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支付卡条件价值法视角的长沙市和石家庄市居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武照亮 王梦晗 王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7-1447,共11页
基于随机价值理论,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采用随机支付卡价值诱导技术,实证分析了居民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条件价值法改进及大气环境治理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2市居民在支... 基于随机价值理论,以湖南省长沙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市为例,采用随机支付卡价值诱导技术,实证分析了居民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条件价值法改进及大气环境治理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2市居民在支付意愿选择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石家庄市居民持积极态度的占比高于长沙市,这与个人对环境治理的角色定位、支付能力及机构信任紧密相关。②石家庄市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显著高于长沙市,长沙市居民支付意愿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97.87元/月,标准差为128.69,石家庄市分别为108.24元/月和142.64。③影响居民支付意愿最主要的微观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其次是对政府的信任度、收入水平、风险偏好、对政府的满意度评价及预期收入变化,最主要的宏观因素是居住城市和区域,其次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条件价值法 随机支付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太原市的调查数据
2
作者 武照亮 王斌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4期53-70,共18页
以太原市1038份居民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评估公众参与水平,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公众参与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力度不足80%,参与水平有待继续提升,... 以太原市1038份居民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路径选择评估公众参与水平,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公众参与对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力度不足80%,参与水平有待继续提升,且不同路径下参与程度差异较大,政府路径及个体路径参与水平较高,社区路径次之,社会组织路径最低;公众参与水平的提高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满意度,且主要表现在政府、个体及社区路径中;公众参与路径中的不同环节对满意度的影响不同,相较认知水平,公众环境行为水平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更大;不同公众参与类型对满意度的影响强度不同,政府路径公众参与对满意度的边际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体路径和社区路径,而社会组织路径边际影响最小且不显著。公众参与有助于提升个体对政府的信任度、增强对环境治理的效益感知、满足环境诉求与期望及促进政府绩效改进,进而提高满意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治理满意度 路径选择 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东营市居民调查数据分析
3
作者 曹虎 靳敏 +1 位作者 武照亮 唐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73,共7页
基于山东省东营市586份调查数据,从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及生态实践活动4个维度综合分析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综合意愿强度指数为0.909,综合行为强度... 基于山东省东营市586份调查数据,从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及生态实践活动4个维度综合分析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意愿与行为的悖离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综合意愿强度指数为0.909,综合行为强度指数为0.415,表明较高的参与意愿并不必然导致较高的参与行为。(2)参与意愿主要受心理认同、个体特征及社区推动措施的影响,参与行为主要受心理认同、社区体验及情境因素的影响。(3)居民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环保设施和宣教活动的差异拉大了参与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程度。(4)单维度参与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建议从提高居民心理认同感和满意度、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关注居民特征差异、完善社区环保推动措施、加强行为规范等方面入手建设生态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生态社区 意愿与行为 悖离 影响因素 东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愿碳减排市场的减排效应与空间溢出研究
4
作者 杜彦霖 武照亮 王琦 《中国物价》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本文基于在我国运作的3601个自愿碳减排项目,选取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自愿碳减排市场对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即将重启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自愿碳... 本文基于在我国运作的3601个自愿碳减排项目,选取2011-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自愿碳减排市场对碳排放强度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即将重启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自愿碳减排市场总体上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可再生能源类项目发挥了主要作用,能源效率改进类项目和森林与土地利用类项目的减排效果较弱。政策建议:破除CCER试点时期项目开发和交易等方面限制,促进环境要素流通,充分发挥自愿碳减排市场的空间效应特征。加快推进自愿碳减排市场区域联动,建立区域间资金支持、信息共享等机制。优化能源效率改进类方法学,规范项目建设与核查,提高此类项目的减排效果。鼓励森林与土地利用项目开发,使其发挥更大范围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碳减排市场 核证碳标准 黄金标准 CCER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ACE 2019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被引量:8
5
作者 昌敦虎 武照亮 +2 位作者 刘子刚 魏彦庆 王华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19年第5期135-138,共4页
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于2019年6月27~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召开第四届中国环境治理学术年会,主题为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内外环境公共治理领域顶级专家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政府官员出席了会议,并分理论方法... 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于2019年6月27~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召开第四届中国环境治理学术年会,主题为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内外环境公共治理领域顶级专家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政府官员出席了会议,并分理论方法、实践应用、行政执法、社会治理、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环境治理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认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已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治理战略,已形成鲜明国际特色。中国环境治理模式正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管理转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并由自下而上机制相补充的多元共治现代公共治理模式,治理能力近年来显著加强,但在环境社会治理以及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仍存在显著薄弱环节,在政府执法机制以及经济政策使用等方面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境治理 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全球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行为研究——基于“情境—过程—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武照亮 靳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6,共12页
