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建构:建筑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移动咖啡馆空间实践思考
1
作者 欧雄全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 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咖啡馆的当代空间实践呈现品牌化的移动咖啡车、离散状的移动咖啡店和游牧式的移动咖啡建筑三种模式,并分别以“系统集成”“自组织”与“流动建构”为特征。研究认为,移动咖啡馆的空间实践核心在于回应移动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依托“流动建构”理念和“移动建筑社会设计”策略是其灵活融入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营造具有场所感的公共交往场所的关键。文章最后对移动咖啡馆在城市微更新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咖啡馆 空间实践 建筑社会学 流动建构 城市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建筑学时代下的凡益视野
2
作者 欧雄全 《中外建筑》 2024年第9期29-36,共8页
在现代建筑史中,媒体不仅是建筑行业拓展市场、推广信息的工具,更是传播建筑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杂志、报纸、展览等媒介传播方式,建筑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师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时代精神。在如今新媒体环绕的社会背景下,建筑... 在现代建筑史中,媒体不仅是建筑行业拓展市场、推广信息的工具,更是传播建筑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杂志、报纸、展览等媒介传播方式,建筑的文化、艺术和建筑师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时代精神。在如今新媒体环绕的社会背景下,建筑学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媒体建筑学时代已然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益频道 媒体建筑学 新媒体 文化传播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城市内河的整治开发 被引量:8
3
作者 欧雄全 魏春雨 《华中建筑》 2008年第5期120-123,共4页
许多城市都是临水发展起来的。随着城市的的扩张,许多河流逐渐发展为城市的内部河流。而目前许多城市的内河受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周边地区的发展缓慢。该文结合目前国内对城市内河的开发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内河究竟应如何整治... 许多城市都是临水发展起来的。随着城市的的扩张,许多河流逐渐发展为城市的内部河流。而目前许多城市的内河受污染严重,环境恶劣,周边地区的发展缓慢。该文结合目前国内对城市内河的开发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内河究竟应如何整治开发进行了思考,从态度到手段都作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河 整治 开发 生态 功能定位 空间环境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与兼容--建筑社会学与建筑人类学研究之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欧雄全 王蔚 《新建筑》 2020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建筑社会学和建筑人类学是当前建筑学跨学科学术研究中的两个新兴领域,都研究建筑与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概念相近,也容易被混淆。研究对建筑社会学和建筑人类学展开辨析,比较两者之间的研究特征。建筑社会学和建筑人类学在当代研究语境... 建筑社会学和建筑人类学是当前建筑学跨学科学术研究中的两个新兴领域,都研究建筑与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概念相近,也容易被混淆。研究对建筑社会学和建筑人类学展开辨析,比较两者之间的研究特征。建筑社会学和建筑人类学在当代研究语境下都更偏向于一种研究范式,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性,也存在一定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社会学 建筑人类学 研究特征 差异 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日畅想——建筑电讯派思想对未来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发展导向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欧雄全 吴国欣 《新建筑》 2018年第3期126-129,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建筑电讯派对城市空间的未来走向发起畅想,提出了许多非常大胆甚至有些荒诞的概念提案。虽然概念方案极少得以实施,但是影响深远。他们有关城市空间的动态发展、建筑与工业设备技术的结合、移动性和模块化设计策略等想法... 20世纪60年代,建筑电讯派对城市空间的未来走向发起畅想,提出了许多非常大胆甚至有些荒诞的概念提案。虽然概念方案极少得以实施,但是影响深远。他们有关城市空间的动态发展、建筑与工业设备技术的结合、移动性和模块化设计策略等想法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充满了启迪。通过对建筑电讯派思想和概念方案的分析研究,结合现今的时代背景及设计潮流,探讨其设计理念对于未来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发展导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电讯 未来 城市建筑 动态空间 移动性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造城运动新策略:城市艺术区及博物馆群落的兴起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雄全 王蔚 《华中建筑》 2017年第1期17-24,共8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许多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及新兴地区的城市经济和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转而越来越重视本城市文化的打造,寄望通过文化造城的手段来塑造自身的灵魂和品牌,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欧美发达国家...