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克隆抗体MGb2和LAK细胞的协同抗胃癌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毕锋 张学庸 +3 位作者 牟震先 吴觉平 樊代明 吴开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2-44,共3页
在LAK细胞对胃癌细胞KATOⅢ的杀伤过程中,加入单克隆抗体MGb2能产生明显协同作用。推测此作用的原理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此作用随着制备LAK细胞时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LAK活性呈平行关系;制备LAK... 在LAK细胞对胃癌细胞KATOⅢ的杀伤过程中,加入单克隆抗体MGb2能产生明显协同作用。推测此作用的原理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此作用随着制备LAK细胞时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LAK活性呈平行关系;制备LAK细胞时,IL-2的诱导时间既影响LAK活性,也影响相应的ADC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MGB2 LAK细胞 协同抗癌作用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erbB-2 ribozyme的计算机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毕锋 张学庸 +2 位作者 樊代明 惠宏襄 王成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6-6,共1页
目的:设计能特异性切割人癌基因c-erbB-2 mRNA的核酶(ribozyme).方法:根据Symons的“锤头结构”,以人癌基因c-erbB-2 mRNA为靶RNA,用计算机对其可能为核酶切割的位点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切点;对底物及核酶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c-erbB... 目的:设计能特异性切割人癌基因c-erbB-2 mRNA的核酶(ribozyme).方法:根据Symons的“锤头结构”,以人癌基因c-erbB-2 mRNA为靶RNA,用计算机对其可能为核酶切割的位点进行分析以寻找最佳切点;对底物及核酶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c-erbB-2mRNA第2428~2776位和第2820~3004位之间的二级结构相对稳定,是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区,因而也是核酶理想的攻击区域.该区第2438,2477,2751位是核酶的最佳切割位点.针对这三个位点设计了三个核酶并分别命名为RZ1,RZ2,RZ3.计算机模拟显示,它们均能与底物切点两翼碱基结合而形成锤头状结构.通过计算机基因库检索,在已知人基因中,其它基因的mRNA均不含有上述三个核酶切点两翼碱基的同源序列.结论:并非所有的GUX或CUX均可作为核酶的理想切割位点,c-erbB-2mRNA上第2438,2477,2751位可能是核酶的最佳切割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BB-2 RIBOZYME 计算机设计 基因疗法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基因与肿瘤的多药耐药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毕锋 张学庸 樊代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2-315,共4页
在人肿瘤非典型性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 .该基因位于人 1 6号染色体P1 3∶3,编码 1 531个氨基酸 .其产物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分子质量 1 90ku ,故又名 p1 90 .MRP属ABC超家族成... 在人肿瘤非典型性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 .该基因位于人 1 6号染色体P1 3∶3,编码 1 531个氨基酸 .其产物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 ,分子质量 1 90ku ,故又名 p1 90 .MRP属ABC超家族成员 ,主要分布在细胞的质膜上 .MRP的功能可能是在能量依赖的外排系统中发挥作用 .除了一些肿瘤细胞系外 ,MRP基因的高表达还见于一些血液系肿瘤及乳腺癌等 .MRP基因的高表达还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复发和预后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药耐药 相关蛋白 基因 多药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介导的肿瘤靶向生物治疗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毕锋 焦顺昌 +1 位作者 苗继延 樊代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321-324,共4页
关键词 肿瘤 靶向生物治疗 单克隆抗体 赫塞汀 美罗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的化学治疗现状 被引量:8
5
作者 毕锋 樊代明 《中国处方药》 2004年第8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化学治疗 口服化疗药 5-FU 希罗达 静脉化疗药 泰素 泰索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K细胞和单克隆抗体MGb2的协同抗胃癌作用
6
作者 毕锋 张学庸 +3 位作者 牟震先 吴觉平 樊代明 胡家露 《胃肠病学》 1996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LAK细胞对胃癌细胞KATOⅢ的杀伤过程中,加入单克隆抗体MGb2能产生明显协同作用。我们认为此作用的原理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此作用随着制备LAK细胞时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LAK活性呈平行关系:制备... 在LAK细胞对胃癌细胞KATOⅢ的杀伤过程中,加入单克隆抗体MGb2能产生明显协同作用。我们认为此作用的原理是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此作用随着制备LAK细胞时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与LAK活性呈平行关系:制备LAK细胞时,IL-2的诱导时间既影响LAK活性,也影响相应的ADC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单克隆抗体 白细胞介素2 LAK细胞 AD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特异性核酶基因体外转录载体的构建与快速鉴定
7
作者 毕锋 惠宏襄 +3 位作者 张学庸 金明 王成济 樊代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构建cerbB2特异性的核酶(ribozyme)基因及其靶基因的体外转录载体并探讨快速简便的筛选方法.方法:在原设计的核酶RZ1基因的3′端加上新的限制性酶切位点EcoRV,合成修饰后的RZ1基因并将之定向... 目的:构建cerbB2特异性的核酶(ribozyme)基因及其靶基因的体外转录载体并探讨快速简便的筛选方法.方法:在原设计的核酶RZ1基因的3′端加上新的限制性酶切位点EcoRV,合成修饰后的RZ1基因并将之定向克隆于载体pGEM3Zf(-),经用EcoRV正筛选和XbaI负筛选快速鉴定出重组子并测序鉴定.结果:核酶RZ1基因合成后与pGEM3Zf(-)连接,经用正负筛选法很快鉴定出了重组子并命名为pG3ZRZ1,DNA测序证实合成的核酶基因序列正确并已被准确克隆入pGEM3Zf(-)的BamHI和SalI位点.16kb的RZ1的靶基因也被克隆于pGEM3Zf(-).结论:合成带有与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相匹配的粘末端核酶基因可容易地克隆于载体.正负筛选法能简便、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含有核酶基因的重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转录 载体 肿瘤 核酶 C-ERBB-2基因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pDOR-AE的构建及鉴定
8
