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现状GIS模型评价 被引量:41
1
作者 樊哲文 刘木生 +1 位作者 沈文清 林联盛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8,共7页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依据生态脆弱性的内涵与成因,针对江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G IS支持...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依据生态脆弱性的内涵与成因,针对江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构建了江西省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G IS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生态脆弱度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该省生态环境以中度脆弱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85.36%,低度脆弱面积占14.64%,整体上属中度脆弱区;脆弱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五河上游山区大多属于强中度或中中度脆弱区,五河中下游丘陵地区大多属于弱中度脆弱区;而低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平原区和吉泰盆地。研究结果揭示了江西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导致生态脆弱性的基础,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其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评价 GIS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几种常见湿地植物光谱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哲文 周学林 +1 位作者 黄灵光 卢艳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4-338,共5页
以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湿地为实验区,使用FieldSpec3便携式地物波谱仪对2010年11月的苔草、芦苇、南荻、虉草等7种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的反射光谱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对不同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光谱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 以鄱阳湖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湿地为实验区,使用FieldSpec3便携式地物波谱仪对2010年11月的苔草、芦苇、南荻、虉草等7种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的反射光谱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对不同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光谱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二阶导数方法得到识别典型湿地植被的7个最佳波段:685.8 nm,692.4 nm,698.6 nm,704.3 nm,737.5 nm,746.2 nm,957.1 nm。通过验证,植被类型分类精度和样点验证精度分别为85.7%和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鄱阳湖 湿地植物 二阶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樊哲文 刘木生 林联盛 《江西科学》 2009年第2期302-306,共5页
进行脆弱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选取了15个反映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在GIS支持下,通过全省1532个样点,构建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影响江西省生态... 进行脆弱生态环境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选取了15个反映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在GIS支持下,通过全省1532个样点,构建了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影响江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八大驱动因子:自然环境背景状况、水资源状况、人口状况、气候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状况、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状况和基础地质状况,为江西省生态脆弱区的恢复重建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驱动力 GIS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4
作者 樊哲文 刘木生 +2 位作者 林联盛 方豫 黄灵光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7-32,共6页
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解译成果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分析江西省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自1986—2005年近20年来,江西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工矿居民... 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解译成果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分析江西省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自1986—2005年近20年来,江西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工矿居民点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工矿居民点用地增加来源主要为耕地,林地来源主要为草地,水域来源主要为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稳定性来看,上饶市和萍乡市的土地利用相对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GIS RS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湿地水位变化的景观响应 被引量:43
5
作者 谢冬明 郑鹏 +3 位作者 邓红兵 赵景柱 樊哲文 方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9-1276,共8页
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 根据《湿地公约》和《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关于湿地内涵和界定条件,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鄱阳湖湿地面积为3886km2。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时段遥感影像,分析了湿地在相似水位条件和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景观变化。结果表明,在相似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地和裸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鄱阳湖湿地景观变化比较显著。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湿地水位变化是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边界 景观变化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87
6
作者 钱海燕 杨滨娟 +3 位作者 黄国勤 严玉平 樊哲文 方豫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0-445,共6页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N、P、K及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及微生物菌剂对水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N、P、K及微生物菌剂后,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尿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7.5%~68.8%、32.3%~61.5%和48.8%~102%,细菌和真菌数量分别提高了95.3%~174%、286%~351%,放线菌数量减少了34.5%~39.4%,差异显著。统计分析显示,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尿酶活性之间及其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之间关系密切。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主要控制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真菌数量是转化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尿酶活性主要受细菌数量影响。秸秆还田配施微生物菌剂及平衡施肥可以促进酶活性的增强,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个体数增加更多,分布更为均匀。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微生物菌剂 酶活性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五河”流域水文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谢冬明 严岩 +2 位作者 邓红兵 方豫 樊哲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369,共6页
