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包含HCVIRES的高效真核双顺反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1
作者 欧山海 吴婷 +4 位作者 何水珍 伍小路 郑舟 张军 夏宁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3-787,832,共6页
In this paper, a new eukaryotic bi-cistronic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Hepatitis C Virus(HCV)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 expressing two foreign genes from one mRNA was constructed. The sequence starting fr... In this paper, a new eukaryotic bi-cistronic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Hepatitis C Virus(HCV)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 expressing two foreign genes from one mRNA was constructed. The sequence starting from the 5’ untranslated region of 18nt to 32nt in HCV core coding region was cloned and then the 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CMV) IRES sequence in the commercial vector pIRES was substituted to construct a new vector pCVIR.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and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 coding genes were inserte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IRES sequence.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GFP and HBsAg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ELISA respectively., thus,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the two vectors, pCVIR and pIRES could b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ctor pCVIR could translate the GFP and HBsAg genes down-stream of its HCV IRES sequence more efficiently without impair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up-stream of IRES sequence than the vector pIRES.It is concluded that a new eukaryotic bi-cistronic expression vector containing HCV IRES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by the method described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真核表达载体 双顺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重组颗粒性戊型肝炎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军 李益民 +7 位作者 李少伟 欧山海 黄果勇 何志强 葛胜祥 鲜阳凌 逄淑强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 (HEV)衣壳蛋白ORF2片段HEV 2 39重组蛋白颗粒 ,经铝佐剂吸附后 ,分别以5 μg、1 0 μg和 2 0 μg剂量免疫恒河猴 ,2 8天时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 1次 ,3周后分别以不同病毒滴度的基因Ⅰ型或基因Ⅳ型HEV静脉攻... 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 (HEV)衣壳蛋白ORF2片段HEV 2 39重组蛋白颗粒 ,经铝佐剂吸附后 ,分别以5 μg、1 0 μg和 2 0 μg剂量免疫恒河猴 ,2 8天时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 1次 ,3周后分别以不同病毒滴度的基因Ⅰ型或基因Ⅳ型HEV静脉攻击。结果 ,加强后 3周 ,3个免疫剂量组猴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 1∶2 71 75、1∶344 0 9、1∶4 16 0 7,以世界卫生组织参比血清定量 ,则分别为 1 0 98IU/ml,1 35 7IU/ml、1 72 4IU/ml。每个剂量免疫组及对照组各有 3只猴接受 1 0 7病毒滴度基因Ⅰ型HEV感染 ,对照组 3只猴均被成功感染 ,2只出现肝炎 ;2 0 μg免疫组 3只猴均未被感染 ;1 0 μg和 5 μg免疫组各有 2只猴未被感染 ,另 1只猴出现短暂感染 ,免疫猴均未出现肝炎。 3个剂量免疫组及对照组另外 3只猴 ,接受 1 0 4病毒滴度基因Ⅰ型HEV感染 ,对照组 3只猴均被感染 ,1只出现肝炎 ;而免疫猴均未被感染 ,也未出现肝炎。 3只 1 0 μg免疫猴和 3只对照猴分别接受 1 0 7病毒滴度基因Ⅳ型HEV感染 ,对照组均被感染并出现肝炎 ,而免疫组均未出现肝炎 ,有 2只未被感染 ,另 1只被短暂感染。另有 3只 1 0 μg免疫猴和 3只对照猴分别接受 1 0 4病毒滴度基因Ⅳ型HEV感染 ,对照组均被感染 ,而免疫组均未被感染。这些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疫苗 原核表达 恒河猴 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重组颗粒性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婷 欧山海 +5 位作者 程通 何水珍 伍小路 郑舟 张军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8-433,共6页
