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基层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楚卡琳 张萍 李文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14-1715,共2页
目的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基层社区医疗提供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科门诊及社区门诊随诊的冠心病患者135例,动态心电图呈缺血型ST段压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造影结果与动态... 目的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基层社区医疗提供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科门诊及社区门诊随诊的冠心病患者135例,动态心电图呈缺血型ST段压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将造影结果与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冠心病患者110例,诊断正确率为81.5%。动态心电图检出的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能够较准确地评价老年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时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作为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治疗的筛查依据,对有创检查有顾虑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冠状动脉造影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脑卒中预后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楚卡琳 宋立清 《中国医刊》 CAS 2009年第9期46-47,共2页
目的对糖尿病(DM)合并脑卒中的临床后果及预测因子进行探讨。方法合并脑梗死2型DM者46例,非糖尿病(NDM)者211例,评估mRS、监测血管病复发、死亡情况;记录继发症和合并症的情况,比较两组出院、出院后3个月mRS,院内外卒中复发率、血管事... 目的对糖尿病(DM)合并脑卒中的临床后果及预测因子进行探讨。方法合并脑梗死2型DM者46例,非糖尿病(NDM)者211例,评估mRS、监测血管病复发、死亡情况;记录继发症和合并症的情况,比较两组出院、出院后3个月mRS,院内外卒中复发率、血管事件死亡率。结果①院内继发症与合并症差异无显著性;②DM组总合并症发生率较NDM组高,差异有显著性;③DM组院内及3个月复发率均高于NDM组,院内、3个月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④DM组出院、3个月mRS≥3分者高于NDM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2型DM是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因素,年龄、NIHSS≥12、合并DM是出院时mRS评分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左侧脑梗死、大血管性、存在院内继发症是3个月后mRS评分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糖尿病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检测
3
作者 楚卡琳 孙华毅 +1 位作者 臧艾 刘军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2期22-22,共1页
病例选择:冠心病(CHD)患者76例,均按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的CHD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6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9岁(年龄范围60~85岁),陈旧性心肌梗塞28例。上述病例剔出了左室肥厚、预激的患者,也不含有长期服用洋地黄、奎尼丁等可... 病例选择:冠心病(CHD)患者76例,均按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的CHD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6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9岁(年龄范围60~85岁),陈旧性心肌梗塞28例。上述病例剔出了左室肥厚、预激的患者,也不含有长期服用洋地黄、奎尼丁等可能影响ST段的药物。 76例CHD患者24小时Holter检测,68例有缺血改变,发作218阵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奎尼丁 左室肥厚 陈旧性心肌梗塞 HOLTER 阵发性室上速 严重心律失常 窦房阻滞 室性心律失常 窦性停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心脏状况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萍 赵兴山 +6 位作者 楚卡琳 范丽雯 李晓玉 康健 宋丽清 孙华毅 范军 《中国医药》 2007年第8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临床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提供临床全面证据。方法404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4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124例、单支病变组102例、双支病变组91例、三支病变...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的临床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防治提供临床全面证据。方法404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其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分为4组:无冠状动脉病变组124例、单支病变组102例、双支病变组91例、三支病变组87例,观察对比一般临床状况、临床相关生化指标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状况等临床特征。结果随冠状动脉病变侵犯血管支数的增加,患者年龄增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增加,其中以糖尿病病变最显著;血生化指标中尿酸、肌酐、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左心房扩大、心功能减退增加,其中女性患者心脏结构多项指标改变明显。结论年龄、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尿酸、肌酐、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病变范围越广,心脏结构改变越明显,心室收缩功能受损越重,此情况在女性冠心病患者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丽清 宋少英 +2 位作者 楚卡琳 张萍 薛嫱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149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颅外段颈动脉斑块指数(PI)。分别以全天平均脉压(PP)第33及第67百分位...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149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及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颅外段颈动脉斑块指数(PI)。分别以全天平均脉压(PP)第33及第67百分位数(57及67mmHg)为界值,将所有病例分为A、B、C三组,比较各组P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CCA)狭窄发生率。结果①颈动脉PI与平均收缩压、PP均呈正相关,P<0.01;②A、B、C三组间年龄及颈动脉PI呈上升趋势,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CA狭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9.309,95%CI为2.001~186.306,P<0.05)、PP(OR2.063,95%CI为1.215~3.506,P<0.01)是CCA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外段颈动脉PI与PP显著相关,年龄、PP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脉压 颈动脉 斑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肌梗塞性Q波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肇禧 楚卡琳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4年第2期81-82,共2页
