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均匀环量分布的轴流泵转轮优化设计
1
作者 江良荣 韩书昊 +2 位作者 张一帆 郑源 阚阚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5年第1期1-6,88,129,共8页
轴流泵作为流体机械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城市排水、工业供水等多个领域,根据自由涡假设设计的水力模型往往在靠近轮毂侧给于较大的V_(u2)值,而轮缘侧的V_(u2)值却很小,因此得到的转轮叶片根部往往很扭曲,这极大... 轴流泵作为流体机械领域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城市排水、工业供水等多个领域,根据自由涡假设设计的水力模型往往在靠近轮毂侧给于较大的V_(u2)值,而轮缘侧的V_(u2)值却很小,因此得到的转轮叶片根部往往很扭曲,这极大的影响了转轮效率的提升。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环量修正方法,通过调整贝塞尔曲线控制点坐标,实现不同环量分布形式。在自由涡假设的基础上,通过该方法使得轮毂至轮缘间的环量非均匀分布,并对优化前后轴流泵的内外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线性环量在设计点效率达到85.52%,比自由涡设计效率高1.47%,转轮出口涡量强度得到明显改善;在非线性环量修正中,减小靠近轮毂侧环量并增大轮缘侧环量有助于提高泵段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优化设计 贝塞尔曲线 环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营养品质的研究现状及分子改良途径 被引量:40
2
作者 江良荣 李义珍 +1 位作者 王侯聪 黄育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本文综述了稻米营养品质 (蛋白质、赖氨酸和微量营养素 )的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 ,并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稻米营养品质作了展望。
关键词 稻米营养品质 经典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分子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营养品质 微量营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分子改良策略 被引量:22
3
作者 江良荣 李义珍 +1 位作者 王侯聪 黄育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3-255,共13页
本文综述了稻米外观品质 (长、宽、长宽比和垩白 )的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状况 ,归纳列举了已定位的外观品质性状的QTLs。
关键词 稻米 外观品质 经典遗传 分子遗传 数量性状座位 品质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基因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形性状的上位性和QE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良荣 王伟 +4 位作者 黄建勋 黄荣裕 郑景生 黄育民 王侯聪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4期690-698,共9页
本研究利用基于明恢86×佳辐占水稻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构建的SSR遗传图谱,总标记数为131。联合两季的稻米粒长(GL)、粒宽(GW)、长宽比(L/W)表型数据,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上位效应... 本研究利用基于明恢86×佳辐占水稻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构建的SSR遗传图谱,总标记数为131。联合两季的稻米粒长(GL)、粒宽(GW)、长宽比(L/W)表型数据,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上位效应以及加性QTL、上位性QTL与环境(QTL-by-environment,QE)的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加性效应QTLs分别为6个、4个和4个,贡献率分别为23.67%、21.41%和25.78%;检测到8对粒长的上位性QTLs,5对粒宽的上位性QTLs,2对长宽比的上位性QTLs,贡献率分别为16.75%、22.36%和7.55%;环境互作检测中,发现共有9个加性QTLs和7对上位性QTLs与环境发生了互作。结果表明,上位效应在粒形性状的遗传与加性效应一样起了重要作用,环境互作效应对粒形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上位性效应 QE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质早籼稻品种佳辐占的遗传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江良荣 黄建勋 +4 位作者 张凯 黄育民 王侯聪 宋思扬 周克夫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以优质常规稻佳辐占为父本,分别以广陆矮4号和明恢86为母本,构建两个重组自交系(以下简称为“广佳”群体和“明佳86”群体).利用559对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佳辐占和广陆矮4号、佳辐占和明恢86亲本间有差异的... 以优质常规稻佳辐占为父本,分别以广陆矮4号和明恢86为母本,构建两个重组自交系(以下简称为“广佳”群体和“明佳86”群体).利用559对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佳辐占和广陆矮4号、佳辐占和明恢86亲本间有差异的引物分别201对和186对,多态率分别达35.95%和33.33%.利用这些引物构建了两张水稻遗传图谱,其中广佳图谱包含127对SSR标记,全长约1 015.7 cM,平均标记间距为8 cM;明佳86图谱包含131对SSR标记,全长约1 263.6 cM,标记平均间距为9.6 cM.遗传图谱的构建便于研究佳辐占优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外观品质性状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细长、大粒、优质的水稻新品种打下基础.同时,这是两个基于重组自交系的图谱,可长期用于群体内各种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及QTL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遗传图谱 简单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渗入佳辐占基因组约800kb区间定向改良珍汕97B外观品质 被引量:9
6
作者 江良荣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53-454,共2页
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包括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和透明度。外观性状是稻米商品品质的第一要素,直接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中国杂交稻以产量高著名,但常因品质欠佳,尤其是外观品质差而影响杂交稻的推广应用。杂交稻汕优63是中国最... 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包括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和透明度。外观性状是稻米商品品质的第一要素,直接影响稻米的商品价值。中国杂交稻以产量高著名,但常因品质欠佳,尤其是外观品质差而影响杂交稻的推广应用。杂交稻汕优63是中国最著名的杂交稻组合,也因品质欠佳而不能持续应用。本研究构建了三个遗传群体,对稻米外观性状进行了经典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并试图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手段改良我国三系杂交稻著名保持系“珍汕97B”,以期提高杂交稻汕优63的品质并使之持续应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通过整合已发表的分子遗传图谱和基因组数据库,选用45个与外观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在珍佳群体和广佳群体中进行稻米外观性状分子连锁群重建,并用区间作图法对稻米外观性状进行OTL分析。研究表明:在珍佳群体中,检测到9个与稻米外观性状相关的OTL,其中5号染色体的RM169-RM516是粒宽、长宽比、垩白和腹白的共同座位,贡献率分别为10.9%、14.9%、12.0%和14.2%;7号染色体RM214、8号染色体RM339都是垩白和腹白的共同座位,贡献率分别为9.4%和10.0%、11.0%和12.1%;3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长宽比基因座位RM347,贡献率为10.3%。在广佳群体中,检测到5个与稻米外观性状的OTL,其中5号染色体RM169-RM516是粒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辅助渗入 佳辐占基因组 定向改良 珍汕97B 外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的设置
