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ESR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相关性
1
作者 李敏 欧林洋 +2 位作者 宫绪萌 黄耀欢 李晓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23-0026,共4页
分析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与雌激素受体α基因(ESR1)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以100例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内分泌治疗,收集患者手术后新鲜组织及白片,通过二代高通量测... 分析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与雌激素受体α基因(ESR1)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以100例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及内分泌治疗,收集患者手术后新鲜组织及白片,通过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血液游离循环DNA(ctDNA)的浓度,观察和对比内分泌治疗过程中ER+患者ESR1基因突变率,比较ESR1野生型及突变型ER+乳腺癌患者PF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情况,比较不同TNM分期患者ER+乳腺癌患者ESR1基因突变率。结果 随着内分泌治疗时间延长ER+患者ESR1基因突变率呈升高趋势,内分泌治疗1年内患者ESR1基因突变率高于初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ESR1基因突变率高于初诊患者及内分泌治疗1年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1突变型ER+乳腺癌患者PFS短于ESR1野生型ER+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TNM分期增加,ER+乳腺癌患者ESR1基因突变率呈升高趋势,不同TNM分期ER+乳腺癌患者ESR1基因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与ESR1突变存在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ESR1突变情况判断和明确患者是否对内分泌治疗耐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患者生存获益,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耐药机制 ESR1基因突变 治疗方案 生存获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疗效研究
2
作者 李敏 欧林洋 +2 位作者 宫绪萌 黄耀欢 李晓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69-0072,共4页
评价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将78例乳腺癌患者,分两组,各39例,参照组:常规乳腺癌手术,探究组: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探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明... 评价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将78例乳腺癌患者,分两组,各39例,参照组:常规乳腺癌手术,探究组: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探究组各项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患者,在其治疗中,对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应用,治疗效果相对更理想,疗效与安全有保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溶质乳腔镜与传统开放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的疗效对比
3
作者 李敏 欧林洋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非溶质乳腔镜与传统开放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腔镜... 目的:比较分析非溶质乳腔镜与传统开放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手术方法的差异分为腔镜组(32例,应用非溶质乳腔镜的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和开放组(32例,应用传统开放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1)组间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2)开放组手术时间短于腔镜组(P<0.05),开放组术后3 d引流量少于腔镜组(P<0.05),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腔镜组(P<0.05);(3)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腔镜组(P<0.05);(4)腔镜组FAC-B评分显著高于开放组(P<0.05);(5)腔镜组患者对乳房美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非溶质乳腔镜与传统开放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根治切除加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均可取得较佳的手术效果,但应用非溶质乳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日常生活受影响较小,患者对术后乳房美观度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一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 非溶质乳腔镜 传统开放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对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雷睿文 欧林洋 +4 位作者 黄湛 杨传盛 李敏 张凯 陈卓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以纳米炭混悬液示踪上肢来源的腋窝淋巴组织的可行性,以及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全该示踪淋巴组织后对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性。方法 70例分期为TxN0M0的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5例,ARM组术前以纳米炭混悬液行经上... 目的探讨以纳米炭混悬液示踪上肢来源的腋窝淋巴组织的可行性,以及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全该示踪淋巴组织后对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性。方法 70例分期为TxN0M0的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5例,ARM组术前以纳米炭混悬液行经上臂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成功示踪的有34例,34例患者行保留示踪淋巴结(管)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加乳房切除术,未显影的1例与传统组35例行经典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加乳房切除术,术后1年内分别观察两同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 ARM组成功率高达97.1%,ARM组和传统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1年内发生淋巴水肿的患者分别为1例、14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炭混悬液ARM是可行的,术中保全上肢来源的示踪的淋巴组织能减少损伤上臂回流的淋巴管道,有效降低术后同侧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混悬液 逆行腋窝淋巴造影 乳腺癌 外科手术 淋巴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雷睿文 黄湛 +4 位作者 杨传盛 李敏 欧林洋 张凯 陈卓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该科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359例的临床资料。颈前低领弧形小切口(low-collar incision,LI)110例,单侧锁骨上斜切口(supraclavicula...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该科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359例的临床资料。颈前低领弧形小切口(low-collar incision,LI)110例,单侧锁骨上斜切口(supraclavicular oblique incision,Sup-I)159例,单侧锁骨下斜切口(subclavicular oblique incision,Sub-I)90例,将3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无肿瘤残留及复发。在切口平均长度、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失血量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上3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例数均为1例,无统计学意义,伤口瘢痕粘连分别为10、1和0例,LI切口明显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5),而美容满意度Sub-I组优于LI及Sup-I组(P=0.003,P〈0.05)。