作者 毕锋 张学庸 +2 位作者 惠宏襄 王成济 樊代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6期595-596,共2页
关键词 C-ERBB-2基因 反义核酸 pDOR-AE 真核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磁共振成像在中晚期宫颈癌诊断及放射治疗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毕锋 刘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9期74-77,共4页
目的对中晚期宫颈癌诊断及放射治疗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中晚期宫颈癌疾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肿瘤组织接受放射治疗前后形态和磁共振成像信号情况。结果Ⅱa期的... 目的对中晚期宫颈癌诊断及放射治疗中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0例中晚期宫颈癌疾病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患者肿瘤组织接受放射治疗前后形态和磁共振成像信号情况。结果Ⅱa期的150例患者中存在100例患者MRI的检测结果与临床检查相同,30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宫旁受累。接受放疗治疗后有30例患者肿瘤大小低于80%,270例患者肿瘤大小缩小超过80%,有10例患者的肿瘤已经完全消失。结论磁共振成像可清楚展现患者宫颈癌肿瘤的大小以及具体侵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中晚期 宫颈癌 诊断 放射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K细胞在单克隆抗体介导下的抗癌作用
10
作者 毕锋 张学庸 +3 位作者 牟震先 吴觉平 樊代明 胡家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LA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新方法.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再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后诱导的LAK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4-h ̄51Cr释放法检测了其对胃癌细胞KATOⅢ的杀... 目的:探讨增强LA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新方法.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再加入白细胞介素2(IL-2)后诱导的LAK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4-h ̄51Cr释放法检测了其对胃癌细胞KATOⅢ的杀伤作用及加入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b2后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单抗MGb2和LAK细胞产生的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可以明显增强LAK细胞的抗胃癌作用(约100%,P<0.01).此作用在单克隆抗体浓度为0.01mg/L时出现,2mg/L时达到高峰.制备LAK细胞时IL-2的浓度,不仅影响LAK活性,也影响着相应的ADCC效应.结论:利用单抗MGb2和LAK细胞产生的ADCC效应可以明显增强LAK细胞的抗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LAK细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从理想到现实
11
作者 毕锋 李秋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7-612,共6页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治疗 基因疗法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综述[文献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修饰在胰腺癌预后和疗效预测中的作用
12
作者 毕锋 陈济 《循证医学》 CSCD 201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1文献来源 Manuyakom A, Paulus R, Farrell Cellular histone modification patterns predict J, et al.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resectable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Results from RTOG 9704 [J] J Clin Oncol, 20... 1文献来源 Manuyakom A, Paulus R, Farrell Cellular histone modification patterns predict J, et al.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resectable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Results from RTOG 9704 [J] J Clin Oncol, 2010, 28(8): 1358-1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免疫组化 组蛋白修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REACT) 被引量:34
13
作者 秦叔逵 邓艳红 +13 位作者 毕锋 刘天舒 刘云鹏 张苏展 徐建明 束永前 徐农 吴昌平 王新 钟海均 冯继锋 何裕隆 杨建伟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65-873,共9页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 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 背景和目的 在欧美国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业已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 CRC)的标准方案。在我国,贝伐珠单抗的注册临床研究亦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m CRC客观缓解率和显著改善生存预后。但是,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国人m CRC的大样本资料,特别是安全性数据。为此,我们开展了上市后临床研究——REACT研究(REal world study of Avastin in Colorec Tal cancer;注册号:NCT 01319877),系统观察和评价真实世界(real world)中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国人m CR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非干预性、全国多中心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根据预设的入排标准,纳入m CRC一线或二线治疗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主要终点指标是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次要终点指标为评估总体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KRAS突变状态和贝伐珠单抗用药周期(〈8或≥8周期)对疗效以及生活质量(Qo L)的影响。分别采用RECIST 1.1版和NCI-CTC AE 4.03版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自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24家研究中心共纳入606例m CRC,中位年龄56.6岁(22-81岁),ECOG PS 0-1占76.7%;其中,一线患者453例,二线患者153例。贝伐珠单抗中位用药周期为5.0个(3.0-8.0个)周期。安全性方面:有102例患者(16.8%)发生≥3级不良事件(AE);66例(10.9%)发生≥3级可能与贝伐珠单抗有关的AE。