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楼晓莉 宋建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68-471,共4页
关键词 纤维包膜挛缩 隆乳术后 乳房美容 假体外露 组织学结构 临床资料 重建外科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骨外固定术矫正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 被引量:1
2
作者 楼晓莉 商慧娟 宋建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的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患侧跖骨进行截骨外固定器牵引,达到理想长度后进行髂骨植骨,克氏针固定出院,门诊拆除克氏针。结果:本组8个短缩足趾经以上跖骨截骨外固定延长后均收到满意效果,平均延...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的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患侧跖骨进行截骨外固定器牵引,达到理想长度后进行髂骨植骨,克氏针固定出院,门诊拆除克氏针。结果:本组8个短缩足趾经以上跖骨截骨外固定延长后均收到满意效果,平均延长1.50cm(25%),未出现不良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效果满意,无1例短缩复发。结论:本文应用截骨外固定术矫正先天性跖骨短缩畸形,完全改善了患者的外观,相对于其他手术方法有显著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短缩 截骨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重组11P型腺病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3
作者 楼晓莉 宋建星 程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78-181,F0002,共5页
目的构建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重组11P型腺病毒,并使之转染人BJ细胞,测定其转染效率及目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PCR目的基因序列,克隆成穿梭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扩增提取质粒,鉴定正确后与骨架载体重组,鉴定重组质粒正确并无野毒后在293细... 目的构建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重组11P型腺病毒,并使之转染人BJ细胞,测定其转染效率及目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PCR目的基因序列,克隆成穿梭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扩增提取质粒,鉴定正确后与骨架载体重组,鉴定重组质粒正确并无野毒后在293细胞中扩增,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腺病毒。按不同梯度MOI值感染成纤维细胞,根据绿色荧光强度检测其转染效率。1周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目的蛋白HO-1表达情况。结果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酶切和PCR鉴定,证实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11P型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纯化后病毒滴度达到1.0×1010pfu/ml。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可在成纤维细胞中观察到胞浆内有棕褐色目的蛋白阳性颗粒表达。结论可以成功构建含人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11P型重组腺病毒并表达目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化酶 11P型腺病毒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玲华 楼晓莉 +4 位作者 姜雅斯 杨丽慧 郭四平 彭浩 郝永岗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PA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74例急性PAD患者。根据90 d改良后Rankin评分(mRS)0~2分为预后良好组,3~6分为预后不良组;使用l... 目的研究影响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PAD)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74例急性PAD患者。根据90 d改良后Rankin评分(mRS)0~2分为预后良好组,3~6分为预后不良组;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A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病变部位供血动脉所起源颅内大动脉分为前循环(n=101)、后循环组(n=73),分析前循环、后循环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增长(OR=1.071,95%CI:1.012~1.133)、入院NIHSS评分升高(OR=2.764,95%CI:1.868~4.089)、患糖尿病(OR=3.301,95%CI:1.009~10.79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OR=2.601,95%CI:1.150~4.482)是P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提示NIHSS评分以及NLR升高相较于年龄增高以及患糖尿病病史预测PAD患者不良预后的AUC更大,总体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提示其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可能更高。前循环组中LYM下降及NLR上升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后循环组中NE上升、LYM下降以及NLR上升均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结论基线NLR及NIHSS评分升高,高龄及糖尿病病史可能是PAD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可作为预测PAD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ISS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对减少隆乳手术出血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商慧娟 宋建星 楼晓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在隆乳手术中预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前瞻、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对收治的56例隆乳手术者给予术前3 d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并对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 目的研究云南白药在隆乳手术中预防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前瞻、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对收治的56例隆乳手术者给予术前3 d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并对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组总失血量减少23%(P<0.05),术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未发现与应用云南白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预防性应用云南白药为隆乳手术减少失血提供了一个有效、安全和廉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白药 预防用药 隆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促进大鼠压疮创面愈合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滢 宋建星 +1 位作者 陈江萍 楼晓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研究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对压疮动物模型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在背部制作压疮,根据创面覆盖和治疗材料的不同分为5组(n=10),分别为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组、纳米银敷料组、活性炭敷料组、洗必泰凡士林敷料组... 