推动居民参与是社区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应用的前提,但居民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这一重要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基于环境社会治理视角提出居民行动力度的概念,采用太原市和昆明市1 896份调查数据,构建“情境—过... 推动居民参与是社区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应用的前提,但居民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这一重要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基于环境社会治理视角提出居民行动力度的概念,采用太原市和昆明市1 896份调查数据,构建“情境—过程—影响”的理论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行动力度、影响因素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居民平均行动力度偏低,参与层次不高,尤其在公共领域参与程度不足、决策性行为参与较少;(2)“情境”因素对居民参与力度和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社会资本和治理要素的影响效应高于制度环境的影响;(3)居民参与力度对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情境”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4)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情境—过程—影响”路径关系中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城市特征差异;(5)培育社区治理情境、提高居民行动力度是推动治理理论有效落地和社区环境治理良性运行的核心举措。研究结果对理解居民参与行为及治理理论的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参与 社区环境治理 行动力度 情境因素 满意度 治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保护对农户生计结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自然保护区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武照亮 曹虎 靳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85-895,共11页
准确评估生态环境保护对居民生计结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湿地保护背景下农户生计结果的分析框架,利用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偏微分最小二乘法... 准确评估生态环境保护对居民生计结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模型,构建湿地保护背景下农户生计结果的分析框架,利用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偏微分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生计结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家庭收入的直接效应为负,并通过“湿地保护-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家庭收入”链条产生正向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效应低于直接影响效应,因此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家庭收入的总效应显著为负。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家庭减贫和主观福祉的直接效应均为正,并通过“湿地保护-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家庭减贫/主观福祉”链条产生正向间接影响,因此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家庭减贫和主观福祉的总效应显著为正。相较部分退耕农户样本,湿地保护对生计结果的影响效应和显著性在全部退耕农户样本中表现更明显。基于此,针对农户生计选择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增强湿地保护政策与当地居民生计发展的结合力度,有效促进农户生计资本积累;积极推广经济林木种植和生态养殖业,推动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合理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鼓励外出务工,引入生态产业、养老产业等产业模式,号召年轻群体回乡创业等为农户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促进生计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可持续生计 生计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分类从意愿到行为转变的障碍因素与跨越路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武照亮 靳敏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利用山东省东营市的586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行动理论和治理理论分析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间的差异及其障碍因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社区情境因素欠缺及居民体验差、推动措施力度偏低... 利用山东省东营市的586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行动理论和治理理论分析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间的差异及其障碍因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社区情境因素欠缺及居民体验差、推动措施力度偏低、心理认同不足和自身异质性特征是垃圾分类从意愿到行为转变的主要障碍;社区情境因素、情境体验及推动措施既直接对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的差异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通过心理认同感的中介作用对缩小其差异程度产生间接影响;各因素对意愿和行为差异程度的作用机理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差异。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完善社区设施、活动与组织建设,增强垃圾分类措施的针对性及加快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是推动意愿到行为转变的跨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分类 意愿与行为 心理认同 居民体验 异质性特征 社区情境 东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程度度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社区调查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武照亮 靳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5-891,共7页
