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材分子考古研究进展
1
作者 焦立超 陆杨 +1 位作者 郭雨 殷亚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木材考古学研究是推动木质文物自然和历史信息挖掘、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古DNA捕获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木质遗存中可获取古DNA信息,在木材解剖学基础上,创新开展以古DNA为核心的木材分子考古研究已成为木材考古学的... 木材考古学研究是推动木质文物自然和历史信息挖掘、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古DNA捕获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木质遗存中可获取古DNA信息,在木材解剖学基础上,创新开展以古DNA为核心的木材分子考古研究已成为木材考古学的前沿热点。本文首先对木材分子考古研究进行概述,从古DNA的保存和降解、获取以及数据处理和序列分析3方面归纳木材古DNA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古DNA因高度降解、含量极低和化学损伤特征导致其难于提取和信息解译的难题。然后总结木材分子考古在解读先民认知与利用森林资源方式、复原历史时期地域性森林植被类型和物种多样性以及重建古代树木应对气候和生境变化的微进化反应等方面的主要应用。最后提出该研究领域未来应优先开展的工作:1)建立考古木材标本库及其DNA信息数据库;2)研究不同时空维度下木材古DNA损伤及变化规律;3)构建稳定高效的木材古DNA提取及序列信息解译技术体系。通过进一步加强木材分子考古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木材学和考古学领域的应用,为木质文物的用材树种识别、保护利用以及重建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环境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耦合关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遗存 古DNA 树种 DNA提取 DNA损伤 分子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冻处理对致远舰出水木材干燥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高鑫 曹惠敏 +3 位作者 郭娟 周凡 殷亚方 周永东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4,共7页
以打捞出水的致远舰散板木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材树种、出水含水率、基本密度等信息,确定出水木材为轻度腐朽的柚木(Tectona grandis)和重度腐朽的榕树(Ficus sp.)试样。采用-20℃和-79℃两种温度对出水试样进行预冻48 h处理,分析其对... 以打捞出水的致远舰散板木材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材树种、出水含水率、基本密度等信息,确定出水木材为轻度腐朽的柚木(Tectona grandis)和重度腐朽的榕树(Ficus sp.)试样。采用-20℃和-79℃两种温度对出水试样进行预冻48 h处理,分析其对试样干燥速率和干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冻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试样干缩率,但对干燥速率影响不显著。两种冷冻温度处理效果差异较小,从节能考虑采用-20℃进行冷冻处理即可达到效果。对于重度腐朽的榕树样品预冻处理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干缩率,但是由于样品强度较差,预冻处理后试样干缩率仍较大,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预冻处理工艺并不适用于重度腐朽样品,后续可以考虑对预冻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水木材 预冻处理 干燥 致远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方法的檀香木材产地溯源
3
作者 林传阳 焦立超 +1 位作者 陈家宝 殷亚方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为明确树木心边材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对木材产地溯源准确性的影响,以檀香(Santalum album)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及广东肇庆的檀香木材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 为明确树木心边材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对木材产地溯源准确性的影响,以檀香(Santalum album)在我国主要栽培地区海南东方、广东湛江及广东肇庆的檀香木材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别测定心材和边材位置的5种稳定同位素(δ^(13)C、δ^(2)H、δ^(18)O、δ^(15)N、δ^(34)S)比值和3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学法进行产地判别。结果表明:檀香边材和心材组织间的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和25种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性;采用同一径向位置的檀香样品集进行产地判别准确率优于木材(不区分心边材)样品集,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取样部位以获得最优的产地判别效率。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显示,采用矿质元素方法进行檀香木产地判别准确率为86.54%~100.00%,显著优于稳定同位素方法(51.32%~60.00%);而基于稳定同位素比值和矿质元素含量结合的方法则没有明显提高产地判别准确率(88.46%~100.00%)。2种稳定同位素(δ^(2)H和δ^(15)N)及14种矿质元素(Sb、Mo、Cr、Pd、V、Cs、Rb、Sn、As、Ni、Co、Pb、Cd、Fe)是对我国3个主产区檀香木材产地判别的关键指标。本研究采用基于稳定同位素和矿质元素方法进行木材产地判定分析,为溯源木材产地、应对木材非法采伐、保护森林树种多样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檀香 偏最小二乘判别 稳定同位素 矿质元素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船饱水考古木材内外部位降解特征研究
4
作者 李仁 张治国 +3 位作者 金涛 孙满利 铁付德 殷亚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2,共12页
