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荷酮对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凤 温桃群 +3 位作者 徐锋 桑文涛 陈仁 曾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目的观察薄荷酮对内毒素(LPS)致炎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5 mg·kg^(-1))、薄荷酮0.25 g·kg^(... 目的观察薄荷酮对内毒素(LPS)致炎症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5 mg·kg^(-1))、薄荷酮0.25 g·kg^(-1)及0.5 g·kg^(-1)剂量组。除地塞米松组实验当日腹腔注射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5 d,每天1次。各组小鼠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小鼠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LPS(15 mg·kg^(-1),10 m L·kg^(-1))制备炎症反应模型,造模12 h后,小鼠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及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测定炎症因子IL-18、IL-1β、IL-5、TNF-α、IFN-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的水平;取小鼠全血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剖取肺组织计算肺脏指数,并测定肺组织中NO含量,进行肺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IFN-α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cathepsin B、P2X7R蛋白表达。结果 0.5 g·kg^(-1)薄荷酮明显降低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血清IL-18、IL-1β、IL-5、TNF-α、IFN-γ、G-CSF、GM-CSF、MIP-1β的水平(P<0.05或P<0.01),下调模型小鼠肺组织NLRP3、IFN-α mRNA表达及cathepsin-B、P2X7R蛋白表达(P<0.05或P<0.01),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中NO的含量(P<0.05);0.25 g·kg^(-1)薄荷酮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L-1β、IL-5、TNF-α、MIP-1β含量(P<0.05),下调肺组织中P2X7R蛋白表达及NO水平(P<0.05或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0.5、0.25 g·kg^(-1)薄荷酮能明显减少肺组织切片中嗜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减轻肺泡膈的增厚;薄荷酮对模型小鼠全血白细胞计数与肺指数的升高表现出降低趋势。结论薄荷酮对内毒素致炎症模型小鼠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血清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减轻肺部炎性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干扰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酮 内毒素 炎症因子 NLRP3炎症小体 CATHEPSIN-B P2X7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邹俊波 桑文涛 +3 位作者 王芳 杨胜群 张彤 曾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5-2331,共7页
目的考察美洲大蠊提取物及其分段分子量(M)部分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康复新液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以及M<1 000 Da、1 000 Da<M<5 000 Da、5 ... 目的考察美洲大蠊提取物及其分段分子量(M)部分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康复新液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以及M<1 000 Da、1 000 Da<M<5 000 Da、5 000 Da<M<10 000 Da、M>10 000 Da部分组,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7 d。除空白组外,其余组无水乙醇造模,处死动物后测定溃疡抑制率,进行胃黏膜病理学观察,测定相应指标含有量或活性。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黏膜溃疡病变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有量明显升高,而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 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美洲大蠊提取物及其1 000 Da<M<5 000 Da部分溃疡抑制作用明显,改善了小鼠胃组织的病理学状态,还可显著降低胃黏膜损伤组织内MDA、NO和iNOS水平,提高cNOS、SOD、CAT和GSH-Px活性。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及NO自由基的含有量而预防急性胃溃疡,其中1 000 Da<M<5 000 Da部分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急性胃溃疡 氧化应激 预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在烧烫伤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杨胜群 熊茜 +3 位作者 邹俊波 张彤 桑文涛 曾南 《中南药学》 CAS 2015年第11期1182-1186,共5页
中医药对烧烫伤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回顾近10年的文献,基于中药在治疗烧烫伤方面的传统认识、中药治疗烧烫伤制剂的应用,对其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认为传统中医对烧烫伤的病机具... 中医药对烧烫伤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回顾近10年的文献,基于中药在治疗烧烫伤方面的传统认识、中药治疗烧烫伤制剂的应用,对其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认为传统中医对烧烫伤的病机具有独特认识,治疗以清热解毒为治则,内外同治;现代临床中,各种中药现代制剂在烧烫伤的轻症与重症治疗中均占有一席之地,疗效获得肯定;中药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与促进组织生长因子分泌及释放、减轻炎症反应、调控胶原的合成及代谢、促进上皮细胞增殖、清除氧自由基等有关。已有研究为中医药治疗烧烫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能更好地服务于烧烫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烧烫伤 中药制剂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95
4
作者 王凤 温桃群 +2 位作者 桑文涛 徐锋 曾南 《中南药学》 CAS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本文通过查阅、分析近35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含有单萜类及倍半萜类成分,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醛、酮、醌、醇、酚、羧酸、酯、烯烃及烷烃类化合物。... 本文通过查阅、分析近35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荆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含有单萜类及倍半萜类成分,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醛、酮、醌、醇、酚、羧酸、酯、烯烃及烷烃类化合物。荆芥挥发油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及抗肿瘤等方面,是其临床应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挥发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HP-1细胞模型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NLRP3炎症小体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凤 徐锋 +4 位作者 温桃群 桑文涛 周洪莉 王学 曾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89-694,共6页
