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1
作者 毕钊 郑春辉 +1 位作者 王雪儿(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63-967,共5页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ER-2 negative,HR+/HER2-)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差,新辅助化疗并未带来明显获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可以取得与新辅助化疗相似的客观缓解率和更低的...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ER-2 negative,HR+/HER2-)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差,新辅助化疗并未带来明显获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ET)可以取得与新辅助化疗相似的客观缓解率和更低的毒性,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手段。同时,CDK4/6抑制剂改变了HR+/HER2-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对NET的优化选择提出了新的临床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应依据肿瘤生物学、疗效与肿瘤负荷,采用适应性研究设计,优化患者治疗策略,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本文就NET的应用价值、疗效评估及联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亚型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CDK4/6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版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2
作者 毕钊 王永胜 邱鹏飞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7-422,共6页
2024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1⁃V4版陆续发布(更新主要集中在V1版),该文将基于乳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和指南,对指南V1版中局部区域处理部分以及V2~V4版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旨在推动新版指南的... 2024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V1⁃V4版陆续发布(更新主要集中在V1版),该文将基于乳腺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和指南,对指南V1版中局部区域处理部分以及V2~V4版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旨在推动新版指南的广泛传播与临床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国家综合癌症网络癌症 指南 更新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分型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腋窝降阶梯手术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毕钊 丛斌斌 +6 位作者 刘静静 陈鹏 刘雁冰 邱鹏飞 邱恒 徐乘骏 王永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NAC)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最佳时机,评估临床淋巴结阳性患者行NAC后腋窝降阶梯手术可能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 目的:探讨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NAC)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最佳时机,评估临床淋巴结阳性患者行NAC后腋窝降阶梯手术可能获益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1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206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axillary nodal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apCR)的关系。结果:206例行NAC患者中183例为临床淋巴结阳性,apCR为33.3%(61/183)。Luminal型HER-2阴性患者apCR为19.8%(17/86),与HER-2阳性行靶向治疗患者apCR的62.1%(18/29)、HER-2阳性未行靶向治疗的34.5%(10/29)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41.0%(16/39)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例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行NAC后前哨淋巴结阳性率为26.1%(6/23),Luminal型HER-2阴性、TNBC和HER-2阳性患者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6.4%(4/11)、25.0%(1/4)和12.5%(1/8)。结论:分子分型与行NAC后的apCR相关。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Luminal型HER-2阴性患者,NAC前行SLNB可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TNBC和HER-2阳性患者,建议NAC后行SLNB。临床淋巴结阳性且行NAC降期转阴的TNBC和HER-2阳性患者,从NAC后的腋窝降阶梯手术中可能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分子分型 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局部区域处理降阶梯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毕钊 王永胜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49-253,共5页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在乳腺癌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对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NAT疗效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中可依据NAT疗效与肿瘤负荷,优化患者NAT后局部区域处理策略,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为患者带来更... 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在乳腺癌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对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NAT疗效的不断提高,临床实践中可依据NAT疗效与肿瘤负荷,优化患者NAT后局部区域处理策略,进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及更高的生活质量。NAT后保乳手术关注的核心应该是残余肿瘤范围和疗效而非单纯的退缩模式。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推荐NAT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临床N1期患者可通过NAT后SLNB降期保腋窝。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全身治疗和放疗合理缩小手术范围并控制并发症,扩大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净获益”。本文就乳腺癌NAT后局部区域处理降阶梯策略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降阶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软集合和贝叶斯的航材消耗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毕钊 侯胜利 《舰船电子工程》 2020年第9期116-119,共4页
