,共2页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业务流程重组措施及其效果,探讨门诊药房业务流程重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优化门诊药房服务流程提供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门诊药房 服务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江警予 毛德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我院2130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编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28%,单联、二联、三联用药率分别为8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我院2130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编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28%,单联、二联、三联用药率分别为81.56%、31.69%、5.25%。预防性用药占69.76%,经验用药占94.31%,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最多的种类是头孢菌素类,其次为氟喹诺酮类,新型、昂贵抗菌药物所占比率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宽、预防用药不规范、经验用药和选用高档抗菌药物较多、病原学送栓率低。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偏高,不舍理应用仍占相当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球壳菌素诱导系膜细胞凋亡及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美 江警予 +1 位作者 郝燕 周建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观察多球壳菌素(ISP-1)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促凋亡作用,研究ISP-1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加入100μmol/L ISP-1干预,分别于作用6、12、24、4... 目的观察多球壳菌素(ISP-1)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促凋亡作用,研究ISP-1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加入100μmol/L ISP-1干预,分别于作用6、12、24、48 h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GMC凋亡,Hoechst33258/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琼脂糖DNA凝胶电泳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小体DNA的断裂现象,并通过SuperArray Real-Time PCR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测定ISP-1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ISP-1可显著诱导GMC凋亡,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最显著,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法可见亮蓝色的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梯度的出现;PCR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发现ISP-1可显著上调GMC Rad51、Atm、Brcal、Caspase3、cyclinA2、cyclinC、chek1、cyclinB1、cyclinB2、cyclinD2、cyclinF、Cdc25a和P27等一些与DNA损伤、凋亡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发现ISP-1可显著上调GMC 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ISP-1可时间依赖性诱导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GMC凋亡,其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球壳菌素(ISP-1) 肾小球系膜细胞(GMC) 凋亡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朱家勤 江警予 毛德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对我院2007年1月至8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门诊用药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8个月抽查处... 目的:对我院2007年1月至8月门诊处方进行抽样分析,了解我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门诊用药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8个月抽查处方28 693张,5-8月份处方质量较1-4月份有较大提高,平均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平均处方费用都有所下降,处方书写规范化对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有利的。结论:用药问题值得重视,应强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调查 用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实践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珏 王奕 +1 位作者 江警予 付廷雄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957-95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进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措施。方法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10月的药物咨询记录,对咨询的药物类型和咨询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咨询者以〉5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咨询的药物类型排序前3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 目的探讨改进门诊药房开展药物咨询服务的措施。方法收集武汉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10月的药物咨询记录,对咨询的药物类型和咨询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咨询者以〉5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咨询的药物类型排序前3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22.3%),消化系统药物(14.5%),中枢神经系统药物(9.9%)。咨询的内容中以药名及价格等基本信息最多(66.3%)。结论积极开展药物咨询服务有利于保证药物疗效,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同时也对药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药物咨询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呋塞米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江警予 张志本 +1 位作者 万小芳 毛德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目的 :建立血浆中呋塞米 (速尿 )简便敏感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在低温下血浆经乙腈去蛋白后离心 ,采用反相C18柱及荧光检测 ,激发波长为 2 75nm ,发射波长为 410nm ,以 32 %乙腈 0 .0 5 %磷酸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为 1.0ml·min-1... 目的 :建立血浆中呋塞米 (速尿 )简便敏感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在低温下血浆经乙腈去蛋白后离心 ,采用反相C18柱及荧光检测 ,激发波长为 2 75nm ,发射波长为 410nm ,以 32 %乙腈 0 .0 5 %磷酸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为 1.0ml·min-1,保留时间为 5min。结果 :呋塞米在 0 .0 2 5~ 10 μ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r =0 .9995 ) ,平均回收率为 (98~ 10 2 ) %。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呋塞米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把六味地黄丸当保健药
10
作者 江警予 《农村农业农民》 2007年第6期50-50,共1页