结论对单侧甲状腺结节经由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安全,切口粘连的并发症少,且术后瘢痕隐蔽,颈部外形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斜切口 甲状腺 手术 颈部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1~3)期乳腺癌患者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欧林洋 雷睿文 +4 位作者 黄湛 杨传盛 李敏 张凯 陈卓荣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75-87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N1~3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的上肢淋巴结保留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5例初诊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 目的通过研究N1~3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的上肢淋巴结保留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5例初诊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成功显影上肢淋巴结42例,对42例患者均行ALND(包括上肢淋巴结),每例患者检出黑染的上肢淋巴结1~3粒,平均(2±0.9)粒;未黑染的腋窝淋巴结15~37粒,平均(26±6.9)粒。将所有检出淋巴结均送病检以了解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结果 N1期患者有26例,其中1例患者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2期患者10例,其中2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3期患者有6例,其中5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结论 N1~3期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ARM术是可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可以同时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证明两者互有交通,因此N1~3期乳腺癌患者ALND时仅以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分期来决定上肢淋巴结保留与否不严谨,需要寻找更加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上肢淋巴结保留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逆行淋巴结示踪术(ARM) 上肢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积移位术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雷睿文 黄湛 +4 位作者 欧林洋 杨传盛 陈卓荣 张凯 李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应用体积移位技术对保持乳房外形的意义。方法 2006年7月~2012年7月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行乳腺肿物区段切除术后较大范围缺损致局部畸形患者159例,根据皮肤和腺体缺损情况制备带蒂腺体瓣(或带腺体皮瓣)行...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应用体积移位技术对保持乳房外形的意义。方法 2006年7月~2012年7月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行乳腺肿物区段切除术后较大范围缺损致局部畸形患者159例,根据皮肤和腺体缺损情况制备带蒂腺体瓣(或带腺体皮瓣)行体积移位术修复缺损,根据乳房美学重塑乳房外形。结果 12例患者合并伤口积血积液,经注射器抽吸痊愈,159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6例患者患侧乳房体积较健侧小,但患者能接受这种不对称,其余患者双侧乳房外形对称,伤口无塌陷,无乳头凹陷、偏歪等畸形,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结论乳腺体积移位技术安全、可行,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形成的皮肤及腺体缺损所致的潜在乳房畸形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区段切除 体积移位 乳房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cor微创旋切术在乳腺亚临床病灶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湛 杨传盛 +6 位作者 刘纯刚 雷睿文 罗智辉 张凯 陈卓荣 欧林洋 李敏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亚临床病灶的性质及Encor微创旋切术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对630例964个乳腺亚临床病灶行B超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分析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964个亚临床病灶成功切除。术后病理示纤维腺瘤686个(71.2%),囊肿132个(13.7%)... 目的探讨乳腺亚临床病灶的性质及Encor微创旋切术对其的诊治价值。方法对630例964个乳腺亚临床病灶行B超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术,分析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964个亚临床病灶成功切除。术后病理示纤维腺瘤686个(71.2%),囊肿132个(13.7%),乳管内乳头状瘤45个(4.7%),腺病瘤89个(9.2%),乳腺癌12个(1.2%)。136个BI-RADSⅣ级病灶中3个确诊为乳腺癌;而BI-RADSⅡ~Ⅲ级中,9个病灶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漏诊率为1.09%(9/828)。良性病例随访至今,定期复查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摄片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出现。结论 B超诊断的良性乳腺亚临床病灶中仍有漏诊乳腺癌可能,需要密切随访。辅助Encor活检对亚临床病灶的切检效果准确、可靠,是"一步手术"诊治的最佳选择,可降低早期乳腺癌漏诊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亚临床病灶 Encor微创旋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5例结节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教训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传盛 黄湛 +6 位作者 王美姣 罗智辉 雷睿文 陈卓荣 欧林洋 李敏 张诠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结节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资料来源于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1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完整病案病例。诊断方法通过检测甲状腺抗体;超声、CT查、同位素扫描;细针或粗针穿刺活检联合... 目的探讨结节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资料来源于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1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完整病案病例。诊断方法通过检测甲状腺抗体;超声、CT查、同位素扫描;细针或粗针穿刺活检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结节而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结节的病变范围,主要采取甲状腺全切、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415例中: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15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18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46例,合并甲状腺腺瘤31例,合并甲状腺癌63例。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采用采取多种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手术不必要手术,但疑有恶变或产生压迫症状者应积极手术。以往诊断出现结节即采取手术的方法不符合当前治疗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诊断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TC-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传盛 黄湛 +5 位作者 罗智辉 雷睿文 陈卓荣 吴家豪 欧林洋 李敏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标记物STC-1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STC-1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中60... 目的探讨血清标记物STC-1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STC-1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中60例乳腺癌患者的糖链抗原125(CA-125)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比较检测过程中STC-1与CA-125的特异性与敏感度。