病理性Q波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在非心肌梗塞情况下,也可出现病理性Q波,现分述如下: 一、正常时出现的Q波 1.Q_T_:正常时LⅢ导可出现大的Q波,呈QR或Qr型,时限可到0.04秒。 (1)原因:若心脏呈横位,同时前额面QRS环顺时针运行时... 病理性Q波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在非心肌梗塞情况下,也可出现病理性Q波,现分述如下: 一、正常时出现的Q波 1.Q_T_:正常时LⅢ导可出现大的Q波,呈QR或Qr型,时限可到0.04秒。 (1)原因:若心脏呈横位,同时前额面QRS环顺时针运行时,可出现Q_T_。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波 下壁心梗 左束支传导阻滞 前间壁心梗 侧壁心梗 横位 左室肥厚 高血钾症 电轴 左前分支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变化的意义
7
作者 张萍 刘肇禧 +2 位作者 范军 楚卡琳 赵兴山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2例AMI患者(AMI组)及51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Con组)的血脂变化,尤其是TG及HDL-C与AMI的关系。结果:AMI组患者不仅TC升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02例AMI患者(AMI组)及51例冠脉造影阴性患者(Con组)的血脂变化,尤其是TG及HDL-C与AMI的关系。结果:AMI组患者不仅TC升高,且TG也明显升高,高甘油三酯组(HTG)HDL-C有明显降低,二者比值TG/HDL-C水平、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2±0.99)vs(1.28±0.52),P<0.01;(4.74±1.53)vs(3.86±0.88),P<0.01]。结论:AMI患者各项血脂可有不同程度改变,但以TG/HDL-C及TC/HDL-C比值变化更为明显,二者是对AMI的发病危险有重要预测价值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血脂 A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宋丽清 李小玉 +1 位作者 楚卡琳 张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071-1073,共3页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干部科因怀疑冠心病或原有冠心痛需要介入治疗而作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查颅内动脉狭窄情况。所有病例根据CAG...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干部科因怀疑冠心病或原有冠心痛需要介入治疗而作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查颅内动脉狭窄情况。所有病例根据CAG受累血管数分为4组:正常组、1、2、3支病变组。结果 82例患者CAG冠状动脉正常组17例,1、2、3支病变组分别为25、22、18例。4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分别为23.5%、28.0%、59.1%、66.7%;趋势卡方检验结果,P〈0.01,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颅内动脉狭窄率(62.5%)高于单支病变组(2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4.542,95%CI为1.434~14.393;P〈0.05)。结论 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增加,颅内动脉狭窄率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增强大鼠慢性缺氧性肺高压的研究
9
作者 黎文 赵斌 楚卡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6年第4期18-19,共2页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摸型,通过注入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CHPH的调节作用。方法:Wistar大鼠(n=30)进行1周及2周缺氧,每时程缺氧大鼠按性别、年龄、体重配伍,分至对照组、缺...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摸型,通过注入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探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对CHPH的调节作用。方法:Wistar大鼠(n=30)进行1周及2周缺氧,每时程缺氧大鼠按性别、年龄、体重配伍,分至对照组、缺氧组、缺氧+L—NAME组。缺氧采用常压低氧舱法(O_2 11%,CO_2<3%),缺氧前腹腔注射L—NAME(4mg·Kg^(-1))。在1周及2周缺氧结束时对肺动脉平均压(PAMP)进行测定。结果:(1)缺氧1周及2周大鼠PAMP较对照组升高,其中缺氧2周大鼠比对照组PAMP升高有显著性(P<0.05)。(2)L—NAME明显增强大鼠PAMP(P<0.05)。 结论:(1)慢性缺氧可以引起肺动脉高压;(2)L—NAME对CHPH有增强作用说明内源性NO的释放对CH-PH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慢性缺氧 精氨酸甲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阻滞前后对房室顺传功能影响的对比性研究
10
作者 孙华毅 楚卡琳 刘肇禧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5年第2期69-70,共2页
近年来随着临床电生理学的进展,对房室传导功能的评价方法日趋完善,认识也日益加深。而植物神经因素对房室顺传功能的影响目前国内报导甚少。本文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法测定迷走神经阻滞前后房室顺传功能的各生理参数,并做对比性研究以... 近年来随着临床电生理学的进展,对房室传导功能的评价方法日趋完善,认识也日益加深。而植物神经因素对房室顺传功能的影响目前国内报导甚少。本文采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法测定迷走神经阻滞前后房室顺传功能的各生理参数,并做对比性研究以探讨迷走神经张力对房室传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传 迷走神经阻滞 房室结 对比性研究 功能影响 房室传导功能 植物神经 文氏 希氏束 生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T改变与冠脉血供的定位(摘要)
11
作者 陈南群 楚卡琳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3期57-57,共1页
