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燃煤气气氛下NO_x排放特性与建模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梁占伟 陈鸿伟 +2 位作者 杨新 许文良 赵争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65-4271,共7页
以300MW煤/气混燃锅炉为研究对象,理论计算了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及煤粉的热量混燃比对烟气量的影响特性,对混燃煤气协同分级配风条件下的NO_x排放特性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NO_x排放浓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高炉煤... 以300MW煤/气混燃锅炉为研究对象,理论计算了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及煤粉的热量混燃比对烟气量的影响特性,对混燃煤气协同分级配风条件下的NO_x排放特性进行了优化实验研究,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NO_x排放浓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配比为0.3时产生的理论烟气量与纯然煤工况相当;混燃高炉煤气使得炉膛温度温差减小,有利于控制NO_x排放;随着高炉煤气热量混燃比和分离燃尽风率的增加NO_x排放浓度逐渐降低,而飞灰含碳量逐渐增加。综合衡量NO_x排放浓度和飞灰含碳量,高炉煤气(BFG)与焦炉煤气(COG)的最佳热量混燃比配比应低于1.3,最佳的分离燃尽风率为24%。通过对比所建立的3种NO_x排放预测模型,发现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准确表达锅炉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分级配风 NOX排放 模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混燃锅炉运行优化与智能算法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占伟 陈鸿伟 +3 位作者 杨新 许文良 赵争辉 张志远 《自动化仪表》 CAS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提高煤/气混燃机组的锅炉效率,以某300 MW煤/气混燃锅炉为对象,对热量混燃比、分级配风、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及锅炉效率进行了优化。基于优化试验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优化BP(GABP)神经网络等... 为提高煤/气混燃机组的锅炉效率,以某300 MW煤/气混燃锅炉为对象,对热量混燃比、分级配风、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及锅炉效率进行了优化。基于优化试验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优化BP(GABP)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了锅炉效率智能算法预测模型。采用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评价了模型预测精度和预测值相对于试验值的平均偏离情况。试验与预测结果表明:随着高炉煤气热量混燃比的增加,锅炉效率由92.87%降到了90.82%,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的最佳配比应小于1.3;锅炉效率随着分离燃尽风开度的增加而降低,最优开度为4层,均开至100%。通过对比3种预测模型的性能发现,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具有较强的逼近能力和泛化能力。该模型对锅炉效率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2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混燃比 分级配风 燃烧优化 智能算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B锅炉燃烧调整参量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梁占伟 赵斌 +2 位作者 陈鸿伟 李均昊 邢士伟 《电站系统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5,27,共4页
针对唐山开滦东方发电有限公司490 t/h CFB锅炉启动调试过程,对影响锅炉燃烧的煤质、给煤量、床温、床压、返料量、风量等可调整参量进行了分析,并对机组从75 MW升至136 MW负荷过程中各参变量之间的耦合特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CFB 启动 燃烧调整 可调变量 耦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烧煤气协同分级配风对锅炉热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占伟 陈鸿伟 +1 位作者 赵争辉 张梅有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187,210,共7页
以煤粉掺烧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热量掺烧比协同分级配风对锅炉主蒸汽、再热蒸汽吸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掺烧高炉煤气或焦炉煤气对辐射换热量和对流换热量的分配作用相反;同时掺烧高炉煤气... 以煤粉掺烧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炉煤气与焦炉煤气热量掺烧比协同分级配风对锅炉主蒸汽、再热蒸汽吸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掺烧高炉煤气或焦炉煤气对辐射换热量和对流换热量的分配作用相反;同时掺烧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时,主蒸汽、再热蒸汽吸热量均以对流换热为主,总吸热量均增加;高炉煤气二次风门开度增大会使再热蒸汽吸热量增加,而对于主蒸汽,对流换热量的增加未能抵消辐射换热量的减少;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对流换热量均随着煤粉二次风门开度的增大而减少,且随着分离燃尽风(SOFA)风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燃锅炉 高炉煤气 焦炉煤气 热量掺烧比 分级配风 热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对准东煤水洗液中碱/碱土金属离子萃取动力学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志远 陈鸿伟 +2 位作者 于海龙 杨新 梁占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774,共7页