7
作者 江良荣 宛煜嵩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95-405,共11页
本文依据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的最基本的目标和功能 ,介绍了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 ,并对仪器设备的选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最基本的和较优水平的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配置方案及经费预算。
关键词 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 仪器设备 化学试剂 选配 配置方案 经费 预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明恢86和佳辐占的F2群体定位水稻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QTL 被引量:14
8
作者 郑景生 江良荣 +2 位作者 曾建敏 林文雄 李义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33-639,共7页
应用籼稻品种明恢 86和佳辐占为亲本建立的F2 群体及相应的SSR分子标记连锁图 ,用区间定位法的Additive和Free两种模型分别对水稻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Additive模型共检测到 3个QTL ,均位于第 1号... 应用籼稻品种明恢 86和佳辐占为亲本建立的F2 群体及相应的SSR分子标记连锁图 ,用区间定位法的Additive和Free两种模型分别对水稻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Additive模型共检测到 3个QTL ,均位于第 1号染色体的RM1-RM 2 83区间 ,分别控制水稻生育期、株高和每穗粒数 ,基因成簇分布。Free模型共检测到 5个QTL ,其中控制水稻生育期、株高和每穗粒数的 3个QTL的位置和效应大小与Additive模型基本相同 ;另外还检测到 2个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的QTL分别位于第 7号染色体的RM180 -RM 2 14和第 2号染色体的RM 2 79-RM 15 4区间 ,其贡献率均较小。同时 ,分析比较了研究结果与前人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明恢86品种 佳辐占品种 F2群体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QTL 数量性状位点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建勋 张凯 +2 位作者 江良荣 黄育民 王侯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利用500多对SSR标记对广陆矮4号、珍汕97B、佳辐占、明恢86和明恢63 5个籼稻亲本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佳辐占与明恢63、明恢86、珍汕97B和广陆矮4号之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78.1%、76.1%、72.8%和71.7%.相对而言,其相似系数越... 利用500多对SSR标记对广陆矮4号、珍汕97B、佳辐占、明恢86和明恢63 5个籼稻亲本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佳辐占与明恢63、明恢86、珍汕97B和广陆矮4号之间的相似系数分别为78.1%、76.1%、72.8%和71.7%.相对而言,其相似系数越小,遗传距离越大,因此利用佳辐占与这些品种组配较有希望选育出品质优良、综合优势明显的新品系.同时研究表明,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0 cM或小于10 cM时,分析所得结果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株高QTL定位及精确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志勇 黄育民 +2 位作者 张凯 王侯聪 江良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分别应用具有127和131个标记位点的“广佳”(广陆矮4号×佳辐占)和“明佳”(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水稻株高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检测和效应分析.为保证QTL定位精确性,采用排列试... 分别应用具有127和131个标记位点的“广佳”(广陆矮4号×佳辐占)和“明佳”(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水稻株高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检测和效应分析.为保证QTL定位精确性,采用排列试验法确定每一群体的LOD阀值.结果显示:排列测验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阀值推断统计方法,两个群体LOD阀值分别为2.8和2.7.“广佳”群体共检测到5个加性QTL,位于第1、6、7、8和11染色体的5个区间,单位点贡献率在5.31%-48.35%之间;“明佳”群体共检测到4个加性QTL,位于第3、5、9和12染色体的4个区间,单位点贡献率在7.56%-11.50%之间.同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在两群体各检测到1对上位性QTL.作者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对QTL定位精确性进行了讨论,为今后数量性状遗传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数量性状位点 排列试验法 定位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ISSR和SSR遗传分析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进波 江良荣 +1 位作者 李春海 牟同敏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2-47,共6页
本研究应用ISSR和SSR技术建立了 2 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DNA指纹图谱 ,利用 13个ISSR引物和 2 0对SSR引物 ,分别获得 174个多态性片段和 6 2个多态性片段 ,平均每个ISSR引物检测到13 38个多态性片段 ,远远高于SSR引物的检测率。根据... 本研究应用ISSR和SSR技术建立了 2 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DNA指纹图谱 ,利用 13个ISSR引物和 2 0对SSR引物 ,分别获得 174个多态性片段和 6 2个多态性片段 ,平均每个ISSR引物检测到13 38个多态性片段 ,远远高于SSR引物的检测率。根据遗传距离进行的聚类分析表明 ,利用这两种标记所得的聚类结果十分相似 ,2 4个材料被聚为粳型 ,偏籼型和籼型三个类群 ,在籼型不育系类群内 ,又可明显的分成三个亚类群 ,其中 7个安农S - 1衍生的不育系聚为一类 ,与农垦 5 8S衍生的不育系有明显的遗传差异。根据两种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及其遗传关系 ,所得的结果仍有一些差异 ,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研究结果表明 ,ISSR和SSR标记适用于构建DNA指纹图谱 ,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ISSR SSR 遗传分析 遗传标记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丘杰 杨必建 +2 位作者 江良荣 黄育民 王侯聪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35-840,共6页