对江西省"五河"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的水文特征,包括降水、地表水资源、水位、入湖流量、入湖输沙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流域降水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其中信江流域降水最为充沛,但年内差... 对江西省"五河"流域(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的水文特征,包括降水、地表水资源、水位、入湖流量、入湖输沙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河"流域降水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其中信江流域降水最为充沛,但年内差异系数较大;修河流域降水量最小,但年内差异系数最小;地表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不同,水资源丰富的信江流域人均水资源却最低;洪水通常出现在6月,差异并不明显;各水系径流量略有增加,年内变化显著,最大月份是最小月份的几倍到几十倍;近年来入湖输沙量波动下降;据单位面积水土流失状况分析,抚河流域较为严重,信江流域2006年有所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流域 水文特征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地下水氮污染类型及污染原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敦敖 翁焕新 樊哲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1988年第3期36-38,共3页
本文对杭州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分析地下水氮污染类型、各类氮的来源及在地下水中积累的原因.这不仅对预防地下水的氮污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氮在地下水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也有一定... 本文对杭州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分析地下水氮污染类型、各类氮的来源及在地下水中积累的原因.这不仅对预防地下水的氮污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氮在地下水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农村 NH 氮含量 西湖山区 氮污染 杭州市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在土层中的迁移与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敦敖 樊哲文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1-13,29,共4页
通过摸拟实验,研究了氮化物在土层中的迁移与转化作用。结果表明,土层对NH_4^+有很强的吸附作用,NH_4^+难以通过土层进入地下水中:NO_3^--N基本上不被土层吸附,能顺利通过土层进入地下水,故是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 氮化物 土层 迁移 氮污染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的来源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敦敖 樊哲文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1期72-80,共9页
本文首次对杭州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的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采用数理统计及浸滤试验等研究方法,结合本区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分析,得出了地下水中铁、锰含最普遍偏高主要与含水层有关的重要结论。
关键词 地下水 成因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时空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木生 张其海 +3 位作者 林联盛 蔡海生 樊哲文 易军 《江西科学》 2008年第5期803-807,811,共6页
进行脆弱生态环境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在G IS支持下,通过构建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环境脆弱度,利用重心迁移模型计算脆弱度等级的重心迁移方向和距离。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 进行脆弱生态环境研究,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为例,在G IS支持下,通过构建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环境脆弱度,利用重心迁移模型计算脆弱度等级的重心迁移方向和距离。研究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该省生态环境总体上有了极大改善,2000年轻度脆弱等级面积122 649.29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73.5%,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919 26.80 km2,增加259.91%;轻度脆弱等级重心迁移结果表明,赣南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好于赣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 时空评价 GIS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江湖三维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黄灵光 郭秋忠 +1 位作者 方豫 樊哲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山江湖工程是多学科、跨部门、跨行政区划的系统工程,二十多年来,随着山江湖工程不断推进和深入,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和基础资料。这些资料种类繁多、格式多样,因此,建立一套所有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化,实现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显得尤为... 山江湖工程是多学科、跨部门、跨行政区划的系统工程,二十多年来,随着山江湖工程不断推进和深入,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和基础资料。这些资料种类繁多、格式多样,因此,建立一套所有信息数据标准化、系统化,实现共享的信息化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采用B/S架构模式设计,以EV-Globe平台为基础,基于ActiveX插件技术、ASP.NET开发环境,采用C#、JavaScript设计,开发的山江湖三维信息平台,可为山江湖工程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江湖工程 平台 GIS ASP.NET 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东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秋忠 周学林 +3 位作者 严玉平 樊哲文 林联盛 黄海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26-128,共3页
以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和常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求和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集中在中间区段的5~7级,其面积约占... 以2005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和常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求和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集中在中间区段的5~7级,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9.91%;总体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纺锤形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源区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联盛 张其海 +3 位作者 刘木生 樊哲文 吴寒冰 刘军成 《江西科学》 2008年第3期430-434,共5页
对现有江西省脆弱生态环境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脆弱生态环境研究的定量化方法、指标量化的标准,以及研究结果的差异,并探讨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力图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启迪。