冠状动脉病,出现ST—T缺血、损伤,同样和心肌梗塞一样,与动脉支供血有着定位关系。ST—T改变随心肌缺血、损伤范围程度而异,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发生病态变化。在心电图诊断上,应与其它病因不同的心肌缺血区分开... 冠状动脉病,出现ST—T缺血、损伤,同样和心肌梗塞一样,与动脉支供血有着定位关系。ST—T改变随心肌缺血、损伤范围程度而异,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可以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发生病态变化。在心电图诊断上,应与其它病因不同的心肌缺血区分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缺血型、损伤型ST—T改变,好发于左室心外膜或心内膜下区域。右室虽然可发生,但常规体表心电图不具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头胸(HC)导联,为右室供血不足、梗塞提供了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 心电图特征 血供 体表心电图 ST—T改变 电生理 心电图诊断 右冠状动脉 头胸 左旋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律性异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12
作者 陈南群 楚卡琳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5年第1期34-34,共1页
自律性异常的心律失常,系指由于舒张(4)期自动去极化异常所形成的兴成。表现①窦性节律改变,安静状态时窦性快于每分钟100次及慢于每分钟50次,窦性停搏,窦性心律不齐。②异位节律活动,由潜在起搏点所产生的自动兴奋节律。表现被动性异... 自律性异常的心律失常,系指由于舒张(4)期自动去极化异常所形成的兴成。表现①窦性节律改变,安静状态时窦性快于每分钟100次及慢于每分钟50次,窦性停搏,窦性心律不齐。②异位节律活动,由潜在起搏点所产生的自动兴奋节律。表现被动性异位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性 异常表现 异位节律 房室交界区 窦性节律 逸搏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安静状态 被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小板功能的激活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萍 高秉新 +2 位作者 赵兴山 范丽雯 楚卡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心血管急症这一 ,链激酶 (SK)、尿激酶 (UK)同属第一代溶栓剂 ,在我国AMI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SK与UK静脉溶栓对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肾素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 197...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心血管急症这一 ,链激酶 (SK)、尿激酶 (UK)同属第一代溶栓剂 ,在我国AMI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SK与UK静脉溶栓对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肾素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 4 5例 ,其中 16例使用SK治疗 (SK组 ) ,14例使用UK溶栓治疗 (UK组 ) ,15例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即刻及发病后 2 4h、第 7天分别采卧位静脉血 5ml,测定血栓素B2 (TXB2 )、 6 酮 前列腺素Fla (6 -keto -PGFla)、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的水平。结果 TXB2 在SK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各点均有升高 ,二者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UK组治疗后 (即发病后 2 4h、 7thd)较对照组、SK组明显升高 ;6 -keto-PGFla在 3组无变化 ;二者比值TXB2 / 6 -keto -PGFla (T/P)在UK组也明显升高 ;PRA、AngⅡ 在 3组呈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梗后及SK、UK溶栓后血小板活性均有增强 ,UK和SK相比 ,前者使血小板活化作用更强。这种作用可能会限制溶栓的效果 ,故溶栓治疗中尤其UK溶栓时更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包括加大阿司匹林剂量或加用其他更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血小板功能 链激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抗血小板治疗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萍 李晓玉 +4 位作者 楚卡琳 宋丽清 范丽雯 康健 赵兴山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69-77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高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老年冠心病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8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中年组(<60岁),普通老年组(60岁...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高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老年冠心病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80例.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中年组(<60岁),普通老年组(60岁≤年龄<75岁),高龄老年组(≥75岁)。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尿酸等生化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调查既往史;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1975年分类标准评价,冠状动脉的危险因素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冠状动脉积分较中年组高,高龄老年组最明显(P<0.01);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比例均升高,高龄老年组右冠状动脉积分高于普通老年组(P<0.05)。②普通与高龄老年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中年组明显减低(P<0.05),高龄老年组比普通老年组更低(P<0.05)。③年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空腹血糖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与冠状动脉积分明显相关。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而严重,且心功能差,高龄老年患者更明显;年龄因素不可控制,因此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甚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在老年人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萍 彭京京 +4 位作者 杨芳 楚卡琳 张莲娜 杨文革 安学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6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已诊断但病情不稳定需介入治疗老年患者,住院后分别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冠动)造影检查。