HEV 239是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实验室研制的一种戊型肝炎病毒(HEV)重组颗粒性蛋白疫苗,该文旨在研究HEV239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情况。将5μg HEV 239蛋白疫苗(239-Pro)、加铝佐剂疫苗(239-Vac)或加弗... HEV 239是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实验室研制的一种戊型肝炎病毒(HEV)重组颗粒性蛋白疫苗,该文旨在研究HEV239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情况。将5μg HEV 239蛋白疫苗(239-Pro)、加铝佐剂疫苗(239-Vac)或加弗氏佐剂疫苗(239-CFA)肌肉注射免疫BALB/c鼠3次,第8周检测鼠血清抗HEV抗体及其亚类,同时用ELISPOT方法检测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结果显示:239-Vac诱导的抗体滴度与239-CFA相当,高于无佐剂的239-Pro。239-Vac诱导的抗体中,IgG1/IgG2a比值显著高于239-CFA和239-Pro,主要为Th2型应答。除239-CFA之外,239-Vac和239-Pro也可诱导出一定的HEV抗原特异性I型Tc应答。提示:重组抗原HEV 239能诱导良好的抗体应答及一定的Tc1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疫苗 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肝炎感染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玉宝 郑英杰 +6 位作者 叶祥忠 王刚 欧山海 葛胜祥 林鉴 张军 夏宁邵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 了解集美大学 2 0 0 2级福建籍新生甲、乙、戊 3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学生中抗HAV -IgG ,HBsAg和抗HEV -IgG阳性率分别为 77.0 8% ,1 5 .2 3 % ,1 7.1 5 % ,地区差异明显 ;HAV ,HEV无性别差异 ... 目的 了解集美大学 2 0 0 2级福建籍新生甲、乙、戊 3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学生中抗HAV -IgG ,HBsAg和抗HEV -IgG阳性率分别为 77.0 8% ,1 5 .2 3 % ,1 7.1 5 % ,地区差异明显 ;HAV ,HEV无性别差异 ,而HBV以男性为高 ;农村HAV和HBV感染率均高于城镇 ,而HEV感染率无城乡差别。结论 应该加强对本地区大学生的甲、乙肝预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抗体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HBsAg疫苗联合免疫后诱导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婷 陈敏 +4 位作者 欧山海 颜渊清 伍小路 张军 夏宁邵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8-570,574,共4页
目的:了解HBsAg的蛋白疫苗(P)、痘苗病毒疫苗(V)、DNA疫苗(D)联合免疫小鼠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以P、V或D疫苗中的一种疫苗初次免疫BALB/c小鼠后,于第2、5、8、11周再用另一种疫苗加强,共产生9种免疫组合:即PP、PV、PD... 目的:了解HBsAg的蛋白疫苗(P)、痘苗病毒疫苗(V)、DNA疫苗(D)联合免疫小鼠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以P、V或D疫苗中的一种疫苗初次免疫BALB/c小鼠后,于第2、5、8、11周再用另一种疫苗加强,共产生9种免疫组合:即PP、PV、PD、VP、VV、VD、DP、DV及DD。于初免后第2、5、8、11周采血检测血清中抗HBsAgIgG的总滴度及其IgG1和IgG2a亚类,并于每次加强免疫后第7天,检测小鼠脾脏的CTL对P815S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结果:在P、V、D3种疫苗中,V疫苗诱导产生抗HBsAg抗体的速度最快,P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回忆反应最强,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最弱。除PP疫苗组合诱导的抗体明显倾向于IgG1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倾向性。各种免疫组合中,VD和DV疫苗组诱导的CTL应答最强,对P815S的特异性杀伤率分别为71%和64%。结论:在各种联合免疫组合中,PV、PD、VP和VD疫苗组的抗体应答较好;而DV和VD疫苗组诱导的CTL杀伤效应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联合免疫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标记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婷 陈敏 +4 位作者 欧山海 何水珍 程通 张军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用绿色荧光前体化合物CalceinAM标记靶细胞,经过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细胞数小时的孵育,通过分析培养上清中的荧光强度检测CTL效应。通过对一系列标记条件的研究:不同浓度CalceinAM标记靶细胞、不同洗涤缓冲液、不同标记细胞浓度... 用绿色荧光前体化合物CalceinAM标记靶细胞,经过与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细胞数小时的孵育,通过分析培养上清中的荧光强度检测CTL效应。通过对一系列标记条件的研究:不同浓度CalceinAM标记靶细胞、不同洗涤缓冲液、不同标记细胞浓度、不同洗涤次数、不同裂解液配方,确定CalceinAM荧光素标记法的最佳条件。用该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对P815S细胞的CTL效应,E/T比为10时,杀伤效率接近饱和,达到65%。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杀伤后的P815S细胞,细胞破裂程度与计算出的杀伤效率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T淋巴细胞 特异性杀伤 靶细胞 荧光素标记 培养上清 浓度 孵育 洗涤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核蛋白的表达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颖彬 葛胜祥 +6 位作者 林鉴 程通 李少伟 何志强 欧山海 张军 夏宁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6-420,共5页
