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毛建萍 堵鹤鸣 +1 位作者 浦冠勤 谭书生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3-207,共5页
近年来发现桑细菌性疫病除黑枯型、缩叶型外 ,还有一种新的症状类型———断柄型。本文对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病原菌的血清学反应、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与以前发现的黑枯型菌、缩叶型菌作了比较试验。断柄型菌属桑疫病菌 (P... 近年来发现桑细菌性疫病除黑枯型、缩叶型外 ,还有一种新的症状类型———断柄型。本文对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病原菌的血清学反应、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与以前发现的黑枯型菌、缩叶型菌作了比较试验。断柄型菌属桑疫病菌 (Pseudomonussyringaepv.mori)的同类菌 ;大多数菌株的血清学类型为Ⅴ型 ;最适生长温度 2 8~ 30℃。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在自然情况下于 4月上旬到 5月上旬发病 ,4月中下旬发生最多 ,表现为嫩叶叶柄的中间某点呈缢缩发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细菌性疫病 断柄型 血清学类型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丝胶蛋白为细菌培养基主要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毛建萍 张雨青 沈卫德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5-27,36,共4页
通过对分子量小于6万的水溶性丝胶肽或者丝胶肽及其水解物以不同比例替代或完全替换普通液体培养基中主要成分蛋白胨进行的3种代表性细菌的培养试验,说明水溶性丝胶肽及其水解物营养非常丰富,是一种新型的液体培养基主要成分。
关键词 丝胶蛋白 细菌 水溶性丝胶肽 水解物 液体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疫病病原性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毛建萍 浦冠勤 堵鹤鸣 《江苏蚕业》 2006年第3期4-7,共4页
桑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发生普遍,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很大。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十多年来在桑疫病的分型、病原性状、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桑疫病 症状 发生规律 综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料对斜纹夜蛾饲育成绩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毛建萍 顾伟伟 浦冠勤 《中国蚕业》 2008年第4期27-29,56,共4页
通过用家蚕人工饲料和青菜、白菜饲养斜纹夜蛾,比较在不同饲料条件下斜纹夜蛾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等主要饲养成绩。结果表明:斜纹夜蛾1~6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人工饲料组为19~22d,青菜组为13~16d,白菜组为15~18d。整个... 通过用家蚕人工饲料和青菜、白菜饲养斜纹夜蛾,比较在不同饲料条件下斜纹夜蛾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等主要饲养成绩。结果表明:斜纹夜蛾1~6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人工饲料组为19~22d,青菜组为13~16d,白菜组为15~18d。整个世代发育历期,人工饲料组为38~47d,青菜组为31~40d,白菜组为33~42d。幼虫存活率,白菜饲养组为40,青菜饲养组为60,而人工饲料组达74。不同饲料组的化蛹率:人工饲料组为85.80,青菜组为84.38,白菜组为73.53。成虫产卵量人工饲料组为634粒/头,青菜组为901粒/头,白菜组为801粒/头。不同饲料的饲养成绩比较试验,为斜纹夜蛾的大量繁殖和病毒生物农药的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人工饲料 青菜 白菜 饲养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毛建萍 浦冠勤 《中国蚕业》 2005年第2期6-9,共4页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分布的暴食性害虫,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及粮、棉等99科290多种农作物.斜纹夜蛾食性广,繁殖快,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连年暴发成灾,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城市绿化地花草的...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世界性分布的暴食性害虫,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及粮、棉等99科290多种农作物.斜纹夜蛾食性广,繁殖快,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连年暴发成灾,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城市绿化地花草的最主要害虫之一.斜纹夜蛾在桑树上间歇暴发为害,严重影响蚕桑生产.长期以来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不仅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而且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在桑树上应用农药防治,更易引起家蚕中毒,造成蚕茧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应用 20世纪90年代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十字花科蔬菜 暴发成灾 主要害虫 蚕桑生产 化学药剂 生态环境 农药防治 夜蛾科 鳞翅目 世界性 葫芦科 农作物 绿化地 抗药性 食性 为害 桑树 花草 中毒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枯菌核病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毛建萍 浦冠勤 +2 位作者 薛忠庆 沈雨志 李亚东 《江苏蚕业》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桑枝枯菌核病 药剂防治 粉霉净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与野外昆虫交叉感染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毛建萍 许刚 +4 位作者 堵鹤鸣 王裕兴 马晓林 姜德义 崔世民 《江苏蚕业》 1998年第1期23-26,共4页