腺苷负荷试验心... 目的评价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在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6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已诊断但病情不稳定需介入治疗老年患者,住院后分别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冠动)造影检查。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采集系统,腺苷以140μg·kg^-1·min^-1静脉注射,用药时间6min,注射过程中全程监测心电图、血压及患者的症状。于注射腺苷3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mTc—MIBI925 MBq,1.5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显像。冠脉造影按常规程序,在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前后1周内进行。结果63例中,53例冠脉造影阳性,10例阴性,而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51例阳性,7例阴性。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77.8%,准确性为92.1%。53例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病变中,单支病变29例,二支14例,三支10例;累及左前降支(LAD)44支,左回旋支(LCX)18支,右冠脉(RCA)25支。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判断血管病变以LAD敏感性最高,达到95.5%;RCA次之,为84.0%;LCX最差,仅为55.6%;但特异性可达100%。监测过程中,32例(50.0%)患者发生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事件发生。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尤其对探查和定位严重的冠脉病变准确性更高;腺苷负荷试验过程中副作用小,且因检查无创,因此在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心肌再灌注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68例服胺碘酮的75岁以上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甲功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艳 李晓玉 +2 位作者 范斌 楚卡琳 张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2期4273-4275,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甲状腺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68例,记录胺碘酮治疗方案与疗效、甲状腺变化及随访干预措施情况。结果:老年人服用胺碘酮引起甲状腺疾病发生率为3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甲状腺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68例,记录胺碘酮治疗方案与疗效、甲状腺变化及随访干预措施情况。结果:老年人服用胺碘酮引起甲状腺疾病发生率为31.8%(22/68),以甲状腺功能减退25.7%(18/68)为主,大致为甲状腺功能亢进(6.1%,4/68)的4倍。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方案出现的甲状腺功能紊乱多数经过减量或停药逆转或恢复。结论:老年人服用胺碘酮甲状腺功能紊乱发生率高,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应更密切地监测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紊乱经胺碘酮及时减量或停药等措施多能逆转或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不良反应 甲状腺 心律失常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小板功能改变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萍 高秉新 +2 位作者 赵兴山 楚卡琳 范丽雯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素A2(TXA2)水平对静脉溶栓老年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并从血小板活性改变探讨可能的影响原因。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老年未溶栓组16例,只接受常规治疗;老年溶栓组14例;青年溶栓组20例。均于入院即刻口服阿司匹林0.3g,... 目的探讨血栓素A2(TXA2)水平对静脉溶栓老年患者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并从血小板活性改变探讨可能的影响原因。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老年未溶栓组16例,只接受常规治疗;老年溶栓组14例;青年溶栓组20例。均于入院即刻口服阿司匹林0.3g,1次/d,共3d;后改为0.1g,1次/d。老年未溶栓组接受常规治疗;其他两组在心肌梗死6h内接受溶栓治疗,并于入院即刻、发病后24h、第7天分别测定TXA2代谢产物TXB2、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血浆水平。结果3组患者发病后24hTXB2水平较各自入院即刻明显升高;入院第7天老年未溶栓组、青年溶栓组TXB2水平均下降至入院即刻水平;而老年溶栓组TXB2水平持续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溶栓早期血小板活性明显升高,老年人心肌梗死溶栓后可持续达1周;因此溶栓后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后老年人这种血小板活性持续增强可能与溶栓后更易造成老年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活性 血栓素A2 阿司匹林抵抗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前列腺良性增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丽清 李晓玉 +1 位作者 楚卡琳 张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的关系。方法选择145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前列腺及颅外段颈动脉,分为BPH和非BPH组(NBPH).比较两组的颈动脉斑块指数(PI)及颈总动脉(CCA...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的关系。方法选择145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前列腺及颅外段颈动脉,分为BPH和非BPH组(NBPH).比较两组的颈动脉斑块指数(PI)及颈总动脉(CCA)狭窄率。结果BPH组114例,NBPH组31例。两组CCA的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组CCA狭窄率及颈动脉PI,BPH组(35.1%、(6.11±2.26)分]高于NBPH组[12.9%、(5.06±1.73)分,P〈0.053。年龄、高尿酸血症、BPH均与CCA狭窄独立相关(P〈0.05);CCA狭窄患者并存BPH的发生率是非CCA狭窄患者的4.279倍(95%CI 1.214~15.084,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与BPH可能具有相关性,BPH可能是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损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前列腺增生 颈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