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相变材料导热增强研究进展
1
作者 冯思雨 马伟杰 +2 位作者 任晋 张恒 樊冬娌 《物理化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07-126,共20页
基于相变材料的热能储存系统被认为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由于相变材料储放热速率低,导热系数小,极大的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目前常用复合手段增强体系的导热性能,如插入翅片,引入高导热填料等。本... 基于相变材料的热能储存系统被认为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由于相变材料储放热速率低,导热系数小,极大的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目前常用复合手段增强体系的导热性能,如插入翅片,引入高导热填料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分类归纳了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的方法和导热增强机理,并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增强研究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based on 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 are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and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greatly limited due to the low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rate as well as the smal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CMs. Currently, composite methods such as the addition of fins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illers are commonly employed to enhan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se systems. In this revie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is presented, and the methods and mechanisms of improv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Finally, the main challenges and outlooks of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were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导热系数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探索
2
作者 樊冬娌 钱涛 《教育进展》 2024年第2期1671-1676,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 新工科背景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具体措施,以适应新工科形势下对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课程改革 新工科 产教融合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学专业实验课程改革探索
3
作者 钱涛 郭其阳 +1 位作者 刘媛 樊冬娌 《教育进展》 2024年第11期729-734,共6页
新工科背景下,实验教学是培养材料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现状,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验课程内容、实验开展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具体措... 新工科背景下,实验教学是培养材料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现状,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验课程内容、实验开展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具体措施,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新工科形势下创新性应用型人才。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 necessary teaching link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 of materials major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our university,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tent of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the way of carrying out the experiment and the way of assessment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 新工科 产教融合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分离醋酸-水体系的模拟计算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樊冬娌 曹宇锋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9-362,共4页
对于醋酸-水体系,其中汽相考虑醋酸分子之间的二聚缔合,液相采用NRTL方程修正其非理性,通过计算得到的计算值与文献值基本一致。选择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最佳萃取剂,采用三对角矩阵法对萃取精馏分离醋酸-水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 对于醋酸-水体系,其中汽相考虑醋酸分子之间的二聚缔合,液相采用NRTL方程修正其非理性,通过计算得到的计算值与文献值基本一致。选择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最佳萃取剂,采用三对角矩阵法对萃取精馏分离醋酸-水体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分别考察了萃取精馏塔和溶剂回收塔各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一次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99.63%的醋酸。通过实验对该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溶剂回收 醋酸 过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樊冬娌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利用MM-2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了纳米TiO2增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在生理盐水润滑下,与Co-Cr-Mo合金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材料摩擦表面磨痕形貌。结果表明,适当填充纳米TiO2可提高UHMWPE的硬度,显... 利用MM-2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了纳米TiO2增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在生理盐水润滑下,与Co-Cr-Mo合金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材料摩擦表面磨痕形貌。结果表明,适当填充纳米TiO2可提高UHMWPE的硬度,显著降低摩擦系数,增强耐磨性。UHMWPE的磨损主要表现为粘着、犁沟及塑性变形,TiO2-UHMWPE复合材料的磨损表现为轻微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 摩擦磨损 人工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冬娌 曹宇锋 《科技信息》 2013年第24期10-10,共1页
本文论述了南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教材选择、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化纤产品开发及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 双语教学 高分子 化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萃取法分离丙酸甲酯与甲醇水溶液的研究
7
作者 樊冬娌 吴增辉 +1 位作者 曹宇锋 苏广均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21期5-6,共2页
