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的后踝骨折块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殷耀斌 李庭 王满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14-16,共3页
目的利用CT对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的后踝骨折块进行形态学分析,以帮助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120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患者,对每位患者术前常规行踝关节CT检查,测量后踝骨折块占整个胫骨远端平台的面积比例S%、后踝骨折线与内外踝... 目的利用CT对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的后踝骨折块进行形态学分析,以帮助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120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患者,对每位患者术前常规行踝关节CT检查,测量后踝骨折块占整个胫骨远端平台的面积比例S%、后踝骨折线与内外踝轴线所成的角度A、后踝骨折线两端点距离Lab及自后踝尖垂直于后踝骨折线的垂线段长度Lcd。对面积比S%与角度A、Lab、Lcd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Lab平均为26.8 mm,Lcd平均为13.6 mm,骨折线与内外踝轴线夹角A平均为21.1°,后踝骨折者块占整个断层面积百分比S%平均为20.3%。Lcd值及Lab值对面积比S%影响较大。结论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的后踝骨折块形态各异,术前使用CT明确骨折块形态对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踝关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麻木知多少
2
作者 殷耀斌 《保健医苑》 2023年第7期40-41,共2页
手指麻木在手外科门诊里是一种常见的疾患,其中以老年朋友居多。手指麻木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严重者甚至影响手部功能和睡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手指麻木的病因是主管手部感觉的神经出现了问题。人体神经系统非常复杂,我们可以把神经系... 手指麻木在手外科门诊里是一种常见的疾患,其中以老年朋友居多。手指麻木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严重者甚至影响手部功能和睡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手指麻木的病因是主管手部感觉的神经出现了问题。人体神经系统非常复杂,我们可以把神经系统比喻成一条长河,大脑是这条河流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麻木 外科门诊 手部功能 人体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袋状皮瓣术在手脱套伤设计改进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伟 孟伟 +3 位作者 殷耀斌 张云涛 胡琪 朱瑾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15-316,321,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袋状皮瓣术后外形及功能改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临床上传统腹部袋状皮瓣及手部皮肤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针对传统手术方法的不足提出设计并改良。结果手部与腹部皮肤在解剖及生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腹部袋状皮瓣在... 目的探讨腹部袋状皮瓣术后外形及功能改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临床上传统腹部袋状皮瓣及手部皮肤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针对传统手术方法的不足提出设计并改良。结果手部与腹部皮肤在解剖及生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传统的腹部袋状皮瓣在手脱套伤的修复中有明显的缺点,为此我们进行了改进。采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袋状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更符合手部皮肤的解剖学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原有弃之可惜,留之无用的治疗手段成为目前保全肢体较好的手术方法。结论采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袋状皮瓣术治疗全手脱套伤可改善手部的功能及外形.且方法简单.对组织损伤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腹部袋状皮瓣 真皮下血管网 脱套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横行切口进行端侧吻合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辰 王振中 +2 位作者 刘路 殷耀斌 杨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横行切口进行血管端侧吻合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1年3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5例因瘢痕或肿瘤切除后四肢大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多普... 目的:探讨采用横行切口进行血管端侧吻合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1年3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5例因瘢痕或肿瘤切除后四肢大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多普勒超声确定皮瓣穿支部位,术中测量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13 cm~10 cm×23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血管与主干血管进行端侧吻合,将吻合口的切口方向从以往的纵行切口改为横行切口,以减少主干血管的损伤并利于吻合。术后定期随访12~26(18.7±3.4)个月,记录皮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皮瓣供区愈合情况、血管吻合处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供区均愈合,均未发生血管或皮瓣相关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随访时各关节的总主动活动度(TAM)分别为(45.33±22.31)°、(64.33±27.04)°和(76.67±32.66)°,术后时间越长,关节活动度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侧TAM为健侧的65.47%,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满意;皮瓣疗效满意度评定,总分6~9分,平均6.8分,疗效均为满意;术区血管B超检查,所有主干动脉和皮瓣营养动脉血流通畅,皮瓣动脉管径(1.72±0.14)mm,血液流速(11.5±1.6)cm/s。