生态社区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在社区层面的重要体现,居民是其中的核心主体之一。借鉴计划行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居民认知与态度、参与意愿及实际行为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衡量生态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程度... 生态社区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在社区层面的重要体现,居民是其中的核心主体之一。借鉴计划行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居民认知与态度、参与意愿及实际行为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衡量生态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程度,并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总体参与程度为“及格”水平,处于“象征性”参与阶段,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的问题;受教育水平、家庭总人口、社区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参与程度,而家庭收入水平及住房面积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各变量对参与程度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认知与态度及实际行为层面,其中居民社区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建议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及提高居民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区 居民 计划行为理论 参与程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对中国居民社会经济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及问卷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照亮 靳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51-2262,共12页
探究大气污染对居民社会经济行为的影响对全面反映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经济价值及科学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检索2015—2022年的21篇相关文献,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分析了大气污染对居民社会经济行为的影响。其... 探究大气污染对居民社会经济行为的影响对全面反映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经济价值及科学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检索2015—2022年的21篇相关文献,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分析了大气污染对居民社会经济行为的影响。其次,基于长沙市、石家庄市、南京市和山东大学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究大气环境质量感知对居民社会经济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会促进人们购买和使用口罩与空气净化器、利用公共交通及降低出行次数、转变消费心理和行为决策以及进行人口迁移。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大气污染越严重的城市,居民采取防护措施、转变出行模式、改变购物方式及产品以及更换工作和搬家的比例较高,且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评价较差的居民的影响程度更大;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认为空气质量较差的居民选择佩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绿色出行、转变购物方式、关注绿色产品及搬家的概率比认为空气质量较好的居民分别高29.4%、27.8%、42.5%、49.5%、18.4%和60.6%;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对佩戴口罩、绿色出行及关注绿色产品的影响中,身体和心理健康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对使用空气净化器及搬家的影响中,身体健康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对转变购物方式的影响中,心理健康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大气环境质量对居民影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亟需更多的纵向跟踪和实验性探索,为研究大气污染对居民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全面反映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经济价值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中国居民 健康 社会经济行为 系统文献综述 LOGISTIC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M在中国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武照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931-4938,共8页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获取资源环境等公共物品或服务全部价值的有效方法.我国引入CVM时间较短,仍处于应用相关理论、模仿各种评估方法的阶段,在问卷设计、情景描述、价值引导技术选择、模型应用及可靠性和有效性论证等方面缺少科学指导...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获取资源环境等公共物品或服务全部价值的有效方法.我国引入CVM时间较短,仍处于应用相关理论、模仿各种评估方法的阶段,在问卷设计、情景描述、价值引导技术选择、模型应用及可靠性和有效性论证等方面缺少科学指导.本文从理论、方法及实践视角对CVM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尤其补充了考虑受访者不确定性偏好的随机价值理论及价值引导技术选择问题.未来研究中,我国应加强CVM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改进、进行多地区大规模调查、开展不同价值引导技术的比较研究、重视不确定性偏差的影响及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价值评估法 资源环境 随机价值理论 价值引导技术 可靠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个体如何参与环境治理?--路径选择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武照亮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公众个体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但缺乏参与路径与信息、参与形式单一等是公众参与程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公众参与路径与模式选择对丰富治理理论及提升公众参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治理理论的三种研究观点及社会治理... 公众个体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但缺乏参与路径与信息、参与形式单一等是公众参与程度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公众参与路径与模式选择对丰富治理理论及提升公众参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治理理论的三种研究观点及社会治理主体视角,将公众参与路径划分为政府维度的行政力量主导型、社会维度的第三部门力量主导型、基层自治力量主导型、传播和宣传力量主导型,以及自身力量主导型等五种路径;并从环境治理体系和参与路径网络中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出发,进一步优化路径选择,提出线上及线下结合的赋权型参与策略,以期提高公众个体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促进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个体 环境治理 参与路径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背景下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以西藏7县为例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相凝 武照亮 +1 位作者 李心斐 米锋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2,共7页
