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师物理数学观念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殷传宗 梁英贤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6-349,共4页
创新人才教育体系的建立 ,教学观念亟待改变 .
关键词 教学观念 综合素质 创新 高师 物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改革的构想 被引量:6
2
作者 殷传宗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49-53,共5页
通过国内外物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新世纪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总目标 ;必须改变物理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的建议 ;如何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的新构想 .
关键词 高师 物理教育专业 课程结构 内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模型的物理实质 被引量:1
3
作者 殷传宗 刘学行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8-30,共3页
原子物理中一系列问题都可以用角动量矢量模型来定性或半定量地加以说明,其结果与量子力学计算的结果是相符合的.本文试图从带电粒子间的电和磁的相互作用来定性、半定量地加以讨论,以便弄清矢量模型的物理实质.
关键词 矢量模型 角动量 带电粒子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电子自旋两则 被引量:1
4
作者 殷传宗 林辛未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9-11,共3页
介绍自旋的新引入法;并利用,将自旋算符纳入哈密顿量,从而说明电子自旋并非相对论所特有的效应。
关键词 自旋 哈密顿量 相对论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尔理论与量子力学矛盾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殷传宗 林辛未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4-25,共2页
众所周知,玻尔理论与量子力学在处理氢原子结构时存在着某些不同的结论.本文从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关系出发,解释了存在不同结论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和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 玻尔理论 量子力学 波粒二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改革近代物理课程结构 被引量:5
6
作者 殷传宗 刘学行 《大学物理》 1999年第4期32-34,共3页
从物理系普通物理课程中原子物理教材存在的问题,论证了近代物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面向21世纪近代物理课程的体系结构、讲授方式和教学手段。
关键词 物理专业 近代物理 课程体系 原子物理 21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矢量模型的物理实质
7
作者 殷传宗 刘学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07-512,共6页
在文献[1]的基础上,讨论了多电子原子矢量耦合模型与多重态理论及原子内部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以便更深入一步弄清矢量模型的物理实质.
关键词 矢量模型 多重态 原子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模型的物理实质
8
作者 殷传宗 刘学行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60,65,共6页
原子物理中一系列问题都可以用角动量矢量模型来定性或半定量加以说明,其结果与量子力学计算的结果是相符合的.本文试图从带电粒子间的电和磁的相互作用来定性、半定量地加以讨论,以便弄清矢量模型的物理实质以及它与量子力学理论的关系.
关键词 原子物理 矢量模型 相互作用 交换作用 直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子的自旋—轨道耦合的物理实质
9
作者 殷传宗 刘学行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8-29,共2页
在核的壳层模型中,为了得到与实验一致的所有幻数,必须引入核子的旋-轨互作用.本文对这一作用的物理实质,即引入的依据;它的物理思想和图象;它与电子旋-轨工作用的区别等,进行一些必要的讨论.
关键词 核子 旋-轨耦合 物理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基态的确定及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弟余 殷传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给出了确定原子基态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求解了不同类型的原子基态电子组态形成的原子基态 。
关键词 原子基态 电子组态 泡利不相容原理 能量最小原理 洪特定则 原子物理学 耦合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熵变与能量转换及物质结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英贤 殷传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2-495,共4页
通过熵及其变化解释了能量转化的方向、能的衰变和散逸.对开放性系统的非平稳态,由熵减的讨论解释了物质结构.
关键词 熵变 熵减 能量守恒 物质结构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实验在教育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琬华 殷传宗 《教育学报》 1993年第5期1-5,共5页
时代的特征直接反映了所需人才的特征。我们的时代是科技时代,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知识,必须要转化为生产力,这种转化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我们的时代又是激烈竞争的时代,不断创新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时代... 时代的特征直接反映了所需人才的特征。我们的时代是科技时代,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知识,必须要转化为生产力,这种转化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知识;我们的时代又是激烈竞争的时代,不断创新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时代也是多变的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经济瞬息万变,适应变化,准备变化,驾驭变化是时代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因此,新时期人才应有以下特征:实践性特征,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长于应用;创造性特征,即不断开拓,勇于创新;适应性特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实验教育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今天,在人们极力寻求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新途径时,重新认识科学实验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验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实验教育 勇于创新 实践活动 应用知识 实践性特征 认知结构 前概念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体GdBa_2(Cu_(1-x)Fe_x)_3O_(7-δ)中Fe的位置与价态的确定
13
作者 陈志谦 郑仁蓉 殷传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1-56,共6页
利用^(57)Fe的穆斯堡尔效应对高温超导氧化物GdBa_2Cu_3O_(7-8)进行研究,分析Fe的价态与环境.Fe在氧化物中存在四个亚晶位(Fe(A),Fe(B),Fe(C),Fe(D)),其中Fe(A),Fe(B)和Fe(C)占据氧化物中Cu(1)的位置,只是氧配位不同;Fe(D)占据Cu(2)的位置.
