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料用苯丙乳液的制备、复配及性能
1
作者 陈阳芳 白阳 +2 位作者 段仪豪 高腾腾 费贵强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7,共10页
以硬单体苯乙烯、软单体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功能单体丙烯酸为原料,通过调整硬软单体质量比值(记为h/s)、乳化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用量和合成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h/s、不同粒径的苯丙乳液,考察了h/s和不同粒径比对复配... 以硬单体苯乙烯、软单体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功能单体丙烯酸为原料,通过调整硬软单体质量比值(记为h/s)、乳化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用量和合成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h/s、不同粒径的苯丙乳液,考察了h/s和不同粒径比对复配乳液、乳液胶膜和涂膜性能的影响,并构建了不同粒径比复配乳液模型。采用FTIR、AFM、SEM、TGA、DSC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对样品的黏度、稳定性、粒径、吸水率、水接触角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硬相占比(即硬相苯丙乳液质量占复配苯丙乳液总质量的百分数,下同)均为50%的苯丙乳液与复配乳液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复配乳液平均粒径更小(91 nm),体系更稳定,乳液胶膜吸水率更低;复配乳液中,当硬相占比从30%增至60%时,乳液胶膜的吸水率从3.95%降至2.65%,水接触角从75.45°升至104.15°,拉伸强度随着硬相占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硬相占比>60%时,乳液胶膜变脆,硬相占比50%的复配乳液胶膜的耐水性和机械性能更好,复配乳液的粒径比越大,其在室温下越难成膜。将复配乳液应用于水性涂料中,当硬相占比为30%时,粒径比基本相同的涂膜的光泽度最高,达到81.4°,粒径比较小的涂膜抗冲击性最高,为100 cm,硬相占比从30%增至50%时,不同粒径比的涂膜铅笔硬度均有所提升,其中,粒径基本相同的涂膜铅笔硬度从B增至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乳液复配 硬相占比 粒径比 机械性能 丙烯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光油用软硬硅丙复合乳液的制备及耐高温性能
2
作者 郑熙熙 费贵强 +3 位作者 段仪豪 郑咏佳 王志东 白阳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48,共10页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别为软、硬单体,通过调整BA和MMA比例制备了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低T_(g)、高T_(g)丙烯酸酯乳液,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交联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了低T_...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分别为软、硬单体,通过调整BA和MMA比例制备了具有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的低T_(g)、高T_(g)丙烯酸酯乳液,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交联单体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了低T_(g)、高T_(g)硅丙乳液,进一步采用软、硬乳液复配的方式制备了复配乳液,最后将低T_(g)、高T_(g)硅丙乳液和复配乳液作为水性光油连结料制备了水性光油。采用SEM、TGA、DSC、拉伸实验等考察了KH570含量(以混合单体质量为基准,下同)对软、硬硅丙乳液及水性光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70含量为3%制备的低T_(g)硅丙乳液(dSiPA-3)的平均粒径为116.5 nm,最低成膜温度(MFT)为16.6℃,乳胶膜的水接触角为68.6°,T_(g)为14.25℃,水性光油耐水次数高达50次,涂层附着力为0级,耐高温抗黏连可达到150℃;dSiPA-3与高T_(g)硅丙乳液(gSiPA-3)以质量比0.8∶1复配时,复配乳液的MFT为33.8℃,乳胶膜的T_(g)为14.19和63.54℃,水接触角为77.9°,水性光油耐摩擦500次,耐水50次,耐高温抗黏连温度可达到210℃,涂层附着力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乳液 硅烷偶联剂 改性 乳液复配 水性光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核壳丙烯酸乳液的构建及对水性油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段仪豪 郑咏佳 +3 位作者 郑熙熙 徐洪杰 王海花 费贵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45-2054,共10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交联单体,采用两步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自交联核壳丙烯酸乳液,以其为连接料制备了...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交联单体,采用两步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自交联核壳丙烯酸乳液,以其为连接料制备了水性油墨。考察了核壳特性影响油墨耐水性和附着力的因素。利用TEM、FTIR、TG、DSC、光学接触角测量仪、万能试验机对自交联核壳丙烯酸乳液及其胶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壳层单体中GMA质量分数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和油墨附着力、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层中AA与壳层中AA的质量比(核壳AA比)对油墨附着力影响显著,核层中MMA与BA的质量比与壳层中MMA与BA的质量比之比(核壳软硬比)对油墨耐水性影响显著。自交联核壳丙烯酸乳液最佳配方为:核层混合单体与壳层混合单体的质量比(核壳质量比)2.00∶3.00、核壳软硬比3.00∶0.75、核壳AA比0.50∶2.50、内交联单体EGDMA用量0.75 g。当壳层单体中GMA质量分数为1.5%时,自交联核壳丙烯酸乳液平均粒径为112.2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08,胶膜最大热分解速率在409℃,核层与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8.5和51.7℃,乳液分散稳定性最佳,胶膜吸水率为34.55%,油墨附着力为99%,耐水性达5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油墨 核壳结构 丙烯酸酯乳液 耐水性能 交联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漆膜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光娣 费贵强 +2 位作者 段仪豪 王志东 白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2,共8页