用PCR方法,人工合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CoV)核蛋白(N)全编码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重组N蛋白表达产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用SARS患者急性期血清进行蛋白印迹检测,表明可... 用PCR方法,人工合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CoV)核蛋白(N)全编码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结果重组N蛋白表达产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0%以上,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用SARS患者急性期血清进行蛋白印迹检测,表明可溶形式和包含体形式均有明显活性。包含体形式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后纯度可达90%以上,活性与纯化前相当,可作为SARS抗体诊断试剂盒的抗原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 核蛋白 基因表达 活性检测 原核表达载体 SARS-CO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颗粒性蛋白疫苗H-2^d限制性Th表位的筛选 被引量:3
8
作者 伍小路 吴婷 +5 位作者 欧山海 林春鑫 程通 李少伟 张军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重组抗原HEV239能形成类病毒颗粒,具备演变成多价疫苗的载体的潜力,此文旨在筛选、鉴定其内包含的H-2^4限制性Th表位。以50μg HEV 239蛋白与完全弗式佐剂混合后皮下免疫BALB/c鼠,以覆盖HEV 239蛋白全长的15氨...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重组抗原HEV239能形成类病毒颗粒,具备演变成多价疫苗的载体的潜力,此文旨在筛选、鉴定其内包含的H-2^4限制性Th表位。以50μg HEV 239蛋白与完全弗式佐剂混合后皮下免疫BALB/c鼠,以覆盖HEV 239蛋白全长的15氨基酸肽库体外刺激其脾细胞,用IFN-γ-ELISPOT方法检测其细胞免疫应答,并通过磁珠剔除脾细胞中CD4^+ T细胞或CD8^+ T细胞以分析筛选得到的T细胞表位的特性。结果显示:HEV239中包含优势的T细胞表位P34(HEV PORF2 AA533~AA547,HSKTF FVLPL RGKLS)及数个较弱的T细胞表位。P34对HEV 239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的刺激效果与HEV 239蛋白相当,剔除实验表明该表位为CD4^+T细胞表位,即Th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T辅助细胞 T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痘苗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细胞株的感染效率及EGFP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婷 欧山海 +4 位作者 陈敏 程通 何水珍 张军 夏宁邵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66-869,共4页
研究重组痘苗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及表达水平,可为痘苗病毒表达系统宿主细胞的正确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痘苗病毒WR-EGFP同时感染不同的哺乳动物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强度.共使... 研究重组痘苗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及表达水平,可为痘苗病毒表达系统宿主细胞的正确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重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痘苗病毒WR-EGFP同时感染不同的哺乳动物细胞株,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强度.共使用20种哺乳动物细胞株,其中10种人类组织细胞,2种猴组织细胞,8种小鼠组织细胞.结果表明,重组痘苗病毒WR-EGFP对鼠细胞系BHK21和人细胞系A-549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最佳;整体看,痘苗病毒对多数灵长类动物细胞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优于鼠细胞;对贴壁细胞的感染效率和表达效率明显优于悬浮细胞;但没有特别的组织偏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痘苗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中和表位间的构象诱导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军 顾颖 +5 位作者 欧山海 王颖彬 叶祥忠 林鉴 葛胜祥 夏宁邵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重组蛋白NE2包含了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pORF2)的aa394~606片段。在NE2上已鉴定出了2个HEV中和表位,并获得了3个识别中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8C11、13D8和8H3。这3个MAb间的交叉阻断ELISA实验发现,8C11和13D8可以彼此完全阻断,... 重组蛋白NE2包含了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pORF2)的aa394~606片段。