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理念、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武翠红 赵丹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117,共6页
英国政府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推行一系列研究生教育改革策略,旨在提升英国国家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在学术资本主义理念的指导下,英国政府重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运行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国际化的评价标... 英国政府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推行一系列研究生教育改革策略,旨在提升英国国家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在学术资本主义理念的指导下,英国政府重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运行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国际化的评价标准,以"品牌"建设扩大英国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文章通过对上述措施的分析,旨在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全球化挑战时做出积极有效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英国研究生教育 学术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耶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和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武翠红 赵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2-45,共4页
耶鲁大学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不但是因为耶鲁精神的践行,而且归因于耶鲁精神指导下的办学战略。《耶鲁报告》《耶鲁国际化:2005-2008年战略框架》《2009-2012年国际化战略框架与行动计划》等战略方案体现耶鲁大学对"光... 耶鲁大学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不但是因为耶鲁精神的践行,而且归因于耶鲁精神指导下的办学战略。《耶鲁报告》《耶鲁国际化:2005-2008年战略框架》《2009-2012年国际化战略框架与行动计划》等战略方案体现耶鲁大学对"光明与真知"的不懈追求,保障耶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回顾耶鲁大学改革历程,学习耶鲁精神,分析其办学战略和实践,有助于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 战略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教育史研究的传记叙事模式述评 被引量:5
3
作者 武翠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110,共9页
英国教育史研究传记叙事模式起源于对教育大师的历史赞歌。20世纪50年代至今,它在自身发展历程中,随着理论基础和关注焦点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研究取向的新教育传记叙事模式。其主要有三类研究取向:社会史取向的教育者个人传记研究,架起... 英国教育史研究传记叙事模式起源于对教育大师的历史赞歌。20世纪50年代至今,它在自身发展历程中,随着理论基础和关注焦点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研究取向的新教育传记叙事模式。其主要有三类研究取向:社会史取向的教育者个人传记研究,架起了个人-教育-社会之间的桥梁;社会文化史取向的女性主义教育传记叙事研究,将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教育历史联系起来,呈现教育发展中女性的声音;情感取向的教育主体传记研究,分析维度从“语言结构”转向“情感经验”。英国学者通过三类研究取向的传记研究,引入私人化史料叙述传主的故事,明确传记阐释教育历史的“叙述限度”,彰显了传记叙事的价值维度,实现了教育史研究的视域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教育史研究 传记叙事 情感经验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武翠红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77,共2页
中等职业学校的出路在于实施学分制,本文在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围绕学分制内涵的特征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学分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伦斯·克雷明教育史学方法论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武翠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劳伦斯·克雷明是美国著名的温和修正派教育史学家,其代表作是《美国教育史》(3卷本)。劳伦斯.克雷明在教育史史料的选择上,偏重于边缘史料,如布道词、诗、个人传记、档案甚至书信;在教育史编纂上,试图综合叙述史学和问题史学两种方... 劳伦斯·克雷明是美国著名的温和修正派教育史学家,其代表作是《美国教育史》(3卷本)。劳伦斯.克雷明在教育史史料的选择上,偏重于边缘史料,如布道词、诗、个人传记、档案甚至书信;在教育史编纂上,试图综合叙述史学和问题史学两种方法,发展起一种面向问题的叙述史学写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教育史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克雷明 教育史学方法论 史料 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劳伦斯·克雷明的《美国教育史》 被引量:1
6
作者 武翠红 周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9年第1期46-51,共6页
劳伦斯·克雷明是美国著名的温和派教育史家,其代表作是《美国教育史》(3卷本)。本文从克雷明的教育史研究的功能、教育史研究的受众和教育史的编撰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评述和思考,指出其教育史研究处于两难之中。
关键词 劳伦斯·克雷明 美国教育史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伦斯·克雷明的教育史观 被引量:1
7
作者 武翠红 周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40-43,48,共5页
本文通过对克雷明著作的认真研读,初步探讨了克雷明的教育史观。立体多元的进步教育史观和修正了的和谐教育史观最能充分体现克雷明的教育史观特色。一方面,克雷明的教育史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跳出卡伯莱时代的教育史观。卡伯莱教育... 本文通过对克雷明著作的认真研读,初步探讨了克雷明的教育史观。立体多元的进步教育史观和修正了的和谐教育史观最能充分体现克雷明的教育史观特色。一方面,克雷明的教育史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跳出卡伯莱时代的教育史观。卡伯莱教育史观的"普遍原则"、"线性发展阶段论"和"世界主义价值观"等理论仍然在支撑着他的思想意识。但另一方面,克雷明也在努力地挣脱卡伯莱时代的教育史观,不再是单线的进步史观,而是一种立体多元的教育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观 进步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英国教育史学的博弈和创新 被引量:3
8
作者 武翠红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6,111,共9页
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运用社会总体性的观点反思教育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运用阶级冲突观念批判英国传统教育史学的直线进步史观,推动英国教育史学转向马克思主义。这次转向并不是完全革命性和抛弃性的,而是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运用社会总体性的观点反思教育史研究的目的和功能,运用阶级冲突观念批判英国传统教育史学的直线进步史观,推动英国教育史学转向马克思主义。这次转向并不是完全革命性和抛弃性的,而是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尽管教育史的概念和理论探讨的视域发生了改变,但是,英国学者在充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新挖掘新史料,开辟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从而使英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作品继承了传统教育史学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特征,涌现了众多思想性和可读性并重的教育史著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教育史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英国教育史学 传统教育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英国教育史研究的转向 被引量:2