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许多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及新兴地区的城市经济和基础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转而越来越重视本城市文化的打造,寄望通过文化造城的手段来塑造自身的灵魂和品牌,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在文化造城运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亚洲新兴国家和我国今年来也逐渐兴起文化造城运动,在这里城市艺术区和博物馆群落的建设往往是这一运动中最核心的部分。该文通过当前城市艺术区及博物馆群落兴起这一现象的分析研究,以求获得在文化造城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启示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造城运动 艺术区 博物馆群 兴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想与现实——尤纳·弗里德曼“移动建筑”设计策略启迪 被引量:4
7
作者 欧雄全 吴国欣 《住宅科技》 2017年第1期11-17,共7页
法国建筑思想家尤纳·弗里德曼(Yona Friedman)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移动建筑"系列理论,对当时规则性社会制度进行挑战,寻找一种新的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可能性。在他的设计思想中,建筑的自主性和移动性构成了城市及空间... 法国建筑思想家尤纳·弗里德曼(Yona Friedman)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移动建筑"系列理论,对当时规则性社会制度进行挑战,寻找一种新的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可能性。在他的设计思想中,建筑的自主性和移动性构成了城市及空间的动态发展,是一套可持续的设计策略。虽然他只是一位纯粹的空想建筑家,并没有直接去把他的建筑设计付之现实,然而他的思想却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许多后辈建筑师,对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的走形极具前瞻性。通过对尤纳·弗里德曼"移动建筑"设计思想的分析研究,探讨其所倡导的移动建筑设计策略对未来城市空间和建筑设计发展的启发性和导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纳·弗里德曼(Yona Friedman) 移动建筑 移动性 可变性 自主性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三向维度的研究范式——当代研究语境下的建筑社会学认知 被引量:4
8
作者 欧雄全 王蔚 《住区》 2020年第3期146-156,共11页
建筑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建筑学的交叉领域。本研究通过对建筑社会学的概念、研究现状、理论、方法的理解,以及与相近学科的社会学研究视角的特征比较,建筑社会学在当代研究语境下应当看作为是一个包含了三向维度的研究范式。建筑社会学是... 建筑社会学是社会学与建筑学的交叉领域。本研究通过对建筑社会学的概念、研究现状、理论、方法的理解,以及与相近学科的社会学研究视角的特征比较,建筑社会学在当代研究语境下应当看作为是一个包含了三向维度的研究范式。建筑社会学是基于时间、空间、社会三维辨证法的综合解释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社会学 建筑社会学 研究范式 三向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建筑本原的设计——来自伯纳德·屈米《建筑:概念与记号》主题展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雄全 王蔚 高青 《中外建筑》 2016年第7期20-25,共6页
1、引言 2016年3月13日,当代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的《建筑:概念与记号》的主题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的主策展人为伯纳德·屈米建筑事务所,主要展示了伯纳... 1、引言 2016年3月13日,当代建筑大师伯纳德·屈米(Bernard.Tschumi)的《建筑:概念与记号》的主题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的主策展人为伯纳德·屈米建筑事务所,主要展示了伯纳德·屈米多年来的建筑思想及代表作品,伯纳德·屈米先生更是于2016年4月20日至22日到访中国,并分别在深圳华汇大师讲堂及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吸引了众多界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并细细品味这这位解构主义大师对于建筑本原的独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 艺术博物馆 建筑规划 独特思考 解构主义 建筑事务所 策展人 建筑思想 日至 建筑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建筑、解构空间--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媒体创意中心的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雄全 王蔚 +1 位作者 高青 涂宇浩 《中外建筑》 2016年第11期22-27,共6页
引言 2016年7月凡益工作室一行探访了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The Run Run Shaw Creative Media Centre)。这座造型十分先锋和奇特的建筑是由美国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 引言 2016年7月凡益工作室一行探访了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The Run Run Shaw Creative Media Centre)。这座造型十分先锋和奇特的建筑是由美国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Libeskind)设计的,中心提供了全亚洲在创意媒体教育与培训领域最高级别的设施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城市大学 媒体中心 解构主义 建筑师 创意 CREATIVE 解读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新游牧主义——论移动建筑发展史中的技术流变与生活形塑
11
作者 欧雄全 马明 袁烽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2期68-76,共9页