关键词 超导体 穆斯堡尔效应 高TC GDBACU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粒子数守恒方法讨论Er_(96)、Er_(98)的带相互作用强度
14
作者 廖伯琴 殷传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39-42,共4页
在推转壳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讨论了Er_(96),Er_(98)的低激发带的相互作用强度V_I和带交叉频率ωc。单粒子能级选用国际上通用的尼尔逊能级,参数按Lund系统学选取。计算表明,Er_(96)的V_I较小,属于弱耦合;Er_(98)的V_... 在推转壳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分析讨论了Er_(96),Er_(98)的低激发带的相互作用强度V_I和带交叉频率ωc。单粒子能级选用国际上通用的尼尔逊能级,参数按Lund系统学选取。计算表明,Er_(96)的V_I较小,属于弱耦合;Er_(98)的V_I较大,属于强耦合,这些与实验是相符的,即Er_(96)存在尖锐回弯,Er_(98)则没有回弯,但Er_(96)的ωc比实验值大,为了进一步改进其结果,木文对相互作用问题作丁尝试性的探讨,使其结果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强度 粒子数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力与强相互作用
15
作者 刘学行 殷传宗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7-9,共3页
长期以来,教材中都把核力看作是基本强相互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核力研究的发展及现状的评述,阐明核力与强相互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提出教学中讲述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核力 强相互作用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维无限深势阱内粒子动量几率分布
16
作者 朱文熙 王骁勇 殷传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01-504,共4页
通过对自由粒子系统和一维无限深势讲中粒子系统各种性质的比较,论证计算一维无限深势讲内粒子的动量分布的两种方法中,泡利方法是正确的,朗道方法是不对的.用改进后的朗道方法能得出泡利正确结果,从而消除矛盾.
关键词 本征函数 动量几率分布 无限深势阱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原子基态的具体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殷传宗 万中义 《大学物理》 1982年第1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原子基态 自旋角动量 轨道角动量 总角动量 量子数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体GdBa_2Cu_3O_(7-δ)的穆斯堡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志谦 郑仁蓉 殷传宗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85-389,共5页
本文对掺0.5%Fe的高温超导氧化物GdBa_2Cu_3O_(7-δ)进行了大温度范围(1.4K—700K)的穆斯堡尔研究,分析了Fe的价态与环境。Fe在氧化物中存在四个亚晶位(Fe(A)、Fe(B)、Fe(C)、Fe(D)),其中Fe(A)、Fe(B)和Fe(C)占据氧化物中Cu(1)的位置,... 本文对掺0.5%Fe的高温超导氧化物GdBa_2Cu_3O_(7-δ)进行了大温度范围(1.4K—700K)的穆斯堡尔研究,分析了Fe的价态与环境。Fe在氧化物中存在四个亚晶位(Fe(A)、Fe(B)、Fe(C)、Fe(D)),其中Fe(A)、Fe(B)和Fe(C)占据氧化物中Cu(1)的位置,只是氧配位不同;Fe(D)独占Cu(2)位置。Fe在亚晶位B和D上分别为高自旋4+和3+。在磁场的作用下,氧化物呈现织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TC 超导体 氧化物 亚晶位 氧配位
原文传递
回弯的简单公式
19
作者 孟杰 殷传宗 林辛未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109-1114,共6页
用吴-曾公式描述基带,用常转动惯量公式描述超带,且引入一个唯象的带间相互作用将两个带混合,即可得到对大多数原子核晕带和次晕带较为理想的描述,还可重现转动惯量的回弯。对公式中的参数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可获得核的基态转动惯量与刚... 用吴-曾公式描述基带,用常转动惯量公式描述超带,且引入一个唯象的带间相互作用将两个带混合,即可得到对大多数原子核晕带和次晕带较为理想的描述,还可重现转动惯量的回弯。对公式中的参数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可获得核的基态转动惯量与刚体转动惯量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 晕带 转动惯量 回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