为探究沉船考古木材内外部位的降解特征,选择“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出水的一件饱水考古木材样品,通过分区取样获得其剖面“外层”与“内核”部位的样品。经鉴定样品为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 sp.)木材,并进一步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 为探究沉船考古木材内外部位的降解特征,选择“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出水的一件饱水考古木材样品,通过分区取样获得其剖面“外层”与“内核”部位的样品。经鉴定样品为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 sp.)木材,并进一步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和动态水蒸气吸附(DVS)等方法综合分析考古木材内外部位的降解差异。结果表明,外层木材最大含水率(MWC)高达687%,内核木材MWC为246%。外层木材所有类型细胞均降解,而内核木材部分木纤维细胞保存完好,呈现被侵蚀细菌降解的模式。SEM形貌分析显示外层木材细胞壁具多孔“海绵”结构。FTIR确定了外层木材细胞壁残余化学组分主要为木质素,而内核木材保留了部分纤维素,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纤维素是判别外层与内核木材降解差异的特征化学组分,层次聚类分析(HCA)判定样品剖面存在降解过渡区。DVS分析发现外层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高于内核木材,借助H-H模型拟合吸附等温曲线,进一步揭示外层与内核木材的水分吸附性能差异与细胞壁化学组分及孔隙结构有关。综合分析方法阐释了“小白礁Ⅰ号”沉船饱水考古木材非均一性降解特征,实现了木材内外部位保存状况的准确判定,为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及利用积累了科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考古木材 小白礁Ⅰ号 降解特征 木材细胞壁 水分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桉树人工林资源及其实木加工利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殷亚方 杨民胜 +2 位作者 王莉娟 叶克林 何普林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木材资源 ,具有大规模生产高附加值实木制品和木质复合材料的巨大潜力。巴西桉树人工林的营林技术、林业管理和实木利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文中在对巴西桉树人工林资源、管理和木材加工利用等多个领域进行... 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速生人工林木材资源 ,具有大规模生产高附加值实木制品和木质复合材料的巨大潜力。巴西桉树人工林的营林技术、林业管理和实木利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文中在对巴西桉树人工林资源、管理和木材加工利用等多个领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阐述了巴西在桉树人工林营林、管理、木材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以及桉树产品市场的发展背景、现状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利用 营林技术 林木 木材加工技术 速生人工林 用水 巴西 资源 实木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桉树人工林资源和木材加工利用现状 被引量:28
6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1 位作者 吕建雄 赵杰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41,共7页
从桉树人工林的资源现状、桉树人工林的木材性质、加工利用技术以及桉树木材产品的市场发展 4个方面 ,概述了国外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及其木材利用状况。着重介绍了影响桉树人工林低龄材利用的木材性质以及锯解和干燥技术。通过学习和借鉴... 从桉树人工林的资源现状、桉树人工林的木材性质、加工利用技术以及桉树木材产品的市场发展 4个方面 ,概述了国外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及其木材利用状况。着重介绍了影响桉树人工林低龄材利用的木材性质以及锯解和干燥技术。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桉树木材加工利用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以提高我国桉树木材的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资源 木材 加工利用 市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枝条木质部细胞分化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形成层活动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刘晓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应用定量解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 ,得到了毛白杨枝条形成层细胞与其衍生木质部细胞解剖特征在形成层活动期内的变化情况 ,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X射线微密度测定技术 ,了解了同一生长轮内木材密度沿径向方向上的变异 ,讨论了... 应用定量解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 ,得到了毛白杨枝条形成层细胞与其衍生木质部细胞解剖特征在形成层活动期内的变化情况 ,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X射线微密度测定技术 ,了解了同一生长轮内木材密度沿径向方向上的变异 ,讨论了其与木质部细胞解剖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径向和弦向宽度在活动期不同阶段差异不显著 ,而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壁腔比、微纤丝角、导管分布频率和胞壁率差异极显著 ;导管组织比量差异显著 ;导管分子长度、纤维比量和射线比量差异不显著。同一生长轮内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与活动期不同阶段形成的木质部细胞数量及其解剖特征直接相关。形成层带细胞层数与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纤维宽度呈显著正相关 ;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径向宽度与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和射线比量呈显著负相关 ;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弦向宽度与纤维宽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体看来 ,在整个形成层活动期 ,形成层纺锤形细胞与木纤维的解剖特征之间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木质部 细胞分化 动态变化 形成层活动 枝条 定量解剖学 显微图像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振动方法评估大尺寸规格材静态抗弯弹性性质 被引量:27
8
作者 殷亚方 吕建雄 +1 位作者 倪春 任海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7-110,共4页
该文通过比较大尺寸规格材动态和静态弹性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利用横向振动方法预测大尺寸板材抗弯弹性性质的可行性.根据ASTMD19899和ASTMD476196标准分别测定了加拿大针叶树商品材云杉松冷杉类大尺寸规格材(38mm×89mm×3... 该文通过比较大尺寸规格材动态和静态弹性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利用横向振动方法预测大尺寸板材抗弯弹性性质的可行性.根据ASTMD19899和ASTMD476196标准分别测定了加拿大针叶树商品材云杉松冷杉类大尺寸规格材(38mm×89mm×3658mm)的静态抗弯弹性模量E1和E2,并通过横向振动无损检测设备得到的动态弹性模量Etv对静态测试结果进行预测.试验结果显示,横向振动方法得到的动态弹性模量Etv的平均值最大,比静态抗弯弹性模量E1和E2的平均值分别高5%(0.56GPa)和15%(1.46GPa).动态弹性模量Etv与静态载荷方法测得的E1和E2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和0.881,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该研究表明,横向振动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大尺寸规格材的静态抗弯弹性性质,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无损检测评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振动方法 弹性模量 规格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lodyn方法评估阔叶树种人工林立木的基本密度 被引量:15
