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QST分型内镜经鼻与开颅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春林 江常震 +9 位作者 傅骏 王志成 朱建宇 樊文剑 陈显俊 李万海 罗文伟 陈文培 黄金生 颜小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目的在颅咽管瘤QST分型的基础下,探讨经颅入路(transcranial approach,TCA)和扩大内镜经鼻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extended approach,EEEA)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旨在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 目的在颅咽管瘤QST分型的基础下,探讨经颅入路(transcranial approach,TCA)和扩大内镜经鼻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extended approach,EEEA)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旨在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单中心接受颅咽管瘤手术的151例入组患者,按照QST分型法,将入组病例分为Q-CP(鞍隔下类型)、S-CP(垂体柄类型)和T-CP(结节部类型),分别对采用TCA和EEEA手术方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系统性收集和分析,评估基于QST各分型下两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差异。结果EEEA组术后视觉症状改善率总体高于TCA组(59.1%vs.36.5%,P=0.006),视觉恶化率总体低于TCA组(3.0%vs.14.1%,P=0.006)。然而,EEEA组脑脊液漏总体发生率较高(15.2%vs.3.5%,χ2=4.986,P=0.026)。TCA组术后癫痫(8.2%vs.0%,P=0.019)、脑挫伤(10.6%vs.0%,P=0.005)、硬膜下积液发生率(9.4%vs.0%,P=0.01)总体高于EEEA组。在Q-CP类型患者中,接受EEEA术式后肿瘤全切率较高(92.9%vs.65.2%,P=0.025)和复发率较低(3.6%vs.21.7%,P=0.047),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费用较少,TCA组在该类型中术中出血量较高(300 mL vs.200 mL,Z=-2.261,P=0.024)。在S-CP类型中,接受EEEA术式后肿瘤的全切率高(91.3%vs.74.2%),复发率低(0%vs.12.9%,P=0.031),且术后住院费用低。T-CP类型因位置较深,EEEA在保护下丘脑功能方面有所不足,TCA组术后下丘脑功能评分较优(P=0.035)。结论基于QST分型,EEEA在Q-CP和S-CP类型中具有优势,推荐为首选术式;而在TCP类型中推荐TCA术式更有助于保护下丘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QST分型 经颅手术 经鼻手术 并发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和MMP-9在人脑原发性胶质瘤侵袭中的作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江常震 陈锦峰 +2 位作者 何理盛 林志雄 黄纲雄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6-349,T01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和MMP 9在原发性人脑胶质瘤侵袭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MMP 2和MMP 9在胶质瘤和脑内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 ;同时通过测量CT影像上的瘤周水肿范围 ,并与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作对照...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和MMP 9在原发性人脑胶质瘤侵袭行为中的作用。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MMP 2和MMP 9在胶质瘤和脑内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 ;同时通过测量CT影像上的瘤周水肿范围 ,并与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作对照比较。 结果  1 45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 ,MMP 2和MMP 9的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 35 5 %、6 2 2 % ,两者之间差别显著 (P <0 0 5 ) ;MMP 2、MMP 9在高度恶性胶质瘤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 5 6 5 %、91 3% ,两者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别 (P <0 0 1) ;2 MMP 2的染色强度与胶质瘤侵袭指标———CT瘤周水肿范围无关 (P >0 0 5 ) ,而MMP 9的染色强度则与其有关 (P <0 0 5 ) ;但两者染色与否则均与其明显相关 (P <0 0 1) ;3 MMP 2、MMP 9两者在脑内转移瘤中表达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也与高度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 结论 MMP 2、MMP 9在人脑胶质瘤中可作为恶性表型及侵袭指标之一 ,亦可体现胶质瘤基质降解表型 ,但不能作为转移表型。其中 ,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胶质瘤 肿瘤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生化指标缓解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江常震 康德智 +3 位作者 林元相 何斐 王晨阳 颜小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6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全面内分泌学检查,包括空腹...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61例肢端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全面内分泌学检查,包括空腹或随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GH谷值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H值,术前IGF-1值,肿瘤是否侵犯颈内动脉下间隙,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Knosp分级,Hardy分级,肿瘤体积等。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1例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中,术后内分泌缓解32例(52.5%)。