超分子化合物冠醚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具有特殊的选择性配合能力,将其应用于煤化工领域中,为研究煤中自带单一碱/碱土金属元素对煤燃烧、热解、气化的影响提供新方法。研究了稀释剂种类、冠醚种类、萃取时间、冠醚浓度、萃取温度对准东煤... 超分子化合物冠醚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具有特殊的选择性配合能力,将其应用于煤化工领域中,为研究煤中自带单一碱/碱土金属元素对煤燃烧、热解、气化的影响提供新方法。研究了稀释剂种类、冠醚种类、萃取时间、冠醚浓度、萃取温度对准东煤水洗液中碱/碱土金属的萃取影响。结果表明,稀释剂极性越大,冠醚萃取效果越好。相同孔径的不同种类冠醚对相同离子的配位能力有差异,这是由于冠醚环上的取代基不同造成的。氯仿作为稀释剂,二环己基18-冠醚-6作为萃取剂,对准东煤水洗液中非Na碱/碱土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能力和萃取能力。提高有机相萃取剂浓度可有效提升萃取率,但分离系数并不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萃取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醚 准东煤 碱金属 碱土金属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碱土金属对煤热解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鸿伟 张志远 +2 位作者 翟建军 杨新 梁占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0,共7页
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碱/碱土金属对煤热解影响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煤催化热解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接触面积有限,机械混合法不能使催化剂对热解发挥出最佳催化效果;离子交换法和浸渍法负载的催化剂催化特性较... 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碱/碱土金属对煤热解影响的研究方法及其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煤催化热解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接触面积有限,机械混合法不能使催化剂对热解发挥出最佳催化效果;离子交换法和浸渍法负载的催化剂催化特性较好,但操作工艺复杂,催化剂不易回收利用;利用煤中固有碱/碱土金属进行催化热解,是未来煤热解技术的发展方向;逐级萃取法存在局限性,且研究结果有较大争议;借助冠醚特殊的选择性络合能力,可以有效针对煤中固有单一碱/碱土金属进行热解研究,为煤中固有碱/碱土金属催化热解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碱/碱土金属 机械混合法 浸渍法 离子交换法 逐级萃取法 冠醚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还原性气氛中碱金属盐对煤灰沾污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陈鸿伟 张志远 +2 位作者 何骏鹏 梁占伟 杨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4,共7页
将碱金属盐添加剂折算为对应的碱金属氧化物加入不同种类的煤灰中,在弱还原性气氛中进行烧结实验以研究煤灰沾污特性.结果表明:天池能源煤具有较强的沾污特性,这是因为其煤灰中Na元素含量较高;煤灰中加入碱金属盐可以明显促进煤灰的烧结... 将碱金属盐添加剂折算为对应的碱金属氧化物加入不同种类的煤灰中,在弱还原性气氛中进行烧结实验以研究煤灰沾污特性.结果表明:天池能源煤具有较强的沾污特性,这是因为其煤灰中Na元素含量较高;煤灰中加入碱金属盐可以明显促进煤灰的烧结,降低煤灰的初始沾污温度;煤灰的沾污特性受到碱金属盐与灰样中固有矿物成分的共同作用;低温阶段Na基化合物对煤灰烧结特性的影响强于K基化合物,而高温阶段则是K基化合物的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 碱金属 沾污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算法的双流化床循环流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鸿伟 祁海波 +1 位作者 梁占伟 杨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准确预测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的颗粒循环流率Gs,设计并搭建了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研究了提升管流化风速、二次风量、二次风送风方式、二次风口高度及二次风口数量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 为准确预测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的颗粒循环流率Gs,设计并搭建了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研究了提升管流化风速、二次风量、二次风送风方式、二次风口高度及二次风口数量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对比找出了最优模型,对颗粒循环流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Gs随着提升管流化风速和二次风量的增大而增加,二次风量超过一定值后,增加的趋势变缓;二次风径向引入比切向引入时的Gs大;Gs对二次风口高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应用该BP神经网络模型得出的Gs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平均偏差为0.07 kg/(m2.s),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49%,模型准确地预测了提升管送风特性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流化床 颗粒循环流率 提升管 LM算法 送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峰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的建模预测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鸿伟 梁占伟 +3 位作者 赵斌 高明非 赵争辉 张志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69-872,共4页