基于西藏自治区7镇172个农户的调查,采用熵值法对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下各项生计资本进行评分,并使用Logistic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而对比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生计资本水平及生计策略选... 基于西藏自治区7镇172个农户的调查,采用熵值法对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下各项生计资本进行评分,并使用Logistic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而对比退耕户和非退耕户生计资本水平及生计策略选择的差异,为退耕户生计策略的改善提出建议。结果表明:退耕户人力、社会和金融资本水平远高于非退耕户,自然资本略低于非退耕户。选择以农业生计策略为主的农户相对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本,而选择以非农业生计策略为主的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社会、金融资本对退耕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最显著,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对非退耕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最显著。基于研究建议通过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利用优惠政策发展自营及旅游业,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等方式改善退耕户生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生计策略 生计资本 农牧民 熵值法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产业生态化效率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小喜 段存儒 +1 位作者 武照亮 王喜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93-97,共5页
产业生态化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避免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推进产业生态化进程,提升产业生态化的效率,是促进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文章以2009... 产业生态化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避免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推进产业生态化进程,提升产业生态化的效率,是促进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文章以2009—2019年我国22个工业重点行业的产业生态化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产业生态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多产出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计算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演变特征及其分解,并使用面板Tobit回归方法对产业生态化效率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工业行业的产业生态化效率增长比较平稳;外资企业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煤炭消费、烟粉尘处置率与产业生态化效率变化正向相关,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耗与产业生态化效率变化负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效率 工业 随机前沿分析 TOBI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境感知对居民通勤模式选择的影响--以石家庄市和山东大学为例
15
作者 武照亮 段存儒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2,共6页
基于石家庄市和山东大学的居民调查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大气环境感知对居民通勤模式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相比选择步行,大气环境质量感知和风险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2)大气环境质量感知... 基于石家庄市和山东大学的居民调查数据,采用混合Logit模型分析大气环境感知对居民通勤模式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相比选择步行,大气环境质量感知和风险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2)大气环境质量感知主要影响自评健康水平偏低的居民群体,环境风险感知主要影响自评健康水平较高的居民群体。(3)大气环境质量和风险感知均对市区居民具有显著影响,而郊区居民仅受风险感知的显著影响。(4)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通勤时间对通勤模式选择都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感知 大气环境风险感知 通勤模式 个体健康 居住区域 石家庄市 山东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段存儒 王琳杰 +1 位作者 周小喜 武照亮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6-77,共12页
绿色产品市场中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绿色消费的有效进行,而环境信息披露能否对绿色市场信息不对称起到治理作用值得关注。按照绿色程度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分组,通过理论分析与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方法的实证检验,研究环境信息披... 绿色产品市场中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绿色消费的有效进行,而环境信息披露能否对绿色市场信息不对称起到治理作用值得关注。按照绿色程度将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分组,通过理论分析与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方法的实证检验,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对高绿色度企业经营状况的提升作用,据此全面考察了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对绿色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治理机制及其在不同特征行业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对于高绿色度企业的经济状况有显著的正面贡献,说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确实起到了推广绿色企业和产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可以消除绿色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环境信息披露通过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资本密度、高管薪酬、持股情况等因素对企业经济状况产生影响;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济状况的正向贡献率增加;随着行业平均绿色度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济状况的正向贡献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 绿色产品市场 信息不对称 随机森林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外不同臭氧水平对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阮芳芳 彭彦彦 +2 位作者 李康玮 段存儒 武照亮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16-1624,共9页
定量评估降低室内外O_(3)水平带来的健康影响对O_(3)污染治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室内外O_(3)浓度的差异性,使用城市特异性暴露因子和暴露反应模型模拟、预测满足不同室内外空气质量标准带来的健康效益情况.结果表明:(1)2020年我国337个... 定量评估降低室内外O_(3)水平带来的健康影响对O_(3)污染治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室内外O_(3)浓度的差异性,使用城市特异性暴露因子和暴露反应模型模拟、预测满足不同室内外空气质量标准带来的健康效益情况.结果表明:(1)2020年我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归因于O_(3)污染短期暴露和长期暴露的全因早逝人数分别为44400和137237例,相应的经济损失分别为2375×10^(8)、7367×10^(8)元,分别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23%和0.73%.(2)O_(3)浓度满足当前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160μg/m^(3))和《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21)(112μg/m^(3)),无法带来健康效益,当城市每日室内O_(3)达标浓度分别为60、40、30、20、10μg/m^(3)时,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长期暴露)分别为90、3931、16191、48861、85584例,相应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分别为7×10^(8)、255×10^(8)、971×10^(8)、2787×10^(8)、4681×10^(8)元.(3)当城市每日室外O_(3)达标浓度分别为160、100、80、70、60μg/m^(3)时,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长期暴露)分别为6044、46090、78888、100160、124649例,相应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分别为355×10^(8)、2548×10^(8)、4298×10^(8)、5420×10^(8)、6700×10^(8)元.研究显示,降低室内O_(3)浓度可有效减少与O_(3)相关的健康影响和经济损失,可率先在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地区实施更严格的区域O_(3)空气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空气质量标准 公共健康 中国城市 暴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满意度调查理论、方法及实践研究——以“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芳 武照亮 陈瑛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9-1256,共8页