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GH,颈内动脉包绕角度</≥135°,Knosp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GH,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是影响神经内镜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角度≥135°是影响神经内镜治疗肢端肥大症患者术后生化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GH值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化指标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 肢端肥大症 生化缓解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和MMP-9对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血瘤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江常震 林志雄 +2 位作者 陈振斌 陈锦峰 何理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8-50,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和 MMP-9对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血瘤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MMP-2和 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透射电镜观...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和 MMP-9对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血瘤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 ;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MMP-2和 MMP-9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1 )电镜下可见瘤组织中多数微血管基膜的胶质膜侧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虫蚀样空洞或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有的血管内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增生 ,以出芽方式生成新的肿瘤性血管伴血浆渗出。 (2 )在胶质瘤瘤体内的基膜内皮细胞及瘤细胞可见 MMP-2和 MMP-9表达 ,而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血管基膜内皮细胞只见 MMP-2表达。瘤体组织中 MMP-2染色阳性强者其相应的电镜下观察见基膜上虫蚀样空洞明显 ,而 MMP-9染色阳性强者血管外周围间隙扩大明显。结论 MMP-2、MMP-9与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中血瘤屏障的改造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MMP-9 胶质瘤 侵袭 微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江常震 丁陈禹 +4 位作者 颜小荣 张元隆 林元相 康德智 林章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的构建及其在神经内镜手术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D打印方式制作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对制作的模型进行评价,并借助该模型对8名没有神经内镜操作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进行神经内镜... 目的探讨3D打印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的构建及其在神经内镜手术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D打印方式制作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对制作的模型进行评价,并借助该模型对8名没有神经内镜操作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进行神经内镜操作培训。结果 3D打印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可利用的操作空间与实际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相似。固定在模型上的鸡蛋具有蛋壳、壳膜、蛋清和蛋黄等多层次的结构,是良好的镜下操作练习对象。经过训练,学员均表示能从中获益;在末次重复练习时,学员磨除蛋壳的效率[(1.07±0.22)cm^2/min vs.(1.45±0.27)cm^2/min,P<0.001]以及壳膜破裂概率(8 vs.2,P=0.007)均较初次练习时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该模型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熟悉神经内镜下基本操作和提高手术技巧,而且可重复使用。可作为尸颅标本操作训练之前的基础操作训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模拟训练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江常震 王晨阳 +2 位作者 吴喜跃 康德智 郑树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改良常规颞下入路,以减少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方法采用耳前1cm颧弓向上向后弧形切口,绕行耳廓上方约1cm到达乳突,铣开4cm×2cm大小骨窗,平中颅底,经颞下行中颅底部位病灶的手术治疗l5例。结果9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除8例,次... 目的改良常规颞下入路,以减少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方法采用耳前1cm颧弓向上向后弧形切口,绕行耳廓上方约1cm到达乳突,铣开4cm×2cm大小骨窗,平中颅底,经颞下行中颅底部位病灶的手术治疗l5例。结果9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l例。4例岩尖区天幕下脑膜瘤和2例颞底胶质瘤均全切除。结论颞下小骨窗入路可以达到常规颞下入路的效果,可以满足中颅窝后部、颞叶底面及天幕区的肿瘤切除术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人路 微创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单鼻孔筷子技术经鼻蝶假包膜外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研究(附6例报告)
7