关键词 脆弱生态环境 研究现状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状况分析——以江西省南昌县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洪亮 樊哲文 《江西科学》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运用M in itab软件,在分析江西省南昌县1981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未来1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 运用M in itab软件,在分析江西省南昌县1981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未来1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81年以来,虽然南昌县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波动较为明显,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0年耕地压力指数有进一步降低趋势。由此可知,南昌县的耕地总量在未来时间段内可以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但是只有依靠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才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变化 最小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南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0
16
作者 杨滨娟 钱海燕 +2 位作者 黄国勤 樊哲文 方豫 《农学学报》 2012年第5期1-4,28,共5页
在目前提倡高产、高效和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措施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应用。为此,从秸秆还田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阐述了国内、国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 在目前提倡高产、高效和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农业措施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应用。为此,从秸秆还田的基本概念开始,综合阐述了国内、国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土壤温度、土壤微生物、稻草腐解规律、水稻稻米品质以及作物杂草情况等的影响,指出了秸秆还田在生理生态效应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了秸秆还田的未来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以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国内 国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稻田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滨娟 黄国勤 +2 位作者 钱海燕 樊哲文 方豫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期200-208,共9页
为了得到较好的还田方式及还田量。采用不同的处理对早、晚稻分别进行研究。通过采用覆盖还田、粉碎还田和堆肥还田这3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对秸秆还田后对早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晚稻处理中,... 为了得到较好的还田方式及还田量。采用不同的处理对早、晚稻分别进行研究。通过采用覆盖还田、粉碎还田和堆肥还田这3种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对秸秆还田后对早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晚稻处理中,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通过配施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化学肥料以及降解菌来研究晚稻土壤生物活性变化(微生物区系变化、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早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状况方面,粉碎还田3000kg/hm2相比其他处理来说都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晚稻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方面,秸秆还田的同时配施复合肥能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其中粉碎还田3000kg/hm2+225kg/hm2复合肥的细菌数量最多。秸秆还田配施一定的化学肥料能够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含量,但是对于土壤中转化酶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田生态系统 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片的小流域参与式土地利用调查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安 陈葵 樊哲文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介绍了中德合作项目"江西山区可持续发展"小流域开发项目中"基于航片的小流域参与式土地利用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础底图航片的准备工作和野外调绘的基本步骤,整个过程都以江西省于都县罗江乡黄岭小流域为例。... 介绍了中德合作项目"江西山区可持续发展"小流域开发项目中"基于航片的小流域参与式土地利用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础底图航片的准备工作和野外调绘的基本步骤,整个过程都以江西省于都县罗江乡黄岭小流域为例。最后分析了此方法的优缺点,以期能为今后的类似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片 土地利用 参与式 野外调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影像的鄱阳湖营养状况研究
19
作者 乐兴华 樊哲文 +5 位作者 方豫 刘木生 万美英 陈琦 黄国金 刘成林 《影像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
论文采用MODIS影像,对影像进行处理,获取地表水质反射率,结合同步获取的水质采样数据、光谱测量数据进行鄱阳湖水质参数的光谱特征分析。利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获取了基于遥感技术的TSI指数计算模型,并应用... 论文采用MODIS影像,对影像进行处理,获取地表水质反射率,结合同步获取的水质采样数据、光谱测量数据进行鄱阳湖水质参数的光谱特征分析。利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获取了基于遥感技术的TSI指数计算模型,并应用模型生成了鄱阳湖丰水期的TSI指数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鄱阳湖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被引量:17
20
作者 樊哲文 黄灵光 +1 位作者 钱海燕 方豫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87-1792,共6页
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 随着鄱阳湖流域开发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势必发生转移,从而对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为了能反映鄱阳湖流域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效应,本文通过采用3S技术手段,获取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数据与土壤侵蚀数据,引入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指数和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对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侵蚀效应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1985年~2000年间,影响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土地类型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和草地,而水域、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地三种土地类型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总体变化不大;②加重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是林地转化为农田、林地转化为草地、草地转化为农田;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转化为林地、林地内部之间的转化减轻了侵蚀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定量研究结果反映了土壤侵蚀效应的变化,与鄱阳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现实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效应 3S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