为了提高丙烯酸树脂的耐水性、附着力以及耐溶剂性,以桐油酸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制备环氧酯,采用溶液聚合和自乳化工艺合成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并引入氰特CY325氨基树脂制备双组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漆膜。利用FT-IR、1 ... 为了提高丙烯酸树脂的耐水性、附着力以及耐溶剂性,以桐油酸和环氧树脂E-44为原料制备环氧酯,采用溶液聚合和自乳化工艺合成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并引入氰特CY325氨基树脂制备双组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漆膜。利用FT-IR、1 H NMR、粒径测试等对环氧酯单体、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测试了单组分和双组分环氧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漆膜的硬度、光泽、吸水率、水接触角、耐溶剂性等性能。结果表明:当环氧酯用量为35%时,单/双组分漆膜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双组分漆膜光泽(60°)达102.3,耐溶剂擦拭次数为500次,耐水性可达480 h,附着力为0级,铅笔硬度为4H,耐冲击性为5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酯 改性 水性丙烯酸树脂 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构建及对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郑咏佳 费贵强 +3 位作者 段仪豪 郑熙熙 桑起龙 徐洪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0-928,共9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再通过...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A-173)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再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将其与颜料等混合制备了水性油墨。采用FTIR、DSC、TEM、SEM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BPO用量对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的影响,不同AA添加量对乳液及水性油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BPO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18%时,丙烯酸酯大分子乳化剂具有最低表面张力40.43mN/m;当AA添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0%时,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具有合格的储存稳定性,乳胶膜拉伸强度可达5.00 MPa,断裂伸长率为2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8.5℃,所制备的水性油墨黏度为23.79mPa·s,附着牢度90.75%,耐摩擦性4.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乳化剂 乳液聚合 丙烯酸酯 无皂乳液 水性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醇酸树脂乳液及漆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费贵强 安静 +2 位作者 肖文娟 解攀 段仪豪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19,28,共7页
为了提高水性醇酸树脂乳液稳定性及漆膜耐水性能,以PEG 6000、苯酐、季戊四醇、油酸为原料,通过溶剂法合成了系列醇酸树脂型表面活性剂,辅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50经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醇酸树脂乳液。结果表明:当PEG用量为52.9%时,乳液... 为了提高水性醇酸树脂乳液稳定性及漆膜耐水性能,以PEG 6000、苯酐、季戊四醇、油酸为原料,通过溶剂法合成了系列醇酸树脂型表面活性剂,辅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50经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醇酸树脂乳液。结果表明:当PEG用量为52.9%时,乳液呈现乳白色且黏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符合非牛顿流动定律,平均粒径减小为376.1 nm,PDI指数为0.180,漆膜光泽(60°)提升为86.1,耐水性实验48 h后只观察到微量气泡,耐冲击性可达50 cm。总之,通过引入聚乙二醇型表面活性剂,并经相反转乳化法制备的乳液及漆膜的性能更加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醇酸树脂 表面活性剂 V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在聚氨酯/聚丙烯酸树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费贵强 段仪豪 +2 位作者 王玮 耿欢琼 朱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5,共7页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 分别选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亲水性单体和亲油性单体,合成出一系列阳离子可聚合嵌段大分子表面活性剂(PDM-b-PBMA)并将其应用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PDM-b-PBMA)的制备.采用FT-IR、NMR、表面张力、粒径等测试对PDM-b-PBMA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考察了亲油亲水的不同比重对PDM-b-PBMA的影响.对WPUA/PDM-b-PBMA进行流变、TEM、TGA、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等性能研究和应用测试.结果表明:PDM-b-PBMA有末端双键的存在.随着亲油单体BMA含量增加,分子量从1.8×10^(3)增至3.6×10^(3),PDI从1.26增至1.55,表面张力先减小后增大.PDM_(10)-b-PBMA_(15)的表面张力低至32.12 mN/m,且粒径为86.7 nm.与此同时,WPUA/PDM_(10)-b-PBMA_(15)的乳液稳定性较好,耐水性能最佳,其吸水率和接触角分别为7.3%及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可聚合大分子表面活性剂 嵌段共聚物 水性聚氨酯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化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殷悦 白阳 +3 位作者 高腾腾 段仪豪 于鑫波 费贵强 《精细化工》 2025年第4期909-917,共9页
新戊二醇(NPG)、对苯二甲酸(PTA)和不同结构二元醇经熔融酯化脱水,再使用柔性单体正十二烷二酸(DDDA)进行封端,通过真空缩聚等工艺合成了聚酯树脂(PE),并用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对PE进行固化,制备了低温固化粉末涂料(CPE)。后经... 新戊二醇(NPG)、对苯二甲酸(PTA)和不同结构二元醇经熔融酯化脱水,再使用柔性单体正十二烷二酸(DDDA)进行封端,通过真空缩聚等工艺合成了聚酯树脂(PE),并用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TGIC)对PE进行固化,制备了低温固化粉末涂料(CPE)。后经喷涂在马口铁上,经160℃烘烤10 min制备了涂层(TPE)。通过FTIR、1HNMR、XRD、SEM表征以及TGA、DSC、贮存稳定性、水触角、盐雾腐蚀性等测试,考察了不同结构的二元醇对PE、CPE及TPE的耐热稳定性、耐水性、抗起霜性和耐盐雾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饱和六元环结构的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合成的聚酯树脂PE-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达56.65℃,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达到401.06℃;其制备的粉末涂料CPE-5在40℃贮存24 h后松散不结团,贮存稳定性优异;涂层TPE-5微观结构致密,具有较好的疏水性,水接触角可达109.35°,保光率高达92.63%,耐盐雾腐蚀500 h无明显起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树脂 粉末涂料 低温固化 贮存稳定性 抗起霜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