在NE2上已鉴定出了2个HEV中和表位,并获得了3个识别中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8C11、13D8和8H3。这3个MAb间的交叉阻断ELISA实验发现,8C11和13D8可以彼此完全阻断,8H3对8C11和13D8均不能阻断,而8C11非但不能阻断8H3,反而显著增强了8H3与抗原的结合。用生物传感器进行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动力学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现象。这些结果提示,在NE2上8H3表位区域受到抗原上某些结构的掩盖,而8C11与NE2的结合引起了抗原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了掩盖8H3表位的结构的去除和8H3表位的充分暴露。免疫捕获RT PCR发现,8C11同样可以显著增强8H3对天然HEV病毒的捕获能力,提示这种结合诱导的衣壳蛋白空间构象改变在天然HEV病毒颗粒上同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衣壳蛋白 中和表位 构象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与乙型肝炎病毒的结合受反应位点环域疏水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陈敏 程通 +5 位作者 许辰煜 吴婷 欧山海 张涛 张军 夏宁邵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 (SCCA1)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serpin)超家族的成员 ,具有多种变异体。有报道其中的两种(BP和AJ5 15 70 6 )能通过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1抗原促进表达SCCA1的细胞与HBV的结合。本研究从HepG2细胞中扩增出的一株S... 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 (SCCA1)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serpin)超家族的成员 ,具有多种变异体。有报道其中的两种(BP和AJ5 15 70 6 )能通过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前S1抗原促进表达SCCA1的细胞与HBV的结合。本研究从HepG2细胞中扩增出的一株SCCA1(A1)却不具备HBV结合能力。将A1的C末端与BP的C末端互换 ,获得的A1 BP能够结合HBV ,而BP A1却不能。A1与BP的C末端仅有 3个氨基酸的差异 ,其中 2个位于反应位点环域。一级结构分析发现在该区域内 ,A1的疏水性较弱 ,而BP和AJ5 15 70 6的疏水性较强。将A1的aa349位的弱疏水性的谷氨酸突变为强疏水性的缬氨酸 ,则可获得HBV结合能力。反之 ,将BP同一位点的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 ,则会丧失HBV结合能力。这些结果提示SCCA1与HBV的结合受反应位点环域的疏水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鳞片状细胞癌抗原Ⅰ 前S1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无偿献血者HTLV-1/2感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欧山海 林洪铿 +7 位作者 徐冬峰 罗宏新 吴洪明 魏兰华 郑意 钟德辉 王文杰 宋秀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无偿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1/2的感染情况。方法对福建省9地市血站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TLV-1/2筛查,抗-HTLV-1/2阳性者留取血浆标本统一送至厦门市中心血站进行Western Blot确... 目的了解福建省无偿献血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1/2的感染情况。方法对福建省9地市血站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TLV-1/2筛查,抗-HTLV-1/2阳性者留取血浆标本统一送至厦门市中心血站进行Western Blot确认实验;对确认阳性的献血者籍贯、年龄、性别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福建省2016—2018三年间共有无偿献血者1 015 939人次,抗-HTLV-1/2初筛阳性947例,HTLV-1/2确认阳性254例,总体阳性率为25.0/10万;各地市阳性率差别较大,宁德最高达184.4/10万,漳州最低仅3.7/10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464.06,P<0.01)。HTLV-1/2阳性献血者籍贯以福建省籍为主(95.8%);HTLV-1/2阳性献血者平均年龄为38.11±9.46,其中福州地区献血者HTLV-1/2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24.16,P<0.01),而厦门地区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福州厦门两地男女献血者的阳性率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福建省是我国HTLV-1/2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应继续加强对献血人群进行HTLV相关的宣传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 献血者 血液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欧山海 林永财 +3 位作者 倪宏英 张永昌 周海容 陈长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研究闽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探讨现有输血传播乙肝病毒(HBV)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依据多种与HBV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情况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BV携带风险评价分级,对较高携带风险的标本做单份多区... 