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磁场AMR薄膜磁传感优化分析与测试 被引量:1
1
作者 樊之琼 张晓明 +1 位作者 吕忆玲 毕钰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文中针对微型AMR传感器对弱磁场测量灵敏度及线性度低的问题,对微磁传感器磁电阻形状进行了分析,利用ANSYS软件仿真设计了相应的磁传感器并试验验证。仿真试验表明:设计的微型AMR薄膜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和灵敏度,可用于提高弱磁场... 文中针对微型AMR传感器对弱磁场测量灵敏度及线性度低的问题,对微磁传感器磁电阻形状进行了分析,利用ANSYS软件仿真设计了相应的磁传感器并试验验证。仿真试验表明:设计的微型AMR薄膜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和灵敏度,可用于提高弱磁场的测量精度。改变电极结构,采用Barber偏置电极,AMR传感器的线性度在偏置角为45°时最优;将磁阻两端设计为尖角模型,使得磁电阻条沿薄膜表面长度方向的磁各向异性增强,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仿真 Barber电极 线性度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磁通集聚器磁场放大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吕忆玲 张晓明 +1 位作者 陈国彬 樊之琼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14-1619,共6页
针对微型磁传感器对弱磁场测量灵敏度低的问题,利用软磁材料对外磁场的集聚放大作用来提高磁测系统的灵敏度。重点针对T-形磁通集聚器的轴向磁场放大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的磁通集聚器并进行试验测试。试验表明所设计... 针对微型磁传感器对弱磁场测量灵敏度低的问题,利用软磁材料对外磁场的集聚放大作用来提高磁测系统的灵敏度。重点针对T-形磁通集聚器的轴向磁场放大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的磁通集聚器并进行试验测试。试验表明所设计的T-形磁通集聚器具有很好的磁场线性放大作用,可用于提高弱磁场的测量精度。磁力线在磁通集聚结构内部流动的过程中发生了磁通泄漏现象;T-形磁通集聚器对外部磁场放大了约21倍;磁通集聚器的相对磁导率及空气间隙与外部磁场的放大倍数都呈非线性的关系,结构的长宽之比与外部磁场的放大倍数呈单调递增关系,结构厚度对其几乎没有影响。该研究结果能够为磁通集聚器结构设计及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 T-形磁通集聚器 外部磁场 放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通集聚结构磁场放大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吕忆玲 张晓明 +2 位作者 陈国彬 赖正喜 樊之琼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6-10,共5页
针对现阶段常用磁传感器对弱磁场测量灵敏度低的问题,利用软磁材料具备对外磁场集聚放大的特性,通过在磁传感器外部的磁通集聚结构以提高磁测系统的灵敏度。利用ANSYS软件重点分析了T形、斜线形以及条状磁通集聚结构的轴向、横向磁场放... 针对现阶段常用磁传感器对弱磁场测量灵敏度低的问题,利用软磁材料具备对外磁场集聚放大的特性,通过在磁传感器外部的磁通集聚结构以提高磁测系统的灵敏度。利用ANSYS软件重点分析了T形、斜线形以及条状磁通集聚结构的轴向、横向磁场放大特性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磁力线在磁通集聚结构内部流动的过程中发生了磁通泄漏现象,三种结构中T形磁通集聚结构对外部磁场的放大效果最好,放大倍数达21倍左右。通过对三种结构的线性工作范围进行测试,得到斜线形磁通集聚结构线性工作范围比T形磁通集聚结构线性工作范围大51%。磁传感器外加磁通集聚结构能明显提高对弱磁场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通集聚 磁场 放大特性 线性工作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线集聚器磁场矢量选择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明 樊之琼 +1 位作者 吕忆玲 王庆宾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8-152,共5页
针对现有微型传感器弱磁场探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外置磁力线聚集器,探究该集聚器对磁场矢量的选择特性,来提高磁传感器的灵敏度。在磁力线集聚器上施加不同方向的磁场,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聚器空气间隙磁场放... 针对现有微型传感器弱磁场探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外置磁力线聚集器,探究该集聚器对磁场矢量的选择特性,来提高磁传感器的灵敏度。在磁力线集聚器上施加不同方向的磁场,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集聚器空气间隙磁场放大的三分量,研究该磁力线集聚器对磁场的矢量选择特性,并针对不同平面矢量磁场,分析磁力线集聚器轴向磁场强度的放大倍数,使用高磁导率材料制作磁力线聚集器。实验表明:将矢量磁场施加在不同平面,磁力线集聚器矢量选择性较好,放大特性较好,在弱磁场环境下,磁测精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矢量 磁力线集聚器 放大特性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