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节性红斑女性因素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张堂德 曹化琴 +1 位作者 邱贤文 梁应权 《皮肤病与性病》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9-19,共1页
结节性红斑女性因素的临床分析张堂德,曹化琴,邱贤文,梁应权结节性红斑好发于女性,女性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生理性变化。目前尚没有报道充分说明这些生理变化是否与结节性红斑的产生与发展有关。本文从临床上探讨41例女性结节性红... 结节性红斑女性因素的临床分析张堂德,曹化琴,邱贤文,梁应权结节性红斑好发于女性,女性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生理性变化。目前尚没有报道充分说明这些生理变化是否与结节性红斑的产生与发展有关。本文从临床上探讨41例女性结节性红斑与多种女性因素之间的关系。1.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 结节性红斑 女性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磁场对慢性小腿溃疡的疗效及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梁应权 袁云华 +1 位作者 张文玉 张堂德 《中华理疗杂志》 1994年第1期24-25,共2页
应用静磁场治疗25例慢性小腿溃疡,并在治疗前后作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表明,静磁疗法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及充血,改善局部循环,从而促进表皮生长,加速溃疡愈合.
关键词 磁疗法 溃疡 皮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监测及趋势分析--植被数量生态学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白·图格吉扎布 梁应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7-976,共10页
系统监测可以对危机发出预警,是防治灾害的重要手段。生态监测的基础是植被监测。多物种×多样本×多年的植被定位监测数据隐含着植被变化的信息。该文探索描述植被的数学工具,提出植被监测数据的趋势分析方法。植被是资源竞争... 系统监测可以对危机发出预警,是防治灾害的重要手段。生态监测的基础是植被监测。多物种×多样本×多年的植被定位监测数据隐含着植被变化的信息。该文探索描述植被的数学工具,提出植被监测数据的趋势分析方法。植被是资源竞争系统,可以用多维空间的向量来表示。在向量空间(射影空间),不是"距离",而是"方向"决定区别;在植被科学,不是"产量",而是"组成"决定区别。新方法用多维空间的位置向量来表示植被:向量的方向表示植被的组成、两向量夹角余弦值表示相似、向量长度表示植被总体。在简缩数据时,用"中心化"滤去样本噪音、"标准化"滤去系统噪音,得到状态向量。在趋势分析时,定义后、前状态向量的比值为变化趋势;用当年的状态和趋势的乘积来预报次年的状态。到次年,再用实测数据修正、更新来自去年的预报,是为"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能降低监测成本,有效地使用历史数据,提高分析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监测 趋势分析 时间系列 超球面模型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活动期表皮及真皮的超微结构
4
作者 黄卓垣 赵彤 +1 位作者 李春德 梁应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293-296,共4页
对21例寻常型银屑病活动期的皮损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表皮层的基底细胞、棘细胞增殖活跃,细胞间隙增宽、增宽的间隙内有沉积物,桥粒数目减少,细胞表面有微绒毛样突起,基底膜厚薄不均。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外有中性白细胞、... 对21例寻常型银屑病活动期的皮损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表皮层的基底细胞、棘细胞增殖活跃,细胞间隙增宽、增宽的间隙内有沉积物,桥粒数目减少,细胞表面有微绒毛样突起,基底膜厚薄不均。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外有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胶原纤维肿胀变性.上述结果提示:银屑病表皮及真皮均有病理改变.细胞间的沉积物可能为抗原抗体复合物,肥大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表皮 超微结构 真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皮损内纤维蛋白的光镜与电镜观察
5
作者 张堂德 梁应权 《皮肤病与性病》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8,共4页
用普通病理、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电镜观察了7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皮损内纤维蛋白,发现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是纤维蛋白沉积的结果,纤维蛋白沉积是继发性的,但它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血管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免疫荧光技术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所美国大学里的外国物理研究生
6
作者 Howard,M 梁应权 《物理通报》 1993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物理学 教学 研究生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毛祖豪 梁应权 +3 位作者 鲍永耀 罗深秋 王应斌 张胜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变化。方法通过粘附式细胞仪用吖啶橙染色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切片 ,测表皮各层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结果正常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 ,棘层较其他各层均高... 目的探讨正常人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的变化。方法通过粘附式细胞仪用吖啶橙染色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切片 ,测表皮各层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结果正常表皮细胞DNA综合荧光值、荧光密度、面积 ,棘层较其他各层均高(P<0.01) ,其余各层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角质下层仍存在DNA荧光 ,角质上层DNA荧光极淡。结论正常人表皮细胞DNA含量、浓度、分布范围以棘层最高 ,DNA合成最旺盛的部位在棘层 ,基底细胞DNA合成受到抑制 ,颗粒层细胞DNA不降解 ,可能仅发生了变性 ,而DNA降解的部位在角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表皮细胞 增殖期 终末分化
原文传递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皮肤溃疡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堂德 何红兵 +1 位作者 邱贤文 梁应权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6-256,共1页
用本院自制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治疗皮肤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由于我们采用自身皮肤溃疡作为对照,所以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皮肤溃疡的病人才被选为观察对象。特殊感染与恶性肿瘤性溃疡不作为观察对象。共观... 用本院自制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治疗皮肤溃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由于我们采用自身皮肤溃疡作为对照,所以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皮肤溃疡的病人才被选为观察对象。特殊感染与恶性肿瘤性溃疡不作为观察对象。共观察14例,皮肤溃疡总数达42个,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8~7l岁,平均44.8岁。按病因可分为三类即:静脉曲张性溃疡(5例)、褥疮溃疡(4例)和血管炎性溃疡(5例)。三类皮肤溃疡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溃疡数、平均面积、平均深度与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溃疡 内皮 细胞生长因子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寻常型银屑病受累表皮细胞在增殖与终末分化中DNA量的变化
9
作者 毛祖豪 张堂德 +1 位作者 梁应权 鲍永耀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受累表此细胞 DNA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荧光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幸福全靠毛主席
10
作者 梁应权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6年第4期32-33,共2页
一儿七六年九月九日,是我一生最悲痛的日子。这天下午四时,我们聚焦在校大礼堂里,在庄严而肃敬的气氛中,传来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不幸逝世的消息。我顿时觉得:悲恸冲屋字,饮泣震心田;哀泪夺眶出,巨痛荡胸间。
关键词 毛主席 幸福 大礼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机械顺序分离法分离人表皮各层细胞
11
作者 毛祖豪 梁应权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5-266,共2页
为探明表皮增殖及终末分化,并为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用改良的酶一机械顺序分离法分离人表皮各层细胞,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剂:胰蛋白酶(1∶250,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小牛血清(杭州四... 为探明表皮增殖及终末分化,并为皮肤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我们用改良的酶一机械顺序分离法分离人表皮各层细胞,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剂:胰蛋白酶(1∶250,华美生物工程公司),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公司),DMEM(Sigma公司),胶原蛋白(自制,方法见参考文献[1]),PBS(0.01mmol/L,pH7.4),青霉素,链霉素,D-Hank液。材料:正常人皮肤,带真皮及皮下组织,来自本院手术室。 (二)方法: 1.表皮与真皮的分离:将皮肤放入含青、链霉素各400U/ml PBS中,4℃,浸泡1小时,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 分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