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户籍制度背景下农民工与城市移民的储蓄率差异 被引量:9
1
作者 毛盛志 温兴祥 陈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6-145,156,共11页
本文基于异质性主体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作为短期移民的农民工和农村进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由于户籍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状况欠佳且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为了支付老年时期的生活成本,他们在城市工作期间的储蓄率... 本文基于异质性主体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从理论上刻画了作为短期移民的农民工和农村进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由于户籍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状况欠佳且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为了支付老年时期的生活成本,他们在城市工作期间的储蓄率会高于实现了户籍身份转换的永久移民。进一步地,本文使用CHIP2013年数据对农民工和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进行了RIF回归分解。总分解结果表明,要素效应缩小了农民工与永久移民的储蓄率差异,而结构效应却会扩大两者储蓄率的差异;构成分解结果进一步表明,户主的人力资本特征差异会缩小两者储蓄率的差距,而家庭收入的差异扩大了两者储蓄率的差距。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使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城市永久居民,这能够增加他们在城市的消费,从而起到城镇化带动消费的作用。另外,储蓄行为是移民经济社会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户籍身份转换带来的消费提升也有助于促进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储蓄率 户籍制度 RIF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动力辨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开红 葛浩阳 +1 位作者 邹坤秘 毛盛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4-47,共4页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事实,但对于其原因及动力机制的所在,却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分歧。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和市场竞争角度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必然会不断提高的原因。如果抽...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可的事实,但对于其原因及动力机制的所在,却存在不同的看法和分歧。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和市场竞争角度两个方面展开,论证了社会劳动生产率必然会不断提高的原因。如果抽象掉资本主义特殊的生产关系,从人类社会层面而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在于人类社会为追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必要努力,而从个人角度而言,对不同层次需求的追求,构成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动力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原动力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籍制度改革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3
作者 毛盛志 王军辉 张吉鹏 《中国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33,共20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消费的特征事实,创建一个包含户籍制度和内生移民决策的理论框架,从迁移决策与落户选择、生育与教育支出、居住成本和社会保障等维度,探讨户籍制度改革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本文利用2013-2021年的5轮中国家庭金...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消费的特征事实,创建一个包含户籍制度和内生移民决策的理论框架,从迁移决策与落户选择、生育与教育支出、居住成本和社会保障等维度,探讨户籍制度改革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本文利用2013-2021年的5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户籍制度改革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转非居民家庭上,促使其人均消费支出提高了13%~15%;户籍制度改革对老年组城镇户籍居民家庭、中年组农转非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影响较大,但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户籍制度改革使得农转非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提高了4.8%,但比城镇户籍居民家庭的消费低约3.6%。充分提高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潜力,需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和配套政策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居民消费 户籍制度改革 农转非 OLG模型
原文传递
快递网点建设与城镇家庭生活成本 被引量:5
4
作者 邹红 何思筑 +1 位作者 栾炳江 毛盛志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142,共17页
真实生活成本是反映家庭消费福利和社会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标,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降低家庭生活成本有助于释放消费潜能。在理论上,本文在包含家庭、企业的一般均衡框架下拓展价格搜寻模型,厘清快递网点建设影响家庭生活成本的理论逻... 真实生活成本是反映家庭消费福利和社会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标,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降低家庭生活成本有助于释放消费潜能。在理论上,本文在包含家庭、企业的一般均衡框架下拓展价格搜寻模型,厘清快递网点建设影响家庭生活成本的理论逻辑;在实证上,本文借助区县快递网点数据观测快递网点建设水平,利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UHS)数据计算城镇家庭真实生活成本,验证快递网点建设对家庭生活成本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快递网点建设能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生活成本,区县快递网点数量增加1%,家庭生活成本指数下降0.015。区分消费种类看,快递网点建设主要降低了食品、衣着等消费类型的生活成本,且对居住在中小城市、市场分割和贸易成本较高地区的家庭的生活成本降低作用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快递网点建设通过影响供给端和需求端价格产生价格下降效应,从而降低家庭生活成本、提升家庭福利。本文从现代流通体系视角为如何降低家庭生活成本、释放内需潜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递网点建设 家庭生活成本 价格机制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产业升级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31
5
作者 毛盛志 张一林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9,共19页
本文在引入结构转型的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重点考察了金融发展(包括金融深化和金融结构)对于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给定一国的发展阶段,不仅存在最优技术进步方式和最优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个对于金融深化程度的"最... 本文在引入结构转型的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重点考察了金融发展(包括金融深化和金融结构)对于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给定一国的发展阶段,不仅存在最优技术进步方式和最优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个对于金融深化程度的"最低要求",低于这一临界值的国家将难以实现下一阶段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产业升级对金融深化程度的要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缓慢递减的特征。在资本积累相对有限的约束条件下,中等收入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模仿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首先实现金融深化程度的提升,并推动金融结构转型和制度完善,以实现对创新型产业的有效金融支持,否则很可能陷入"模仿陷阱",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揭示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产业升级、金融发展和制度完善"三位一体"的转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中等收入陷阱 新结构经济学
原文传递
家庭住房需求和资产配置——基于包含人力资本和禀赋异质性的生命周期模型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吉鹏 葛鑫 毛盛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0-177,共18页
识别和区分家庭住房需求和资产配置受生命周期、代际和时间的不同影响,对于准确把握房地产和金融资产需求的长期趋势,推进相关市场的长效机制建设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房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房产拥有率高、占比大,而其它金... 识别和区分家庭住房需求和资产配置受生命周期、代际和时间的不同影响,对于准确把握房地产和金融资产需求的长期趋势,推进相关市场的长效机制建设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房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房产拥有率高、占比大,而其它金融资产比例较低;首套房购买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住房拥有率在40岁前后达到高点;房价对不同代际和户籍身份的家庭有不同影响,年轻人和新移民的购房支出高、房贷压力大。基于上述事实,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力资本和禀赋异质性的分析住房需求决策的生命周期模型,研究发现:更好的人力资本和初始禀赋对住房拥有和房产配置均有正向影响,但是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教育年限增加了收入,但是推迟了就业和婚育,导致首次购房年龄延迟;在房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禀赋提升会增加房产持有,挤出金融资产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需求 家庭资产配置 生命周期模型 人力资本与禀赋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