依托建筑社会学研究范式,对移动建筑的历史发展进行技术、社会、环境三维视野下的“社会—空间”交互式研究。文章重点对移动建筑发展史中的技术流变与生活形塑展开论述,探讨了移动建筑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迁的关联,归纳并阐释了传统游... 依托建筑社会学研究范式,对移动建筑的历史发展进行技术、社会、环境三维视野下的“社会—空间”交互式研究。文章重点对移动建筑发展史中的技术流变与生活形塑展开论述,探讨了移动建筑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迁的关联,归纳并阐释了传统游牧与人工建造、现代游牧与机器生产、当代游牧与数字智能三个发展阶段特征。基于该研究过程,文章认为在当今新技术环境和新社会生活形态背景下,移动建筑正走向有别于传统游牧文化、回应于社会变化的“新游牧主义”的发展道路。文章最终提出移动建筑研究应面向更为广泛综合的“移动建筑学”,并在实践中建立“移动建筑社会设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建筑 历史演进 技术 生活形塑 新游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移动建筑在未来人居场景应用中的技术观、社会观与环境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雄全 《中外建筑》 2023年第2期22-31,共10页
对移动建筑在未来社会中的应用探索进行综述研究和案例评议,从技术、社会和环境三维视角审视和批判移动建筑在探索人类未来居住生活形态中的价值观念。研究将微型居住、生态巨构、太空栖居、数字游牧归纳为移动建筑在未来人居中的四大... 对移动建筑在未来社会中的应用探索进行综述研究和案例评议,从技术、社会和环境三维视角审视和批判移动建筑在探索人类未来居住生活形态中的价值观念。研究将微型居住、生态巨构、太空栖居、数字游牧归纳为移动建筑在未来人居中的四大应用场景,发现智能和生态既是未来移动建筑设计的核心趋向,也是未来移动生活形态的典型特征。文章提出,融合技术、社会、环境三维视角的社会设计观将成为当代移动建筑设计的新理论内涵,探索一种碳智耦合的设计方法有助于促进未来的移动建筑走向生态智能,并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建筑 未来人居 移动性 生态 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性与公共性:城市咖啡馆空间生产中的新旧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雄全 《中外建筑》 2022年第11期29-37,共9页
咖啡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悠久,并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进化,空间生产成为咖啡馆和城市交互影响与共同前行的纽带。通过历史追溯、现实评议等形式对于咖啡馆在城市社会中的空间生产演变与实践等问题的讨论,移动性和公共性可... 咖啡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悠久,并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进化,空间生产成为咖啡馆和城市交互影响与共同前行的纽带。通过历史追溯、现实评议等形式对于咖啡馆在城市社会中的空间生产演变与实践等问题的讨论,移动性和公共性可视为城市咖啡馆空间生产中的新旧议题,反馈了咖啡馆自身的变迁,折射出城市社会影响下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营建的变化。咖啡馆作为社会群体平等参与和相互交往的公共空间,在当代社会成为“生活空间”的延伸,其实践应坚持公共性这一核心价值取向,并回应于社会生活中的移动性,在嵌入城市空间肌理的同时推动城市文化价值的塑造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馆 空间生产 建筑实践 公共性 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滴生活”——法国科西嘉岛文化遗产特色传承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雄全 《住区》 2016年第3期69-75,共7页
文化遗产保护如今已经成为热点,从以往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博物馆及文物式"的保护阶段,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日常生活如何与文化遗产互动成为关键,也... 文化遗产保护如今已经成为热点,从以往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博物馆及文物式"的保护阶段,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日常生活如何与文化遗产互动成为关键,也是文化遗产特色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可取之路。本文通过对法国科西嘉岛的文化遗产特色传承的研究,探索日常生活与文化遗产的相融之道,以期获得相应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科西嘉 生活 地中海 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性与社会性”——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当代建筑传媒发展趋向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雄全 吴国欣 《住区》 2017年第5期46-50,共5页
在当今这个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建筑类新媒体以自身独特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优势,突破传统的格局束缚,在当今的建筑界扮演了重要的文化与信息传播角色,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传播效应。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当代建筑传媒发... 在当今这个时代,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建筑类新媒体以自身独特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优势,突破传统的格局束缚,在当今的建筑界扮演了重要的文化与信息传播角色,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传播效应。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当代建筑传媒发展趋向进行讨论和研究,结合传媒学视角和互联网思维探讨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建筑传媒如何创新,在向社会传播建筑文化方面如何可以发挥更加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建筑传媒 发展趋向 自主性与社会性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移动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框架--概念、方法、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雄全 《住宅科技》 2022年第11期8-14,21,共8页
