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表定位电头针结合Rosenbek八步训练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言语失用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江玉娟 杨玉霞 +5 位作者 常娥 项蓉 鞠海燕 张艳春 左柄芳 张茜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体表定位下电头针结合Rosenbek八步训练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言语失用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言语失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表定位下头皮电针治疗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言语康复训练,共治疗4周... 目的:探讨体表定位下电头针结合Rosenbek八步训练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言语失用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言语失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表定位下头皮电针治疗配合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言语康复训练,共治疗4周。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治疗系统"中的言语运动计划模块中的评定项目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观察两组患者数数、唱音阶、拼音字母复述、单音节词复述、双音节词复述。分别于入组当天,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数数、唱音阶、发音、单音节词复述、双音节词复述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表定位电头针结合Rosenbek八步训练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言语失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失用症 电头针 Rosenbek八步训练法 BROCA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蜇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核因子-κ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江玉娟 司秋菊 +2 位作者 张艳慧 王贵娟 孔令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的表达,并从中探讨大黄蜇虫丸抗AS的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并建立大鼠AS模型,用大黄蜇虫丸喂饲12w后,检测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留取主动脉标本,... 目的观察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的表达,并从中探讨大黄蜇虫丸抗AS的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并建立大鼠AS模型,用大黄蜇虫丸喂饲12w后,检测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留取主动脉标本,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F-κB蛋白表达。结果大黄蜇虫丸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管壁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大黄蜇虫丸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下调多种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徙,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黄蜇虫丸 核转录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蟅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江玉娟 司秋菊 +5 位作者 张艳慧 王鑫国 王桂娟 曹刚 刘杰 孔令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蟅虫丸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中表达的影响,并从中探讨大黄蟅虫丸抗AS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体重220~30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蟅虫丸组高剂量、低剂量组,每组8只,共32只。... 目的观察大黄蟅虫丸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中表达的影响,并从中探讨大黄蟅虫丸抗AS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体重220~30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蟅虫丸组高剂量、低剂量组,每组8只,共32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并建立大鼠AS模型,用大黄蟅虫丸灌胃12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血脂(TG,TC,HDL-C,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GF-1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IGF-1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黄蟅虫丸组较模型组血清IGF-1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蟅虫丸通过提高血清IGF-1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大黄蜒虫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脑梗死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江玉娟 项蓉 +2 位作者 张艳春 杨玉霞 常娥 《河北中医》 2016年第7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观察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脑梗死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2组同时配合言语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14次为... 目的观察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脑梗死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2组同时配合言语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1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5项CRRCAE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并发症 失语 电针 头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言语失用伴口颜面失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江玉娟 杨玉霞 +6 位作者 项蓉 唐诗玲 鞠海燕 霍艳玲 肖琳娜 姬春雪 常娥 《中国康复》 2015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言语失用症伴口颜面失用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言语失用症伴口颜面失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结合解剖定位下头穴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言语... 目的:观察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言语失用症伴口颜面失用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言语失用症伴口颜面失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结合解剖定位下头穴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言语康复训练。应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与治疗系统"中的言语运动计划模块中的评定项目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数数、唱音阶、发音、单音节词复述、双音节词复述及口颜面动作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言语失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自数、跟数两项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单音节词、双音节复述两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自唱、跟唱、拼音字母复述等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口面动作评分中执行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模仿能力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定位头穴电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能够明显纠正脑卒中患者的言语失用症,同时改善口颜面失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失用 口颜面失用 头穴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减压疗法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江玉娟 于德利 蔡永新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7期171-172,共2页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对疲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150例,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采取正念减压治疗,...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对疲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化疗患者150例,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采取正念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B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35.55±3.05)分、抑郁自评量表(39.49±4.07)分,A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43.21±4.12)分、抑郁自评量表(48.27±5.