目的研究闽南地区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探讨现有输血传播乙肝病毒(HBV)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依据多种与HBV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情况对献血者标本进行HBV携带风险评价分级,对较高携带风险的标本做单份多区段巢式-PCR检测其HBV DNA,对低携带风险的标本做10份混合的巢式-PCR检测。采用这一方案,对闽南地区19 360例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做检测分析。结果闽南地区HBsAg阴性献血者中的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0.21%(40/19 360,95%CI:0.15%—0.28%),属于OBI;其中抗-HBc阳性检出率85%(34/40),但阳性预测值仅为3.4%(34/995,95%CI:2.4%—4.7%);HBV NRAg阳性预测值30%(6/20),但灵敏度为15%(6/40)。结论现有筛查体系下无偿献血者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OBI,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感染(OBI) 巢式-PCR 抗-HBC 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者 闽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欧山海 谢金镇 +2 位作者 张雅丽 倪宏英 宋秀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72-1576,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方法:对中国厦门地区部分献血者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19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总共10 452人份献血者标本中检出6例B19核酸阳性,阳... 目的:了解中国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方法:对中国厦门地区部分献血者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19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总共10 452人份献血者标本中检出6例B19核酸阳性,阳性率0.06%,阳性标本的DNA定量结果为3.59×102-1.07×104IU/ml;6例核酸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均为基因I型。B19-Ig M抗体阳性率为4.64%(50/1078),B19-Ig G阳性率16.79%(181/1078);B19-Ig 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7.964,P〈0.05),与性别差异无关。结论:中国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的总体感染率较其他地区偏低,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病毒血症,在今后的输血保障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B19 病毒感染 献血者 核酸检测 中国厦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HBsAg^-/HBVDNA^+献血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15
作者 欧山海 谢金镇 +1 位作者 林永财 陈长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83-1487,共5页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的感染特征,为今后的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2011年7月-2014年6月间厦门地区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对其中的HBsAg-/HBV DNA+标本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并对阳性...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的感染特征,为今后的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2011年7月-2014年6月间厦门地区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对其中的HBsAg-/HBV DNA+标本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并对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随访复查。结果:在总共130659份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中,113例为HBsAg-/HBV DNA+,阳性率0.09%,对其中62例标本做了病毒定量检测,全部低于1×103 IU/ml,且93.5%(58/62)低于100 IU/ml。HBsAg-/HBV DNA+的献血者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高学历者阳性率较低,学生和公务人员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总体阳性率较高,阳性分布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强对低阳性率人群的献血动员和招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HBV DNA+感染 献血者 厦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检测后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欧山海 林永财 +3 位作者 倪宏英 周海荣 林雪琴 陈长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对采供血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后的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方法应用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针对HIV、HCV和HBV的检测,ULTRIO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拆分鉴别试验。