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能神经元对异氟烷麻醉敏感性及脑电活动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杜桐宇 李群涛 +2 位作者 殷洁婷 殷姜文 李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究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调控异氟烷麻醉敏感性,促进皮层脑电觉醒的作用。方法 我们采用cFo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及催产素能神经元在异氟烷麻醉下的活动变化。通过化学遗传学激活下丘脑催产素能神经元,观察其... 目的 探究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调控异氟烷麻醉敏感性,促进皮层脑电觉醒的作用。方法 我们采用cFo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及催产素能神经元在异氟烷麻醉下的活动变化。通过化学遗传学激活下丘脑催产素能神经元,观察其对异氟烷诱导及苏醒期间行为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对异氟烷麻醉下皮层脑电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下丘脑室旁核c-Fos的表达在异氟烷麻醉状态下增高(P<0.01),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能神经元在异氟烷麻醉状态下活性降低(P<0.05)。行为学及脑电分析结果显示,在异氟烷诱导过程中,化学遗传学特异性激活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能神经元能够减少翻正反射恢复时间(P<0.05),异氟烷麻醉诱导期γ频段功率明显升高(P<0.01),异氟烷麻醉苏醒期β频段功率明显增加(P<0.01),γ频段功率升高(P<0.05)。结论 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可调节异氟烷麻醉敏感性,激活此神经元能够促进异氟烷麻醉下的皮层脑电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下丘脑室旁核 催产素能神经元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激活大鼠中脑腹侧被盖核投射至臂旁核多巴胺能通路促进全麻苏醒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磊 习羽 +2 位作者 殷洁婷 殷姜文 李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光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激活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中脑腹侧被盖核投射至臂旁核多巴胺能通路(VTA DA-PBN),探究该通路在丙泊酚麻醉苏醒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hR2+Light on组、ChR2+Light off组、mCher... 目的本研究通过光遗传学技术特异性激活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中脑腹侧被盖核投射至臂旁核多巴胺能通路(VTA DA-PBN),探究该通路在丙泊酚麻醉苏醒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hR2+Light on组、ChR2+Light off组、mCherry+Light on组和mCherry+Light off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经尾静脉以11 mg·kg^(-1)剂量进行丙泊酚麻醉诱导,以48 mg·kg^(-1)·h^(-1)剂量麻醉维持30 min,记录翻正反射消失(LORR)和翻正反射恢复(RORR)时间;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病毒注射部位;通过在体脑电(EEG)记录麻醉诱导和苏醒期间的皮层脑电变化。结果光遗传学激活VTA DA-PBN通路,LORR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RORR时间缩短(P<0.001);与mCherry组相比,ChR2组VTA中c-Fos蛋白表达明显更高(P<0.001);EEG结果显示:RORR期间,光激活组β波功率百分比高于光对照组(P<0.05),而δ波功率百分比低于光对照组(P<0.01)。结论VTA DA-PBN通路参与调控丙泊酚麻醉苏醒阶段,激活这一通路起到促觉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腹侧被盖核 臂旁核 多巴胺 丙泊酚 光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叶提取物通过下丘脑室旁核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焦虑样行为
3
作者 杜桐宇 李群涛 +2 位作者 殷洁婷 殷姜文 李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72-2078,共7页
目的探究罗布麻叶提取物(AVLE)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导致的小鼠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0.2 ml/10 g)、CRS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0.2 ml/10 g)、AVLE治疗组(AVLE 120 mg/... 目的探究罗布麻叶提取物(AVLE)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导致的小鼠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0.2 ml/10 g)、CRS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0.2 ml/10 g)、AVLE治疗组(AVLE 120 mg/kg)和阳性对照组(盐酸帕罗西汀3 mg/kg)。构建慢性束缚应激的焦虑小鼠模型,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小鼠AVLE治疗后焦虑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下丘脑室旁核中五羟色胺受体变化,通过化学遗传学实验结合腺相关病毒检测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能神经元对AVLE焦虑调节作用的影响。结果与造模组相比,AVLE处理后能够增加小鼠旷场运动总距离和活动时间,提高小鼠进入中心区域时间(P<0.05),增加小鼠高架迷宫的活动路程和时间(P<0.05)。AVLE处理后下丘脑室旁核中五羟色胺1A受体表达增强,抑制下丘脑室旁核五羟色胺1A受体及催产素能神经元,小鼠活动水平下降(P<0.05)。结论AVLE能够改善CRS小鼠模型的焦虑状态,提高小鼠活动能力,其作用与下丘脑室旁核五羟色胺受体及催产素能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叶 焦虑 下丘脑 五羟色胺受体 神经元 慢性束缚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SMAD/JNK通路参与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9
4