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疲乏评分(1.47±0.42)分、睡眠质量得分(7.01±1.02)分,A组干预后疲乏评分(3.88±0.94)分、睡眠质量得分(9.48±1.5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应用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可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疲乏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减压疗法 乳腺癌 化疗 疲乏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江玉娟 项蓉 +4 位作者 鞠海燕 杨玉霞 张艳春 左炳芳 刘翠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5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观察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头针组,每组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解剖定位broca区配合电针治疗,头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 目的观察体表定位电头针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0例患者分为头电针组、头针组,每组30例。头电针组给予针刺解剖定位broca区配合电针治疗,头针组给予针刺优势半球头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电针组患者自发言语、复述和命名与头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定位电头针能明显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体表定位头针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江玉娟 司秋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5-1216,共2页
目的为大黄虫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的相关文献,综述中成药大黄虫丸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以及实验研究等各方面的进展。结果大黄虫丸对肝纤维化、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子宫肌瘤等患者疗效确... 目的为大黄虫丸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的相关文献,综述中成药大黄虫丸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以及实验研究等各方面的进展。结果大黄虫丸对肝纤维化、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子宫肌瘤等患者疗效确切。具有抗菌、抗凝、消炎、止痛、解痉、溶栓、保肝、抗纤维化作用,并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基质细胞的增殖,抗氧化损伤等多方面作用。结论可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扩大古方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虫丸 临床应用 药理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用于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9
作者 江玉娟 于德利 蔡永新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应用在乳腺癌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B组采取保乳手术治疗,对比...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应用在乳腺癌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B组采取保乳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B组手术时间(151.26±7.16)min,住院时间(11.06±2.06)d,术中出血量(197.84±12.17)ml,乳房美容优良率86.67%;A组手术时间(191.57±16.88)min,住院时间(17.97±4.28)d,术中出血量(268.41±21.03)ml,乳房美容优良率63.3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后角色功能评分(19.01±1.97)分,社会功能评分(20.02±2.05)分,躯体功能评分(21.13±2.03)分,情绪功能评分(21.13±1.97)分;A组手术后角色功能评分(14.91±1.37)分,社会功能评分(15.21±1.51)分,躯体功能评分(16.37±1.58)分,情绪功能评分(15.82±1.51)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应用在乳腺癌治疗中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升美容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61例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江玉娟 《中外医疗》 2012年第25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行环乳晕切口治疗的61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该院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均证...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纤维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行环乳晕切口治疗的61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该院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乳腺纤维瘤,伤口均为甲级愈合。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切口瘢痕、乳房对称、乳房外形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乳晕切口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最大限度保证了乳腺的血液供应,避免对乳房外观的影响,增强了美容效果,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 传统放射状切口 乳腺纤维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江玉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7期99-100,共2页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联合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联合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这8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80例患者治疗前后其吞咽功能的分级情况和吞咽功能的评分。结果 :治疗结束后,这80例患者中吞咽功能为Ⅰ级的人数明显多于治疗前,这80例患者吞咽功能的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使用低频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法对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吞咽功能。此联合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所致吞咽功能障碍 低频电刺激疗法 吞咽康复训练 联合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玉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5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们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常规治疗。同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治护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FSS (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 Study,电视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评分、肺部病菌的清除率、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护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VF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肺部病菌的清除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其肺部病菌的清除率和治疗的有效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吞咽功能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吞咽失用症及皮质兴奋性的作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袁英 汪洁 +4 位作者 孙妍 江玉娟 麻慧 孙维源 吴东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7-503,共7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吞咽失用症及其与大脑皮质兴奋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A-B实验设计,对2例吞咽失用症患者采用经皮电刺激配合手法训练3周前后、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3周后评估舌运动、口面失用及进食能力。利用脑电非线性分...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吞咽失用症及其与大脑皮质兴奋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A-B实验设计,对2例吞咽失用症患者采用经皮电刺激配合手法训练3周前后、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3周后评估舌运动、口面失用及进食能力。利用脑电非线性分析观察1例吞咽失用症患者,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前后安静闭眼、反射性和自主性吞咽状态下的大脑皮质电活动,记录6名健康者脑电图作为对照。结果:经皮电刺激配合手法训练后,患者吞咽能力均没有任何改善;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后,患者自主性与无意识状态下舌运动均明显改善,口面失用评分由10分恢复到34—36分,均拔除鼻饲管。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前,1例患者自主性吞咽时患侧中央、颞顶区皮质兴奋性明显低于反射性吞咽,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后,自主性吞咽时脑区皮质兴奋性与反射性吞咽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为吞咽失用症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吞咽失用症的恢复可能与吞咽皮质兴奋性提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吞咽 失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蛰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艳慧 司秋菊 +5 位作者 郭素丽 王艳娜 王鑫国 王贵娟 江玉娟 曹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12-2014,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血脂、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体重220~300 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8只,共4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建...