近年来,不少男性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良品。有的中老年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强身健体”;也有人把它当作降糖药,用于防治糖尿病;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补阴剂 保健品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情况统计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江警予 王奕 陈淑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对某院药物咨询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8年7月—2010年1月期间记录完整的660例药物咨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60例咨询记录中;当面咨询共占650例;电话咨询共占10例。咨询内容主... 目的:对某院药物咨询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今后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8年7月—2010年1月期间记录完整的660例药物咨询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60例咨询记录中;当面咨询共占650例;电话咨询共占10例。咨询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品种、价格、药物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内容;咨询的药品涉及17类456个品种,共935例次;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类的咨询频次最高,占23.63%;中成药占23.63%(中成药没有分类);抗菌药物占11.55%;咨询者中主要是患者及陪同家属,占98.8%;医务人员咨询很少,主要咨询配伍禁忌、药品成分,占1.12%。结论:开展药物咨询有助于加强医生、患者、药师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药房 药物咨询服务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途径在FTY720干预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警予 黄晓东 +2 位作者 王奕 邓艾平 周建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 观察并探讨FTY720是否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GFβ1-CTGF)途径在体内发挥抑制大鼠系膜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同时给予FTY720干预,观察3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 目的 观察并探讨FTY720是否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TGFβ1-CTGF)途径在体内发挥抑制大鼠系膜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的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同时给予FTY720干预,观察3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并分离肾小球进行培养,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分泌水平变化,即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小球TGFβ1和CTGF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球TGFβ1和CTGF蛋白表达.结果 在注射抗体后第1、3、7天,模型组尿蛋白[(27.9±7.3)、(63.5±18.8)、(52.4±15.4) mg/d]较对照组[(8.4±2.4)、(8.4±2.1)、(10.4±3.2)mg/d]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TY720干预组第3、7天尿蛋白[(31.4±7.0)、(25.5±7.7)mg/d]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后第3、7天,FTY720可以显著减少TGFβ1和CTGF基因以及蛋白表达,减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蛋白分泌,减轻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结论 FTY720可以通过抑制TGFβl-CTGF途径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系膜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干预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警予 金琍文 +1 位作者 詹僪 王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3-605,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临床分离非发酵G-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非发酵G-杆菌耐药分离株的增长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提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所有来院就诊患者消耗的抗菌药使用资料,并统计几...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与临床分离非发酵G-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非发酵G-杆菌耐药分离株的增长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提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所有来院就诊患者消耗的抗菌药使用资料,并统计几种常见抗菌药的用药频度,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收集同期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在细菌室的送检标本和非发酵G-杆菌检测结果的详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消耗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总DDDs分别为71 676.75,1 525,67 227,5 371.5,9 010,1 260.75,6 465。临床分离细菌以G-杆菌为主,占临床分离菌株的56.07%;非发酵G-杆菌占G-杆菌的43.25%,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0.93%)、鲍曼不动杆菌(19.85%)为主;3年中铜绿假单胞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7.57%,61.33%,15.73%,28.24%,34.93%,24.23%,23.87%;鲍曼不动杆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4.51%,70.73%,16.7%,54.12%,63.67%,39.8%,51.13%;抗菌药物的消耗量总(DDDs)及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虽然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逐年上升,但对于2种非发酵G-杆菌的敏感性高于80%。结论:对2种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同时要遏制非发酵G-杆菌耐药性的快速增长,规范和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碳青酶稀类、氨基糖苷类是关键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DDDs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耐药性
原文传递
芬戈莫德干预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警予 黄晓东 +2 位作者 王奕 邓艾平 周建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观察芬戈莫德(FTY720)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藉此在体内发挥抑制大鼠系膜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的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注射抗Thy-1抗体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同时给予FTY720灌胃干预,观察注射后1,3,7 d大鼠外周血淋... 目的:观察芬戈莫德(FTY720)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藉此在体内发挥抑制大鼠系膜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的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注射抗Thy-1抗体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同时给予FTY720灌胃干预,观察注射后1,3,7 d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亚群分类、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结果:在注射抗体1 d后,模型组即出现蛋白尿,3 d后可见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7 d增生最明显。FTY720干预组在1,3,7 d后均能显著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在注射后3 d和7 d,FTY720可以显著减少模型大鼠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和细胞外基质扩张。结论:FTY720可以影响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显著减少模型大鼠蛋白尿,减轻模型大鼠系膜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干预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戈莫德 系膜增生性肾炎 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甘油灌肠剂致炎症性肠病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警予 刘珏 胡卫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513-1514,共2页