调峰燃煤机组的运行对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CR-DeNO_x)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比较BP神经网络(BP)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BP(GABP)算法的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得到出口NO_x浓度和氨逃逸浓度预测的最佳模型。结果表明,对出口NO_x... 调峰燃煤机组的运行对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SCR-DeNO_x)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比较BP神经网络(BP)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BP(GABP)算法的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得到出口NO_x浓度和氨逃逸浓度预测的最佳模型。结果表明,对出口NO_x浓度和氨逃逸浓度预测的最佳模型均为GABP算法的间接模型。该模型不仅精度高,可以适应不同的负荷,而且可以同时预测出口NO_x浓度和氨逃逸浓度。对出口NO_x浓度预测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仅为2.76mg/m3和4.49%;对氨逃逸浓度预测的相对误差基本都在±50%以内,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13mg/m3和2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峰燃煤机组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NOx 氨逃逸 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146例支气管结核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魏喜玲 梁占伟 +1 位作者 李志惠 刘欣燕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5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与单纯局部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支气管结核病人随机分为5组,即单纯氩氦刀治疗组、高频电刀治疗组、冷冻治疗组、球囊扩张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高频电刀或氩氦刀或冷冻治疗+球囊扩...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与单纯局部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支气管结核病人随机分为5组,即单纯氩氦刀治疗组、高频电刀治疗组、冷冻治疗组、球囊扩张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高频电刀或氩氦刀或冷冻治疗+球囊扩张),以上治疗均在全身标准四化抗结核治疗及辅助局部注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微创介入治疗。观察比较经气管镜局部综合治疗组与各单纯局部治疗组的近期疗效。结果高频电刀组:平均治疗1.18次,有效率30.23%;氩气刀治疗组:平均治疗1.29次,有效率31.91%;冷冻治疗组:平均治疗0.55次,有效率15.00%;球囊扩张组:平均治疗0.73次,有效率18.69%;综合治疗组:平均治疗0.83次,有效率96.69%。结论支气管结核全身药物治疗疗效较差,辅助支气管镜局部综合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经支气管镜单纯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催化煤焦CO_2气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鸿伟 赵振虎 +1 位作者 韩亮 梁占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96,112,共5页
以分析纯CaO为催化剂,利用固定床实验研究了烟煤煤焦等温CO2催化气化反应特性,分析了添加方式和添加比例对煤焦催化气化影响。研究表明:机械混合添加CaO对煤焦气化影响不大;去离子水浸渍添加时,去离子水对煤焦气化特性影响与温度有关,... 以分析纯CaO为催化剂,利用固定床实验研究了烟煤煤焦等温CO2催化气化反应特性,分析了添加方式和添加比例对煤焦催化气化影响。研究表明:机械混合添加CaO对煤焦气化影响不大;去离子水浸渍添加时,去离子水对煤焦气化特性影响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去离子水浸渍后煤焦气化特性与原煤煤焦之间差别越不明显;不同温度下煤焦催化气化CaO装载饱和度均为5%,且气化反应活性随温度的升高和催化剂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比对常用反应动力学机理函数相关系数大小确定煤焦催化气化反应符合n=2的三维扩散方程,并计算得到气化反应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速率常数等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催化气化 烟煤煤焦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盐对准东煤CO_2吸附能力及气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志远 陈鸿伟 +2 位作者 赵争辉 于海龙 梁占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29-1636,共8页
为探究不同化学形态的钠盐对准东煤CO_2吸附能力及气化特性影响,对酸洗后的准东煤采用溶液浸渍法负载钠盐。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4种负载钠盐的煤样和酸洗煤样的气化反应性和CO_2吸附能力,并对5种煤样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为探究不同化学形态的钠盐对准东煤CO_2吸附能力及气化特性影响,对酸洗后的准东煤采用溶液浸渍法负载钠盐。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4种负载钠盐的煤样和酸洗煤样的气化反应性和CO_2吸附能力,并对5种煤样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负载钠盐可显著降低煤样起始气化温度和气化所需活化能,提高气化反应活性指数和吸附CO_2的能力。实验选用的4种钠盐对准东煤CO_2气化反应催化作用强弱依次是:Na_2CO_3>NaHCO_3>Na_2SO_4>NaCl。煤样的CO_2强化学吸附能力可反映出煤样的CO_2气化反应活性。