设计了丙酸甲酯与甲醇水溶液的错流液液萃取分离工艺,通过实验选择水-甘油为萃取剂。考察了静置时间、萃取剂组成比及萃取级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静置时间为70 min,萃取剂组成比(V水:V甘油)为1时,经过三级错流液液萃取... 设计了丙酸甲酯与甲醇水溶液的错流液液萃取分离工艺,通过实验选择水-甘油为萃取剂。考察了静置时间、萃取剂组成比及萃取级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静置时间为70 min,萃取剂组成比(V水:V甘油)为1时,经过三级错流液液萃取分离后,丙酸甲酯质量含量可达99.26%以上,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甲酯 错流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转换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樊冬娌 刘丽霞 陆亚清 《纳米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352-361,共10页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但其间歇性与不连续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与商业化应用。基于有机相变材料的潜热存储技术不仅可以完美地解决太阳能自身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但其间歇性与不连续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与商业化应用。基于有机相变材料的潜热存储技术不仅可以完美地解决太阳能自身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够有效地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并存储起来。本文综述了有机相变材料进行光热转换与存储的基本方法和机理,浅谈了光热转换材料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在节能建筑、个人热管理和电子器件的热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光热转换相变储能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转换 相变 储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磨合期的磨损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鹏 樊冬娌 马海燕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2-106,共5页
以质量分数20%MoS2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后的MPX-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该复合材料的磨损量进行了测定;根据材料磨损率变化情况提出了磨合阶段的确定方法,建立磨合期的磨损过程模型;研究了对偶面粗糙... 以质量分数20%MoS2改性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在改进后的MPX-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该复合材料的磨损量进行了测定;根据材料磨损率变化情况提出了磨合阶段的确定方法,建立磨合期的磨损过程模型;研究了对偶面粗糙度和载荷对磨合期磨损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对偶面粗糙度和载荷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磨合时间不断延长;随载荷的增加,磨损率增大,当表面粗糙度为0.34μm时,其值相对较小,二者对磨合期磨损行为的影响方式不同,分别对第三体在接触面中的移动及形成过程具有明显作用;低载荷下主要为磨粒磨损,当载荷增加到0.75MPa后,出现明显的粘着磨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磨损 磨合期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复合精馏法回收丙酮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宇锋 樊冬娌 单佳慧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49-51,共3页
设计了连续复合精馏装置,精馏段采用浮阀板式结构,提馏段采用φ3×3θ环填料结构.考察了塔顶出料速度、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及回流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精馏塔较佳工艺条件为:塔顶出料速度0.32 g/min,理论塔板... 设计了连续复合精馏装置,精馏段采用浮阀板式结构,提馏段采用φ3×3θ环填料结构.考察了塔顶出料速度、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及回流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精馏塔较佳工艺条件为:塔顶出料速度0.32 g/min,理论塔板数41块,进料位置为第30~35块塔板,回流比为2.此时丙酮的质量分数和收率分别达99.08%和98.71%.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连续复合精馏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模拟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酸亚异丙酯 丙酮 连续复合精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教改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军 樊冬娌 陆亚清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2期190-191,共2页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是在原先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这两门课程的合并的基础上的一门新课程,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配套实践等环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改变,目的在于提升课...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课程是在原先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和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这两门课程的合并的基础上的一门新课程,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配套实践等环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的思考及改变,目的在于提升课程质量,培养优秀复合型工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成型 原理与工艺 教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尼龙1010的磨擦学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健明 熊党生 樊冬娌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用剂量为80 kGy及120 kGy的γ射线分别对尼龙1010进行辐照改性。以淬火45#钢为环试样分别与辐照及未辐照的尼龙1010块试样组成摩擦副,在MM-200环-块磨擦试验机上评价它们在干摩擦、水润滑及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用光学金相显微... 用剂量为80 kGy及120 kGy的γ射线分别对尼龙1010进行辐照改性。以淬火45#钢为环试样分别与辐照及未辐照的尼龙1010块试样组成摩擦副,在MM-200环-块磨擦试验机上评价它们在干摩擦、水润滑及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辐照及未辐照样品磨损后的表面形貌。研究结果发现:γ射线辐照提高了PA1010的干摩擦及油润滑耐磨性能,且辐照剂量越大,耐磨性越好。水润滑条件下,在10 kg的低载下,80 kGy剂量辐照的样品耐磨性最好,而20 kg的高载下,2个剂量辐照后的样品耐磨性都变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010 射线辐照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弹性体/棕榈酸/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园 许国栋 +3 位作者 黄河 樊冬娌 刘杰 曹宇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96,101,共7页
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为支撑框架,棕榈酸(PA)为热能存储单元,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为定形增强剂,制备了一系列POE/PA/SiO_(2)定形相变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 以聚烯烃弹性体(POE)为支撑框架,棕榈酸(PA)为热能存储单元,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SiO_(2))为定形增强剂,制备了一系列POE/PA/SiO_(2)定形相变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_(2)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定形相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且当SiO_(2)质量分数增加到5%时,封装效果最优,熔融结晶焓分别为143.9J/g和147.6J/g;经过多次冷热循环测试材料依然能保持较高的焓值,说明该定形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循环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聚烯烃弹性体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定形相变材料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错流液液萃取法分离醋酸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增辉 曹宇锋 +1 位作者 樊冬娌 单佳慧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5-6,共2页