9
作者 武翠红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176,共5页
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教育史研究过于细化,缺乏主流和实用性。教育史面临被撤出师资培训课程的危机。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英国教育史学者以全球化为载体,更加重视教育史学科的实用性,关注教育发展中的国家行为,复兴民族国家教育史研究。同... 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教育史研究过于细化,缺乏主流和实用性。教育史面临被撤出师资培训课程的危机。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英国教育史学者以全球化为载体,更加重视教育史学科的实用性,关注教育发展中的国家行为,复兴民族国家教育史研究。同时,关注多国视野和多国教育,强调教育史研究中的互动,用"互动模式"代替了以往教育史研究中的"主导模式",促成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使英国教育史研究逐渐走出危机,并重新赢得在教育学大家族中备受尊崇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教育史研究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德国新教育史学的发展及政治化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翠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8,共8页
二战后德国新教育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历危机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讨论阶段;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针对教育和社会的关系、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等问题,新教育史学进入自我反思阶段;3)20世纪8... 二战后德国新教育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历危机和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讨论阶段;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针对教育和社会的关系、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等问题,新教育史学进入自我反思阶段;3)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新教育史学从自身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宽度和深度。新教育史学在德国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如扩大了教育的内涵,教育史研究的中心从政策和课程转向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实际互动;计量方法被广泛采用,对社会机构的变化作出了细致的检验等等。但新教育史学也受到诸多批评,如教育史研究具有明显的政治化特色,并且在当今德国的教育史研究中,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仍然将现代教育的矛盾性作为教育史研究的中心,这些将使德国新教育史学陷入新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新教育史学 政治化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家庭策略”方法在教育史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翠红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9,共4页
通过分析"家庭策略"方法应用于教育史研究的可能性,以加拿大教育史学家进行的"家庭策略"研究实例来说明如何把"家庭策略"方法运用于教育史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家庭史和教育史相结合在方法上的互补优... 通过分析"家庭策略"方法应用于教育史研究的可能性,以加拿大教育史学家进行的"家庭策略"研究实例来说明如何把"家庭策略"方法运用于教育史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家庭史和教育史相结合在方法上的互补优势,从而强调"家庭策略"方法的介入是如何拓展和深化了教育史研究的手段。最后,还对"家庭策略"方法应用于教育史研究的不足做出了分析,以期给我国教育史研究一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策略 教育史研究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英国教育史学的发展与趋势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翠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历史学的转向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英国教育史学研究模式也发生了嬗变,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迈进。从最初的传统教育史学内部反思到专业历史学家的批判,对英国教育史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大门被打开。而后,伴随...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历史学的转向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英国教育史学研究模式也发生了嬗变,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迈进。从最初的传统教育史学内部反思到专业历史学家的批判,对英国教育史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大门被打开。而后,伴随社会科学的发展,英国社会教育史学和后现代教育史学对传统教育史学诸多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取得突出成就。同时,英国教育史学在创建过去和现在的教育史观念连续性体系等方面面临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史学 社会教育史学 后现代教育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课程史研究的发展及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翠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7,共11页
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研究者的内省推动了课程史研究的兴起。课程史研究在英国得到认可后,汲取了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和课程理论的养分,开创了独特的社会史取向的学科科目史研究、民族主义倾向的国家课程史研究以及全球化... 20世纪60年代,英国课程研究者的内省推动了课程史研究的兴起。课程史研究在英国得到认可后,汲取了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和课程理论的养分,开创了独特的社会史取向的学科科目史研究、民族主义倾向的国家课程史研究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学习生活史研究等领域。英国课程史研究既带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也带有功利主义的实用精神。一方面,在尊重课程传统和课程史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推动课程变迁和课程史研究方法的革新,注重课程史研究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关注课程改革实践,重视课程史研究的成效,以课程史研究推动课程改革,呈现明显的实用性和政治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课程史 学科科目史 国家课程史 学习生活史 民族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澳大利亚教育史学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翠红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在本国师范教育改革和欧美新教育史学的双重影响下,战后澳大利亚教育史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新教育史学兴起,阶级和性别成为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分析范畴,福柯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方法指导下的教育史研究盛行。另一方面,运用传统教育史... 在本国师范教育改革和欧美新教育史学的双重影响下,战后澳大利亚教育史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新教育史学兴起,阶级和性别成为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分析范畴,福柯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方法指导下的教育史研究盛行。另一方面,运用传统教育史学模式研究教育史的仍大有人在,教育传记的撰写一直盛行,传统传记和集体传记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教育史学的势力,和新教育史学家一起推动了澳大利亚教育史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传统教育史学 新教育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英国高等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翠红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05-108,共4页