水稻和高粱是禾本科的两个异属作物,因其遗传距离较远,杂交表现不亲和,结实率极低,难以获得种子。为初步了解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探索该远缘杂交的发生过程,本实验以籼稻珍汕97A×珍汕97B和Ⅱ-32A×Ⅱ-32B两个组... 水稻和高粱是禾本科的两个异属作物,因其遗传距离较远,杂交表现不亲和,结实率极低,难以获得种子。为初步了解水稻与高粱属间远缘杂交花粉管行为,探索该远缘杂交的发生过程,本实验以籼稻珍汕97A×珍汕97B和Ⅱ-32A×Ⅱ-32B两个组合为对照,对珍汕97A×晋江多枝高粱和Ⅱ-32A×晋江多枝高粱两个属间远缘杂交组合的花粉管行为作初步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晋江多枝高粱花粉粒能象水稻花粉粒一样在水稻柱头上正常萌发,花粉管在花柱及子房中生长与伸长,有些能最终到达子房的基部;同时高梁花粉管生长也出现诸如不能进入花柱、胼胝质不规则堆积、花粉管末端钝化等一系列的异常表现,致使不少花粉管停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粱 属间杂交 花粉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的混流式水轮机叶片的三维造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齐学义 江良荣 +2 位作者 张新杰 张文军 季炜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4,共4页
针对混流式水轮机叶片形状的复杂性给其三维实体造型带来的困难,以混流式转轮叶片二维木模图为基础,基于PRO/E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采用从点到线、线到面、面再到体的方法,对混流式水轮机叶片进行三维造型.为了提高造型的准确性,用切割... 针对混流式水轮机叶片形状的复杂性给其三维实体造型带来的困难,以混流式转轮叶片二维木模图为基础,基于PRO/E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采用从点到线、线到面、面再到体的方法,对混流式水轮机叶片进行三维造型.为了提高造型的准确性,用切割的方法对叶片进水边、上冠及下环进行修型,从而可真实准确地得到木模图所表示的混流式水轮机叶片的三维实体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PRO/E 叶片 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垩白和粒形的主效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情英 江良荣 +3 位作者 郑景生 黄荣裕 王侯聪 黄育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47-553,共7页
本研究用珍佳B(佳辐占/珍汕97B//珍汕97B的回交重组自交系F11,即BC1F11)×珍汕97B的F2群体,对稻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表明,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均属于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 本研究用珍佳B(佳辐占/珍汕97B//珍汕97B的回交重组自交系F11,即BC1F11)×珍汕97B的F2群体,对稻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表明,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均属于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粒长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控制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的QTLs。其中,在第3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16-RM411区间同时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8%、12.6%、39.3%和5.3%;在第5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7118-RM3683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9%、44.5%、28.0%和15.0%;同时,在RM169-RM289区间也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但各性状的遗传贡献率均较RM7118-RM3683区间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外观品质 垩白 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抽穗期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焦平 江良荣 +3 位作者 黄建勋 张凯 王侯聪 黄育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51-357,共7页
抽穗期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深入了解其遗传效应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基于明恢86×佳辐占、广陆矮×佳辐占两个重组自交系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003年晚季和2005年早季获得的两季... 抽穗期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深入了解其遗传效应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基于明恢86×佳辐占、广陆矮×佳辐占两个重组自交系构建的SSR遗传图谱,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对2003年晚季和2005年早季获得的两季水稻抽穗期数据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分析。两个群体共检测到10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1、2、3、6、7和10号染色体上,仅qHD10(广佳重组自交系中为qHD10-1)在两个群体中同时检测到,另检测到11对具有上位效应的互作位点,其中有5个是加性效应显著的QTL。环境互作检测中,发现明佳重组自交系的qHD10和广佳重组自交系的qHD7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分别为0.34%和2.32%。本研究表明:两群体的抽穗期性状的遗传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特别是明佳组合,较适合作为分子辅助育种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混合线性模型 抽穗期 上位互作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探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齐学义 季炜 +1 位作者 董士奎 江良荣 《节能技术》 CAS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分布及利用现状,提出一种新颖的适合西部的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组合的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在系统中引入沼气产生系统、水合物存储系统... 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及研究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西部地区能源分布及利用现状,提出一种新颖的适合西部的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组合的多能源互补利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在系统中引入沼气产生系统、水合物存储系统。本方案不仅能解决当地用电、取暖、生活用气的问题,而且可显著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提高活质量,更符合我国目前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系统 可再生能源 生态环境 沼气 水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老百姓吃上优质米,享受优质米”——记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稻专家王侯聪教授