家蚕微粒子Noseum bombycis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通过人工添食试验发现家蚕微粒子经桑叶传染能引起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褐刺蛾、白毛虫、甘蓝夜蛾、菜粉蝶等多种野外昆虫发生微粒子病。再从接种发病的野外... 家蚕微粒子Noseum bombycis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通过人工添食试验发现家蚕微粒子经桑叶传染能引起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褐刺蛾、白毛虫、甘蓝夜蛾、菜粉蝶等多种野外昆虫发生微粒子病。再从接种发病的野外昆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菜粉蝶中抽提出微粒子,回接至家蚕,能再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但桑叶(?)人工添食N.b后不发病。 在桑田野外昆虫中检出多种形态的微粒子,但主要是家蚕微粒子。野外昆虫和家蚕间微粒子的交叉感染有二种情况:—是野外昆虫的微粒子感染给家蚕;二是家蚕微粒子传染给野外昆虫,反过来再由野外昆虫传染给家蚕。在生产上,后者是主要的。在多年饲育原蚕的地区发现,野外昆虫中的家蚕微粒子病有多发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野外昆虫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带山钩蛾食叶量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
8
作者 毛建萍 黄艳君 浦冠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6,共3页
黄带山钩蛾Oretapulchripes是法国冬青的食叶害虫。该虫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7代左右,以幼虫越冬;在室内饲养条件下,黄带山钩蛾的卵期为5—6d,幼虫期14—16d,蛹期5—7d,成虫寿命4—10d。幼虫平均食叶量6.167g/头,1~5龄的食叶量... 黄带山钩蛾Oretapulchripes是法国冬青的食叶害虫。该虫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7代左右,以幼虫越冬;在室内饲养条件下,黄带山钩蛾的卵期为5—6d,幼虫期14—16d,蛹期5—7d,成虫寿命4—10d。幼虫平均食叶量6.167g/头,1~5龄的食叶量分别为0.036g/头,0.096g/头,0.465g/头,1.02g/头,4.55g/头。经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黄带山钩蛾幼虫发育时间和食叶量的回归关系式,为该虫防治指标的确定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蛾科 黄带山钩蛾 食叶量 防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本害虫小圆皮蠹的发生防治 被引量:2
9
作者 毛建萍 《蚕桑茶叶通讯》 2001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仓库虫害 标本虫害 小圆皮蠹 防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枯病病原菌培养性状测定
10
作者 毛建萍 唐晓丽 +3 位作者 浦冠勤 顾海洋 贲瑞生 石根祥 《江苏蚕业》 2015年第3期6-8,共3页
江苏大丰蚕种场桑园发现一种新的桑树病害,主要为害桑树叶片和枝条,造成叶片脱落,嫩梢褐变腐烂,停止向上生长,严重影响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通过组织分离培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报告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培养性状测定情况。
关键词 桑树 病虫害 桑枝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8S, COI和Cytb基因序列的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分子遗传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文珊 陈友铃 +3 位作者 孙伶俐 毛建萍 杨问新 王爱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049-6057,共9页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二者为同一物种的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这两种榕树与同一种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Hill))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但近期在形态学、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对二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二者为同一物种的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这两种榕树与同一种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Hill))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但近期在形态学、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对二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可能发生了遗传分化。实验用核糖体28SrDNAD1-D3区、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部分序列,对采自福建3个不同样地的薜荔传粉小蜂和3个不同品系的栽培爱玉子的传粉小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核糖体28S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G,C 4种含量较平均,C+G的平均含量(56%)稍高于A+T的含量(44%)。线粒体Cytb序列中A+T的含量(76.1%)明显高于C+G的含量(23.9%),COI序列中A+T的含量(71.9%)也明显高于G+C的含量(28.1%),这是膜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的普遍特征。在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点A+T的含量最高。(2)比较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3种分子标记的变异范围显示,28S进化速度较Cytb及COI序列慢,比较保守,更适合科、亚科等较高分类单元的研究。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Cytb与COI序列进行分析更为精确。