9
作者 殷亚方 王莉娟 姜笑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1,共5页
该文采用Pilodyn设备评估立木的基本密度,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预测立木基本密度的方法。首先以我国种植的I-72杨、粗皮桉、尾巨桉和尾叶桉等4种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木胸高位置处南北向进行Pilodyn测试,然后在Pilodyn测点位... 该文采用Pilodyn设备评估立木的基本密度,以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预测立木基本密度的方法。首先以我国种植的I-72杨、粗皮桉、尾巨桉和尾叶桉等4种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立木胸高位置处南北向进行Pilodyn测试,然后在Pilodyn测点位置附近钻取生长锥锥芯,并测定木材基本密度,最后比较立木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未剥除树皮条件下,使用Pilodyn方法评估立木胸高处外侧的基本密度比整个径向的基本密度更具有优势,其中I-72杨、粗皮桉和尾巨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的基本密度均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但尾叶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剥除树皮条件下,粗皮桉和尾巨桉的Pilodyn测试结果与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高于未剥除树皮时的结果;而尾叶桉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虽然Pilodyn方法在预测立木木材密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剥除树皮的方法可显著提高其预测立木外侧及整个径向基本密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dyn方法 阔叶树种人工林 立木 基本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形成层的活动周期及其POD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魏令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北京地区生长的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 .)在春季芽膨大前 ,形成层带已经进入了恢复活动期。在芽展开后一周形成层进入活动期 ,细胞开始分裂 ,细胞层数也有所增加 ,同时分化出未成熟的韧皮部细胞。未成熟韧皮部细胞的数量在形成... 北京地区生长的毛白杨 (PopulustomentosaCarr .)在春季芽膨大前 ,形成层带已经进入了恢复活动期。在芽展开后一周形成层进入活动期 ,细胞开始分裂 ,细胞层数也有所增加 ,同时分化出未成熟的韧皮部细胞。未成熟韧皮部细胞的数量在形成层活动初期快速增长 ,随后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连续过程。木质部的产生比韧皮部要晚 3周 ,未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层数在开始变化不大 ,5月底~ 6月底 ,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初期 ,随后便急剧下降。成熟木质部细胞的出现比成熟的韧皮部细胞要晚约一个月。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同 ,毛白杨在4月底到 6月底这段时间 ,形成层细胞层数迅速下降 ,未成熟韧皮部细胞也略有减少 ,而未成熟和成熟的木质部细胞则大量增加。木质部在 9月底停止分化 ,较韧皮部要晚约 2 0d。 9月底形成层进入休眠期后 ,形成层细胞层数基本保持不变 ,直到翌年春天恢复活动。毛白杨形成层区域的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在形成层活动期其活性低、酶带少 ,而恢复活动期和休眠期其活性高且酶带多 ,组织化学反应还表明 ,不同时期POD在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中的活性不同。本文对POD同工酶在形成层活动周期中的变化与其组织分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形成层 活动周期 POD同工酶 组织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桉树人工林资源和木材利用现状 被引量:62
11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1 位作者 吕建雄 苏洪泽 《木材工业》 2001年第5期3-5,共3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桉树人工林资源状况 ,分析了桉树人工林木材性质的研究及加工利用现状 ,指出桉树人工林木材利用的巨大潜力 ,并对我国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利用现状 木材资源 中国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毛白杨次生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沉积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瞿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3-669,共7页
本文以高锰酸钾(KMnO4)染色及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两种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技术(TEM)研究人工林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在细胞壁上的沉积方式,并讨论了细胞壁结构与木质素沉积之间的关系。观察... 本文以高锰酸钾(KMnO4)染色及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两种方法,利用透射电镜技术(TEM)研究人工林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木质素在细胞壁上的沉积方式,并讨论了细胞壁结构与木质素沉积之间的关系。观察结果表明,木质素最早出现在位于初生壁的细胞角隅处,以分散的条形颗粒状沉积。随着S1和S2层纤维素微纤丝(CMfs)的沉积,木质素开始沿初生壁角隅处,向胞间层其它区域和次生壁各层同时扩展,整个木质化过程并不是由胞间层依次向次生壁各层推进。S3层的CMfs沉积后,木质素在整个次生壁开始迅速沉积。次生壁上的木质素主要以不均匀团块状方式沉积,且各层交界处的木质素沉积较少。胞间层沉积的木质素多且较次生壁沉积的更为致密。木质素的沉积方式可能与细胞壁各层纤维素微纤丝骨架的不同结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木质素 人工林 次生木质部 细胞壁 初生 木质化 细胞分化 观察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东南古建筑木结构用材树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殷亚方 罗彬 +3 位作者 张之平 刘波 程业明 姜笑梅 《文物世界》 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
