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特征识别与活力提升——以上海市黄浦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汪洁琼 江卉卿 +2 位作者 陈俊延 柯楠 王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共7页
上海市积极深化“一江一河”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空间,以绿化品质提升的“四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季节性景观营造,从而激发滨水空间活力。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尺度大、范围广、数据多的特征,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滨水秋季景观... 上海市积极深化“一江一河”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空间,以绿化品质提升的“四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季节性景观营造,从而激发滨水空间活力。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尺度大、范围广、数据多的特征,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滨水秋季景观特征的全覆盖、多时相、数字化识别为核心,以上海市黄浦江滨水空间中心城区段为例,训练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特征识别的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语义分割模型,实现对实证案例大批量样本数据的秋季景观特征智能化识别与测度;通过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s,LBS)大数据分析手段,量化揭示上海市黄浦江滨水空间中心城区段活力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影响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秋季景观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的营造与活力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城市滨水空间 秋季景观特征 语义分割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
2
作者 潘山 +12 位作者 潘晶 汪洁琼 杨玉鹏 王敏 白瑞嘉 陈玲玲 张太崇 江卉卿 周啸 李昆 黄正 夏陈成 石舸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12-115,共4页
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项目横向缝合街区、纵向贯通南北,编织“一横三纵”的慢行网络,成功实现向苏州河贯通工程腹地的延伸。项目涉及万航渡路沿线约700 m长的空间更新和公园开放,改造面积达1.63hm^(2)。场地原有条件欠佳,万... 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项目横向缝合街区、纵向贯通南北,编织“一横三纵”的慢行网络,成功实现向苏州河贯通工程腹地的延伸。项目涉及万航渡路沿线约700 m长的空间更新和公园开放,改造面积达1.63hm^(2)。场地原有条件欠佳,万航渡路两侧分别竖立着中山公园与华东政法学院(简称华政)校园的围墙,在物理空间上形成硬阻隔;万航渡路车道狭窄、机非混行;中山公园的二号门、三号门入口植物杂乱无章且空间郁闭,亟待梳理。设计团队以“界·非界”为主题,探索在“公园城市”背景下高密度城区老旧公园边界开放的新时代命题,并创新性提出以围墙与入口的“破与立”为核心的空间“破界”,以遗产与基础设施的“跨与合”为核心的时间“跨界”,以及以生态与情感的“交与融”为核心的感知“融界”,形成“公园—校区—社区”的城园融合,打造中山公园“新四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公园 高密度城区 基础设施 华东政法学院 慢行网络 物理空间 纵向贯通 空间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虹桥公园
3
作者 潘山 +8 位作者 潘晶 汪洁琼 王敏 石舸 白瑞嘉 葛俊雯 李昆 黄正 江卉卿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08-111,共4页
上海虹桥公园面积约1.87 hm^(2),位于长宁区合肥路101号,为长宁区商圈核心,交通便利,属于中高人口密度的生活区域,是周边上班族和居民休闲、消遣的好去处。改造前的虹桥公园(儿童交通公园)功能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空间结构混乱、缺乏... 上海虹桥公园面积约1.87 hm^(2),位于长宁区合肥路101号,为长宁区商圈核心,交通便利,属于中高人口密度的生活区域,是周边上班族和居民休闲、消遣的好去处。改造前的虹桥公园(儿童交通公园)功能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空间结构混乱、缺乏层次。经过多年的使用,园内基础设施陈旧,水景及三角形雕塑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由于早年种植的乔木种类繁杂,导致空间视野闭塞、昭示性较差。设计团队从主体与连接、材料与日常、艺术与事件3个层面出发,以新思维对公园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的各方面进行了思考。改造方案以核心廊架为主体,利用艺术化的设计手法打造了一个功能丰富、记忆点鲜明、充满活力的新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空间结构 设计手法 廊架 水景 运营维护 安全隐患 人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体生境图像分类与质量评价——以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汪洁琼 江卉卿 王敏 《风景园林》 2023年第7期22-28,共7页