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反映出航材的消耗规律,解决单一方法预测精度不高问题。根据航材的消耗特点,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和ARIMA两种不同的预测模型,分别计算残差平方和、相关系数和信息熵来衡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并对单项预测模型... 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反映出航材的消耗规律,解决单一方法预测精度不高问题。根据航材的消耗特点,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回归和ARIMA两种不同的预测模型,分别计算残差平方和、相关系数和信息熵来衡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并对单项预测模型进行模糊评价,构建模糊软映射,利用贝叶斯方法确定组合权系数求得预测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该方法能有效减小航材消耗预测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材 消耗预测 模糊软集合 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毕钊 刘静静 +5 位作者 陈鹏 刘雁冰 赵桐 孙晓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202例接受NAC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新型注射技术"注射核素示踪剂。术前哨位淋巴结显像和(或)术中γ探测仪发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者行经肋间IMSLNB。根据目前的指南评估NAC后接受IMSLNB的临床获益。结果:入组202例患者,NAC后IMSLN显像率为34.2%(69/202),且与临床肿瘤分期相关(P=0.017),IMSLN显像患者中,临床淋巴结阴性和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分别占11.6%(8/69)和88.4%(61/69)。NAC后IMSLNB的成功率为98.6%(68/69),IMSLN的检出率为33.7%(68/202),转移率为11.8%(8/68),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淋巴结分期发生了改变,其中1例患者不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pN_0至pN_(1b)),2例伴1~3枚ALN转移(pN_(1a)至pN_(1c)),4例伴4~9枚ALN转移(pN_(2a)至pN_(3b)),1例伴≥10枚ALN转移(pN_(3a)至pN_(3b)),术后病理学分期也发生了改变(0期至ⅠB期,ⅡA/ⅢA期至ⅢC期),这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均接受了内乳区放疗(internal mammary node irradiation,IMNI)。结论:NAC后IMSLN有显像的患者,尤其是cN^+患者,NAC后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IMSLNB能够进一步完善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并指导IM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语言SARIMA模型的航材需求预测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毕钊 侯胜利 《价值工程》 2019年第15期151-154,共4页
采用时间序列SARIMA模型对航材需求进行预测,以2010~2014年某航材实际月需求量数据为基础,运用R语言对航材需求量时间序列进行了稳定性判别;通过定阶和参数估计,构建了航材需求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数据预测。结果显示使用SARIMA模型拟合... 采用时间序列SARIMA模型对航材需求进行预测,以2010~2014年某航材实际月需求量数据为基础,运用R语言对航材需求量时间序列进行了稳定性判别;通过定阶和参数估计,构建了航材需求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数据预测。结果显示使用SARIMA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测能力可靠,能为航材部门需求预测提供准确方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语言 时间序列 SARIMA模型 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毕钊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104-1107,共4页
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引流整个乳腺约25%的淋巴液,其转移状况为乳腺癌预后指标之一,也是确定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nternal mammary-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 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引流整个乳腺约25%的淋巴液,其转移状况为乳腺癌预后指标之一,也是确定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nternal mammary-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作为微创诊断技术实现对IMLN的评估,有助于为患者制定更为准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乳晕周围腺体内增加注射部位和注射剂量的新型注射技术显著提高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检出率,使得常规开展IM-SLNB成为可能。随着内乳区淋巴引流规律的深入研究,新型注射技术引导下的IM-SLNB的准确性目前已得到初步验证。本文将对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诊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乳区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验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策略降阶梯新理念 被引量:2
9
作者 毕钊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0-565,共6页