作者 殷姜文 葛明月 +5 位作者 李燕 谢丽萍 秦新磊 王瑞雪 代志刚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发挥脑缺血后神经保护效应,及其对下游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发挥脑缺血后神经保护效应,及其对下游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TGF-β1抑制剂组(LY组)和TGF-β1激动剂组(SR组)。S组仅做分离颈部血管的探查手术;IR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ISO组在MCAO再灌注即刻吸入1.5%异氟醚后处理60 min;LY组和SR组分别在MCAO前30 min经脑立体定位仪侧脑室分别注射抑制剂(LY2157299)和激动剂(SRI-011381),总量为50μl,注射10 min,注射完成后常规行MCAO和异氟醚后处理。TTC染色法及神经行为学评分判断神经损伤程度,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TGF-β1的蛋白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TGF-β1及p-SMAD2/3、p-JNK1/2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ISO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明显加重,TGF-β1、p-SMAD2/3和p-JNK1/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SO组和SR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神经元凋亡明显减轻,TGF-β1和p-SMAD2/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JNK1/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ISO组比较,LY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明显加重,TGF-β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JNK1/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异氟醚后处理可通过调节TGF-β1/SMAD信号通路进而抑制p-JNK1/2的表达,发挥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后处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 c-Jun氨基-末端激酶 TGF-β/SMAD/JN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谢丽萍 王胜 +3 位作者 刘扬 殷姜文 董希玮 张振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162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组,n=3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162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组,n=3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1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1组,n=30)、5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5组,n=30)、10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10组,n=30)、阻断剂SP600125组(SP组,n=30)及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n=6)。舒芬太尼预处理组分别在缺血前30min静脉输注不同剂量(1、5、10μg/kg)舒芬太尼,S组及IR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SP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15mg/kg JNK阻断剂SP600125,DMSO组于缺血前30min静脉注射与溶解SP600125等体积的DMSO;S、IR、SF1、SF5、SF10组于再灌注即刻(T1)、1h(T2)、2h(T3)、4h(T4)、6h(T5),SP、DMSO组于T3时取肝组织及腹主动脉血2ml;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观察肝组织MDA和SOD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p-JNK;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1-T5时IR、SF1、SF5、SF10组,T3时SP、DMSO组血清ALT、AST明显高于S组(P〈0.05);T1-T5时SF1、SF5、SF10组,T3时SP组血清ALT、AST明显低于IR组(P〈0.05);T1-T5时IR、SF1、SF5、SF10组,T3时SP、DMSO组肝组织MDA、SOD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5);T1-T5时SF1、SF5、SF10组,T3时SP组肝组织MDA、SOD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T4时SF10组MDA、SOD水平明显低于SF1、SF5组(P〈0.05)。与T1时比较,T3时IR组p-JNK表达明显升高(P〈0.05);T3时IR、SF1、SF5、SF10、SP、DMSO组p-JNK表达明显高于S组(P〈0.05),SF1、SF5、SF10、SP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SF5、SF10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SF1组(P〈0.05),SF10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SF5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且10μg/kg舒芬太尼保护作用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通路,降低p-JNK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舒芬太尼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预处理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对p-JN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殷姜文 谢丽萍 +1 位作者 王胜 代志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JNK及p-JN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体重20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组)、肝缺血再灌...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JNK及p-JN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体重20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8):假手术组(C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5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组)、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组(SP组)和溶解剂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各组在灌注4 h时取材。采腹主动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处死大鼠,切取肝组织样本,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肝右叶组织JNK和p-JNK的表达水平。结果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后,IR、SF、SP及DMSO组血清ALT、AST和肝组织MDA较C组均升高(P〈0.05)。