17
作者 江良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1-1,共1页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一位满头银发、年逾花甲的长者,主要从事放射性核素应用的教学及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并为此奋斗了大半生。由于成绩卓著,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福建省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福建省农业科学技...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一位满头银发、年逾花甲的长者,主要从事放射性核素应用的教学及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并为此奋斗了大半生。由于成绩卓著,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福建省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福建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十佳工作者,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他就是水稻育种者王侯聪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学院 水稻育种 厦门大学 优质米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 科技工作者 专家 劳动模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整精米率QTLs的检测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斌 黄育民 +2 位作者 黄建勋 王侯聪 江良荣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8-582,共5页
利用所构建的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获得的整精米率性状(HR)进行QTL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Q×E)效应分析.检测到2个控制HR的加性效应QTL,分别位于第2、7... 利用所构建的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获得的整精米率性状(HR)进行QTL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Q×E)效应分析.检测到2个控制HR的加性效应QTL,分别位于第2、7染色体上的RM154-RM485和RM248-RM234区间,贡献率分别为1.92%、7.85%,总贡献率为9.78%.另检测到3对上位性效应区间,其中只有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RM335-RM518区间和第6号染色体上的RM340-RM439区间互作贡献率为3.66%,其余两对的贡献率为0.环境效应检测中发现,两加性效应QTL与环境互作的贡献率分别为5.70%、8.74%,总贡献率为14.44%;上位性效应QTL与环境互作的总贡献率为2.94%.说明整精米率性状的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整精米率 上位性效应 环境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侯聪 邱思密 +4 位作者 黄育民 江良荣 郑景生 陈如铭 钟新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5-470,共6页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以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为主的水稻优质新种质技术;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积累了一大批长大粒低垩白为主要特点的优质籼稻新材料;应用SSR标记技术定位出多个籼稻品质性状的QTLs,并初步建立了实用的...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以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为主的水稻优质新种质技术;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积累了一大批长大粒低垩白为主要特点的优质籼稻新材料;应用SSR标记技术定位出多个籼稻品质性状的QTLs,并初步建立了实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早籼稻"佳禾早占"、"佳辐占"等6个水稻新品种,其品质符合部颁优质食用米三级以上标准."佳辐占"等品种在福建省累计推广了66.67×104hm2,为农民增收20多亿元.这些优质品种的育成,基本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长期存在的大粒不优质,早籼稻难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等难题,为未来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积累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优质 佳辐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香型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优质香稻新品种佳福香占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景生 江良荣 +2 位作者 黄荣裕 王侯聪 黄育民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第2期7-10,共4页
优质香米因其品质好、有香味、市场价格高而备受消费者重视。佳福香占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佳辐占//象牙香占/R207///佳辐占的杂交组合,应用香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系谱法选育成的晚稻中熟长粒形优质抗病香型常规籼稻新品种,品质... 优质香米因其品质好、有香味、市场价格高而备受消费者重视。佳福香占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佳辐占//象牙香占/R207///佳辐占的杂交组合,应用香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系谱法选育成的晚稻中熟长粒形优质抗病香型常规籼稻新品种,品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其中千粒重约29 g,粒长7.7 mm,长宽比3.9,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开发高档优质香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优质 香味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