木材树种鉴定是古建筑木结构维修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用材树种的鉴定,一方面能了解木材的材性,为木构件的保护维修与更换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入分析与研究古建筑木材的历史信息和科学性能。以往对于古建筑木结构的树... 木材树种鉴定是古建筑木结构维修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用材树种的鉴定,一方面能了解木材的材性,为木构件的保护维修与更换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入分析与研究古建筑木材的历史信息和科学性能。以往对于古建筑木结构的树种认识,主要是凭匠人口传或经验判断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树种 古建筑 木结构 鉴定 东南 历史信息 经验判断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GB/T18107《红木》标准解读 被引量:6
14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1 位作者 焦立超 董梦妤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26,共4页
最新修订的GB/T 18107-2017《红木》已于2017年12月发布,并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文中简述了标准修订过程和原则,重点解读新版标准的内容变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范性附录A和资... 最新修订的GB/T 18107-2017《红木》已于2017年12月发布,并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文中简述了标准修订过程和原则,重点解读新版标准的内容变化,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范性附录A和资料性附录B-J等部分,旨在帮助标准使用者正确理解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木 国家标准 修订 树种 植物名录 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振动技术评估结构材抗弯、抗拉和抗压强度(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殷亚方 吕建雄 +1 位作者 倪春 任海青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3-547,共5页
共选择了186根尺寸为38 mm×89 mm×3 658 mm的加拿大针叶树商品材云杉-松-冷杉(SPF)的建筑结构材作为试验材料,探讨采用一种横向振动技术来评估这些规格材的静态抗弯、抗拉和抗压强度的可行性.所有试材均根据ASTM D4761的三分... 共选择了186根尺寸为38 mm×89 mm×3 658 mm的加拿大针叶树商品材云杉-松-冷杉(SPF)的建筑结构材作为试验材料,探讨采用一种横向振动技术来评估这些规格材的静态抗弯、抗拉和抗压强度的可行性.所有试材均根据ASTM D4761的三分点加载方法测量其抗弯弹性模量,然后按照抗弯弹性模量再将它们均匀分成3组.3组试材在采用横向振动方法获得它们的动态弹性模量Etv后,再分别进行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ASTM D4761)、抗拉强度(ASTM D4761)和抗压强度(ASTMD198)的测试.试验数据表明,采用横向振动方法得到的动态弹性模量Etv与抗弯弹性模量的相关系数(R2)为0.766,与抗压强度的相关系数R2为0.651,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但是,动态弹性模量Etv与抗拉强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本研究结果说明,横向振动方法能够用于预测建筑结构材的静态抗弯、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振动 结构材 抗弯强度 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压缩载荷下木材微观结构变化自动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亚方 边明明 +1 位作者 刘波 姜笑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2-436,共5页
为实现连续加载过程中木材微观结构特征变化的快速自动检测,采用微型力学试验机和具自动聚焦功能的图像采集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对试样进行受压加载及微观特征图像的自动连续采集和测量分析.... 为实现连续加载过程中木材微观结构特征变化的快速自动检测,采用微型力学试验机和具自动聚焦功能的图像采集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研究对象,对试样进行受压加载及微观特征图像的自动连续采集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在一定时域内自动检测木材连续受压变形过程中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并可结合加载条件分析木材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自动聚焦 微观结构特征 连续压缩载荷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壁中过氧化物酶的分布对杨树木质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通过二氨基联苯胺(DAB)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利用透射电镜(TEM),研究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Carr.)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在细胞壁上的分布,并讨论了POD的分布位置与木质素沉积之间的关系。形成层细胞阶段和伸展生长阶... 本文通过二氨基联苯胺(DAB)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利用透射电镜(TEM),研究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Carr.)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在细胞壁上的分布,并讨论了POD的分布位置与木质素沉积之间的关系。形成层细胞阶段和伸展生长阶段,POD主要分布在径壁上,尤其是细胞壁角隅处和初生纹孔场附近的细胞壁。在次生壁S1层的沉积开始后,胞间层的POD反应强烈。随后,POD的分布由胞间层的角隅处向S1层快速推进。但整个过程中,POD活性的增加并不是由胞间层依次向次生壁各层推进。与木质化过程的比较结果表明,POD参与了细胞壁的木质化过程,但次生壁中木质素的沉积位置并不与POD活性位置一一对应。这说明不同时期和不同位置分布的POD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同工酶组份,不能将细胞壁上木质素的沉积位置与POD的分布简单地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木质部细胞 木质化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Vascular Cambium in Shoots of Populus tomentosa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亚方 姜笑梅 崔克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1期1268-1277,共10页