作者 翁挠南 江常震 +2 位作者 张建王 黄大阳 苏志民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11期1272-1275,1284,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单鼻孔筷子技术经鼻蝶假包膜外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安溪县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进行内镜单鼻孔筷子技术经鼻蝶假包膜外垂体腺瘤手术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分析术后垂体肿瘤影像... 目的探讨内镜单鼻孔筷子技术经鼻蝶假包膜外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安溪县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进行内镜单鼻孔筷子技术经鼻蝶假包膜外垂体腺瘤手术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分析术后垂体肿瘤影像学切除程度、内分泌学好转率、脑脊液漏发生率。结果6例患者术后未见肿瘤残留,5例头痛患者头痛明显缓解,1例闭经患者恢复月经,视力视野部分缺损的3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3例垂体功能低下者激素水平与术前基本持平,其他类型肿瘤激素水平正常;1例患者术后3d出现暂时性尿崩症,经治疗1周后痊愈;6例患者均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3个月随访,3例仍有轻微头痛,1例闭经患者月经基本规律,2例垂体功能低下者与术前基本持平,1例激素水平好转;脑垂体MR平扫+增强复查提示肿瘤均切除干净未见复发;6例患者均未发生尿崩症、脑脊液漏。结论内镜单鼻孔筷子技术经鼻蝶假包膜外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肿瘤切除率高、生化好转率高、脑脊液漏发生率低等优点,适合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筷子技术 垂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MRI判断垂体大腺瘤侵袭海绵窦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江常震 颜小荣 +3 位作者 王晨阳 康德智 林元相 林章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多种扫描征象在预测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的实用价值。方法垂体大腺瘤患者212例,手术前均行MRI多种序列扫描,分别观察以下4个征象:(1)冠状位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的海绵窦内侧壁的完整性;(2)冠状位T1加权像上海绵... 目的探讨术前MRI多种扫描征象在预测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的实用价值。方法垂体大腺瘤患者212例,手术前均行MRI多种序列扫描,分别观察以下4个征象:(1)冠状位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的海绵窦内侧壁的完整性;(2)冠状位T1加权像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环状增强影;(3)肿瘤是否突破颈内动脉外切线;(4)肿瘤是否长入海绵窦内颈内动脉下间隙。另外,测量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所成的角度,并以ROC曲线进行分析。手术中神经内镜直视下观察海绵窦内侧壁是否完整,以确定是否具有侵袭性。结果 212例垂体大腺瘤,术中证实侵袭海绵窦36例,4个征象综合起来判断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7.2%,阳性预测值达92.8%。当颈内动脉被包绕达135°以上时,海绵窦被侵袭的可能性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8.9%和84.1%。结论综合应用多种MRI扫描征象对于预测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术前准确判断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将有助于优化治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海绵窦 磁共振波谱学 磁共振成像 神经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Arnold-Chiari氏畸形Ⅰ型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常震 王晨阳 +1 位作者 吴喜跃 康德智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Chiari 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显微外科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38例患者均采用枕大池成形术,其中29例采用长切口枕鳞部大骨窗,9例小切口小骨窗。结果术后有效者33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有效病例分别为长切口大骨窗25例、小切口小骨窗... 目的探讨Chiari Ⅰ型畸形伴脊髓空洞显微外科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38例患者均采用枕大池成形术,其中29例采用长切口枕鳞部大骨窗,9例小切口小骨窗。结果术后有效者33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有效病例分别为长切口大骨窗25例、小切口小骨窗8例,统计学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Chiari Ⅰ型畸形采用枕大池成形术可取得良好效果,小切口枕鳞部小骨窗可减小对患者的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达到微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 Ⅰ型畸形 枕大池成形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及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常震 吴喜跃 +2 位作者 林志雄 王晨阳 康德智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1年第3期189-19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易出现的枕部皮下积液或假性脑膜膨出、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本文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手术计划的制订,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5月以来26例第四脑室肿瘤患儿在切除肿瘤前均行右侧脑室... 背景与目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易出现的枕部皮下积液或假性脑膜膨出、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本文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手术计划的制订,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5月以来26例第四脑室肿瘤患儿在切除肿瘤前均行右侧脑室-前额Ommaya囊安置;术中及术后通过Ommaya囊持续外引流;经膜髓帆入路手术切除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结果:所有患儿在切除肿瘤前均行右侧脑室-前额Ommaya囊安置;术中及术后通过Ommaya囊持续外引流;肿瘤全切23例,次全切除3例,无一例出现缄默症,本手术组无死亡病例。