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冯娟 李新通 +1 位作者 夏锐 毛世刚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4—2023年PRP治疗ACL损伤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共纳入296篇文献,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呈波动趋势,美国在发文数量、机构数量、团队排名方面均为第一,中国虽然发文...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4—2023年PRP治疗ACL损伤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共纳入296篇文献,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呈波动趋势,美国在发文数量、机构数量、团队排名方面均为第一,中国虽然发文量靠前,但中心性较低;关键词突现强度前3的为富含血浆、重建、支架;排名前4的关键词聚类为肌肉骨骼软组织损伤、膝关节稳定、ACL重建、组织学愈合.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重建与修复等是该领域的关键研究热点,干细胞、ACL重建是该领域的具有潜在价值的研究方向;PRP治疗ACL损伤的现有证据存在一定争议,在PRP制备、剂量和疗效的同质化等方面还需要更多高质量证据,以确定PRP在ACL损伤各个阶段治疗中的确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损伤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研究集体康复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对其步态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毛世刚 张素蕊 +3 位作者 赵萌萌 李仰军 李承鑫 车世钦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目的通过集体康复的模式对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探讨其对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以传统... 目的通过集体康复的模式对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探讨其对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选择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对照组以传统1对1治疗为主,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集体康复内容。两组在训练前和训练1个月后对三维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速、步频、患足廓清地面最大距离)进行测定。结果训练前两组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后及训练后组间对比各指标存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集体康复模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步态参数的改善,步频,步速明显加快,步长明显增长,患足最大廓清高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康复 膝关节功能障碍 三维步态 步频 步速 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屈曲活动度对远期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毛世刚 张梅莹 +2 位作者 于观潇 于洋 王颖颖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屈曲活动度对远期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首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127膝关节,术后早期开始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术后1 d、1周、2周膝关节屈曲度数与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度数...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屈曲活动度对远期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首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8例127膝关节,术后早期开始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术后1 d、1周、2周膝关节屈曲度数与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度数的关系;比较术后早期即术后2周屈曲活动度≥90°和〈90°的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评分(HSS)。结果术后1周达到屈曲度数≥90°,患者疼痛度均为最高(P〈0.05)。术后1 d、1周、2周屈曲度数〈90°,患者术后1年屈曲度数均分别明显小于同期屈曲度数≥90°(P〈0.05);术后1 d、1周、2周屈曲度数≥90°,患者术后1年屈曲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屈曲度数≥90°,患者术后1年屈曲度数均明显大于术后1 d、1周屈曲度数≥90°(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2周屈曲活动度与术后1年屈曲活动度相关,在术后2周屈曲度数达到≥90°的患者远期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预后均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屈曲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一体化康复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毛世刚 荆艳 +2 位作者 王颖颖 张梅莹 陈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一体化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行TKR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给予一体化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14、90天,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一体化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行TKR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给予一体化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3、14、90天,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表(HSS)评价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于术前、术后第90天行股四头肌等速肌力测定。结果术前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14、90天,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5.375-29.153,P〈0.05)。观察组术后第90天与术前股四头肌峰力矩和做功量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6、3.880,P〈0.05)。结论一体化康复训练可促进TKR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康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毛世刚 赵亚君 马晓程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第24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使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和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两组跌倒指数、肌力情况及两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跌倒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的峰力矩(PT)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跌倒指数低于对照组,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的P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步长、步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穴位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更利于改善老年KOA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平衡能力,且步态改善更明显,在促进老年KOA患者康复方面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本体感觉训练 穴位 放射式体外冲击波 膝关节功能 平衡能力 步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胡光亮 徐迈 +3 位作者 周伦 毛世刚 马振华 刘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497-1501,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骨科接诊的2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骨科接诊的2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膝关节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生活质量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干预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工作维度、躯体维度、情绪维度、症状维度和社交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MMP-3、COX-2、IL-6和IL-1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炎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炎性反应,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药物治疗 膝骨关节炎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训练前后步行参数变化的计算机辅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沈梅 金可心 +3 位作者 毛世刚 张素蕊 车世钦 林芳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8947-8950,共4页