结果 8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STC-1的阳性表达率为43.8%(35/80);而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STC-1的阳性表达率仅为5.0%(2/40);30例健康人中无1例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的外周血STC-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组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及健康组。在乳腺癌的检测过程中:STC-1的特异度明显低于CA-125,而其敏感度却明显高于CA-125;二者联合使用时检测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STC-1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乳腺癌外周血STC-1的含量升高可以作为一个癌变的高危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钙素基因 乳腺癌 肿瘤标志物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与经颈部侧切口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单侧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传盛 黄湛 +7 位作者 雷睿文 罗智辉 黄仁峰 陈卓荣 欧林洋 李敏 吴万明 黄耀欢 《世界肿瘤研究》 2021年第3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中采用微波消融术与经颈部侧切口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顺序入组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良性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120例,所...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中采用微波消融术与经颈部侧切口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顺序入组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确诊为良性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 ≥ 60岁,其中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60例作为消融组,60例采用经颈部侧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消融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 【0.05);与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相比,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感以及提升美容评价(P 【0.05),同时能够更好避免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P 【0.05);随访测量消融组甲状腺结节术后12个月内变化情况,显示术后12个月甲状腺结节平均体积缩小率达90.7%,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微波消融治疗老年甲状腺结节患者具有微创、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能够明显降低患者麻醉风险、术后疼痛感以及提升美容评价,同时能避免影响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切除术 微波消融术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斜切口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雷睿文 黄湛 +4 位作者 杨传盛 欧林洋 李敏 张凯 陈卓荣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5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359例的临床资料。颈前低领弧形小切口(LI)110例,单侧锁骨上斜切口(Sup-I)159例,单侧锁骨下斜切口(Sub-I)9...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359例的临床资料。颈前低领弧形小切口(LI)110例,单侧锁骨上斜切口(Sup-I)159例,单侧锁骨下斜切口(Sub-I)90例,将三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无肿瘤残留及复发。在切口平均长度、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失血量等指标上,3组间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上,3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例数均为1例,无统计学意义;但3组中伤口瘢痕粘连分别为:10、1、0,LI切口明显高于另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而美容满意度Sub-I组优于LI及Sup-I组(P<0.001)。结论对单侧甲状腺结节经由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手术安全、切口粘连的并发症少,且术后瘢痕隐蔽,颈部外形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斜切口 甲状腺 手术 颈部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切除术与开放性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传盛 王美姣 +4 位作者 欧林洋 黄耀欢 罗智辉 黄仁峰 雷睿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1期216-219,224,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切除术与开放性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观察组...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切除术与开放性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粤北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切除术。对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肢功能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清除内乳淋巴结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上肢前屈、后伸、外展活动度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转移、复发及病死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清除术与开放性乳腺癌改良扩大根治术相比,具有恢复快、出血量少、清除患者内乳淋巴结数量较多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对患者上肢功能损伤较小,提高患者1年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内乳淋巴结清除术 乳腺癌 改良扩大根治术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乳房重建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敏 欧林洋 +1 位作者 雷睿文 黄湛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6期779-780,共2页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乳房重建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重建组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乳房重建治疗,根治组行传统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乳房重建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重建组行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乳房重建治疗,根治组行传统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术后满意度。结果 重建组的身体形象、性欲、未来预期评分,以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根治组(P<0.05)。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术联合假体置入乳房重建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假体置入乳房重建 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根治术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同步AC-T方案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欧林洋 李敏 杨传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8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及对造血功能、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行AC-T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及对造血功能、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行AC-T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造血功能、D2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D2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D2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2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疗效更佳,患者造血功能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乳腺癌 造血功能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K1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欧林洋 李敏 +1 位作者 黄仁峰 杨传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7期949-951,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TK1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头颈乳腺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60例,收集160例患者血清样本,其中乳腺良性肿瘤40例,乳腺癌12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患者40例,... 