以醋酸正丙酯—正丙醇—NaCl的复合溶液为萃取剂,采用多级错流液液萃取法对醋酸水溶液进行分离。考察了静置时间、溶剂比及萃取级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静置时间为60 min,溶剂比(S/F)为3∶1时,经过三级错流液液萃取后,萃... 以醋酸正丙酯—正丙醇—NaCl的复合溶液为萃取剂,采用多级错流液液萃取法对醋酸水溶液进行分离。考察了静置时间、溶剂比及萃取级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静置时间为60 min,溶剂比(S/F)为3∶1时,经过三级错流液液萃取后,萃余相中醋酸的质量含量为0.54%。文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 错流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聚合物材料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周金秋 樊冬娌 《纳米技术》 CAS 2021年第4期258-277,共20页
锂硫电池作为锂金属电池的一种,具有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高、硫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容量存储体系之一。但是,硫正极存在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的问题,容易导致硫活性物质丧失、容量衰退迅速、循环性能不好等,... 锂硫电池作为锂金属电池的一种,具有理论比容量和能量密度高、硫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高容量存储体系之一。但是,硫正极存在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的问题,容易导致硫活性物质丧失、容量衰退迅速、循环性能不好等,严重地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结构上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高度可调性,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对分子结构进行设计和合成,赋予聚合物材料不同的功能性。本文以功能聚合物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对聚合物硫正极材料以及锂硫电池用聚合物粘结剂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聚合物 聚合物硫正极 聚合物粘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铁、镍基催化剂在电催化氮循环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蒋玉卓 钱涛 樊冬娌 《分析化学进展》 2023年第4期500-512,共13页
氨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易液化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储氢载体,而且储存与运输技术比较成熟,具有非常广阔的产业应用前景,同时氨作为农业与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原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大规模合成氨仍采用高温与高压的Haber-Bosch工... 氨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易液化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储氢载体,而且储存与运输技术比较成熟,具有非常广阔的产业应用前景,同时氨作为农业与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原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大规模合成氨仍采用高温与高压的Haber-Bosch工艺,该工艺过程的能耗约占全球总能耗的1.4%,且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据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左右。常温常压下电催化氮气与水合成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替代技术。但目前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与直接氨燃料电池技术面临着催化剂活性低、动力学速率缓慢以及法拉第效率低等关键问题。因此,探索高活性与高选择性的新型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氮还原与直接氨燃料电池中势在必行。铁基和镍基材料具有出色的本征活性与特有的表面电子结构,作为电催化剂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论文从Fe基与Ni基电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改性出发,在电催化氮还原与直接氨燃料电池两个方面开展系列工作,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Fe基与Ni基催化剂带来的电催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氮循环 铁基催化剂 镍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法从加氢裂解C9芳烃中脱除茚满的模拟与优化(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冬娌 曹宇锋 +2 位作者 顾正桂 石健 单佳慧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07-1510,共4页
选择丙三醇为萃取剂,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萃取精馏法从加氢裂解C9芳烃中脱除茚满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考察了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溶剂比及回流比等操作参数对萃取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 选择丙三醇为萃取剂,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萃取精馏法从加氢裂解C9芳烃中脱除茚满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考察了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溶剂比及回流比等操作参数对萃取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各操作参数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当理论塔板数为45、进料位置在第24-26块塔板、萃取剂进料位置为第5块塔板、溶剂比为2.0、回流比为1时,萃取精馏塔顶馏出液中茚满的含量可控制在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茚满 加氢裂解C9 模拟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变压精馏分离乙酸乙酯与甲醇的工艺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宇锋 单佳慧 樊冬娌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5年第10期1243-1246,共4页
基于乙酸乙酯与甲醇的共沸组成随压力的变化较为敏感的特性,提出采用变压精馏分离乙酸乙酯与甲醇的工艺。以NRTL方程为热力学模型,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此分离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由汽液相平衡数据对NRTL方程中二元交互作用参数进... 基于乙酸乙酯与甲醇的共沸组成随压力的变化较为敏感的特性,提出采用变压精馏分离乙酸乙酯与甲醇的工艺。以NRTL方程为热力学模型,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此分离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由汽液相平衡数据对NRTL方程中二元交互作用参数进行回归。考察了高压塔与常压塔的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及回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压精馏可用于乙酸乙酯与甲醇的分离,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高压塔操作压力0.7 MPa,理论板数46,第35块塔板进料,回流比2,塔釜得到摩尔分数大于99.14%以上的乙酸乙酯;常压塔操作压力0.1 MPa,理论板数50,第10块塔板进料,回流比3,塔釜可得到摩尔分数大于99.98%以上的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乙酯 甲醇 变压精馏 模拟
原文传递
萃取精馏分离异丙醇与甲苯的模拟计算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宇锋 单佳慧 樊冬娌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2016年第5期548-552,共5页
选取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萃取剂,以UNIFAC方程为模型,采用Aspen Plus对萃取精馏分离异丙醇(IPA)与甲苯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别考察了萃取精馏塔与溶剂回收塔的各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一次可以得到质量含量为99.... 选取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萃取剂,以UNIFAC方程为模型,采用Aspen Plus对萃取精馏分离异丙醇(IPA)与甲苯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别考察了萃取精馏塔与溶剂回收塔的各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一次可以得到质量含量为99.33%的异丙醇与99.34%的甲苯。通过实验对该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醇 甲苯 萃取精馏 过程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