SF组及SP组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水平较IR组均明显下降,肝组织SOD水平较IR组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IR组较SF组p-JNK表达明显升高(P〈0.05);应用JNK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肝损伤减轻,且与SF组相比,各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通路,减少JN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减轻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二甲基亚砜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小剂量纳洛酮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谢丽萍 王胜 +2 位作者 殷姜文 何艳辉 葛明月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小剂量纳洛酮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副作用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按照PCEA配方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小剂量纳洛酮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副作用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按照PCEA配方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6mg吗啡+0.12%罗哌卡因),B组(6mg吗啡+0.48mg纳洛酮+0.12%罗哌卡因)。术毕两组先给予PCEA负荷量2mg吗啡+0.12%罗哌卡因5ml,然后接PCA泵。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对比两组产妇术后通气时间及泌乳时间;对新生儿哺乳后的神经行为进行评分(NBNA评分);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泌乳素(PRL)的含量。结果 1VAS评分:术后B组VAS评分小于A组(P<0.05)。2B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A组(P<0.05)。3B组产妇术后通气及泌乳时间均较A组短(P<0.05)。4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B组PRL明显高于术前及A组(P<0.05)。结论联合小剂量纳洛酮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能增加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促进泌乳及肠蠕动,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且对新生儿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纳洛酮 剖宫产 术后镇痛 泌乳素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分析结合模拟教学法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殷姜文 葛明月 +2 位作者 秦新磊 代志刚 李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3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讨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结合模拟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轮转的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结合模拟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轮转的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取案例分析结合模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两组学员日常理论考核成绩、阶段性Mini-cex评分、出科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日常教学满意率及综合满意度评分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日常理论考核成绩、阶段性Mini-cex评分、出科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综合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日常麻醉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结合模拟操作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分析 模拟操作 非麻醉专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学习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胜 林红 +6 位作者 葛明月 殷姜文 李燕 谢丽萍 翟晶雯 邵秀芝 代志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6期182-183,共2页
目的:研究依靠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于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使用成效。方法:2016年9月—2017年11月选择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班140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位本科生,其中,实验组本科生采取混合式... 目的:研究依靠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于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使用成效。方法:2016年9月—2017年11月选择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班140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位本科生,其中,实验组本科生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对照组人员选择常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两组人员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利用考试成绩表来评估教学成效。结果:经过评价得知,实验组麻醉前对病症评价、麻醉前用药、气管插入、部位麻醉和椎管内管麻醉评价效果都明显高过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混合式学习可以较好的锻炼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临床麻醉学 教学效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模拟人在全身麻醉技能教学中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胜 代志刚 +5 位作者 葛明月 殷姜文 谢丽萍 刘扬 张红 李燕 《农垦医学》 2013年第5期468-469,共2页
目的:研究仿真模拟人在全身麻醉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麻醉学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形式传授全身麻醉临床技能;研究组,对学生在模拟人上教学全身麻醉临床技能,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 目的:研究仿真模拟人在全身麻醉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麻醉学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形式传授全身麻醉临床技能;研究组,对学生在模拟人上教学全身麻醉临床技能,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大多数学生对模拟人教学模式效果表示满意,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仿真模拟人在全身麻醉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拟人 麻醉学 全身麻醉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和术后气道并发症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桂华 翟晶雯 +7 位作者 徐江叶 张印龙 葛明月 殷姜文 王胜 代志刚 董希玮 