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性别平等问题较为突出,本文由此从社会性别视角来探讨英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以期给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英国 高等教育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英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价值诉求与借鉴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翠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0年第2期79-84,共6页
二战后英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妇女教育史到妇女—社会性别教育史的嬗变过程。教育史学家围绕妇女教育问题及引入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展开激烈的争论,涌现出一大批女性教育史研究的作品,修正了传统教育史学,扩大了教育史研究... 二战后英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妇女教育史到妇女—社会性别教育史的嬗变过程。教育史学家围绕妇女教育问题及引入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展开激烈的争论,涌现出一大批女性教育史研究的作品,修正了传统教育史学,扩大了教育史研究的视野、空间和深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家还以解放妇女、两性教育平等及社会公正为教育史研究的价值诉求,这些对于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教育史学 性别 社会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英国现代学徒制变迁:历程、逻辑与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思远 武翠红 《当代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现代学徒制不断改革,逐渐发展成熟。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经验和发展历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梳理分析发现,英国现...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现代学徒制不断改革,逐渐发展成熟。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经验和发展历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梳理分析发现,英国现代学徒制经历了政府开始干预职业培训的奠基阶段,勾勒内外部发展制度图景的肇始阶段,规范化发展与雇主主导的推进阶段和范式转型与内涵提升的革新阶段。其制度变迁逻辑是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文化偏好与观念转变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着制度变迁;政府的价值权衡和雇主的利益选择产生的路径依赖制约着制度变迁;场域内相关利益主体博弈与角逐、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张力,以及外部环境压力和学习示范效应等动力机制推动着制度变迁。面向未来,在中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为增强适应性,应指向制造强国建设,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提升耦合性,应厘清不同行动者利益诉求,加强相关主体协同;为保证发展性,应明晰多重动力逻辑驱动机制,实现制度供需匹配,形成现代学徒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现代学徒制 制度变迁 历史制度主义 职业教育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伦斯·克雷明的教育史学认识论述评
18
作者 武翠红 周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本文从教育史认识的本性问题、是否存在客观的教育史和教育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释劳伦斯.克雷明的教育史学认识论。在克雷明的教育史学认识论文本中,教育史研究显然被视作了一种意义体系。在这个意义体系内,主体... 本文从教育史认识的本性问题、是否存在客观的教育史和教育史认识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释劳伦斯.克雷明的教育史学认识论。在克雷明的教育史学认识论文本中,教育史研究显然被视作了一种意义体系。在这个意义体系内,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二人世界或者多人世界,而是以他们共同拥有的客体世界为前提的。这个客体世界即为当下的教育状况,它是一个网状物,是主体无法超越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克雷明 教育史学认识论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和战后英国成人教育研究
19
作者 武翠红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15-118,共4页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成人教育界受到"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阶级""压迫""意识形态"等成为新马克思主义成人教育著作中常用的术语。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再生... 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成人教育界受到"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阶级""压迫""意识形态"等成为新马克思主义成人教育著作中常用的术语。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阶级和阶级斗争、"再生产模式"重新理解成人教育历史的发展,扩大了成人教育研究的范围,革新了成人教育研究方法,将跨学科研究方法引入成人教育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英国成人教育 阶级 再生产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史研究的社会性别分析范畴
20
作者 武翠红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5-110,共6页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妇女史,已经引用社会性别分析范畴,转向妇女—性别史,在这种新趋势的影响下英国教育史学家开始借鉴妇女—性别史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性别的分析范畴,修正了社会教育史学,扩大了教育史研究的视野、空间和深度。以英国...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妇女史,已经引用社会性别分析范畴,转向妇女—性别史,在这种新趋势的影响下英国教育史学家开始借鉴妇女—性别史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性别的分析范畴,修正了社会教育史学,扩大了教育史研究的视野、空间和深度。以英国教育史学引入社会性别分析范畴为鉴,未来我国教育史研究应在密切加强女性教育史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解读教育史史料,避免教育史研究建立在两性对抗的基础之上,注意性别与阶级、等级的交叉及妇女群体教育的差异性,在平等与差异中展现妇女教育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平等 差异 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