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AESI)为高血压(1.8%)、蛋白尿(0.8%)、胃肠穿孔(0.5%)、出血(3.3%)、动脉血栓栓塞(0.3%)、静脉血栓栓塞(1.0%)、肠瘘(0.8%)以及伤口愈合并发症(0.2%)。有效性方面:ORR为18.3%(95%CI:15.3%-21.6%),一线患者和二线患者的ORR分别为21.0%(95%CI:17.3%-25.0%)和10.5%(95%CI:6.1%-16.4%)(P=0.003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为9.1个月(95%CI:8.1-9.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 OS)为21.9个月(95%CI:17.1-25.7个月)。一线患者与二线患者的m PFS和m 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 PFS:P=0.6530;m OS:P=0.3695)。按治疗周期划分,应用贝伐珠单抗〈8周期患者的m PFS和m OS分别为7.8个月(95%CI:6.2-8.9个月)和17.6个月(95%CI:14.9-24.8个月);用药≥8周期患者的m PFS和m OS分别为11.6个月(95%CI:10.9-14.4个月)和30.8个月(95%CI:21.3个月-未达)。用药≥8周期患者的生存获益明显优于〈8周期患者(m PFS:P=0.0001;m OS:P=0.001)。按KRAS突变状态划分,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m PFS分别为9.8个月(95%CI:6.7-12.3个月)和8.6个月(95%CI:6.2-9.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4)。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m OS分别为25.7个月(95%CI:16.9个月-未达)和14.3个月(95%CI:10.3-21.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5)。结论 REACT研究结果表明,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用于一线或二线治疗国人m CRC患者的总体安全性良好,临床获益明显;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使用时间长(≥8周期)的患者比使用时间短(〈8周期)的患者,具有更佳生存获益。这与欧美国家和中国注册临床研究的情况类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患者 结直肠癌/晚期转移性 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氟尿嘧啶类药物 安全性/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德智 陈宏达 +1 位作者 毕锋 王振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09-1618,共10页
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融合多种影像学检测手段的优势,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更加全面而精确的信息,实现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对肿瘤进行及时的个性化诊断、动态定量监测等。本文介绍了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近年来多模态分... 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融合多种影像学检测手段的优势,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更加全面而精确的信息,实现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对肿瘤进行及时的个性化诊断、动态定量监测等。本文介绍了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的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近年来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 分子影像 分子探针 纳米材料 报告基因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 GTPases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作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薛妍 毕锋 +3 位作者 刘娜 潘阳林 时永全 张学庸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4-669,共6页
探讨RhoGTPases的 3个主要分子RhoA、Rac1和Cdc4 2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作用 .构建负显性RhoA、Rac1和Cdc4 2的真核表达质粒 ,在Lipofectamine2 0 0 0 介导下转染胃癌细胞AGS ,应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 ,应用Western... 探讨RhoGTPases的 3个主要分子RhoA、Rac1和Cdc4 2对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作用 .构建负显性RhoA、Rac1和Cdc4 2的真核表达质粒 ,在Lipofectamine2 0 0 0 介导下转染胃癌细胞AGS ,应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 ,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HIF 1α、P5 3和PTEN的表达水平 .成功地构建了负显性RhoA、Rac1和Cdc4 2的真核表达质粒 ,转染胃癌细胞AGS并经G4 18筛选出单克隆 .ELISA表明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含量可被明显抑制 ;Western印迹表明 ,负显性RhoGTPases在蛋白水平上可下调HIF 1α表达水平 ,上调P5 3的表达水平 .结果表明 ,Rho家族的 3个主要分子可能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相关分子的表达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 GTPASES 肿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反义RNA逆转胃癌细胞系SGC7901对VCR的耐受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喻召才 丁杰 +3 位作者 毕锋 韩全利 张学庸 樊代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探讨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作为靶分子进行胃癌多药耐药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已构建成功的mrp反义RNA真核载体pcDNA Amrp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 1,用G418抗性筛选出稳定细胞克隆 ,命名为M SGC790 1;用32 P标记的寡核苷... 目的 :探讨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作为靶分子进行胃癌多药耐药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已构建成功的mrp反义RNA真核载体pcDNA Amrp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 1,用G418抗性筛选出稳定细胞克隆 ,命名为M SGC790 1;用32 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打点杂交检测M SGC790 1细胞中mrpmRNA表达的变化 ;从细胞生长曲线中 ,观察M SGC790 1细胞生长速度的变化 ;经 0 .0 0 5 μg/ml的长春新碱 (VCR)处理 1月后 ,行流式细胞术检测M SGC790 1细胞周期的改变 ;同时 ,行MTT法检测M SGC790 1对VCR的IC50 值 ;最后 ,行Habit法检测M SGC790 1中谷胱苷肽S 转移酶 (GST)活性。结果 :①M SGC790 1细胞的mrp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明显较对照组弱。②M SGC790 1细胞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③M SGC790 1生长明显阻滞于S期 (P <0 .0 5 )。④M SGC790 1对VCR的IC50 值显著降低 (P <0 .0 5 )。⑤M SGC790 1中GS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核酸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基因治疗 胃癌 V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家族蛋白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阳林 毕锋 +4 位作者 刘娜 张宇梅 薛妍 宋宝华 樊代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7-519,共3页