随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广泛应用,乳腺癌全身治疗与区域处理理念也随之得到优化。SLNB时代,1~2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dissection... 随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广泛应用,乳腺癌全身治疗与区域处理理念也随之得到优化。SLNB时代,1~2枚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dissection,ALND)比例逐渐增加,腋窝区域处理降阶梯理念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基因检测与Z0011/AMAROS标准的联合应用,使得1~2枚SLN阳性豁免ALND患者能够精准接受多基因检测,不仅能使腋窝区域处理降阶梯,而且也能让全身辅助治疗降阶梯,从而使患者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双降阶梯治疗;1~2枚SLN阳性豁免ALND患者区域淋巴结放疗靶区的确定应充分评估腋窝残留肿瘤负荷,并结合临床复发风险因素来优化。SLNB时代,全身治疗和放疗的综合应用,将作为有力手段,合理缩小手术范围并减少并发症,充分扩大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净获益”。本文就1~2枚SLN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策略降阶梯理念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多基因检测 放疗 降阶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钊 陈鹏 +2 位作者 邱鹏飞 陈玉光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1-367,共7页
背景与目的:多项指南及共识已确认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nodal positive,cN+)且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降期转阴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但分析cN+患者NAT后腋窝淋巴结(axi... 背景与目的:多项指南及共识已确认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nodal positive,cN+)且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降期转阴患者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但分析cN+患者NAT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各解剖分区转移情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NAT后各腋窝解剖分区ALN的转移情况,为NAT后腋窝降阶梯手术管理提供更充实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499例接受NAT的cN+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其中157例患者NAT后降期转阴接受SLNB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342例患者直接行ALND。同时入组2020年5月—2020年12月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46例临床淋巴结(clinical lymph node,cN)状态为cN1且NAT后降期转阴同时接受靶向腋窝清扫(target axillary dissection,TAD)患者,这部分患者NAT前在超声引导下于阳性ALN放置标记夹,并于术中取出将其作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分析各解剖分区ALN转移情况。结果:入组499例患者NAT后ALN“跳跃式转移”率仅为0.8%(4/499),SLNB联合ALND组和直接ALND组分别为0.5%和1.0%。NAT后SLN阳性患者中,非SLN(non-SLN,NSLN)阳性率为41.4%。NAT后SLN阴性患者中,NSLN转移率为10.1%,其中cN1、cN2和cN3亚组中NSLN阳性率分别为8.1%、8.7%和21.3%。初诊cN1亚组NAT后SLN阴性患者,SLN 1枚、2枚和3枚阴性时NSLN阳性率分别为11.8%、4.6%和0.0%。初诊cN1且NAT后接受TAD患者,SLN阴性患者NSLN转移率为4.3%,SLN 1枚、2枚和3枚阴性时NSLN阳性率分别为5%、5%和0%,且与检出的阴性SLN数目无关。结论:初诊cN+患者若NAT后SLN阳性,ALND仍是标准处理。初诊cN1患者若采用TAD标记SLN,接受SLNB豁免ALND时可能不再需要考虑阴性SLN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前哨淋巴结活检 靶向腋窝清扫技术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完全缓解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钊 宋现让 +5 位作者 陈鹏 谢丽 蒋伟 宋兴国 丛斌斌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8,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简单、客观且廉价的实验室指标,其疗效预测价值已在其他类型的癌种中得到验证。整合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前临床病理学特征及NLR来预测NA...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简单、客观且廉价的实验室指标,其疗效预测价值已在其他类型的癌种中得到验证。整合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前临床病理学特征及NLR来预测NAT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完全缓解(axillary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apCR)率,以期指导临床决策。方法:入组2016年4月—2020年4月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连续收治的416例接受NAT的临床淋巴结阳性患者。入组患者接受完整疗程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NAT前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临床病理学特征作为分类变量,年龄及实验室指标作为连续变量,其cut-off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约登指数来确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AT后apCR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构建NAT后apCR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入组的416例患者中,37.3%(155/416)的患者达到apCR。单因素分析显示,apCR与年龄、穿刺病理学分级、分子分型、血糖、血小板、NLR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528,95%CI:0.343~0.814)、穿刺病理学分级(OR=1.846,95%CI:1.187~2.872)、分子分型(OR=2.791,95%CI:1.780~4.377)和NLR(OR=0.302,95%CI:0.105~0.867)是NAT后a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我们构建了NAT后apCR的logistic预测模型:logit(P)=0.613×病理学分级+1.027×分子分型-0.638×年龄-1.196×NLR-0.244(模型检验χ2=54.478,P<0.001),该模型的AUC为0.702。结论:除了传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作为简单、廉价、客观的实验室指标,NLR水平也可以作为NAT后apCR的预测指标。