背景: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训练对患者静态本体感觉或平衡的影响研究较多,对动态步行稳定性的研究较少。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本体感觉训练后步行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32例,... 背景:目前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训练对患者静态本体感觉或平衡的影响研究较多,对动态步行稳定性的研究较少。目的: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本体感觉训练后步行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32例,重建后3~6个月,可独立步行,膝关节无明显肿胀疼痛。所有患者本体感觉训练前及训练2个月后进行步态分析。结果与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后患者步频(P<0.01)、步长(P<0.01)、步速(P<0.05)、患足廓清地面最大距离(P<0.001)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行走时,骨盆摆动、上身摆动三维扑捉图像与训练前相比更对称,更协调。提示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比较本体感觉训练的效果,对评估步行过程中不自觉的关节稳定和姿势、平衡的调整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 三维步态分析 步频 步长 步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对前交叉韧带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术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颖颖 刘亚丽 +2 位作者 徐文龙 张梅莹 毛世刚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9期892-893,共2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快速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对80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48例为车祸伤、32例为运动伤前交叉韧带伴侧副韧带损伤,损伤两条韧带;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韧带...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侧副韧带损伤治疗后快速康复训练与保守康复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对80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48例为车祸伤、32例为运动伤前交叉韧带伴侧副韧带损伤,损伤两条韧带;手术方式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韧带重建和侧副韧带修复术后行康复治疗,随机分为快速康复训练组(40例)和保守训练组(40例),分别用保守和快速康复训练法进行术后康复。结果:快速训练组和保守训练组膝关节稳定性体格检查均阴性。两组患者术后经过6个月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优良率92.5%,对照组优良率67.5%,康复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组与保守训练组相比,疼痛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康复时间短,独立生活能力强,增加了患者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侧副韧带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康复模式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车世钦 王凭 +2 位作者 厉翠珍 毛世刚 张素蕊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9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集体康复模式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0例,病情稳定,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以传统1对1治疗为主,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集体康复内... 目的:研究集体康复模式在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非运动员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0例,病情稳定,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以传统1对1治疗为主,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增加集体康复内容。并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15天、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测定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分数、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结果:(1)在HAMD评定对比中,2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2个月前有差异(P〈0.01)、3个月后无差异(P〉0.05)。(2)在VAS评定对比中,2组之间短期变化有差异(1个月前,P〈0.05),长期变化无差异(2个月后,P〉0.05,3个月后2组均无痛)。(3)主动屈曲角度对比中,2组之间存在组间差异(P〈0.05),在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时间段变化的趋势也不同(P〈0.01,P〈0.01),其中实验组角度的波动更平稳;在被动屈曲角度对比中,2组之间无差异(P〉0.05),在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时间段变化的趋势不同(P〈0.01,P〈0.05),实验组角度的波动更稳定。(4)伸膝角度对比中,2组主/被动伸膝角度短期变化有差异(1个月前,P〈0.05),长期无差异性(2个月后,P〉0.05)。(5)在Lyshdm评定对比中,2组之间存在组间差异(P〈0.05),在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时间段变化的趋势也不同(P〈0.01,P〈0.01),其中实验组评分提高更明显。结论:集体康复模式对膝关节功能障碍恢复有明显疗效,对患者膝关节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运动能力恢复、心理状况、疼痛缓解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康复 膝关节 功能障碍 汉密尔顿
原文传递
不同频率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颖颖 于洋 +2 位作者 毛世刚 丁薇 李铁山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足底筋膜炎诊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1Hz;B组:5Hz;C组:10Hz;D组:15Hz,每组20例。四组均采用瑞士E.M.S.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探头15mm,冲击波次数2000次,治...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符合足底筋膜炎诊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1Hz;B组:5Hz;C组:10Hz;D组:15Hz,每组20例。四组均采用瑞士E.M.S.DolorClast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探头15mm,冲击波次数2000次,治疗次数3次,治疗周期7d,手持压力中-高,根据足跟部内外两侧压痛点选择治疗部位。治疗前和3次治疗后1周,分别用:(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2)GAT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患者足底压力差的变化情况;(3)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定四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足底压力差和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A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高,B组和C组效果优于A组和D组(P<0.05),A组效果优于D组(P<0.05)。结论不同频率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5~10Hz冲击波短期内改善效果明显,并且没有发生副作用,频率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足底筋膜炎的恢复甚至会造成二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足底筋膜炎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及其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新通 毛世刚 +4 位作者 范宝珠 刘洋 潘玮敏 黄晓宇 刘凯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5期888-893,共6页