随机孔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酸洗煤的CO_2气化过程,而修正的随机孔模型则能更好地反映负载钠盐煤样的CO_2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钠盐 催化剂 化学吸附 气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机组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实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鸿伟 梁占伟 +3 位作者 赵斌 高明非 张梅有 赵争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细颗粒物可长期悬浮于大气中造成雾霾,燃煤机组作为细颗粒物主要排放源之一,可通过安装静电除尘器(ESP)和湿法烟气脱硫(WFGD)装置控制烟气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本文基于某600 MW燃煤机组的煤质和飞灰特性,实验研究了烟气调质(FGC)对ESP... 细颗粒物可长期悬浮于大气中造成雾霾,燃煤机组作为细颗粒物主要排放源之一,可通过安装静电除尘器(ESP)和湿法烟气脱硫(WFGD)装置控制烟气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本文基于某600 MW燃煤机组的煤质和飞灰特性,实验研究了烟气调质(FGC)对ESP除尘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颗粒物的脱除机理;同时,采集了WFGD系统出入口烟气颗粒物样品,测量总颗粒物和各粒径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采用双重FGC时,ESP出口烟气灰颗粒质量浓度为18 mg/m^3,较未采用FGC时减少55 mg/m^3;在ESP入口烟道喷入42.86 mg/m^3的SO_3后,飞灰比电阻降为1.23×10^(10)Ω·cm,此时比电阻降至ESP的有效工作范围内,经WFGD后烟气总颗粒物质量浓度由18 mg/m^3降至4.2 mg/m^3,除尘效率为76.67%,而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由1.87 mg/m^3增至2.71 mg/m^3,增加了0.84 mg/m^3,这源于WFGD过程生成的粒径小于1μm的细颗粒物,其主要成分为CaSO_4·2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超低排放 细颗粒物 烟气调质 除尘器 烟气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的冷态实验研究与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鸿伟 杨新 +2 位作者 梁占伟 许文良 孙超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7-352,373,共7页
在自行搭建的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系统上研究了鼓泡床静床层高度、颗粒平均粒径、鼓泡床流化风速、快速床总流化风速及一次风量比例等控制参数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上述控制参数的颗粒循环流率计算关联式。结果表明:随着鼓... 在自行搭建的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系统上研究了鼓泡床静床层高度、颗粒平均粒径、鼓泡床流化风速、快速床总流化风速及一次风量比例等控制参数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提出了基于上述控制参数的颗粒循环流率计算关联式。结果表明:随着鼓泡床流化风速的增加,颗粒循环流率变化不明显;随着快速床中一次风量比例和总流化风速的增加,颗粒循环流率均增大,当一次风量比例和总流化风速达到一定值后,颗粒循环流率的增幅逐渐变缓;颗粒循环流率随着静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颗粒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且颗粒平均粒径的影响程度较大;所提出的关联式能够较好地预测颗粒循环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流化床 颗粒循环流率 控制参数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固两相流的双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压降模型的预测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新 陈鸿伟 +2 位作者 梁占伟 许文良 孙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85-4591,共7页
为研究提升管颗粒循环流率对提升管压降的影响,搭建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系统,采用差压变送器进行提升管轴向区域压降的实验研究。基于提升管不同的颗粒速度计算方法,充分考虑加速区和充分发展区的不同压降机理,建立加速区、充分发展区... 为研究提升管颗粒循环流率对提升管压降的影响,搭建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系统,采用差压变送器进行提升管轴向区域压降的实验研究。基于提升管不同的颗粒速度计算方法,充分考虑加速区和充分发展区的不同压降机理,建立加速区、充分发展区和整个提升管压降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加速区颗粒速度采用滑移系数方法所得压降与实验值较吻合,在充分发展区进行压降计算时颗粒速度采用滑移速度等于终端速度计算所得结果较精确;在提升管压降计算时可综合考虑加速区和充分发展区适用的压降模型进行计算,可为实际生产运行中采用压差法进行提升管轴向颗粒浓度的分布提供一定参考,为提升管压降的在线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两相流 提升管 压降 颗粒速度 加速区 充分发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管二次风对循环流率影响的试验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鸿伟 祁海波 +1 位作者 杨新 梁占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9-1114,共6页