徐桂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3-738,共6页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及术后插管相关并发症的现状,并分析引起不适套囊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及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2—5月新疆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套囊压力及术后插管相关并发症的现状,并分析引起不适套囊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及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2—5月新疆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登记相关信息,于气管插管后采用一次性压力换能器测量套囊压力,拔管后24h内随访患者,记录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测压结果将患者分为套囊压力正常组(20~30cmH_2O)与套囊压力异常组(<20cmH_2O或>30cmH_2O),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套囊压力过高或过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30例,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为(53.3±20.5)cmH_2O,仅有82例(19.1%)患者套囊压力在推荐范围。术后气道并发症主要有:咽喉痛305例(70.9%),声音嘶哑159例(37.0%),咳嗽147例(34.2%),血丝痰145例(3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7kg/m^2(OR=11.000,95%CI 1.064~113.731)、术前气道特殊情况(吸烟、哮喘等,OR=2.809,95%CI1.300~6.070)、麻醉科医师职称(住院医师,OR=60.224,95%CI 18.853~192.380;主治医师,OR=7.364,95%CI 3.112~17.426)和工龄(≤5年,OR=68.500,95%CI 15.253~307.619;6~10年,OR=10.400,95%CI 4.430~24.417)是导致患者出现不适套囊压力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工作中套囊压力远高于推荐值,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术前患者肥胖、有吸烟史或合并哮喘、气管炎,麻醉科医师职称较低、工作时间较短是导致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囊压力 气道并发症 现况调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后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贵星 王胜 +5 位作者 殷姜文 葛明月 代志刚 彭莉 李燕 司军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观察异氟醚后处理是否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 目的观察异氟醚后处理是否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90min、再灌注24h制备大鼠局灶性CIRI模型: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异氟醚后处理+模型组(MI组)、Wnt/β-catenin拮抗剂Dicckkopf-1(DKK-1)+异氟醚后处理+模型组(MDI组)、DKK-1+模型组(MD组)。S组仅分离暴露一侧颈内动脉,不插入线栓。MI和MDI组于再灌注即刻行1.5%异氟醚后处理60min。MDI组和MD组于建立模型前30min行侧脑室注射DKK-1(5μg/kg)。所有模型组大鼠在再灌注24h后,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β-catenin的表达,Tunel荧光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β-catenin及GSK-3β蛋白含量,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与S组比较,M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数目、Bax以及GSK-3β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而β-catenin蛋白含量及Bcl-2/Bax比值明显减少(P<0.05)。与M组比较,MI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数目以及Bax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Bcl-2和β-catenin蛋白含量以及Bcl-2/Bax比值明显增加(P<0.05)。与MI组比较,MDI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数目及Bax、GSK-3β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Bcl-2、β-catenin蛋白含量及Bcl-2/Bax比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异氟醚后处理可能是通过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Bcl-2及Bax的表达,从而减轻局灶性CIRI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预测的有效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庆桐 徐锋 +5 位作者 殷姜文 葛明月 李燕 谢丽萍 王兴松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肥胖相关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肥胖患者228例,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0岁,BMI≥24 kg/m^2,ASAⅠ或Ⅱ...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肥胖相关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肥胖患者228例,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0岁,BMI≥24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仰卧位10 min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低血压定义为MAP下降幅度超过基线值的2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及阈值。结果共有97例(42.5%)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其中血脂异常(OR=3.593,95%CI 1.974~6.541)和腹型肥胖(OR=1.980,95%CI 1.068~3.668)是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中,腰围对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最优,男性患者阈值为87.5 cm,敏感性92.9%,特异性81.4%。女性患者阈值为83.5 cm,敏感性89.6%,特异性93.8%。结论术前重视肥胖患者的血脂及腰围可以有助于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椎管内麻醉 低血压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对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樊世文 徐锋 +7 位作者 殷姜文 葛明月 张庆桐 张彩云 李燕 谢丽萍 秦新磊 代志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dSCV)及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SCV-CI)对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择期剖宫产单胎产妇101例,年龄18~40岁,ASAⅠ或Ⅱ级,孕37~42周。