6例颅内感染者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出现脑积水而需要行分流术,未出现一例枕部假性脑膜膨出及切口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多数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可经膜髓帆入路在不需要切开小脑蚓部的情况下予以肿瘤切除,仅少数患者为了充分显示肿瘤上极而切开小脑下蚓部。术前安置Ommaya囊术后持续外引流,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脑室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OMMAYA囊 侧脑室外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常震 王晨阳 +1 位作者 吴喜跃 康德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受伤后未有昏迷的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临床特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10年间收治的17例老年人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受伤至入院时间均在6小时之内,入院时GCS评分9~15分。结果其中11例在受伤后48小时之内急诊手术... 目的探讨受伤后未有昏迷的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临床特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10年间收治的17例老年人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受伤至入院时间均在6小时之内,入院时GCS评分9~15分。结果其中11例在受伤后48小时之内急诊手术开颅清除血肿,采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愈出院。4例于昏迷后才急诊行以上手术,但术后长期处于植物生存状态。2例昏迷后家属放弃了进一步治疗而死亡。结论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时复查颅脑CT,以便及时手术治疗,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人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伴肢端肥大症患者双侧颈内动脉间距变化病例对照研究
12
作者 江常震 丁陈禹 +4 位作者 颜小荣 张元隆 林元相 康德智 林章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41-645,共5页
目的讨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间距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垂体腺瘤伴肢端肥大症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1~62... 目的讨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间距的变化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垂体腺瘤伴肢端肥大症患者2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1~62岁,并根据试验组性别、年龄选取同期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使用3D打印软件重建患者双侧ICA并测量ICA间距。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试验组患者的双侧ICA虹吸段膝状弯曲部的最大距离[(25.1±3.9)mm vs.(23.2±2.9)mm, P=0.041]和双侧ICA破裂孔段间距[(26.2±3.1)mm vs.(23.8±4.1)mm, P=0.022]均有明显扩大;双侧ICA海绵窦段间距[(20.7±4.3)mm vs.(22.4±3.1)mm, P=0.076]趋向于更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ICA眼段起始部间距无明显差异[(15.7±5.1)mm vs.(16.0±2.5)mm, P=0.783]。结论肢端肥大症患者的双侧ICA间距,较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患者存在差异。双侧ICA虹吸段膝状弯曲部的最大距离和双侧ICA破裂孔段间距均有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肥大症 颈内动脉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林志雄 张鹏飞 +3 位作者 江常震 陈振斌 何理盛 陈锦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12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中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及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关系。 结果 光镜下可见侵袭性生长的瘤细胞可在血管周形成巢状结构。...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侵袭微生态系统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12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标本中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及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关系。 结果 光镜下可见侵袭性生长的瘤细胞可在血管周形成巢状结构。电镜下不同胶质细胞起源的胶质瘤中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基本上为无孔型 ,偶见窗孔形成。内皮细胞下基质完整 ,基底膜呈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 ,有的伴有多层基板样结构形成。基底膜靠近瘤细胞侧常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虫蚀样空洞 ,含有较大空洞的基底膜常突向瘤细胞侧。有的血管外腔扩张 ,腔内可见瘤细胞以单个形式侵袭 ,少见瘤细胞伸出伪足突入基底膜及穿透内皮细胞间隙现象 ,瘤细胞与基底膜相互接触处呈光滑平整的界面。 