设计并搭建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通过试验分析提升管二次风风量、二次风送风方式、二次风口高度和二次风口数目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3种算法对颗粒循环流率进行预测,通过对比找出最优预测模型——基于L... 设计并搭建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通过试验分析提升管二次风风量、二次风送风方式、二次风口高度和二次风口数目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3种算法对颗粒循环流率进行预测,通过对比找出最优预测模型——基于LM算法的改进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很好地预测了二次风特性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23kg/(m2·s),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37%;最大偏差为1.23kg/(m2·s),最大相对误差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流化床 二次风 颗粒循环流率 改进型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化床钙基吸收剂吸收CO_2能量平衡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鸿伟 梁占伟 +1 位作者 祁海波 韩亮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61,共5页
基于双流化床物质与能量平衡建立并耦合计算碳化炉与煅烧炉的物质与能量平衡关系式,分析了双流化床能量平衡及碳化炉飞灰份额、钙碳摩尔比、分离器效率等可变参量对其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炉水冷壁吸热量在x3=0.99,x10=0.95、x... 基于双流化床物质与能量平衡建立并耦合计算碳化炉与煅烧炉的物质与能量平衡关系式,分析了双流化床能量平衡及碳化炉飞灰份额、钙碳摩尔比、分离器效率等可变参量对其能量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炉水冷壁吸热量在x3=0.99,x10=0.95、x3=0.95,x10=0.99及x3=0.99,x10=0.99三种工况下随钙碳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的钙碳摩尔比时三种工况下其相差很小;煅烧炉燃煤放热量随着钙碳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相同钙碳摩尔比时,其随着碳化炉飞灰份额和分离器效率增加而减小,在工况x3=0.99,x10=0.95和x3=0.95,x10=0.99时增加的煅烧炉燃煤放热量主要是由于煅烧碳酸钙吸热量增加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化床 钙基吸收剂 能量平衡 耦合计算 可变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烘炉工艺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均昊 赵斌 +2 位作者 梁占伟 李智波 贾东坡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55-59,共5页
烘炉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运行的首要环节,其烘炉效果关系到锅炉今后的正常运行。通过对常规烘炉和热烟气烘炉两种工艺方法的比较分析,东方电厂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烘炉采用了安装临时烘炉机的热烟气烘炉法,烘炉分中低温和高温两个阶段... 烘炉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调试运行的首要环节,其烘炉效果关系到锅炉今后的正常运行。通过对常规烘炉和热烟气烘炉两种工艺方法的比较分析,东方电厂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烘炉采用了安装临时烘炉机的热烟气烘炉法,烘炉分中低温和高温两个阶段进行。运行实践表明,热烟气烘炉法克服了常规烘炉法烘炉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加热不均、水分析出不彻底等问题,提高了烘炉质量,保证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热烟气烘炉法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航海理念的现代化综合航海保障系统探索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占伟 于骞 《珠江水运》 2017年第15期68-69,共2页
中国是世界上的航运大国,也是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要实现我国水路运输的战略先导目标,就必须要加大对航海的海道测绘、安全通信和航标助航业务的执行力度,建设现代化的综合航海保障电子信息系统,通过电子信息方式收集、整合、共享... 中国是世界上的航运大国,也是国际海事组织的A类理事国,要实现我国水路运输的战略先导目标,就必须要加大对航海的海道测绘、安全通信和航标助航业务的执行力度,建设现代化的综合航海保障电子信息系统,通过电子信息方式收集、整合、共享海事信息,保障船舶全程航行的安全顺利。但是我国对电子综合航海保障系统的研究尚处于理论跟踪和技术研发的扩展阶段,要实现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航海保障系统,尚需更多基于经验的智能技术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航海理念 综合航海保障系统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化床提升管二次风对其循环流率的影响规律
20
作者 祁海波 梁占伟 +1 位作者 杨新 陈鸿伟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8,共4页
双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二次风特性是影响颗粒循环流率的重要因素。设计并搭建了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通过实验分析了二次风风速、送风方式、风口高度及风口数目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物料固定粒径、固定静床高时,颗粒循... 双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二次风特性是影响颗粒循环流率的重要因素。设计并搭建了双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通过实验分析了二次风风速、送风方式、风口高度及风口数目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物料固定粒径、固定静床高时,颗粒循环流率随着二次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风速达到一定值后,颗粒循环流率的增加趋势趋于平缓;风速一定时,径向送风比切向给风时颗粒循环流率大,4个二次送风口比2个送风口时颗粒循环流率稍大;二次风口在距布风板15cm时比20cm时颗粒循环流率明显增加,且风口高度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随着风速的增加逐渐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二次风 颗粒循环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