整合NAT前临床病理学特征及NLR水平可以帮助预测NAT后apCR,进而基于NAT疗效选择个体化腋窝降阶梯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腋窝淋巴结 病理学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腋窝降阶梯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志强 邱鹏飞 +6 位作者 丛斌斌 刘雁冰 毕钊 郑卫真 东野羽玺 杨然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2-92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_0)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的标准,但对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cN_0患者行SLNB的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临床淋巴结阴性(clinically nodenegative,cN_0)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的标准,但对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的cN_0患者行SLNB的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cN_0患者接受NAC与SLNB的最佳时机,评估其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809例行NA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138例cN_0患者的不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NAC后腋窝淋巴结阴性(即ypN0)的相关性。结果:cN_0患者NAC后81.9%(113/138)为ypN0。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阴性(-)、HR+/HER2+、HR-/HER2+,以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NAC后ypN0率分别为75.4%(46/61)、81.0%(17/21)、79.2%(19/24)和96.9%(31/32)(P<0.001)。HER2+患者接受靶向治疗、TNBC患者接受NAC后,ypN0率分别为94.1%(16/17)、96.9%(31/32),较HR+/HER2-患者显著增高(均P<0.05)。乳房肿瘤的分子分型、临床分期、影像学完全缓解及病理完全缓解(breast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bpCR)与NAC(行全疗程化疗)后ypN0显著相关(P均<0.05),其中乳房肿瘤的分子分型(OR=0.454, P=0.049)、临床分期(OR=3.174,P=0.029)和bpCR(OR=0.337,P=0.016)是NAC后ypN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不同分子分型cN_0患者NAC与SLNB的最佳时机不同:HR+/HER2-患者接受NAC前行SLNB可降低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风险,而HER2+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和TNBC患者NAC后行SLNB能更好地避免ALND。鉴于cN_0患者NAC后的高ypN0率,尤以HER2+行靶向治疗及TNBC患者为著,使其NAC后选择性避免腋窝手术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临床淋巴结阴性 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查体阴性但超声检查及穿刺确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丛斌斌 曹晓珊 +9 位作者 王春建 邱鹏飞 孙晓 陈鹏 刘雁冰 赵桐 张朝蓬 石志强 毕钊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4-580,共7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腋窝影像和超声引导活检技术的敏感性不断提高,一部分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提升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 positive,c N1)并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本研究旨在... 背景与目的:随着腋窝影像和超声引导活检技术的敏感性不断提高,一部分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提升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 positive,c N1)并接受了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查体腋窝淋巴结阴性但超声检查发现可疑淋巴结并通过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或空芯针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core-needlebiopsypathology,FNAC/CNBP)确诊转移的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乳腺病中心2015年10月—2022年12月经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获取术前超声检查发现腋窝可疑的转移淋巴结并通过FNAC/CNBP确诊转移并接受ALN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其中158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发现1~2枚可疑淋巴结经FNAC/CNBP确诊有转移,ALND后发现43.7%(69/158)的患者存在1枚淋巴结转移,15.2%(24/158)存在2枚淋巴结转移,41.1%(65/158)存在2枚以上淋巴结转移。其中,65例(41.1%,65/158)患者接受了SLNB并进行了ALND,SLNB的假阴性率为0%,1~2枚腋窝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患者中61.5%(40/65)未发现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on-SLN)转移,发现1、2、3和3枚以上non-SLN转移的比例分别为10.8%(7/65)、4.6%(3/65)、6.2%(4/65)和16.9%(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临床查体淋巴结阴性但超声检查发现可疑淋巴结并通过FNAC/CNBP确诊1~2枚转移的患者行SLNB是安全可行的,然而这部分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负荷较高,需要更完备的放疗方案和全身治疗计划加强局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 前哨淋巴结活检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驻训条件下的低消耗航材可修件需求预测
14
作者 毕钊 侯胜利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5期198-200,204,共4页
由于高原驻训任务时间短,可用于航材需求预测的保障数据少,低消耗航材可修件的消耗规律更是难以确定。笔者就此展开研究,制定了高原驻训条件下的低消耗航材可修件需求预测方法,通过模拟航材可修件的消耗过程及库存变化,计算低消耗航材... 由于高原驻训任务时间短,可用于航材需求预测的保障数据少,低消耗航材可修件的消耗规律更是难以确定。笔者就此展开研究,制定了高原驻训条件下的低消耗航材可修件需求预测方法,通过模拟航材可修件的消耗过程及库存变化,计算低消耗航材可修件的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可修件 低消耗 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分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徐乘骏 张朝蓬 +2 位作者 邱恒 毕钊 王永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原发病灶退缩模式。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7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ⅡA~ⅢC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的临床病...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原发病灶退缩模式。