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血脂、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体重220~300 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8只,共4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AS模型,用大黄蛰虫丸灌胃12 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ET含量显著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黄蛰虫丸组较模型组血清ET含量明显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通过降低血清ET含量,升高血清NO,保护内皮功能,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黄蛰虫丸 内皮功能 ET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项蓉 陈勇 江玉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764-6765,共2页
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患者发病后多会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我院通过探讨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 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群,患者发病后多会遗留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我院通过探讨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60~79〔平均(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综合性康复治疗 脑卒中 肢体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与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项蓉 陈勇 +1 位作者 江玉娟 代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BFES)在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67例可完成部分主动运动的一侧肢体瘫痪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2例行BFES治疗;B组22例行... 目的探讨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BFES)在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67例可完成部分主动运动的一侧肢体瘫痪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2例行BFES治疗;B组22例行单纯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C组23例行常规康复治疗,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功能性MRI脑区激活度检查。结果 1治疗4周后,A组和B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A组和B组脑功能的重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FES较单纯FES及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脑梗死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脑功能的重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执行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鞠海燕 江玉娟 +2 位作者 杨怡 刘立静 宋京花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653-655,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执行功能的变化。方法 6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同时设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比...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执行功能的变化。方法 6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同时设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组治疗前WCST测查评分较健康对照组差(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Stroop测查抑郁组治疗前Stroop-CW正确数、Stroop-CW改正数较健康对照组差(P<0.05,P<0.01);治疗后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查抑郁组治疗后Stroop-CW正确数、改正数仍较健康对照组差(P<0.05,P<0.01)。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发病期存在执行功能障碍,治疗后执行功能障碍随症状改善而改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执行功能 神经心理测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乳腺癌筛查数据标准化采集系统的构建和数据库管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德利 郑永焕 +2 位作者 阴春霞 江玉娟 高宏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7期167-172,共6页
目的探讨吉林省乳腺癌筛查数据标准化采集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将原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乳腺癌筛查信息采集表》利用JAVA语言编写为乳腺癌筛查数据标准化采集系统,内嵌于可直接接入互联网汇影iustar... 目的探讨吉林省乳腺癌筛查数据标准化采集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将原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乳腺癌筛查信息采集表》利用JAVA语言编写为乳腺癌筛查数据标准化采集系统,内嵌于可直接接入互联网汇影iustar130便携式彩色超声诊断系统中。筛查过程中同步完成受筛者身份验证、筛查数据(图像、数值、文字说明等)采集。采集的数据经特殊的安全性处理后传输至云端进行存储,云端数据通过多种互联网终端设备凭权限进行有限制的检索及利用。省内各个市县地区的筛查数据在云端服务器汇总后形成吉林省的乳腺癌筛查大数据。结果2016年1月~2018年12月吉林省内8个地、市、区乳腺癌及乳腺癌前病变检出率为80.24/10万,早期乳腺癌69例,占比63.89%。吉林省乳腺癌筛查数据标准化采集系统实现筛查流程的标准化,提供数据采集的关键质控节点,使筛查数据的标准化采集、传输和存储一次性完成。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使用的效率。结论吉林省乳腺癌筛查数据标准化采集系统是一个实用、高效、安全的数据采集、管理及应用系统,也是构建一个专业大数据平台的基本工具。筛查数据真实有效,可为临床科研,公共卫生的规划、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筛查 大数据 云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卒中单元康复治疗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常娥 孙婧 +1 位作者 江玉娟 王炯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8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卒中单元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造影及表面肌电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02—2020-12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卒中单元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造影及表面肌电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02—2020-12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常规卒中单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吞咽造影、表面肌电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误吸性肺炎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治疗后观察组进食清流质[(39.51±9.88)%vs(30.16±8.72)%]、浓流质[(42.05±9.38)%vs(34.86±8.33)%及糊状物[(42.18±12.08)%vs(36.35±11.37)%],咽腔收缩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波幅大于对照组[(528.17±102.74)μV vs(715.88±149.56)μV],治疗后观察组吞咽时程低于对照组[(1.38±0.36)s vs(1.02±0.27)s],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68.25±13.82)分vs(74.88±16.91)分,P<0.05]。观察组未出现误吸性肺炎,对照组出现4例(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1.89%)晕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卒中单元康复可提高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改善吞咽造影、表面肌电检查结果,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误吸性肺炎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卒中单元康复治疗 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造影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假性球麻痹44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玉霞 江玉娟 项蓉 《河南中医》 2016年第8期1361-1362,共2页
目的:观察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德国... 目的:观察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有效率为6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球麻痹 头电针 体针 穴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