膝关节软骨损伤是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临床应用的软骨修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更好的选择。ADSCs具有增殖速度快、免疫抑制性强、... 膝关节软骨损伤是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但目前临床应用的软骨修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更好的选择。ADSCs具有增殖速度快、免疫抑制性强、来源广泛以及良好的成软骨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已逐步应用于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未来还应深入研究ADSCs的成软骨分化机制,从生长因子以及三维诱导环境等方面探索ADSCs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软骨分化 膝关节 软骨修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护士职业性腰痛预防中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新通 毛世刚 +2 位作者 李旭东 刘永富 王洋 《中国康复》 2022年第7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护士职业性腰痛(OLBP)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职护士81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7名。A组接受空白干预;B组接受运动疗法干预;C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干预前、干预12周后分别采... 目的: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护士职业性腰痛(OLBP)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职护士81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7名。A组接受空白干预;B组接受运动疗法干预;C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干预前、干预12周后分别采用OLBP发生率、病假天数、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护士OLBP发病及相关误工情况、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2周后,A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W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SF-36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干预12周后,B组与A组相比,WAI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但OLBP发生率、病假天数、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相比,OLB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病假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相比,仅WAI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可有效降低护士OLBP的发生率,提升护士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护士OLBP预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腰痛 格林模式 运动疗法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崂山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调查
13
作者 魏见伟 薛慧 +3 位作者 李玉凤 毛世刚 姜良海 王德春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调查青岛市崂山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方法对崂山区29所中小学校17520名学生采用二步检查法进行脊柱侧弯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17520名中小学生,其中男生9298名,女生8222名。诊断为脊柱侧弯114例,阳性率0.6... 目的调查青岛市崂山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方法对崂山区29所中小学校17520名学生采用二步检查法进行脊柱侧弯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17520名中小学生,其中男生9298名,女生8222名。诊断为脊柱侧弯114例,阳性率0.65%,其中10~12岁组为0.54%,13~14岁组为0.74%,年龄≥15岁组为0.56%。女生患病率高于男生,其中13~14岁组学生的脊柱侧弯患病率较高。结论青岛市崂山区在校青少年脊柱侧弯患病率为0.65%。开展普查,尽早发现,对于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脊柱侧弯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纤厂专用型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翔 颜苏芋 +2 位作者 狄育慧 毛世刚 刘素敏 《制冷与空调》 2001年第3期28-32,共5页
本文设计了一套新型化纤厂专用型组合式空调机组,详细介绍了该机组的设计方案、设计特点、设计选型计算及自动控制方案等内容。
关键词 化纤厂 侧吹风 组合式空调机组 空气调节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梅莹 毛世刚 +2 位作者 于洋 王颖颖 陈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性足下垂的影响。方法 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组(触发组),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常规临床评价方法和表面肌电仪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关节活...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性足下垂的影响。方法 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肌电触发电刺激组(触发组),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常规临床评价方法和表面肌电仪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关节活动度、最大用力背伸i EMG(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和协同收缩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触发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肌电触发电刺激可增强脑卒中患者肌力,改善协同收缩率,纠正足下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电触发电刺激 表面肌电 积分肌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寒逐风颗粒对骨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晓程 赵亚君 毛世刚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6-21,26,共7页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颗粒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炎症反应和NF-κB介导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祛寒逐风颗粒组(3,6,9g/kg)和阳性药组,测量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和膝关节直径,采用...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颗粒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炎症反应和NF-κB介导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祛寒逐风颗粒组(3,6,9g/kg)和阳性药组,测量大鼠机械性痛阈值和膝关节直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量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变化,采用RT-PCR法测量大鼠组织中IL-1β、TNF-α和IL-6的mRNA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软骨组织中p-p65、p65、p-IκBα、NLRP3、Caspase-1p20、IL-1βp17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祛寒逐风颗粒组和阳性药组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增大,膝关节直径变小,血清中IL-1β、TNF-α和IL-6含量减少,组织中IL-1β、TNF-α和IL-6mRNA水平下调,软骨损伤和纤维化缓解,软骨组织中p-p65、p65、p-IκBα、NLRP3、Caspase-1p20、IL-1βp17蛋白表达下调。结论:祛寒逐风颗粒可能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NLRP3炎性小体活化显着改善KOA大鼠的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对骨关节炎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寒逐风颗粒 骨性关节炎 炎性小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