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高寒植物幼苗生物量分配及性状特征对光照和养分的响应 被引量:38
1
作者 武高林 陈敏 杜国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解高寒植物幼苗对生境资源异质性的适应策略,以高寒草甸中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大耳叶风毛菊(Saussurea macrota)、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和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这3种植物幼苗对不同光照和养分资源的... 为了解高寒植物幼苗对生境资源异质性的适应策略,以高寒草甸中常见的3种草本植物大耳叶风毛菊(Saussurea macrota)、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和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为材料,比较研究了这3种植物幼苗对不同光照和养分资源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和养分异质性显著影响了3种植物幼苗的性状特征和生物量分配,并存在一定的交互影响。随着光照的降低,3个物种的幼苗的生物量和根分配呈现降低趋势,但是其株高、比叶面积、叶分配、茎分配却逐渐升高。在低养分条件下,3个物种幼苗的总生物量、株高、比叶面积和叶分配均降低,而根分配均却显著增加。对于光照和养分资源异质性而言,光照异质性对高寒植物生物量分配和性状特征的改变具有更大的影响。喜阴物种大耳叶风毛菊和喜光物种甘西鼠尾草比中性生境物种千里光表现出了较大的性状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可塑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养分 生物量分配 形态性状 大耳叶风毛菊 甘西鼠尾草 千里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大小及其命运对植被更新贡献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2
作者 武高林 杜国祯 尚占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69-1972,共4页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种子对后代的资源投入将会直接影响后代的适合度进而影响到植被群落的更新.一般较大种子物种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是具有较大优势的;但较小种子物种在逃避被动物采食和形成持久的土壤种子库成为植被更新的...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体.种子对后代的资源投入将会直接影响后代的适合度进而影响到植被群落的更新.一般较大种子物种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是具有较大优势的;但较小种子物种在逃避被动物采食和形成持久的土壤种子库成为植被更新的后备动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不同的选择压力下,不同大小种子在以后的生活史中具有不同的命运,对植被的更新也具有不同的贡献.本文主要从种子大小和种子的传播散布、种子萌发、种子存活以及种子土壤库等方面综述了国外关于种子大小及其以后命运对植被更新贡献的研究结果,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种子生态学研究需要结合群落特点以及微环境等,开展从种子生产到幼苗更新全过程的系统性研究,为植物物种多样性保育和退化植被恢复方面提出有科学依据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种子命运 植被更新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和光照对不同生态幅风毛菊属植物幼苗形态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武高林 陈敏 杜国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08-1713,共6页
以青藏高原东部4种不同生态幅的风毛菊属植物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营养和光照条件对风毛菊幼苗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面积的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和光照条件对4个物种幼苗的3个形态特征变化呈现显著影响并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以青藏高原东部4种不同生态幅的风毛菊属植物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营养和光照条件对风毛菊幼苗相对生长率、根冠比和比叶面积的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和光照条件对4个物种幼苗的3个形态特征变化呈现显著影响并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这些形态特征的可塑性及其对营养和光照变化的响应模式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物种与营养、光照的交互作用对风毛菊属幼苗的根冠比和比叶面积(P<0.001)存在一定的显著影响.4种植物幼苗的平均形态表型可塑性指数的大小与其生态分布相关,风毛菊幼苗的平均表型可塑性指数最大(0.71),是分布生境最多的一个物种.风毛菊属植物形态可塑性与其分布生态幅呈一定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毛菊 营养 光照 形态可塑性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子大小与幼苗生长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33
4
作者 武高林 杜国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1-197,共7页
种子大小和幼苗更新对策是植物生活史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不同侧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种子大小和幼苗之间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包括:种子大小对萌发出土的影响,种子大小与幼苗形态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种子大小与幼苗存活、竞争能... 种子大小和幼苗更新对策是植物生活史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不同侧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种子大小和幼苗之间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包括:种子大小对萌发出土的影响,种子大小与幼苗形态生长特性之间的关系,种子大小与幼苗存活、竞争能力之间关系等,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在不同的微环境和植被类型下,种子大小与幼苗生长之间的关系可能有所差异;种子大小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导致种子大小不同的植物对植被幼苗更新补充的贡献不同;种子大小与幼苗生活史策略关系在大尺度的群落空间水平上和小尺度的物种间与物种内的研究对于天然植被的更新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大小 幼苗 生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14
5
作者 武高林 杜国祯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4,共6页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 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环境安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生态环境仍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草地退化现状、退化因素和改良技术研究等,并针对其现状和恢复目标,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建立综合的草地改良和恢复技术体系,加强草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草地放牧制度体系,并建立高效的饲草供应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上建立集约化的高效社区模式草地畜牧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是实现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退化 恢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恢复改良 被引量:19
6