目的研究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对压疮动物模型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在背部制作压疮,根据创面覆盖和治疗材料的不同分为5组(n=10),分别为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组、纳米银敷料组、活性炭敷料组、洗必泰凡士林敷料组、空白对照组。比较5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组织中血管新生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在5组间均有差异,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其余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疮后第3、7、14、21d时,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组大鼠的愈合率均高于其余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创面组织中的血管新生因子和炎性因子的含量在5组间有差异,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A、VEGFB、VEGFC的mRNA含量均高于其余4组,TNF-α、IL-2、IL-8的mRNA含量低于其余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敷料有助于促进压疮创面愈合、缓解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内新生血管形成,是处理压疮创面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溃疡 纳米银 活性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股沟岛状瓣在会阴区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司婷婷 王一村 +3 位作者 楼晓莉 王滢 朱莹 宋建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验证阴股沟皮瓣作为岛状皮瓣在性器官和会阴区重建修复中应用的多样性。方法:本文报道了15例采用双侧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术(先天性阴道闭锁10例,女性假两性畸形3例,肿瘤切除术后阴道缺损2例);单侧阴股沟皮瓣修复直肠阴道瘘... 目的:验证阴股沟皮瓣作为岛状皮瓣在性器官和会阴区重建修复中应用的多样性。方法:本文报道了15例采用双侧阴股沟皮瓣阴道再造术(先天性阴道闭锁10例,女性假两性畸形3例,肿瘤切除术后阴道缺损2例);单侧阴股沟皮瓣修复直肠阴道瘘(1例)和会阴部严重瘢痕导致后尿道部缺损(1例)。结果:32例阴股沟皮瓣全部存活。其中,有2例患者的伤口部分裂开,2例患者阴道口处需要微小的矫正。虽然部分皮瓣处有毛发生长,但术后皮瓣的功能良好。结论:应用阴股沟皮瓣修复重建性器官和会阴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供区瘢痕比较隐蔽,其应用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股沟皮瓣 会阴区修复重建 阴道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楼晓莉 《海峡药学》 2013年第5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临床效果。方法 154例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合并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应用5O%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应用康惠尔透明贴直接贴在患处。结果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时红...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临床效果。方法 154例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合并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应用5O%硫酸镁湿敷,观察组应用康惠尔透明贴直接贴在患处。结果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时红肿范围(2.60±0.84)cm2vs(2.64±0.79)cm2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天观察组红肿范围(0.89±0.4)cm2、红肿减退时间(10.56±4.80)h、疼痛缓解时间(12.52±3.87)h短于对照组的(22.56±8.76)h、(19.65±7.89)h;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1.94%(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能明显减轻炎症状,缩短愈合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惠尔透明贴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增塑剂三嗪三氯丙氧基硅酸氯乙酯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霞 楼晓莉 王彦林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3,113,共4页
以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 TGIC)、四氯化硅、环氧乙烷为原料,两步反应合成三嗪三氯丙氧基硅酸氯乙酯。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合适的反应条件: n( TGIC)∶ n(四氯化硅)∶ n(环氧乙烷)= 1∶ 3∶ 10,... 以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 TGIC)、四氯化硅、环氧乙烷为原料,两步反应合成三嗪三氯丙氧基硅酸氯乙酯。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筛选出最合适的反应条件: n( TGIC)∶ n(四氯化硅)∶ n(环氧乙烷)= 1∶ 3∶ 10,第一步,在 60 ℃反应 6 h,第二步,在 45 ℃反应 2 h。通过红外光谱( FTIR)、核磁共振氢谱( 1H-NMR)、和极限氧指数( LOI)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将其应用于聚氯乙烯( PVC)中,具有优良的阻燃增塑性能,可减少增塑剂 DOP 在 PVC 中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增塑剂 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 四氯化硅 环氧乙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切口夹除术治疗全身多发性脂囊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楼晓莉 王一村 +3 位作者 王滢 吕川 陈江萍 宋建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759-760,共2页
多发性脂囊瘤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见于躯干、四肢近端和腋下,同时也好发于头颈部和面部。临床特征为多发的内含黄色油脂、大小不等的结节。自2006—2014年,我们应用小切口夹除术微创治疗全身多发性脂囊瘤患者8例,... 多发性脂囊瘤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见于躯干、四肢近端和腋下,同时也好发于头颈部和面部。临床特征为多发的内含黄色油脂、大小不等的结节。自2006—2014年,我们应用小切口夹除术微创治疗全身多发性脂囊瘤患者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脂囊瘤 微创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原文传递