结论 无孔型内皮细胞、肿瘤微血管基底膜结构的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和虫蚀样空洞的改变 ,及少见瘤细胞伸出伪足突入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 脑胶质瘤 肿瘤侵袭 微生态系统 电子显微镜 内皮细胞 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中LN、FN及p53基因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与其侵袭微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志雄 张鹏飞 +3 位作者 江常震 陈振斌 何理盛 陈锦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0-365,共6页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中层粘连蛋白 (LN)、纤维连接蛋白 (FN)及突变型p5 3基因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与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 (tumorousinvasionmicroecosystem ,TIMES)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TIMES中微血管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S...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中层粘连蛋白 (LN)、纤维连接蛋白 (FN)及突变型p5 3基因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与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 (tumorousinvasionmicroecosystem ,TIMES)的相关性。 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TIMES中微血管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评价LN、FN、p5 3的表达情况 ,并作比较分析。 结果  1 脑胶质瘤微血管基底膜 (basemembrane ,BM)连续 ,多数呈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 ,并与LN、FN染色结果相一致 ,也与p5 3染色与否有关 ,p5 3阳性染色者BM增厚较p5 3阴性者明显。 2 LN、FN在所有胶质瘤微血管BM及内皮细胞上呈阳性染色 ,恶性程度越高 ,BM上LN、FN染色阳性越强 ,血管管壁越厚 (P <0 0 1和P <0 0 5 ) ,而瘤细胞未见染色。LN在脑内转移瘤BM和内皮细胞上却未见染色 ,但可见散在瘤细胞浆膜染色 ;FN在脑内转移瘤上的染色则与脑胶质瘤相类似。 3 45例胶质瘤中p5 3阳性染色 2 1例 ,其p5 3阳性染色与否也与BM上LN、FN染色结果存在密切正相关 (P <0 0 1)。p5 3阳性染色率在脑内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中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 结论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LN、FN的过分表达可能是脑胶质瘤TIMES中BM形态学增厚的原因之一 ,p5 3对TIMES的影响也与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状态有关。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TIMES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胶质瘤 血内皮细胞 肿瘤侵袭微生态系统 层粘连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 P53基因 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效果的非病理级别因素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志雄 谭淑莲 +4 位作者 周爱萍 梅文忠 何理盛 江常震 康德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效果的非病理级别因素。方法31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手术完全切除者17例,非完全切除者14例。依纳入时间分为前期组(10例)和后期组(21例),前期组施行替莫唑胺常规剂量[150~200mg/(m2... 目的探讨影响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效果的非病理级别因素。方法31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手术完全切除者17例,非完全切除者14例。依纳入时间分为前期组(10例)和后期组(21例),前期组施行替莫唑胺常规剂量[150~200mg/(m2·d)]化疗方案;后期组根据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检测结果分别采用替莫唑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50mg/(m2·d)]化疗方案。结果31例患者随访6~27个月,17例肿瘤完全切除者均存活,其手术后放射治疗及药物化疗效果与MGMT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14例非完全切除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为42.86%(6/14,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疾病控制率为57.14%(8/14,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病情稳定);另有5例肿瘤进展,1例肿瘤假性进展。肿瘤进展和假性进展者MGMT表达均呈阳性,MRS分析提示肿瘤进展者手术部位存在高水肿区和高乳酸代谢区。结论脑胶质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影响替莫唑胺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在非完全切除患者中,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者以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为主;而近期肿瘤进展者以胶质母细胞瘤为主。于替莫唑胺化疗之前对非完全切除者进行MGMT检测和手术部位局部水肿程度及乳酸水平评估,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卡巴嗪 神经胶质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的血瘤屏障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振斌 林志雄 +3 位作者 张弸飞 吴翊钦 江常震 陈莲云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 :探讨脑部胶质瘤中血瘤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与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镜观察 1 3例胶质瘤患者瘤组织中血瘤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血瘤屏障发生的一系列改造和重建 :1、多数血瘤屏障中... 目的 :探讨脑部胶质瘤中血瘤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与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镜观察 1 3例胶质瘤患者瘤组织中血瘤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血瘤屏障发生的一系列改造和重建 :1、多数血瘤屏障中毛细血管基膜呈限局性或广泛性增厚 ,基板多层化 ,胶原纤维增生 ;2、多数毛细血管基膜的胶质膜侧常见大小不等 ,多少不一的虫蚀状空洞或血管外间隙扩大 ;3、毛细血管胶质膜侧脚板外侧基板常不完整 ;4、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延长 ,偶见内皮细胞出现窗孔 ,内皮细胞增生出芽。