Wood is the product of cambial activity in trees, and the seasonal activity style of cambium directly influences wood biomass production,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va... Wood is the product of cambial activity in trees, and the seasonal activity style of cambium directly influences wood biomass production,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vascular cambium activity of Populus tonientosa Carr. planted in Beijing area were examined in shoot tissues collected during 15 months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Before xylem mother cells reactivated completely, the dividing fusiform cells in cambium and new phloem cells had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initiation of cambial activity may be related to the bud sprouting and the young leaf growth in shoots. More details about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cambial cells at the onset of cambial activity have been gained. When the large vacuole in active cambial cells divided into smaller ones during the dormant phase, proteinaceous material that disappeared in active cambial cells refilled many of these small vactioles. In addition, lipid droplets and starch granules had the same cycles as proteinaceous material. The plasmalemma invaginations of fusiform cells were observed not only in active phase but also in dormancy. The endomembrane system consisting of nuclear membran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dictyosomes and their secretory vesicles, changed in form and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phases during a cycle and performed important roles at the onset of active cambium and during the wall formation process of secondary xylem cells. The tangential walls remained relatively thin throughout the year but the radial walls thickened markedly when the cambium was dorma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dormancy to activity, a partial autolysis occurred in the radial walls of the cambial cells, especially at the cell wall junctions. A notable feature of the cells at the onset of cambial activity was the thinning of the radial wa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scular cambium ULTRASTRUCTURE endomembrane system cell wall seasonal changes Populus tomento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无损检测方法在木结构古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殷亚方 罗彬 +3 位作者 张之平 张训亚 程业明 姜笑梅 《古建园林技术》 2010年第3期20-23,共4页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和传统,延续至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但木材作为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材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一些改变。尤其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古建筑木材会不可避... 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和传统,延续至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但木材作为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材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一些改变。尤其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古建筑木材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腐朽、虫蛀、开裂和变形等,严重时会危及整体建筑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无损检测方法 古建筑 生物高分子材料 应用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木材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距方法测量结构材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亚方 Nagao Hirofumi +1 位作者 Kato Hideo Ido Hirofumi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2-175,共4页
该文以经过120 d、温度90℃条件下窑干干燥处理的56根日本柳杉人工林结构材(110 mm×55 mm×2 500 mm)作为测试试件,介绍了一种利用激光测距系统测量顺纹抗拉弹性模量的方法.首先将试件含水率调至15%,在抗拉试验开始前采用纵向... 该文以经过120 d、温度90℃条件下窑干干燥处理的56根日本柳杉人工林结构材(110 mm×55 mm×2 500 mm)作为测试试件,介绍了一种利用激光测距系统测量顺纹抗拉弹性模量的方法.首先将试件含水率调至15%,在抗拉试验开始前采用纵向基频振动方法(FFT)得到试件的动态弹性模量(Efr),再利用由激光测距仪、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组成的激光测距系统,测定了顺纹抗拉弹性模量(Et),最后破坏试件完成顺纹抗拉强度(σt)的测定.对Efr、Et和tσ相互关系的比较分析表明,Et的平均值比FFT方法得到的Efr的平均值小7.8%(0.63GPa);Et与Efr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71,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Et和σt的相关系数R为0.727,也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足尺试件的顺纹抗拉测试结果表明,激光测距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结构材在顺纹受拉时发生的拉伸变形,从而得到可靠的抗拉弹性模量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方法 日本柳杉 结构材 顺纹抗拉弹性模量 顺纹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