于腰麻前后采用超声测量最大dSCV (dSCVmax)和SCV-CI...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锁骨下静脉直径(dSCV)及锁骨下静脉塌陷指数(SCV-CI)对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择期剖宫产单胎产妇101例,年龄18~40岁,ASAⅠ或Ⅱ级,孕37~42周。于腰麻前后采用超声测量最大dSCV (dSCVmax)和SCV-CI。根据产妇腰麻后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未发生低血压组(N组)和发生低血压组(H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dSCVmax、SCV-CI与腰麻后低血压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SCVmax、SCV-CI对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腰麻后有44例(43.6%)产妇发生低血压。与N组比较,H组腰麻前后dSCVmax明显降低,SCV-CI明显升高(P<0.01)。腰麻前后dSCVmax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903,临界值分别为8.0 cm、6.5 cm,敏感性分别为80.84%、75.00%,特异性分别为57.89%、94.74%(P<0.01)。腰麻前后SCV-CI预测腰麻后低血压的AUC分别为0.871、0.914,临界值分别为38.24%、37.68%,敏感性分别为70.45%、93.18%,特异性分别为96.49%、98.25%(P<0.01)。结论腰麻前和腰麻后SCV-CI在预测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具有一定价值,且腰麻后SCV-CI更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塌陷指数 剖宫产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中不同吸气流速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平 邵秀芝 +1 位作者 代志刚 殷姜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下不同吸气流速对胸科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肺病损切除术的单肺通气全身麻醉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吸气流速30 L/min组(A组),吸气流速50 L/min组(B组),吸气流速70 L/min组(C组),... 目的探讨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下不同吸气流速对胸科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肺病损切除术的单肺通气全身麻醉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吸气流速30 L/min组(A组),吸气流速50 L/min组(B组),吸气流速70 L/min组(C组),每组25例。分别于单肺通气前5 min(T0)、单肺通气后30 min(T1)、60 min(T2)、120 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并行血气分析,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死腔率(VD/VT)、氧合指数(Pa O2/Fi O2)和分流率(Qs/Qt)。结果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Ppeak、Pplat、呼气末正压(PEEP)、VD/VT、Cdyn、PaO2/Fi O2、Qs/Qt有差异(P<0.05);3组间PaCO2、Ppeak、Pplat、PEEP、VD/VT、Cdyn有差异(P<0.05);3组间PaCO2、Ppeak、Pplat、PEEP、VD/VT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结论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的单肺通气中,适当增加吸气流速可以在降低气道压的同时促使更有效的气体弥散,减少死腔率并改善肺动态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吸气流速 压力控制 死腔率 肺动态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臭氧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楚彩娟 谢丽萍 +5 位作者 郭安梅 葛明月 殷姜文 代志刚 王胜 李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3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臭氧注射联合脉冲射频对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老年PHN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例,在CT引导下A组给予... 目的观察在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臭氧注射联合脉冲射频对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老年PHN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5例,在CT引导下A组给予臭氧注射治疗,B组给予脉冲射频治疗,C组给予臭氧注射联合脉冲射频治疗,三组在出现爆发痛时均口服吗啡即释片10mg。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并记录吗啡摄取量。结果治疗后3天、7天、30天、90天三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在治疗后7天、30天、90天C组明显低于A、B两组(P<0.05);治疗后第1周、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内吗啡摄取量C组明显低于A、B两组(P<0.05);治疗后30天三组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7天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较A、B两组显著降低(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臭氧注射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老年患者PHN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减少止疼药物用量,并促进炎性因子平衡,且对于长期疼痛引起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臭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二峰 徐锋 +4 位作者 殷姜文 谢丽萍 代志刚 刘奥 董希玮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0-16,共7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Q组)和全身麻醉组(A组),各30例。Q组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QLB,A...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Q组)和全身麻醉组(A组),各30例。Q组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QLB,A组单纯行全身麻醉。患者于手术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谵妄评定方法中文修订版(CAM-CR)、日常生活活动(ADLs)量表分别评估认知状态、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记录麻醉药物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吗啡用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舒适评分(BCS)。