移动建筑具有可移动、易部署、可循环利用等特性优势,近年在社会民生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在当代社会不断趋向多元和多变发展的背景下,移动建筑的设计理论亟需更新与完善以指导设计实践,继而为应对社会需求和问题提供经济、适宜、灵活的... 移动建筑具有可移动、易部署、可循环利用等特性优势,近年在社会民生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在当代社会不断趋向多元和多变发展的背景下,移动建筑的设计理论亟需更新与完善以指导设计实践,继而为应对社会需求和问题提供经济、适宜、灵活的解决方案。文章从概念、方法和策略层面构建当代移动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框架,阐释多维视角综合下的移动建筑含义与设计方法论,提出社会设计导向下的策略体系和面向未来移动生活的移动建筑设计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建筑 设计方法论 社会设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空间”交互视野下的移动建筑历史发展与演变
17
作者 欧雄全 王蔚 马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200-202,共3页
移动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习性和本能,基于移动的游牧生活是贯穿移动建筑历史发展进程的核心线索。文章依托建筑社会学视野,采用社会与空间交互的考察模式,开展移动建筑历史发展的宏观辨析。移动建筑的历史发展体现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影响... 移动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习性和本能,基于移动的游牧生活是贯穿移动建筑历史发展进程的核心线索。文章依托建筑社会学视野,采用社会与空间交互的考察模式,开展移动建筑历史发展的宏观辨析。移动建筑的历史发展体现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影响,并展现出“从功能到技术到社会”的动态图景。文章从建筑本体、技术策略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对移动建筑的历史演变特征及社会关联进行归纳,并认为移动建筑的未来发展将融入新技术环境,以适应万物互联、虚实融合的“新游牧主义”社会生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建筑 建筑社会学 历史发展演变 游牧生活 新游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数字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访湖南大学建筑学院DAL数字建筑实验室主任胡骉
18
作者 欧雄全 胡骉 《中外建筑》 2017年第10期19-25,共7页
欧雄全:胡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数字建筑的研究,首先能否请您阐述下是什么样的"初心"让您激活出湖南省最先锋的数字建筑实验室,同时介绍一下DAL数字建筑实验室目前发展的情况?胡骉:我们大概是2010年开始成立DAL,主... 欧雄全:胡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这几年一直致力于数字建筑的研究,首先能否请您阐述下是什么样的"初心"让您激活出湖南省最先锋的数字建筑实验室,同时介绍一下DAL数字建筑实验室目前发展的情况?胡骉:我们大概是2010年开始成立DAL,主要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进行跟数字化设计、实践、建造以及理论相关的这么一个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主任 数字建筑 数字化设计 建筑学院 湖南大学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领地性及其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湖南大学为例
19
作者 欧雄全 魏春雨 《中外建筑》 2008年第4期87-89,共3页
本文对环境心理学及人对空间的需求等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环境心理学中关于领地性的相关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方面的一些应用。并以湖南大学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的结合,探讨了领地性的相关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当中的体现,并... 本文对环境心理学及人对空间的需求等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环境心理学中关于领地性的相关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方面的一些应用。并以湖南大学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的结合,探讨了领地性的相关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当中的体现,并得出了在设计当中应注意的相应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环境心理学 领地性 建筑 环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介入当代建筑的观察与思考
20
作者 欧雄全 《中外建筑》 2021年第9期1-9,共9页
建筑具有传播信息的媒介功能,其自身便是一种媒体。建筑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不断趋向于一种媒体建筑,建筑学的格局也因此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科技和艺术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推动建筑在理论和设计上的革新与发展,技术为建筑艺术提供表现的物... 建筑具有传播信息的媒介功能,其自身便是一种媒体。建筑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不断趋向于一种媒体建筑,建筑学的格局也因此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科技和艺术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推动建筑在理论和设计上的革新与发展,技术为建筑艺术提供表现的物质基础,艺术则带来了建筑技术之外的精神价值。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基于数字化的科技艺术形式,在当代建筑媒体化趋向过程中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概念认知、现象观察和延伸展望三个层面对新媒体艺术之于当代建筑的介入展开思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建筑 新媒体艺术 科技艺术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