腺病毒介导VEGF和HO-1联合治疗缺血随意皮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楼晓莉 陈江萍, 宋建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l65)和血红素氧化酶(HO—1)联合应用,对提高大鼠超长随意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健康纯种成年雌性SD大鼠的背部两侧各设计-6cmx1cm大小随意皮瓣。皮瓣远... 目的探讨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l65)和血红素氧化酶(HO—1)联合应用,对提高大鼠超长随意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25只健康纯种成年雌性SD大鼠的背部两侧各设计-6cmx1cm大小随意皮瓣。皮瓣远端皮下分别注射日的基因联合应用组(Ad—VEGFl65+Ad—HO-1)、基因对照组(Ad—VEGFl65)、基因对照组(Ad—HO—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对照组(Ad-11B—GFP)、病毒保存液(Ad—buffer)为空白对照组,共5组。术后7d,分别测量皮瓣的成活面积、HE染色及目的蛋白和CD31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及皮瓣新生傲血管密度(MVD)检测等。结果目的基因联合应用组皮瓣成活面积、目的蛋白表达及MVD与其他4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联合应用VEGF和HO-1基因治疗能显著增加大鼠随意皮瓣的成活面积,促进皮瓣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红素氧合酶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基因转染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12
作者 楼晓莉 张金 +1 位作者 李军辉 宋建星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418-420,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手术及修复方法,以求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对病理类型、手术及修复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所有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经... 目的 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手术及修复方法,以求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对病理类型、手术及修复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所有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经2~3年随访,局部复发2例,占28%。结论 恶性组织细胞瘤的治疗,根治切除是关键,术后再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术后应根据肿瘤类型、部位及患者一般状况,选择不同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手术治疗 修复
原文传递
核素放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1076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敬德 王一村 +1 位作者 吕川 楼晓莉 《人民军医》 2011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婴幼儿血管瘤为常见的儿童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10%~12%,男女发病比例为1∶3~1∶5,好发于面部。其特征明显,容易较早被发现。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影响患儿外貌、视力等,患儿家属往往就医心切,短期内见不到疗效即转至别处就医。
关键词 核素 放射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
原文传递
胸部CT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D-二聚体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评估价值分析
14
作者 万绍春 李光媚 +1 位作者 楼晓莉 周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21期4333-4337,共5页
目的 分析胸部CT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D-二聚体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RMP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 目的 分析胸部CT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D-二聚体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RMPP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接受胸部CT与NLR、D-二聚体检测,记录两组儿童CT定量参数[病变区域容积(LV)、病变质量(LQ)],根据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平计算NLR,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比两组儿童LV、LQ、NLR、D-二聚体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LV、LQ、NLR、D-二聚体和RMPP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胸部CT联合NLR、D-二聚体对RMPP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儿LV、LQ、NLR、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LQ、NLR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均是RMPP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LV、LQ、NLR与D-二聚体联合诊断RMP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0,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0.875、0.867、0.835、0.8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胸部CT与NLR、D-二聚体对RMP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病变区域容积 病变质量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42
15
作者 楼晓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472-4473,共2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t检验及χ2单因素检验,然后将单因素检验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80例患者中发... 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8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t检验及χ2单因素检验,然后将单因素检验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80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110例占6.96%;单因素分析9个因素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构成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夏季手术、营养不良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13、3.05、2.83、2.65。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相关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副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佳玲 方硕 +3 位作者 陶然 宋建星 杨超 楼晓莉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究水动力清创系统在副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对27例(48侧)副乳患者应用水动力清创系统进行微创治疗。于局部肿胀麻醉后行副乳清除术,并于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7例患者术后获随访3~19个月,平均6... 目的探究水动力清创系统在副乳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对27例(48侧)副乳患者应用水动力清创系统进行微创治疗。于局部肿胀麻醉后行副乳清除术,并于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7例患者术后获随访3~19个月,平均6个月。术区愈合良好,切口隐蔽,无血肿、感染、皮肤坏死及臂丛神经损伤发生,后期瘢痕不明显,患者对术后腋窝形态较满意。结论采用水动力清创系统治疗副乳,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新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房 水动力清创系统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