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7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ⅡA~ⅢC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标本制作次连续病理大切片,电子显微镜下勾画残余肿瘤范围,三维重建残余肿瘤,评价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临床病理退缩模式。结果:10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向心性退缩(concentric shrinkage mode,CSM)与非向心性退缩(non-concentric shrinkage mode,NCSM)中Luminal A型分别占47.4%(9/19)与52.6%(10/19),Luminal B HER-2阴性型、HER-2阳性型分别占53.6%(15/28)、72.7%(16/22)与46.4%(13/28)、27.3%(6/22),HER-2阳性型分别占84.6%(11/13)与15.4%(2/13),三阴性乳腺癌分别占80.8%(21/26)与19.2%(5/26)。结论:Luminal B HER-2阳性型、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乳腺癌的原发肿瘤更易出现CSM,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阴性型的原发肿瘤临床病理退缩模式无显著性差异。分子分型可用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的临床病理退缩模式,有助于选择新辅助化疗后适合保乳治疗的患者、降低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分子分型 退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学完全缓解预测模型的验证与改良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卫真 孙菊杰 +4 位作者 刘雁冰 邱鹏飞 毕钊 赵桐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451,共7页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2018年有研究报道了一个多变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NAC后腋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ypN0... 背景与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2018年有研究报道了一个多变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NAC后腋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ypN0)的概率。分析乳腺癌NAC后ypN0的相关因素,验证Olga Kantor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2014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350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NAC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的患者,并进行Olga Kantor预测模型的验证;由于该模型采用术后病理学评估乳腺原发肿瘤反应无助于术前预测ypN0,因此采用术前影像评价替代术后病理学评估进行改良,分别分析验证模型和改良模型的独立预测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两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验证模型中年龄、分型分组及病理乳房原发肿瘤反应为ypN0的独立预测指标,改良模型中年龄、分型分组及临床乳房原发肿瘤反应为ypN0的独立预测指标(P均<0.05)。验证模型及改良模型的AUC分别为0.788和0.782(P>0.05)。改良模型分数≤3分、4~7分及≥8分患者NAC后ypN0概率分别为2.5%(1/40)、22.4%(51/228)和68.3%(56/82)。结论:Olga Kantor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cN+患者ypN0概率,改良模型具有同等的预测效能且更贴合临床实际,有助于NAC后腋窝处理模式的合理选择:得分≤3分推荐直接行ALND,4~7分可选择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8分推荐行SL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 预测 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爽 孙晓 +4 位作者 丛斌斌 毕钊 周鹏鹏 石志强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7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偶联可使ICG在淋巴结显像中具有靶向性。探讨ICG-Rit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方法:入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 背景与目的: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偶联可使ICG在淋巴结显像中具有靶向性。探讨ICG-Rit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方法:入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9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00例次SLNB)。ICG与Rit质量比为93.75μg∶375.00μg。术前行ICG-Rit、联合示踪剂(亚甲蓝及核素示踪剂)乳房注射,联合法行SLNB,对检出淋巴结进行荧光显像检测,记录荧光显像淋巴结及灰度值,分析ICG-Rit淋巴结显像情况并评价对比联合法的一致性。观察患者过敏反应并检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ICG-Rit病例显像率为97.0%(97/100)。ICG-Rit显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均数为2.44,中位数为2;低于核素法检出SLN的均数(2.80)和中位数(3)。ICG-Rit对比联合法SLNB的准确率为97.0%(97/100),灵敏度为96.2%(25/26),假阴性率为3.8%(1/26),kappa值为0.973(P<0.001)。显像淋巴结灰度值最高254,显像淋巴结灰度值集中在220~254,<220者术中荧光不易察觉,缺乏连续性。入组患者术前未见过敏反应,术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未增高。结论:ICG-Rit能够减少对非SLN(non-SLN,n-SLN)的显像。对比联合法,准确率和符合率高,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吲哚菁绿-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内乳照射:一项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玉光 孙晓 +4 位作者 毕钊 邱鹏飞 段宝伟 樊庆达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内乳照射(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 irradiation,IMNI)可以改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高危转移患者的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 背景与目的:内乳照射(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 irradiation,IMNI)可以改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高危转移患者的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对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IMNI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21年12月在3项前瞻性临床试验(NCT01642511、NCT03541278、NCT03024463)中成功行IM-SLNB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筛选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在接受区域淋巴结照射者中分析IMNI实施状况、生存获益及对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影响。