公众满意度越来越成为环境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等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之一。中国引入公众满意度时间较短,对其理论内涵认识不充分,在问卷设计、调查方法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缺少科学指导。以中国“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为例,从... 公众满意度越来越成为环境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等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之一。中国引入公众满意度时间较短,对其理论内涵认识不充分,在问卷设计、调查方法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缺少科学指导。以中国“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为例,从理论、方法及实践视角对公众满意度调查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首先,基于公众参与理论及满意度理论阐述了公众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并从“预期—不一致”“对比标准”“让渡价值”“价值感知差距”等理论视角分析了公众满意度的形成机制;其次,总结了不同国家公众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和方法;最后,阐释了公众满意度的调查策略和实践流程。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一是深化公众满意度理论研究,形成适合中国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二是推动公众满意度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提高满意度评估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果及机制分析,拓展相关研究领域、内容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满意度 无废城市 理论 方法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参与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绩效观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照亮 仝自强 冯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8,共10页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环境社会治理机制,对加强社会各方交流及共同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8个社区377份居民调查数据,以其参与社区环境圆桌对话的满意度衡量实施效果,从对话开展的前-中-后三...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环境社会治理机制,对加强社会各方交流及共同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8个社区377份居民调查数据,以其参与社区环境圆桌对话的满意度衡量实施效果,从对话开展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构建“情境-过程-结果”绩效观分析框架,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居民对社区环境圆桌对话实施效果的整体评价较高,约8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2)“情境”维度变量中,居民对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圆桌对话解决的紧迫程度感知、对圆桌对话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的信任度感知及对背景信息公开准备工作的评价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3)“过程”维度变量中,对话各部分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各方代表人数合理性及其现场表现情况、解决环境问题讨论的充分性及居民发言次数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4)“结果”维度变量中,对话后反馈情况、居民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情况、对各方代表之间的信任程度及对环境问题解决情况的感知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5)居民对社区环境问题的了解情况、参与社区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及居住社区类型显著正向影响满意度,收入水平呈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多角度改进社区环境圆桌对话机制及提高居民满意度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环境圆桌对话 居民 满意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心城市社区公共绿地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居民不确定性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照亮 阮芳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9,共10页
改善社区公共绿地是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随机价值理论,充分考虑居民偏好的不确定性,以沈阳市、太原市、北京市、南京市和广州市5个中心城市40个社区的居民调查为例,实证分析了其对社区公共绿地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改善社区公共绿地是社区公共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随机价值理论,充分考虑居民偏好的不确定性,以沈阳市、太原市、北京市、南京市和广州市5个中心城市40个社区的居民调查为例,实证分析了其对社区公共绿地改善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城市价格升序和降序价值引导技术下居民在给定价格水平上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差异不大,但沈阳市和太原市居民给予肯定回答的占比均低于其他城市。2)价格升序引导技术下,所有城市受访居民支付意愿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18.35元/年,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为2.72;降序引导技术下,均值和标准差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18.57元/年和2.48。3)南北方城市居民支付意愿分布有所差异,南方城市支付意愿均值和标准差均高于北方城市。4)微观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居委会的信任度、收入水平、家庭结构、风险偏好及对社区绿地覆盖率的满意度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社区环境质量状况感知、年龄及距绿地的距离呈显著负向影响。5)宏观因素中居住区域及居住社区类型对支付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居住城市呈显著负向影响。建议贴合居民预期与需求、重视社区绿地空间再造、激活社区社会资本及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强化其对社区生态空间营造的责任感,进而提高社区环境治理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共绿地 居民 支付意愿 影响因素 不确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