结论:应用横行切口进行端侧吻合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四肢大关节周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减少受区组织损伤、降低血管吻合难度,皮瓣成活率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为四肢大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易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移植 软组织缺损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手术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结合三维打印模板治疗腕舟骨骨折一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郭阳 钟文耀 +3 位作者 刘坤 童德迪 殷耀斌 杨辰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09-212,217,共5页
目的评价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打印模板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对1例急性无明显移位腕舟骨骨折患者,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实施了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术中采用个性化... 目的评价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打印模板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对1例急性无明显移位腕舟骨骨折患者,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实施了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术中采用个性化设计的三维打印模板固定患肢。记录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导针置入的调整次数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术后进行随访,通过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观察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并记录患者主观感觉。结果本研究病例的手术时间为58 min,X线曝光时间为18.4 s。导针置入1次完成,没有进行调整,所置入螺钉在腕舟骨内居中。随访期间未见相关并发症。术后4周腕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范围的80%,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三维打印模板辅助腕舟骨骨折的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可行,其置钉的精确度和安全性的初步结果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秘手部神秘包块——腱鞘囊肿
6
作者 王青玉 殷耀斌 《保健医苑》 2024年第11期46-47,共2页
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有人会惊地发现手腕或手指上悄然出现了一个包块。这个包块的大小似乎并不固定,而且多数情况下可能仅伴有轻微的不适或几乎难以察觉的隐痛。
关键词 腱鞘囊肿 手部 包块 隐痛 固定 不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床剪切斜角
7
作者 殷耀斌 《机械工人(冷加工)》 1995年第2期29-29,共1页
普通剪板机适合于剪切块状或条状薄板料,为下道工序提供坯料。在实际生产中,常遇到剪裁带斜角的工件,通常的方法是:剪切成块状或条状料,钳工划线,在剪床上靠“眼看”对齐切角。这方法缺点是误差大,效率低,不能保证质量。为此,我们对剪... 普通剪板机适合于剪切块状或条状薄板料,为下道工序提供坯料。在实际生产中,常遇到剪裁带斜角的工件,通常的方法是:剪切成块状或条状料,钳工划线,在剪床上靠“眼看”对齐切角。这方法缺点是误差大,效率低,不能保证质量。为此,我们对剪床作如下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床 剪切 斜角 挡料装置 剪板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三头肌肌支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联合S2神经根部分切断缓解痉挛性马蹄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8
作者 许珂 殷耀斌 +2 位作者 王树锋 李峰 李文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小腿三头肌肌支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hyper selective neurectomy,HSN)联合S2神经根部分切断缓解痉挛性马蹄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2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从后路显露S2神经根及其分支,寻找S2神经根汇入坐骨神经的部位,... 目的探讨小腿三头肌肌支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hyper selective neurectomy,HSN)联合S2神经根部分切断缓解痉挛性马蹄足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2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从后路显露S2神经根及其分支,寻找S2神经根汇入坐骨神经的部位,测量其到中线的距离以及到髂后上棘平面的垂直距离,并确认此处的S2神经根是否已经发出盆内脏神经、阴部神经以及股后皮神经的分支。2023年2月—11月,对4例痉挛性马蹄足患者采用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HSN联合S2神经根汇入坐骨神经分支切断进行治疗。男3例,女1例;年龄5~46岁,中位年龄26岁。病因包括脑外伤2例,脑出血1例,脑瘫1例。病程15~84个月,中位时间40个月。术前小腿三头肌跖屈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MAC)为3级2例、4级2例;DanielsWorthingham徒手肌力分级(MMT)评定肌力为2级1例、3级1例,2例因肌张力4级而无法准确测量术前肌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价下肢功能,4例患者均为2级。术后采用上述分级评价小腿三头肌跖屈肌张力、肌力及下肢功能。结果S2神经根汇入坐骨神经位置至中线的距离为(5.71±0.53)cm,至髂后上棘平面的垂直距离为(6.66±0.86)cm。在汇入坐骨神经前S2神经根已发出盆内脏神经、阴部神经以及股后皮神经的分支。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4~13个月,中位时间7.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肌张力较术前下降2~3级,肌力较术前无下降,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提升1~2级,均无下肢感觉减退。结论小腿三头肌肌支HSN联合S2神经根部分切断可缓解痉挛性马蹄足,且不损伤其余骶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马蹄足 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 S2神经根切断