(3)用Cytb及COI序列对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显示,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4,爱玉子传粉小蜂个体间的Cytb遗传距离为0.0164;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之间的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385;COI序列的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048,爱玉子传粉小蜂各样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2;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间COI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896,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差异大于10%以上)明显大于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表明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其变异水平达到了种间分化水平,即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为两个不同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薜荔 爱玉子 榕小蜂 COI Cytb 28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Ⅳ) 被引量:9
12
作者 浦冠勤 毛建萍 +3 位作者 薛贵收 姜德义 王军 谭书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2-338,共7页
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tuoidea)的灯蛾科(Arctiidae)、夜蛾科(Noctuidae)和毒蛾科(Lymantriidae)桑树害虫共68种,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桑树灯蛾类、夜蛾类和毒... 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总科(Noctuoidea)的灯蛾科(Arctiidae)、夜蛾科(Noctuidae)和毒蛾科(Lymantriidae)桑树害虫共68种,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了解桑树灯蛾类、夜蛾类和毒蛾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桑树害虫 鳞翅目 夜蛾总科 灯蛾科 夜蛾科 毒蛾科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浦冠勤 毛建萍 +1 位作者 唐奇 肖娱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126,共2页
通过全年定点系统调查,初步掌握了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大叶黄杨白粉病在苏州一带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发生,其中5月和10月是大叶黄杨白粉病在一年中的发病高峰时期,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抑制白粉病的发生,而暖冬气候则可能造成白... 通过全年定点系统调查,初步掌握了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大叶黄杨白粉病在苏州一带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有发生,其中5月和10月是大叶黄杨白粉病在一年中的发病高峰时期,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抑制白粉病的发生,而暖冬气候则可能造成白粉病提前暴发。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福.腈菌唑可湿性粉剂等对大叶黄杨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清除病源、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改变生态环境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白粉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茧丝害虫赤拟谷盗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浦冠勤 毛建萍 +1 位作者 沈智蓉 殷如龙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25,共2页
从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干茧仓库内发现有多种害虫为害仓储蚕茧,经鉴定,分别为赤拟谷盗、花斑皮蠹和仓潜。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观察,对赤拟谷盗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发生特点等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控制生态环境、... 从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干茧仓库内发现有多种害虫为害仓储蚕茧,经鉴定,分别为赤拟谷盗、花斑皮蠹和仓潜。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观察,对赤拟谷盗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发生特点等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控制生态环境、合理运用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形态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螟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军香 毛建萍 +6 位作者 谢立群 浦冠勤 张秋侠 周月明 黄宗福 苏月珍 李巧珍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3-276,共4页
以江苏省苏州市浒关和横泾等地的桑螟为研究对象 ,系统调查了桑螟全年 5个世代各龄幼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发生情况。 3年共收集到桑螟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14种 ,其中姬蜂 7种、茧蜂 3种、小蜂 3种、寄蝇 1种。在天敌寄生蜂中 ,桑螟绒... 以江苏省苏州市浒关和横泾等地的桑螟为研究对象 ,系统调查了桑螟全年 5个世代各龄幼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发生情况。 3年共收集到桑螟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14种 ,其中姬蜂 7种、茧蜂 3种、小蜂 3种、寄蝇 1种。在天敌寄生蜂中 ,桑螟绒茧蜂为当地的优势天敌种群 ,对桑螟的发生与为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性天敌昆虫 桑螟 寄生蜂 桑螟绒茧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军香 毛建萍 +1 位作者 谢立群 浦冠勤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1,共3页