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RILI。结果:研究入组537例患者,中位随访60个月。IMSLN转移状况是D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与IMSLN阴性组患者相比,IMSLN阳性组患者DFS及OS显著降低(P均<0.05)。IMSLN阴性患者增加IMNI并没有显著改善DFS(P=0.099)和OS(P=0.486),但RILI的风险显著增高(OR=3.678,P<0.05)。对于IMSLN阳性患者,增加IMNI可显著改善5年DFS(87.3%vs 52.5%,P=0.040),但并未转化为OS的获益(P=0.603)。结论:IMSLN的转移状况是独立的预后因素,IMSLN转移的患者接受IMNI可显著改善预后,IMSLN未转移的患者通过豁免IMNI可在不影响预后的情况下显著降低RIL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结 照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核素示踪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宝伟 赵娜 +5 位作者 毕钊 邱鹏飞 许兴和 陈玉光 樊庆达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1,共8页
背景与目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前期研发新型核素示踪技术,显著提高了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率,但该技术获得的IMSLN显像率相较于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 背景与目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前期研发新型核素示踪技术,显著提高了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率,但该技术获得的IMSLN显像率相较于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新型核素示踪技术,进一步提高IMSLN显像率,推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广泛应用。方法:前瞻性入组15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优化核素示踪技术组(n=81,A组)和新型核素示踪技术组(n=78,B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硫胶体平均注射在腺体最丰富的3个区域腺体实质内(总放射强度1.0~1.3 mCi;0.8~1.0 mL/点)。B组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硫胶体平均注射在乳腺6点和12点腺体实质内(总放射强度1.0~1.3 mCi;0.8~1.0 mL/点)。术前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淋巴显像,术中γ探测仪探测前哨淋巴结。比较两组患者IMSLN及ASLN显像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可能影响IMSLN显像率的因素。结果:术前SPECT/CT IMSLN显像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术中IMSLN显像率A组显著高于B组(87.65%vs 70.51%,P=0.008)。亚组分析显示,A组年龄≤50岁和>50岁患者术中IMSLN显像率分别为92.31%和83.33%(P=0.315),B组年龄≤50岁患者术中IMSLN显像率显著高于>50岁患者(81.58%vs 60.00%,P=0.037)。A组IMSLN的中位体外放射性计数显著高于B组(160.50 vs 59.00,P=0.005)。结论:优化核素示踪技术能有效地增加核素内乳区淋巴引流及摄取,可在不影响ASLN显像率的同时显著提高IMSLN显像率,有利于IM-SLNB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乳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核素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感染后手术时机与乳腺癌术后血栓并发症风险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纬浩 王微丽 +6 位作者 毕钊 张朝蓬 孙晓 赵家贤 邱鹏飞 陈鹏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0-926,共7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为2.00%~6.40%。本研究旨在评估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后乳腺癌患者术后DVT并发症与手术时机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决策...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为2.00%~6.40%。本研究旨在评估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感染后乳腺癌患者术后DVT并发症与手术时机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决策。方法:入组2022年12月20日—2023年3月20日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连续收治的317例确诊为COVID-19感染症状体征转阴的乳腺癌患者。对照组选择2019年5月1日—2019年9月30日接受手术的329例乳腺癌患者。按照COVID-19感染日期与患者手术日期的间隔进行分组,分析患者感染间隔时间及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317例乳腺癌患者COVID-19感染后手术,感染0~2周、3~4周、5~6周、7~8周和8周后接受手术的分别有17例(5.36%)、29例(9.15%)、31例(9.78%)、50例(15.78%)和190例(59.90%),术后DVT发生率分别为11.76%、3.45%、3.23%、6.00%和1.58%。与未感染COVID-19的329例患者术后DVT发生率1.21%相比,COVID-19感染2周内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显著升高(OR=10.556;95%CI:1.095~303.313,P=0.030),COVID-19感染3~8周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4.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OVID-19感染间隔时间是DVT的独立预测因素(OR=2.795;95%CI:0.692~11.278,P=0.024)。随访10例乳腺癌术后DVT的患者均痊愈,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未影响后续辅助抗肿瘤治疗的进行。结论:COVID-19感染8周内乳腺癌术后DVT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尤其2周内手术患者DVT发生率高达11.76%,应避免COVID-19感染2周内进行乳腺癌择期手术。COVID-19感染3周后手术患者DVT发生率虽仍然稍高,考虑乳腺癌治疗的紧迫性、DVT的良好预后及其不影响后续辅助治疗,可以推荐手术治疗,但应详细记录患者COVID-19感染史,早期预防并密切监测,治疗术后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2019冠状病毒病 深静脉血栓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