作者 武高林 任国华 +2 位作者 刘振恒 杨林平 班玛才让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2,59,共6页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后3 a的群落特征变化,分析了围栏封育和补播"高寒1号"生态组合草种对退化草甸的恢复改良效果.结果显示:仅封育3 a后,"黑土滩"退化草甸群落的盖度、...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首曲湿地功能区"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后3 a的群落特征变化,分析了围栏封育和补播"高寒1号"生态组合草种对退化草甸的恢复改良效果.结果显示:仅封育3 a后,"黑土滩"退化草甸群落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可食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丰富度指数由0.55增加到0.75,多样性指数由0.07增加到了0.25;封育后补播"高寒1号"生态草种相对于封育前,使得退化草甸的盖度增加了56.00%,高度增加了11.74 cm,地上生物量增加了222.24 g/m^2,可食牧草比例增加了55.98%,物种数由5种/m^2增加到了15种/m^2,丰富度指数由0.55增加到了3.29,多样性指数由0.07增加到了1.85,均匀度指数由0.06增加到了0.27.相对围栏封育而言,封育后补播是一种更有效的"黑土滩"退化草甸改良恢复措施.围栏封育和补播配套实施可以显著改善"黑土滩"退化草地的群落貌相、草地生产力和组分结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 封育 生物量 群落结构 “黑土滩”退化草甸 “高寒1号”生态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形态生长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7
作者 武高林 杜国祯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7年第4期47-51,共5页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生长行为及生活史策略皆与植物的形态可塑性有很大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物种在生境中的分布格局及种群行为。植物生活史对策是植物物种维持生长和繁殖的资源最佳分配方式,物种的适应性是物种在进化...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生长行为及生活史策略皆与植物的形态可塑性有很大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物种在生境中的分布格局及种群行为。植物生活史对策是植物物种维持生长和繁殖的资源最佳分配方式,物种的适应性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在形态上有很明显的表现,植物采取不同的形态生长策略就是为了使物种在某些阶段达到最大的适合度。已有的植物形态生长对策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繁殖体形态、幼苗形态策略、生长可塑性以及繁殖策略等方面,植物各阶段形态生长策略的权衡以及与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关系被认为是今后该方面研究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形态可塑性 生长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结构与土壤水分关系 被引量:48
8
作者 张志南 武高林 +4 位作者 王冬 邓蕾 郝红敏 杨政 上官周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319,共7页
气候变化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土壤含水量改变,必然影响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在较大空间尺度上根据随机设置样地法调查区域内典型地带性草地群落,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 气候变化导致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土壤含水量改变,必然影响区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在较大空间尺度上根据随机设置样地法调查区域内典型地带性草地群落,研究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凋落物质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虽正相关但不显著;2)物种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3)植物功能群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禾本科和豆科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杂类草相反。总之,在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是限制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而禾本科和豆科作为指示物种可以反映土壤的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半干旱区天然草地群落演替的驱动力,草地退化可能与土壤含水量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土壤水分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和补偿能力对施肥与刈割的响应 被引量:31
9
作者 马涛 武高林 +4 位作者 何彦龙 文淑均 何俊龄 刘锦霞 杜国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88-2293,共6页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了不同施肥条件和不同刈割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生物量且生物多样性降低,施肥和刈割处理后,施肥效应显著而刈割效应不显著,说明施肥是主效应。实验还发现... 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了不同施肥条件和不同刈割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生物量且生物多样性降低,施肥和刈割处理后,施肥效应显著而刈割效应不显著,说明施肥是主效应。实验还发现施肥可提高群落的补偿能力;不同资源梯度的情况下植物群落对刈割处理后补偿作用也不相同,对刈割处理后植物群落补偿能力随资源的升高而增强。当未施肥和施肥30g/m2时相同强度的1次刈割的补偿能力较相同强度的2次刈割的补偿能力大;当施肥60g/m2和120g/m2时相同强度的2次刈割的补偿能力较相同强度的1次刈割的补偿能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生物量 刈割 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草地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玉 常小峰 +3 位作者 田福平 刘振恒 党志强 武高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24-2532,共9页
针对放牧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土壤碳氮含量与生物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休牧草地相比,放牧草地的地上生物量降低31.63%,凋落物生物量降低... 针对放牧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土壤碳氮含量与生物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休牧草地相比,放牧草地的地上生物量降低31.63%,凋落物生物量降低134.29%;放牧草地的禾草类生物量提高19.77%,而杂草类生物量和豆科类生物量分别降低31.09%和23.42%。(2)当物种多样性指数小于1.3时,休牧草地的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草地;当物种多样性指数大于1.3时,放牧草地的生产力高于休牧草地。(3)CCA分析显示,家畜主要通过影响群落地上生物量、凋落物质量和土壤容重进而影响土壤的碳氮含量。(4)当群落地上生物量小于100g·m-2时,休牧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于放牧草地,当群落地上生物量大于100g·m-2时,放牧草地则略高于休牧草地。(5)当群落地下生物量小于1 200g·m-2时,放牧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高于休牧草地;当地下生物量大于1 200g·m-2时,放牧草地则略低于休牧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特征 放牧生态系统 草地生产力 多样性与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退化草地群落生物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磊 刘玉 +1 位作者 武高林 魏学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2-1069,共8页
草地退化会呈现出地上群落与土壤的同步退化,相对于地上植被的退化,土壤退化呈现一定的滞后性,为分析藏北高寒草地退化过程中的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选取那曲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对土壤养分和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 草地退化会呈现出地上群落与土壤的同步退化,相对于地上植被的退化,土壤退化呈现一定的滞后性,为分析藏北高寒草地退化过程中的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关系,选取那曲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对土壤养分和地上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北地区退化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养分(除全钾外)总体上表现为降低趋势,而且步调基本一致。土壤全氮、全钾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地区 退化草地 土壤养分 地上生物量 同步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子萱 田福平 +1 位作者 武高林 牛俊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2,共5页