所有的标本同时应用2种酶联免疫试剂(进口与国产)进行针对3种病毒的检测,其中每个... 目的对采供血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后的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方法应用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针对HIV、HCV和HBV的检测,ULTRIO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拆分鉴别试验。所有的标本同时应用2种酶联免疫试剂(进口与国产)进行针对3种病毒的检测,其中每个单位约检测10 000人份,所有酶联免疫与NAT结果不符的标本进行血清学的确证试验。结果 30 050份有效标本的检测中共有251份酶联免疫阳性,29 799份阴性,而酶联免疫阴性标本中共有21份NAT阳性,是为酶联免疫漏检(漏检率0.07%,1/1 428);酶联免疫阳性中共有46份经补充血清学试验确认为血清学真阳性(全部为HBV),且NAT无反应性,是为NAT漏检(漏检率0.15%,1/663)。在抗-HIV和抗-HCV的检测上,进口与国产试剂对真阳性标本的检测能力无明显区别。而在HBsAg的检测上,进口试剂明显优于国产试剂。结论单独应用NAT或酶联免疫进行血液筛检,都会造成阳性血的漏检,如果只选一种酶联免疫试剂检测的话,抗-HIV和抗-HCV的检测可选择国产试剂,而HBsAg的检测上则以进口试剂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酶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感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17
作者 欧山海 袁权 +5 位作者 倪宏英 陈清瑞 林永财 周海容 林雪琴 陈长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1-171,共1页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特征 隐匿性 HBCAB 序列分析 中心血站 闽南地区 氨基酸突变 特异性 nested 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肝病毒经血液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欧山海 陈长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戊肝病毒 输血传播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种新型国产超敏HBsAg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欧山海 袁权 +2 位作者 宋浏伟 林永财 陈长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对1种新型国产超敏HBsAg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进行评估。方法用考核试剂WT CLEIA分别检测WHO标准品、HBV阴性的血清、各种HBV亚型及HBsAg突变株标本以及无偿献血者标本,并与参比试剂做比较。结果 WT CLEIA对HBsAg阴性标本的检测... 目的对1种新型国产超敏HBsAg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进行评估。方法用考核试剂WT CLEIA分别检测WHO标准品、HBV阴性的血清、各种HBV亚型及HBsAg突变株标本以及无偿献血者标本,并与参比试剂做比较。结果 WT CLEIA对HBsAg阴性标本的检测特异性为99.81%(95%CI:99.57%~99.93%);对WHO标准品检测的分析灵敏度可达0.012 IU/mL,高于参比试剂Hepanostika HBsAg Ultra的0.05 IU/mL和Abbott Murex V3的0.1 IU/mL;对HBsAg突变株及不同亚型的检出率也高于2种参比试剂;对近5 000份标本的检测结果与参比试剂Abbott Murex V3有高度的符合率(99.60%)。结论该试剂检测性能良好,在血液筛查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化学发光 隐匿性感染 “a”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区献血者戊肝病毒感染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欧山海 林永财 +2 位作者 谢金镇 倪宏英 宋秀宇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研究献血者戊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厦门地区部分献血者标本进行戊肝病毒抗原(HEV-Ag)、抗体(HEV-IgG和HEV-IgM)检测,HEV-Ag阳性和HEV-IgM阳性者进行HEV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型分析。结果总共6 263人份献... 目的研究献血者戊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厦门地区部分献血者标本进行戊肝病毒抗原(HEV-Ag)、抗体(HEV-IgG和HEV-IgM)检测,HEV-Ag阳性和HEV-IgM阳性者进行HEV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型分析。结果总共6 263人份献血者标本中,检出1 447例HEV-IgG阳性(1 447/6 263,23.10%)、42例HEV-IgM阳性(42/6 263,0.67%)、12例HEV-Ag阳性(12/6 263,0.19%);12例HEV-Ag阳性标本中检出8例HEV核酸阳性(8/6 263,0.13%),42例HEV-IgM阳性标本中未检出HEV核酸阳性。8例HEV核酸阳性有4例测序成功,分别为2例Ⅰ型、2例Ⅳ型。随访显示大部分阳性献血者HEV病毒血症可较长时间持续存在。结论厦门地区献血者戊肝病毒现症感染率较高,在今后的输血保障工作中应引起重视。HEV-IgM检测对献血者HEV现症感染的检出率较低,而HEV-Ag的检出率较高且同HEV核酸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望在血液筛查中得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肝病毒 献血者 戊肝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