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模式中臭氧加热率的计算及其对大气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毕道华 陈月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13-522,共10页
本文介绍一个简单、经济的适用于各种多层大气环流模式中计算臭氧加热率的参数化方案,利用这一方案,可根据臭氧总量气候观测值及其垂直分布资料计算臭氧加热率,也可以在模式中加入臭氧方程,用预报的臭氧含量计算臭氧加热率.用此方案对... 本文介绍一个简单、经济的适用于各种多层大气环流模式中计算臭氧加热率的参数化方案,利用这一方案,可根据臭氧总量气候观测值及其垂直分布资料计算臭氧加热率,也可以在模式中加入臭氧方程,用预报的臭氧含量计算臭氧加热率.用此方案对单站气候资料试算,结果指出,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对大气太阳加热率的贡献逐渐接近、达到并在平流层50hPa附近明显超过其它物质如水汽的贡献.此方案用于九层大气环流模式时,对其辐射加热率的计算有较理想的改进,并使模拟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更符合观测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厚度 加热率 大气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度自动化系统下行通道自动测试方法
2
作者 毕道华 龚强 魏海涛 《农村电气化》 1999年第11期29-30,共2页
本文介绍了在无人值班变电所系统中遥控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个问题,提出了下行通道故障是引起遥控拒动的一种原因,并设计了调度自动化系统下行通道自动测试方法。
关键词 调度自动化系统 下行通道 自动测试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CADA系统实现电网载波设备的监测 被引量:2
3
作者 龚强 张森 +1 位作者 孙建国 毕道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2000年第1期33-35,共3页
介绍一种利用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开发完成的电网载波通信监测系统。一般来说,载波监测系统的建立应符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监测系统的成本造价必须低于被监测设备;二是监测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必须远大于被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在建立监测系... 介绍一种利用调度自动化SCADA系统开发完成的电网载波通信监测系统。一般来说,载波监测系统的建立应符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监测系统的成本造价必须低于被监测设备;二是监测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必须远大于被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在建立监测系统时,对于载波设备相对较集中的220kV站一般容易解决,但对于分散在各地的载波设备进行全方位地监测,则有一定难度。而利用现有成熟的SCADA系统对载波设备进行监测,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通信 载波机 监测 载波设备 SCADA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CADA系统实现电网载波设备的监测
4
作者 龚强 张森 +1 位作者 孙建国 毕道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5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通信 电网 载波设备 监测 SCADA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度自动化系统下行通道自动测试方法
5
作者 龚强 魏海涛 毕道华 《东北电力技术》 1999年第6期47-48,共2页
介绍了在无人值班变电站系统中遥控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下行通道故障是引起遥控拒动的一种原因,并提出了调度自动化系统下行通道自动测试方法。
关键词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下行通道 自动测试 无人值班变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全站停电时遥测数据的处理
6
作者 龚强 魏海涛 毕道华 《农村电气化》 1998年第12期18-19,共2页
变电站由于限电等原因造成全站停电,致使远动设备停止运行,厂站与主站通信失败,从而造成主站端部分数据“死住”等现象,并进一步影响了计算量数据的准确性,使功率总加数据量的可用率大大降低。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主站端遥测数据... 变电站由于限电等原因造成全站停电,致使远动设备停止运行,厂站与主站通信失败,从而造成主站端部分数据“死住”等现象,并进一步影响了计算量数据的准确性,使功率总加数据量的可用率大大降低。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主站端遥测数据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度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 遥测 数据处理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加热对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月娟 毕道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224-1232,共9页
本文在一个全球9层大气环流模式中,加入一个臭氧方程来模拟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的加热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温、压、风场的变化。试验表明平流层臭氧加热率远大于其它要素,如水汽等引起的加热率。在考虑臭氧加热作用的情况下... 本文在一个全球9层大气环流模式中,加入一个臭氧方程来模拟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的加热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温、压、风场的变化。试验表明平流层臭氧加热率远大于其它要素,如水汽等引起的加热率。在考虑臭氧加热作用的情况下,计算出的对流层顶以上的温度分布和纬向风强度与不考虑臭氧作用的计算结果有明显差异。臭氧加热作用不仅影响纬向风,同时也影响经向风,因而使Walker环流和Hadley环流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试验还表明,臭氧层的存在对各气象要素场的影响在对流层中部已相当小,然而在近地面却还有明显的反应。特别是对陆地上影响比海洋上要强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臭氧 数值试验
原文传递
A NUMERICAL EXPERIMENT FOR EFFECTS OF OZONE HEATING ON GENERAL CIRCULATION
8
作者 陈月娟 毕道华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2年第7期870-881,共12页
An ozone conservation equation is added to the global nine-layer general circulationmodel to simulate the heating effect on the upper atmosphere due to the absorption of theultraviolet part of solar radiation by ozone... An ozone conservation equation is added to the global nine-layer general circulationmodel to simulate the heating effect on the upper atmosphere due to the absorption of theultraviolet part of solar radiation by ozone and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wind fields caused by ozone heating.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heating rate by ozone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by other elements such as water vapour in stratosphere. The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strength of zonal wind in tropopause and above calculated withozone effect a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e results simulated without ozone. The ozone heatingaffects not only the zonal wind but also the meridional wind, so that the Walker Circulationand Hadley Cell are all changed accordingly. Besid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influences ofozone on th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are small in troposphere, while it still makes apparentlyresponse near the surface. Especially, it is much larger above the land than above the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ONE GENERAL CIRCULATION NUMERICAL EXPERI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