原文传递
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后继发偏斜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殷耀斌 田文 +1 位作者 赵俊会 田光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5-83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后继发偏斜畸形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33侧)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后继发偏斜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2-34岁,中位年龄8岁。左侧7例,右侧24例;双侧1例... 目的探讨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后继发偏斜畸形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33侧)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后继发偏斜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9例;年龄2-34岁,中位年龄8岁。左侧7例,右侧24例;双侧1例。重复拇指畸形参照Wassel分型标准,Ⅱ型2侧,Ⅲ型4侧,Ⅳ型10侧,Ⅴ型7侧,Ⅶ型10侧。多指切除术距该次入院时间1-29年,平均6.5年。拇指单纯掌指关节尺偏9侧,单纯指间关节桡偏8侧、尺偏10侧,掌指关节尺偏合并指间关节桡偏6侧。掌指关节偏斜20-40°,平均32.3°;指间关节偏斜30-110°,平均42.5°。根据手指偏斜畸形不同程度,选择个体化矫形方式,包括切除异常残留的骨或软骨,重建拇指正常轴线及软组织平衡。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0个月,平均3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骼轴线均改善;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0周,平均6周。术后31例(31侧)拇指偏斜完全矫正;1例(双侧)术前偏斜角度过大者,术中未完全矫正,术后遗留偏斜角度10°。13侧手指关节活动度同术前,20侧活动度较术前下降,但未明显影响手指功能。19例(20侧)随访2年以上者无偏斜畸形复发,拇指发育良好,但14例(14侧)拇指外观小于健侧。结论重复拇指畸形矫正术中需重建拇短展肌止点,对屈、伸拇长肌腱止点移位重建及必要的截骨矫形可避免术后偏斜畸形发生;对偏斜畸形应根据畸形程度及导致畸形的原因选择个体化矫形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拇指畸形 偏斜畸形 并发症 畸形矫正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血管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殷耀斌 童德迪 +2 位作者 武竞衡 杨辰 田光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血管损伤患者接受血管吻合后创面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治疗的61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通过直接吻合或血管移植进行治疗,其中33例血管吻合口周围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血管损伤患者接受血管吻合后创面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治疗的61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通过直接吻合或血管移植进行治疗,其中33例血管吻合口周围创面无法一期关闭,以周围组织覆盖血管吻合口后将VSD应用于血管吻合口周围创面及远端减张创面,而另外28例血管吻合口创面可直接关闭,远端减张创面应用VSD覆盖。结果本组61例中,6例因各种原因而保肢失败,最终截肢治疗,其余55例创面通过游离植皮或者皮瓣而得到关闭,在应用VSD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血管损伤患者中应用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对血管吻合口以周围组织覆盖后应用持续负压吸引未引发吻合口痉挛或者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系统损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伤和损伤
原文传递
骨折愈合早期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耀斌 张力丹 +2 位作者 腾星 程晓光 王满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864-868,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6只新西兰白兔右侧桡骨中段制造垂直长度为10 mm、断端间隙为1 mm的长斜形骨折愈合模型.左侧桡骨中段制造10 mm骨质缺损模型.于术后1、2、4、6、8、12周对动物模型行X线... 目的 探讨骨折愈合过程中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 6只新西兰白兔右侧桡骨中段制造垂直长度为10 mm、断端间隙为1 mm的长斜形骨折愈合模型.左侧桡骨中段制造10 mm骨质缺损模型.于术后1、2、4、6、8、12周对动物模型行X线及MRI扫描,于术后4 周及12周行螺旋CT扫描,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T1序列、T2序列、T2压脂(FS-T2)序列、质子(PD)序列及质子压脂(FS-PD)序列影像学表现.结果 骨折后早期周围软组织在T2序列、FS-T2序列、PD序列及FS-PD序列显现为弥漫高信号,随着时间推移,信号强度逐渐下降,至骨折后6周恢复中等信号.骨髓腔在骨折后早期T1序列、T2序列及PD序列由正常高信号变为中等信号,随着髓腔的修复,逐渐恢复为高信号;而FS-T2序列及FS-PD序列髓腔早期显现为中等信号内混杂高信号,随着骨折愈合,混杂高信号逐渐消散.骨折后2周,在FS-T2序列及FS-PD序列发现的中等信号颗粒与之后骨痂的形成位置一致.骨质缺损模型无上述表现.结论 MRI可以比X线更早发现骨折愈合的变化,FS-T2序列及FS-PD序列对骨折愈合早期能更好地加以显像.