为研究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于2006年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了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可增加高寒沙化草地草群高度和植被盖度。补播当年,莎草类地上生物量降低,禾草类地上生物... 为研究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于2006年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了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可增加高寒沙化草地草群高度和植被盖度。补播当年,莎草类地上生物量降低,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增加。补播第二年,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都增加,禾草类的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占到总生物量的50%左右。其中,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混播的处理,禾草类和豆科类比对照分别高出34.56%和96.37%,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较好补播处理。补播作为改良天然草场的有效措施,对增加草群高度、覆盖度和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播 高寒沙化草地 盖度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恢复措施对西藏安多高寒退化草地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磊 王向涛 +2 位作者 魏学红 杨晓梅 武高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620,共5页
为探讨不同恢复措施条件对草地植被特征、地下生物量、地下种子库以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在西藏安多典型退化草地进行围栏,并选用细茎冰草(Agpoyron trachyeaulun L.)、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ay... 为探讨不同恢复措施条件对草地植被特征、地下生物量、地下种子库以及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在西藏安多典型退化草地进行围栏,并选用细茎冰草(Agpoyron trachyeaulun L.)、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ays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4种牧草,在围栏内进行免耕补播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免耕补播和围栏封育后,草地植物高度、盖度、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物多样性有少量增加,植被优势种差异较显著;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变化幅度较大,特别是经过围栏和补播的草地,其0~10cm地下生物量增加明显;此外,土壤种子库测定表明,围栏和补播试验地种子总数明显高于围栏外,增加的种子数主要分布在0~5cm的土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退化草地 恢复措施 地上-地下植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开垦弃耕后不同年限群落植物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郝红敏 刘玉 +2 位作者 王冬 杨政 武高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4-759,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退耕年限下典型草原群落空间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长武王东沟流域不同退耕年限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旨在为草...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退耕年限下典型草原群落空间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长武王东沟流域不同退耕年限的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旨在为草地恢复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禾草类功能群所占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而群落均匀度指数、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替代变化,由演替初期的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散穗早熟禾(Poa subfastigiata),经过中期的异燕麦(Helictotrichon schellianum)、散穗早熟禾,到演替后期的散穗早熟禾。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初期的高密度、小个体分布到后期的低密度、大个体分布。退耕时间对草地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系统功能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地 恢复演替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草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与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万开军 武高林 +2 位作者 史晓霞 王志勇 余承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97-102,共6页
从国内外关于草坪草组织器官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响应、生理生化响应等方面的调控研究进行综述,从宏观水平上阐明草坪草抗旱的一些形态变化和物质基础及其生理功能,并针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进行抗旱基因重组,是将来... 从国内外关于草坪草组织器官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响应、生理生化响应等方面的调控研究进行综述,从宏观水平上阐明草坪草抗旱的一些形态变化和物质基础及其生理功能,并针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进行抗旱基因重组,是将来提高草坪草的抗旱性、创造草坪草抗旱新品种的一个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干旱胁迫 研究现状 形态响应 生理生化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放牧对草地植物多样性与功能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玉 刘振恒 +1 位作者 邓蕾 武高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3-1409,共7页
针对放牧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比较暖季放牧(6月-10月)和冷季放牧(11月-翌年5月)下典型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特征的变化,分析了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对季节性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暖季放牧草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92,... 针对放牧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比较暖季放牧(6月-10月)和冷季放牧(11月-翌年5月)下典型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特征的变化,分析了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对季节性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暖季放牧草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92,均匀度指数为0.78,明显高于冷季放牧草地的1.81和0.74,而冷季放牧草地的丰富度指数为17.45,高于暖季放牧草地的16.45。冷季放牧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为246.61 g·m^(-2),莎草类和豆科类功能群的生物量比例分别为66.85%和15.86%,其值均高于暖季放牧草地。暖季放牧草地植物总密度为2 064株·m^(-2),明显高于冷季放牧草地的1 394株·m^(-2)。合理的放牧强度下,暖季放牧相比冷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维持,但冷季放牧草地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放牧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 地上生物量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蚀风蚀交错带黑沙蒿灌丛斑块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郝红敏 路荣 +2 位作者 贾超 刘玉 武高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3-781,共9页