采用不定期随机取样的方式 ,连续 3年就桑螟绒茧蜂ApantelesheterusiaeWilkinson对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的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桑螟绒茧蜂在苏州一带的发生十分普遍 ,其自然寄生率为 2 2. 95 %~ 5 5. 41 % ,平均... 采用不定期随机取样的方式 ,连续 3年就桑螟绒茧蜂ApantelesheterusiaeWilkinson对桑螟DiaphaniapyloalisWalker的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桑螟绒茧蜂在苏州一带的发生十分普遍 ,其自然寄生率为 2 2. 95 %~ 5 5. 41 % ,平均 3 3 . 99% ,全年各代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其中 9月份第 5代的自然寄生率最高 ,达 5 5 . 41 % ,是当地的优势天敌种群 ,对于桑螟的发生与危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文报道了桑螟绒茧蜂的自然寄生情况及其成虫的生物学习性 ,为进一步开展桑螟的生物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螟绒茧蜂 生物学特性 自然寄生率 生物学习性 随机取样 天敌种群 控制作用 生物防治 第5代 9月份 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Ⅱ) 被引量:6
17
作者 薛贵收 毛建萍 +3 位作者 浦冠勤 姜德义 王军 谭书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9-633,共5页
记述了我国有关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和叶甲总科(Chrysom eloidea)的桑树害虫共计56种,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控制桑树金龟子类害虫和叶甲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 记述了我国有关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和叶甲总科(Chrysom eloidea)的桑树害虫共计56种,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控制桑树金龟子类害虫和叶甲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桑树害虫 鞘翅目 金龟总科 叶甲总科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蛀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毛建萍 浦冠勤 +4 位作者 堵鹤鸣 缪桂芳 何建红 许梅 章晔 《江苏蚕业》 1996年第4期8-10,共3页
桑蛀虫为钻蛀性害虫,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桑树拳部及枝条的坑道内越冬。6月底7月初为成虫羽化和产卵高峰,其中63%左右的卵产于离拳部21~40cm处的嫩叶背面。7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高峰,孵化后的幼虫从叶柄基部蛀入枝条。据调查桑蛀虫在钻... 桑蛀虫为钻蛀性害虫,一年一代,以幼虫在桑树拳部及枝条的坑道内越冬。6月底7月初为成虫羽化和产卵高峰,其中63%左右的卵产于离拳部21~40cm处的嫩叶背面。7月上中旬为幼虫孵化高峰,孵化后的幼虫从叶柄基部蛀入枝条。据调查桑蛀虫在钻蛀过程中的自然死亡率较高。同时还发现桑蛀虫为害枝也是桑象虫寄生和越冬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蛀虫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桑树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桑树害虫名录(Ⅴ) 被引量:5
19
作者 浦冠勤 毛建萍 +3 位作者 薛贵收 姜德义 王军 谭书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0-517,共8页
记述了我国有关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卷蛾科(Tortricidae)、蚕蛾科(Bombycidae)等18个科的85种桑树害虫,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控制桑树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 记述了我国有关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卷蛾科(Tortricidae)、蚕蛾科(Bombycidae)等18个科的85种桑树害虫,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控制桑树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桑树害虫 鳞翅目 尺蛾科 卷蛾科 蚕蛾科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浦冠勤 毛建萍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7-90,共4页
从发病桑树上分离到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纯菌种 ,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适于在PDA培养基和桑叶汁培养基上生长 ,其生长温度范围为 8~ 30℃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0~ 2 5℃ ,生... 从发病桑树上分离到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纯菌种 ,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适于在PDA培养基和桑叶汁培养基上生长 ,其生长温度范围为 8~ 30℃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0~ 2 5℃ ,生长pH值范围为 1~ 12 ,最适生长pH值为 5~ 8,菌丝与菌核的生长情况大致相同 ;菌核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椭圆形 ,大小 7~ 14 μm× 3~ 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桑枝枯菌核病 菌丝 菌核 温度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