骨折愈合早期MRI成像的变化有待于病理学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开放创面的负压治疗与传统换药治疗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殷耀斌 邓玖征 +1 位作者 马炜 田光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 database、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 database、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且配合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英文检索关键词:"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subatmospheric pressure dressing","subatmospheric pressure therapy","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VAC","vacuum assisted closure"and"vacuum therapy","vacuum sealing","foam 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and"suction therapy"。中文检索关键词:"VSD","VAC","负压封闭引流"。纳入应用NPWT与传统换药治疗开放创面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va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初检文献12214篇,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个研究(845例)。7个研究以慢性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8。P<0.05,提示NPWT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换药组;5个研究以急性创面经治疗后可以关闭创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001。P<0.05,提示急性创面经治疗后NPWT组可早于传统换药组关闭创面;6个研究以创面大小的改变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P=0.04。P<0.05,提示NPWT组创面缩小快于传统换药组。结论 NPWT治疗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开放创面存在优势,可缩短急慢性创面闭合时间及加快缩小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创伤和损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应用于保肢患者创面引流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耀斌 钟文耀 +3 位作者 杨辰 童德迪 武竞衡 田光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目的对于保肢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探讨术后引流量的相关规律。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63例四肢外伤合并主干动脉损伤患者(上肢亚组38例,下肢亚组25例)接受血管修复后残留创面无法一期关闭,... 目的对于保肢患者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探讨术后引流量的相关规律。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63例四肢外伤合并主干动脉损伤患者(上肢亚组38例,下肢亚组25例)接受血管修复后残留创面无法一期关闭,应用VSD对创面临时覆盖。另有38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无并发主干动脉损伤,上肢亚组16例,下肢亚组22例)患者,切开减张创面应用VSD临时覆盖。估算创面大小并记录VSD引流量。对比2组病例应用VSD术后7天内单位面积VSD引流量并加以对比。结果对于主干动脉损伤组,术后1~7天单位面积平均引流量(单位:ml/cm^2)分别:上肢亚组:1.50,1.48,1.35,1.09,0.97,0.86,0.94;下肢亚组:1.25,0.83,0.65,0.74,0.59,0.47,0.42;而骨筋膜室综合征组,术后1~7天单位面积平均引流量(单位:ml/cm2)分别是:上肢亚组:1.21,0.92,0.60,0.47,0.42,0.33,0.26;下肢亚组:0.55,0.58,0.40,0.37,0.25,0.24,0.26。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血管损伤组术后单位面积平均引流量在上肢亚组及下肢亚组均多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组相应亚组,但仅在上肢亚组术后2~7天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同组内相应亚组对比,上肢亚组单位面积平均引流量多于下肢亚组,但仅在血管损伤组术后第2~7天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保肢患者创面应用VSD后创面引流量大,须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引流术 四肢 创伤和损伤 保肢
原文传递
邻关节骨囊肿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耀斌 田光磊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邻关节骨囊肿(Juxta—articular bonecyst)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病症,零星病例报告较多,大宗总结甚少。我们检索并阅读了大量文献,结合自己的经验,将其发病机制、分型、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归纳成文,期望对此病能有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 邻关节骨囊肿 临床病症 病例报告 发病机制 诊治方法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四角融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技术介绍 被引量:2
15
作者 殷耀斌 王志新 +1 位作者 伊喆 王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4-766,共3页
四角融合术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性关节炎和舟月分离性腕关节炎2~3期的常用术式[1]。传统四角融合术需要在腕背部作纵向6~8 cm切口,去除舟骨,打磨月骨及三角骨远端关节面和头状骨及钩骨近端关节面,随后在透视引导下打入2~4枚... 四角融合术是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性关节炎和舟月分离性腕关节炎2~3期的常用术式[1]。传统四角融合术需要在腕背部作纵向6~8 cm切口,去除舟骨,打磨月骨及三角骨远端关节面和头状骨及钩骨近端关节面,随后在透视引导下打入2~4枚螺钉固定月骨、三角骨、头状骨及钩骨。由于这4块腕骨体积小、形状各异,合理排布螺钉从而达到腕骨间牢固固定且螺钉之间不产生阻挡是手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舟骨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塌陷 四角融合术 经皮螺钉内固定
原文传递