为了研究Rho家族 5个重要成员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Rho家族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分别利用半定量RT 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胃癌细胞系中RhoA、RhoB、RhoC、Rac1和Cdc4 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与正常对照肠上皮... 为了研究Rho家族 5个重要成员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探讨Rho家族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分别利用半定量RT 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胃癌细胞系中RhoA、RhoB、RhoC、Rac1和Cdc4 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与正常对照肠上皮细胞系相比 ,5种胃癌细胞系中的RhoA、Rac1、Cdc4 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 ;在所有细胞系中均无RhoB的表达 ,RhoC仅在胃粘膜组织和有转移潜能的细胞系中有表达 ,而胰岛素可以诱导肠上皮细胞表达RhoB ,进一步证实了RhoB是一个即刻反应蛋白 ;Rho家族中RhoA、Rac1、Cdc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RHO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育探索 被引量:33
18
作者 唐秋琳 黄强 +1 位作者 黄鹏 毕锋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7-280,共4页
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设备安全等多方面,在安全教育及管理体系上须有针对性地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基地为例,从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体制建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建设... 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生物安全、化学安全、设备安全等多方面,在安全教育及管理体系上须有针对性地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基地为例,从安全意识培养、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体制建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建设高效、自律、负责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为目标,为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小干扰RNA对胃肠道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娟 郎楠 +7 位作者 刘明 陈济 周继陶 朱亚杰 刘素蕊 唐秋琳 陈向征 毕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8-592,共5页
目的观察Rac1小干扰RNA(Rac1 siRNA)对胃肠道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Rac1 siRNA在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转染胃癌SGC803细胞和结直肠癌Lovo细胞,转染48h后,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Rac1mRN... 目的观察Rac1小干扰RNA(Rac1 siRNA)对胃肠道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Rac1 siRNA在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转染胃癌SGC803细胞和结直肠癌Lovo细胞,转染48h后,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Rac1mRNA及蛋白的表达;Cell Counting Kit-8检测Rac1siRNA转染细胞的增殖变化;损伤刮擦实验和体外侵袭实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转染细胞株的迁移与侵袭能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细胞株的凋亡。结果成功转染Rac1 siRNA的肿瘤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显示Rac1 mRNA和蛋白表达在相应的肿瘤细胞中都明显下降;Rac1 siRNA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Rac1与胃肠道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Rac1 siRNA能够部分逆转胃癌细胞SGC803和肠癌细胞Lovo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SIRNA 胃癌细胞SGC803结直肠癌细胞Lov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C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小干扰RNA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娜 毕锋 +4 位作者 潘阳林 薛妍 韩者艺 刘长江 樊代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检测RhoC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并构建其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方法 :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RhoC在多株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RhoC特异性siRNA ,体外合成siRNA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mU6pro。... 目的 :检测RhoC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并构建其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方法 :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RhoC在多株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RhoC特异性siRNA ,体外合成siRNA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mU6pro。以脂质体法转染RhoC siRNA载体至高转移的人胃癌细胞系AGS中 ,以Westernblot方法鉴定RhoC siRNA对RhoC表达的作用。结果 :RhoC蛋白在具有高转移潜能的胃癌细胞系中表达增强。利用BbsⅠ和XbaⅠ双酶切法鉴定重组载体后 ,DNA测序证实合成的siRNA基因序列正确并已被准确克隆入mU6pro载体。RhoC siRNA载体可特异性抑制AGS细胞中RhoC的表达。结论 :RhoC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成功构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C 小干扰RNA 胃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