结论 :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血瘤屏障发生的一系列改造和重建的超微结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血瘤屏障 超微结构 细胞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多奈哌齐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康德智 余良宏 +3 位作者 林元相 江常震 陈剑舞 林章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2期36-37,共2页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多奈哌齐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伤后1周内给药,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3周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临床观察。结果多奈哌齐...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多奈哌齐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伤后1周内给药,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3周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临床观察。结果多奈哌齐组与常规治疗组对比,用药后第2、3周(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5),3周后多奈哌齐组认知功能障碍完全康复率(90.48%)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33.33%)(P<0.01)。结论早期应用多奈哌齐对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脑外伤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开颅手术后额窦炎的处理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元隆 江常震 +3 位作者 梅文忠 吴喜跃 康德智 王晨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额窦炎的原因及神经内镜下处理额窦炎的效果。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例经额开颅手术后额窦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流脓涕和眼睑上方流脓,发病时间平均3.9年;MRI表现为额窦炎;均行神经内镜下额窦造口术...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额窦炎的原因及神经内镜下处理额窦炎的效果。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例经额开颅手术后额窦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流脓涕和眼睑上方流脓,发病时间平均3.9年;MRI表现为额窦炎;均行神经内镜下额窦造口术。结果患者术后额窦炎症状均消失,随访6-1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经额开颅手术后出现额窦炎可能与手术中额窦处理不当有关,特别是骨蜡将额窦夯实致额窦粘膜分泌物阻塞,引流不畅。神经内镜下处理额窦炎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内镜下暴露至额窦后清除骨蜡、炎性肉芽组织及扩大额窦口,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额窦炎 开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后窝肿瘤术后早期急性脑积水 被引量:6
19
作者 康德智 吴喜跃 +2 位作者 林元相 江常震 陈锦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分析颅后窝肿瘤术后早期急性脑积水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并发症的原因有肿瘤残留,小脑水肿、肿胀,颅内血肿、积液,颅后窝脑脊液通道粘连闭塞。结论 力争全切肿瘤,减少脑组织创伤,严密止血和疏通脑... 目的 分析颅后窝肿瘤术后早期急性脑积水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并发症的原因有肿瘤残留,小脑水肿、肿胀,颅内血肿、积液,颅后窝脑脊液通道粘连闭塞。结论 力争全切肿瘤,减少脑组织创伤,严密止血和疏通脑脊液通道,术后早期腰穿及抗脑水肿治疗,出现急性脑积水时先行侧脑室外引流并行病因治疗,必要时行内分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 脑肿瘤 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B超实时监测在幕上病变精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树法 庄勇 +5 位作者 余良宏 林章雅 江常震 陈剑舞 吴喜跃 康德智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总结术中B超实时监测在幕上病变精准切除中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应用术中B超实时监测定位及辅助切除50例幕上病变,其中胶质瘤35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膜瘤3例,转移瘤3例,动脉瘤1例。结果术中B超实时监测能清晰地显示病灶,准确定位并... 目的总结术中B超实时监测在幕上病变精准切除中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应用术中B超实时监测定位及辅助切除50例幕上病变,其中胶质瘤35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膜瘤3例,转移瘤3例,动脉瘤1例。结果术中B超实时监测能清晰地显示病灶,准确定位并切除。35例胶质瘤中,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5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脑膜瘤3例以及转移瘤3例均成功进行准确定位和完整切除;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行孤立术1例。术后神经功能保存良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未出现术中B超相关并发症。结论术中B超实时监测是定位大脑病变、确定边界以及制定精准手术计划的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可辅助术者最大程度切除幕上病变和保留神经功能,具有易掌握、便捷、可靠、实时以及可广泛使用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手术期间 监测 手术中 立体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