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两个家系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耀斌 侯春梅 +1 位作者 田文 赵俊会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的病例特点。方法通过汇报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2个家系病例特点,分析其家族遗传情况,并检索既往文献,总结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2例病例及其家族成员患者具有先天性挛缩蜘...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的病例特点。方法通过汇报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2个家系病例特点,分析其家族遗传情况,并检索既往文献,总结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2例病例及其家族成员患者具有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的典型骨骼畸形、外耳畸形特点,符合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临床诊断标准。检索既往文献,共有33个CCA家系报道,其中中国家系报道有6个。结论先天性挛缩蜘蛛指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特征性外耳畸形、关节挛缩和蜘蛛样指畸形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手畸形 先天性
原文传递
舟骨骨折中文网页医学信息的质量评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殷耀斌 刘路 +2 位作者 孙丽颖 伊喆 陈山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81-286,共6页
目的评估应用目前国内搜索引擎搜索到关于舟骨骨折中文网页的医学信息的质量。方法应用目前国内最常用的5个搜索引擎(百度、搜狗、好搜、必应和神马),以关键词“舟骨骨折”进行搜索,获取排在最上方的120个网页。去除不相关、重复以及需... 目的评估应用目前国内搜索引擎搜索到关于舟骨骨折中文网页的医学信息的质量。方法应用目前国内最常用的5个搜索引擎(百度、搜狗、好搜、必应和神马),以关键词“舟骨骨折”进行搜索,获取排在最上方的120个网页。去除不相关、重复以及需要付费的网页,对88个网页的医学信息质量进行评估。依据网页性质将网页分为四类:论坛/社交网页、商业网页、学术网页以及医师个人网页。应用DISCERN评分和舟骨骨折医学信息特异评分(scaphoid fracture specific content score,SFSCS)对这些网页的医学信息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纳入评估的88个中文网页中,商业网页数量最多,占44%。88个网页的DISCERN评分中位数是40分,没有网页的质量可达到优(评分在64~80)。88个网页的SFSCS评分中位数是8分,也没有网页的质量可达到优(评分在24~30)。学术网页以及医师个人网页的DISCERN评分和SFSCS评分显著高于商业网页。结论目前应用国内搜索引擎搜索得到的关于舟骨骨折的中文网页质量较差。患者及家属对获得的网络医疗信息应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医学信息 英特网 健康记录 个人
原文传递
三维CT分析舟骨位移与形变的现状
18
作者 殷耀斌 田光磊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67-71,共5页
关键词 舟骨骨折 CT分析 形变 位移 三维 腕关节不稳定 创伤性关节炎 腕部损伤
原文传递
Poland综合征合并畸形的形态学特征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炜 田文 +6 位作者 赵俊会 田光磊 郭阳 于龙彪 刘波 殷耀斌 钟文耀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 研究和总结Poland综合征手和胸大肌以外的畸形临床形态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1例Poland综合征患者资料,对Poland综合征手和胸大肌以外的畸形进行定性的研究和总结,并探讨各类畸形的治... 目的 研究和总结Poland综合征手和胸大肌以外的畸形临床形态学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91例Poland综合征患者资料,对Poland综合征手和胸大肌以外的畸形进行定性的研究和总结,并探讨各类畸形的治疗方法.结果 91例中有85例发现存在除手部和胸部以外的畸形,其中71例存在2种或2种以上合并畸形.共发现12种合并畸形,前三位者分别为乳头发育异常、肋骨发育异常及锁骨短小畸形.结论 Poland综合征并非一局限性先天畸形,除手部和胸大肌畸形外,还有很多其他部位的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及功能.要求手外科医师对Poland综合征可能出现的形态学特征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查,才能及时发现这些畸形,从而联合相应科室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及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ND综合征 先天畸形 形态学特征 治疗策略
原文传递
手部先天性缩窄环综合征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勇 田文 +4 位作者 赵俊会 朱瑾 武竞衡 殷耀斌 田光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先天性缩窄环综合征(congenitalconstrictionringsyndrome,CCRS)分两期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该病手术治疗的有效策略。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分两期手术治疗手部先天性缩窄环综合征患儿50例(195指...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先天性缩窄环综合征(congenitalconstrictionringsyndrome,CCRS)分两期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该病手术治疗的有效策略。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分两期手术治疗手部先天性缩窄环综合征患儿50例(195指)。平均随访23.9个月。两期手术中,一期完整切除背侧的缩窄环,皮下筋膜瓣充填软组织缺损。远端手指无明显淋巴水肿时,行“Z”字成形;淋巴水肿明显时,行横行切口。二期在一期术后6个月于掌侧进行相同的术式。术后对手指外形、瘢痕形成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儿均分两期手术。交叉并指发生率54%(27/50),淋巴水肿28%(14/50)。两期术后,78.5%(153/195)的手指的缩窄环基本消失,无沙漏样畸形。88%(44/50)的患儿及家长对术后手指外形及瘢痕满意。无皮瓣坏死及手指坏死等并发症。12%(6/50)的患儿需要进一步手术。结论分两期手术切除缩窄环避免了术后出现手指血运障碍的风险。完整切除缩窄环和皮下筋膜瓣充填软组织缺损是获得满意效果的关键步骤。根据手指淋巴水肿情况选择不同的切口,有助于改善术后手指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先天性 外科手术 缩窄环综合征 交叉并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