结果与A组比较,Q组术后7天内POD发生率降低(P<0.01);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减少(P<0.01);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P<0.01)、吗啡用量减少(P<0.05);术后1~5天VAS和术后1~6天NRS评分更低(P<0.01);术后1~6天BCS评分更高(P<0.05);术后1~4天镇痛满意度更高(P<0.01)。结论QLB可减少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ND的发生,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老年人 腹部手术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迪 王胜 +4 位作者 葛明月 王芹 殷姜文 代志刚 司军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GD)损伤神经保护机制中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ERK5)的作用。方法使用雄性SD大鼠,将其麻醉后取出海马组织,制成离体脑片,然后随机进行正常对照组(Con组)、损伤组(OGD组)和药物处理组的处... 目的探讨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GD)损伤神经保护机制中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5(ERK5)的作用。方法使用雄性SD大鼠,将其麻醉后取出海马组织,制成离体脑片,然后随机进行正常对照组(Con组)、损伤组(OGD组)和药物处理组的处理。采用花粉活力染色(TTC)法评价各组脑片损伤程度,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测定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使核糖核酸(ERK5 m 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RK5蛋白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OGD组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海马组织内ERK5 m RNA和p-ERK5表达升高(P<0.05);XMD组阻断ERK5 m RNA和p-ERK5表达,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P<0.05)。与OGD、1.5%ISPOC和4.5%ISPOC组比较,3.0%ISPOC组脑片损伤程度减轻、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减少,海马组织内ER K5 m R N A和p-ER K5表达升高(P<0.05)。与3.0%ISPO C组比较,XMD阻断ISPOC海马组织内ERK5 m RNA和p-ERK5表达,脑片损伤程度升高、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异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对抗O GD损伤的保护性机制可能与上调ER K5 m R N A和ERK5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异氟醚后处理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脑缺血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对老年患者腰麻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钰 樊世文 +4 位作者 殷姜文 翟晶雯 葛明月 秦新磊 代志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对老年患者腰麻后低血压(PSAH)的预测价值以及术前合并高血压病是否影响IVC-CI对PSAH的预测。方法选择择期行腰麻(SA)下手术的老年患者163例,根据术前是否临床确诊高血压病分为合并高血压病组(H组)和...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对老年患者腰麻后低血压(PSAH)的预测价值以及术前合并高血压病是否影响IVC-CI对PSAH的预测。方法选择择期行腰麻(SA)下手术的老年患者163例,根据术前是否临床确诊高血压病分为合并高血压病组(H组)和未合并高血压病组(N组),2组再根据腰麻后30 min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D组)和未发生低血压组(F组)。分别在SA前、SA后超声测量腔静脉直径(dIVC)最大值(dIVCmax)和IVC-CI。记录SA前和SA后30 min内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49例(30.1%)发生PSAH。H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SBP、MAP、HR基线值、PSAH发生率明显高于N组患者(P<0.05)。D组SA前、后IVC-CI均明显大于F组(P<0.01)。N组SA前、后IVC-CI与SA后30 min内最低SBP和MAP呈负相关(P<0.01)。H组SA前、后IVC-CI与SA后30 min内最低SBP和MAP呈负相关(P<0.01)。SA前和SA后IVC-CI预测PSA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大于SA前、后dIVCmax(P<0.01)。结论SA前和SA后IVC-CI均可以预测术前合并、未合并高血压病老年患者PSAH的发生,可作为一种无创的预测老年患者PSAH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低血压 麻醉 脊椎 ROC曲线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h/Gli1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莉 林晓峰 +2 位作者 王胜 殷姜文 葛明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评价Shh/Gli1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4只,6~8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 目的评价Shh/Gli1信号通路在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4只,6~8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ISO组)和环巴胺+缺血-再灌注+异氟醚后处理组(CYC组),每组11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90 min、再灌注24 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SO组大鼠在再灌注即刻吸入1.5%异氟醚。CYC组大鼠在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Shh/Gli1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环巴胺10 mg/kg。再灌注24 h后,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测定Shh和Gli1蛋白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ISO组和CYC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坏死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SO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坏死和凋亡明显减少,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ISO组比较,CYC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坏死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Shh和Gli1蛋白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Shh/Gli1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异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蛋白 GLI1蛋白 异氟醚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