【目的】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生态高质量修复与智能化监测的更高诉求,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体生境质量评价,旨在探索风景园林数字技术的前沿领域,为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的水体生态修复与生态绿色发展提供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技术支撑。【方... 【目的】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生态高质量修复与智能化监测的更高诉求,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体生境质量评价,旨在探索风景园林数字技术的前沿领域,为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的水体生态修复与生态绿色发展提供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训练,实现大范围、大批量的水体生境卫星图像智能识别、分类与评价。【结果】构建了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启动区水体生境卫星图像数据集,训练了水体生境质量评价深度学习模型,对研究范围内全域的水体生境进行了高精度、自动化的生境质量评价。【结论】深度学习模型能够长时序、大范围地对水体生境进行质量评价,为水体生境的修复实践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可实现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体生境质量的跟踪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水体生境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图像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河流生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江卉卿 汪洁琼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2期79-83,共5页
水体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核心内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是水体生态修复规划的基础,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研究脉络,研判主要领域。从研究领域看,集中于河流... 水体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核心内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是水体生态修复规划的基础,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与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研究脉络,研判主要领域。从研究领域看,集中于河流生物状况、水体污染物浓度、评价方法与指标、河流物理生境4个方面;从时间维度看,重要研究领域河流物理生境加速式出现是风景园林学科未来可以有所侧重的前沿方向;比较国内外研究可见,国内相关研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多参考国外评价体系。河流生境质量评价在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学科都有较强的实践需求,但却留存较多的理论空白,应注重与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未来可根据研究对象的地域性特征进一步制定适合中国河流生境特征的评价指标与权重,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河流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河流生境 CITESPACE VOSviewer 文献计量分析 学科交叉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审美语境下水网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以荷兰羊角村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汪洁琼 江卉卿 毛永青 《住宅科技》 2020年第8期50-56,共7页
针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乡村风貌屡屡被破坏的现象,通过生态审美视角的引入,研究提出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应实现生态优先与乡土传承共建,绿水青山与乡土美感共生的双目标,并提出水网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四维交叠”的概念框架,即... 针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乡村风貌屡屡被破坏的现象,通过生态审美视角的引入,研究提出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应实现生态优先与乡土传承共建,绿水青山与乡土美感共生的双目标,并提出水网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四维交叠”的概念框架,即以要素组成、空间结构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以人地关系、乡土感知为依托的审美体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叠的关系。通过对荷兰典型成功案例——羊角村的深入剖析,研究总结归纳水网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方面的9条实践启示,旨在为我国相似水网地区乡村风貌的实践困境提供方法借鉴以及最佳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审美 乡村风貌 保护与再生 羊角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下空间城市更新与空间重构——以上海市苏州河中环节点桥下空间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汪洁琼 江卉卿 +1 位作者 潘晶 潘凯临 《住宅科技》 2021年第10期8-12,共5页
桥下空间作为一类典型的高密度城区困难立地,由于其权责归属与管理机制较为复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提出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的城市更新需要综合性优化策略的介入,构建桥下绿色基础设施"低""线"... 桥下空间作为一类典型的高密度城区困难立地,由于其权责归属与管理机制较为复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提出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的城市更新需要综合性优化策略的介入,构建桥下绿色基础设施"低""线""公""园"四个维度的概念框架,即以"低"影响开发为途径的生态基底锚固、以"线"性空间为脉络的情景主题塑造、以"公"民共享为核心的场地活力激发、以"园"城交融为目的的空间关联组织。通过对典型案例上海市长宁区苏州河中环节点的深入剖析,阐述低效利用的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如何逐步转变为绿色基础设施,总结规划桥下空间更新与重构的3条优化策略,旨在为其他城市高密度城区的桥下空间更新提供思路与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桥下空间 绿色基础设施 低线公园 苏州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