甘油灌肠剂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润滑性泻药,用于清洁灌肠或治疗便秘。注入直肠后不被吸收。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甘油灌肠剂因操作简便、患者可耐受,临床应用较多。
关键词 甘油灌肠剂 腹泻便血 炎症性肠炎
原文传递
FTY720诱导大鼠系膜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美 江警予 +3 位作者 张瑜 王奕 郝燕 周建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加入20μmol/LFTY720,分别作用6h、12h、24h、48h后,以MTT...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加入20μmol/LFTY720,分别作用6h、12h、24h、48h后,以MTT法检测GMC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GMC凋亡;Hoechst33258和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琼脂糖DNA凝胶电泳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小体DNA的断裂现象。并通过SuperArray实时定量PCR细胞周期基因芯片测定FTY720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加入FTY720培养6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GMC出现典型细胞凋亡的亚二倍体峰;12h后Hoechst33258和PI荧光染色观察发现亮蓝色的凋亡小体,且开始出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24h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梯度的出现。随FTY720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不同时间组间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perArray实时定量PCR细胞周期基因芯片发现FTY720分别显著上调系膜细胞Dnajc2、LOC688900、RGD1562436_predicted基因表达,分别达41.6、38和16倍。结论FTY720在体外可呈时间依赖诱导正常大鼠GMC凋亡,其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蛋白类 系膜细胞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FTY720
原文传递
医药咨询软件在我院门诊审方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珏 王奕 江警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利用"临床药物咨询系统"分析2009年我院门诊处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2个月的处方应用《临床药物咨询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全年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4%,临床药师干预大通医药咨询软件所发现的问... 目的:利用"临床药物咨询系统"分析2009年我院门诊处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2个月的处方应用《临床药物咨询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全年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4%,临床药师干预大通医药咨询软件所发现的问题,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由刚开始使用时1月份8.7%降到12月份0.6%。其中配伍禁忌问题处方数由1月份的353例下降为6月份的154例,医师用药不当明显减少。结论:临床药师以《临床药物咨询系统》监测为指导,干预门诊不合理处方,提供药学技术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临床药物咨询系统》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但还需要与临床具体实践进一步磨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相互作用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物中的存在状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建华 江警予 黎敏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EMC)冷沉淀物中的存在状态及冷球蛋白中单克隆的IgMκ与HCV的离体作用,以进一步研究HCV在特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分离6例HCV-RNA(+)的原发性EMCⅡ型病人血清中...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病毒(HCV)在Ⅱ型冷球蛋白血症(EMC)冷沉淀物中的存在状态及冷球蛋白中单克隆的IgMκ与HCV的离体作用,以进一步研究HCV在特发性冷球蛋白血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分离6例HCV-RNA(+)的原发性EMCⅡ型病人血清中的冷球蛋白及其组成成分——单克隆IgMκ(Cryo-IgM)与多克隆的IgG,同时分离去除冷球蛋白后的血清中的IgM与IgG,以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PCR)检测HCV-RNA,并观察冷球蛋白IgMκ与HCV的离体结合情况。结果6例冷球蛋白中均含有HCV,且从冷球蛋白中分离的IgG中也可检测出HCV,从冷球蛋白中分离的单克隆的IgM中5例HCV-RNA(-),仅1例HCV-RNA(+)。去除冷球蛋白后的血清中的IgM组分均呈HCV-RNA(-),而IgG组分均HCV-RNA(+),HCV的这种分布与基因型与血清病毒含量无关。在离体状态下,冷球蛋白的单克隆IgM不能与HCV结合。结论Ⅱ型EMC病人血清中的HCV主要与IgG结合,然后再与Cryo-IgM连接形成IgM-IgG-HCV冷球蛋白复合体,Cryo-IgM很难与HCV直接结合,更可能是HCV转化B淋巴细胞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 冷沉淀物 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原文传递
对1例结肠炎并粒细胞减少患者的药学监护
19
作者 刘珏 甘利明 +2 位作者 肖金华 江警予 王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034-2036,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结肠炎并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关注患者用药所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药历,向患者提出合理的药学...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结肠炎并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针对具体病例,关注患者用药所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协助医师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建立药历,向患者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可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胺吡啶 粒细胞缺乏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静脉滴注维生素K_1致过敏性休克死亡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婕 江警予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年第6期385-386,共2页
1例74岁女性患者因咯血入院,给予维生素K1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滴速40滴/min。输注3 min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随即出现呼之不应,叹息样呼吸,呼吸音弱,心率60次/min,血压94/64 mm Hg(1 mm Hg=0.133 kPa)。... 1例74岁女性患者因咯血入院,给予维生素K1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滴速40滴/min。输注3 min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随即出现呼之不应,叹息样呼吸,呼吸音弱,心率60次/min,血压94/64 mm Hg(1 mm Hg=0.133 kPa)。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及肾上腺素,并行吸氧、吸痰治疗。但患者病情无好转,迅即出现呼吸、心搏骤停,血压测不出,心室颤动,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过敏性休克 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