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作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植被演替的先锋植物,对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黑沙蒿灌丛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丛斑块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 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作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植被演替的先锋植物,对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黑沙蒿灌丛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丛斑块的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了黑沙蒿灌丛斑块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其存活曲线和生存分析函数的曲线,并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水蚀风蚀交错带黑沙蒿灌丛斑块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黑沙蒿灌丛斑块数量结构属于增长型,但Ⅰ、Ⅱ级灌丛数目少于Ⅲ级数目。(2)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趋于零,说明灌丛斑块对外界干扰比较敏感。(3)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表明黑沙蒿斑块种群各大小级的死亡率基本接近。(4)生存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表明,黑沙蒿小灌丛斑块个体的缺乏是未来中灌丛斑块数量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黄土高原黑沙蒿灌丛斑块在研究区内生长更新良好,能够适应水蚀风蚀交错带的气候环境,种群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为其他植物种群的定居和恢复创造了水养生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沙蒿 灌丛斑块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园林地被植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33
18
作者 田福平 武高林 +1 位作者 时永杰 杨志强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11-115,共5页
园林地被植物与草坪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态安全,人们开始认识到地面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把发展草坪与地被植物作为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消除裸地的有力措施之一。各大... 园林地被植物与草坪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科学。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态安全,人们开始认识到地面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把发展草坪与地被植物作为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消除裸地的有力措施之一。各大城市为了摸清当地的地被植物资源,研究和筛选适宜当地栽培和应用的地被植物优良种和品种,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鉴于此,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园林地被植物的研究,侧重于新优地被植物的引种、园林地被植物资源调查和利用以及地被植物的适应性和耐性研究等几个方面,并提出野生地被植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该进行更多相关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地被植物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退耕草地凋落物-土壤界面水分过程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冬 杨政 +3 位作者 郝红敏 武高林 朱元骏 史志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研究不同退耕年限草地下垫面层凋落物对土壤蒸发过程和表层土壤保水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黄土高原地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凋落物质量为因子,依据野外退耕还草5a,15a,30a的草地凋落物覆盖特征,设3个凋落物处理水平,以裸地为对... 为研究不同退耕年限草地下垫面层凋落物对土壤蒸发过程和表层土壤保水特征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黄土高原地区不同退耕年限草地凋落物质量为因子,依据野外退耕还草5a,15a,30a的草地凋落物覆盖特征,设3个凋落物处理水平,以裸地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草地枯落物特征对地表土壤界面的水分过程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凋落物处理能够有效地延缓径流的产生,并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持水量;凋落物持水量与凋落物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降雨后24h内,凋落物层抑制土壤蒸发作用比较明显;随着凋落物含量的增加,72h后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退耕后凋落物的增加显著改善了地表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了表层土壤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草 凋落物 蒸发 保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梯度下能源植物芒草和柳枝稷生物量分配规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银柱 王冬 +2 位作者 刘玉 匡彦蓓 武高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黄土高原面积广袤,进行能源植物种植具有巨大潜质。然而,由于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分是限制能源植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室内控水试验,对不同水分梯度条件(田间持水量的75%、55%和35%)下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柳枝稷(Panicu... 黄土高原面积广袤,进行能源植物种植具有巨大潜质。然而,由于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分是限制能源植物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室内控水试验,对不同水分梯度条件(田间持水量的75%、55%和35%)下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两种能源植物干物质的分配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能源植物的节水高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分显著影响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及总生物量(P<0.05);芒草生物量显著高于柳枝稷;随着水分的降低,生物量显著下降。不同水分条件显著影响柳枝稷的根冠比、而对芒草影响较小;柳枝稷在较低土壤含水量下,通过增加根系数量及根冠比来加强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在试验条件下,田间持水量的55%与75%水分条件对两种能源植物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水分含量在田间持水量的55%下,两种植物有较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植物 黄土高原 根冠比 单株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