目的:探究血清TK1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头颈乳腺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60例,收集160例患者血清样本,其中乳腺良性肿瘤40例,乳腺癌12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患者40例,比较不同病理参数下TK1水平差异,分析血清TK1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TK1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各期血清TK1水平均较乳腺良性肿瘤组高(P<0.05);乳腺癌Ⅱ期及Ⅲ期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0期、Ⅰ期患者(P<0.05);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HER-2水平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K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对乳腺癌预后评估和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TK1 病理分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斯钙素-1基因测定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17
作者 杨传盛 黄湛 +5 位作者 王美姣 罗智辉 雷睿文 陈卓荣 欧林洋 李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斯钙素‐1基因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30名健康人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斯钙素‐1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中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斯钙素‐1基因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30名健康人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斯钙素‐1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中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与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53)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表达率为45.0%,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2.5%,健康人中不表达。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阳性检出率为45.0%,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为30.0%,外周血斯钙素‐1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论外周血斯钙素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可能成为新的用于乳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斯钙素-1 外周血 肿瘤标志物 诊断价值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仁峰 雷睿文 欧林洋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3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新辅助化学治疗(NAC)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头颈乳腺外科收治Ⅱb、Ⅲa和Ⅲb期LABC患者80例,根据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NAC 2~3... 目的观察和探讨新辅助化学治疗(NAC)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头颈乳腺外科收治Ⅱb、Ⅲa和Ⅲb期LABC患者80例,根据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NAC 2~3个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排除禁忌证后即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肿瘤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42.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瘤转移率为12.5%,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患者的瘤转移率为32.5%,复发率为22.5%,观察组患者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70.0%和42.5%,对照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0.0%和17.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LAB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能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学治疗 乳腺癌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仁峰 吴万明 +1 位作者 欧林洋 雷睿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1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SLNB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在乳腺癌保乳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SLNB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吲哚菁绿联合美蓝示踪剂,对照组单独采用美蓝示踪剂。比较两组患者前哨淋巴结检出结果、转移及阳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淋巴结检出49例,检出率98.0%;对照组淋巴结检出43例,检出率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哨淋巴结检出187枚,平均(4.04±0.54)枚,对照组共检出117枚,平均(2.34±0.37)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哨淋巴结转移率26.5%,前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14.4%,对照组前哨淋巴结转移率9.3%,前哨淋巴结阳性检出率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联合美蓝示踪剂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视性好,对前哨淋巴结数量及阳性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更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吲哚菁绿 美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上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中应用邻近皮瓣转移即刻修复乳房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仁峰 欧林洋 吴万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目的评价内上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中应用邻近皮瓣转移即刻修复乳房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 目的评价内上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中应用邻近皮瓣转移即刻修复乳房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上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中应用邻近皮瓣转移即刻修复乳房缺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美容效果、生活质量、治疗总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优良率、生理职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内上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中应用邻近皮瓣转移即刻修复乳房缺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职能,维护乳房美观,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同时对手术及术后不良事件无显著影响,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邻近皮瓣转移即刻修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