目的:以THP-1细胞为载体,观察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及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MTS法测定荆芥挥发油对THP-1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然后采用LPS与激活物(ATP、Nigericin、CPPD... 目的:以THP-1细胞为载体,观察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及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MTS法测定荆芥挥发油对THP-1细胞的毒性作用;利用佛波酯(PMA)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然后采用LPS与激活物(ATP、Nigericin、CPPD或Ca Cl2)进行造模,观察荆芥挥发油对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β、IL-18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中NLRP3、Caspase-1、IL-1β、IL-1α、IL-6 mRNA的表达。结果:荆芥挥发油浓度≤0.4 mg/mL时对THP-1巨噬细胞无毒;0.2 mg/mL荆芥挥发油对4种激活物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上清中IL-1β的高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或P<0.01),且对ATP或Nigericin诱导下THP-1巨噬细胞NLRP3、Caspase-1、IL-1β、IL-1α、IL-6 mRNA的高表达具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或P<0.01)。结论:荆芥挥发油体外能抑制ATP、Nigericin、CPPD或Ca Cl2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IL-1β高分泌,抑制ATP或Nigericin诱导下THP-1巨噬细胞裂解液中NLRP3、Caspase-1、IL-1β、IL-1α、IL-6 mRNA的高表达,其抗炎作用的发挥与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挥发油 THP-1细胞 NIGERICIN ATP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酒抗炎镇痛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6
作者 桑文涛 周洪莉 +3 位作者 徐锋 王凤 温桃群 曾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68-1472,共5页
药酒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酒的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跟痛症以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疗效明显。现代... 药酒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是祖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药酒的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跟痛症以及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等,疗效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药酒具有抗炎、镇痛、抗癌、提高免疫、抗疲劳、延缓衰老、保护肝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等作用。回顾现有文献报道,虽然药酒的临床应用广泛,药理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作用方面。本文就药酒的抗炎、镇痛作用药理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药酒抗炎、镇痛效应的药理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拓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酒 抗炎 镇痛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挥发油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徐锋 王德健 +3 位作者 王凤 温桃群 桑文涛 曾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39-139,共1页
目的近年来对临床常用中药桂枝的研究发现,挥发油为桂枝的主要活性部位群,故桂枝挥发油的药理研究获得广泛关注.该文就桂枝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主要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菌等方面,研究结果为桂枝的功效与... 目的近年来对临床常用中药桂枝的研究发现,挥发油为桂枝的主要活性部位群,故桂枝挥发油的药理研究获得广泛关注.该文就桂枝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主要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和抗菌等方面,研究结果为桂枝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亦为桂枝挥发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挥发油 桂皮醛 抗炎 抗病毒 抗肿瘤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桑文涛 王凤 +3 位作者 徐锋 温桃群 陈仁 曾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61-2864,共4页
目的:研究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LPS模型组、LPS+地塞米松(5 mg/kg)组、LPS+荆防散正丁醇部位组(3.33、6.67、10.01 g/kg),除地塞米松组小... 目的:研究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LPS模型组、LPS+地塞米松(5 mg/kg)组、LPS+荆防散正丁醇部位组(3.33、6.67、10.01 g/kg),除地塞米松组小鼠于第2、4、5天各腹腔注射给药1次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连续ig给药5d,1次/d,第5天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小鼠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气管滴注等容积无菌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气管滴注LPS 100μL(5 mg/kg)制备ALI模型,所有动物于处死前1 h再给药1次。滴注LPS 6 h后,处死小鼠,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剖取小鼠肺脏,测定小鼠肺湿干重比值(W/D)与肺指数;比色法测定BALF中总蛋白含量及肺组织MPO活性,ELISA法测定BALF中IL-6、IL-1β、TNF-α及趋化因子MIP-1α、MIP-1γ含量。结果:荆防散正丁醇部位(6.67 g/kg)能降低ALI小鼠BALF中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肺W/D与肺指数,降低肺组织MPO活性;同时该部位能显著降低BALF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及趋化因子MIP-1α、MIP-1γ水平。结论:荆防散正丁醇部位对ALI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减轻肺水肿,减轻肺部炎性反应,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散正丁醇部位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保护作用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防治口腔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9
作者 桑文涛 余芳蓉 +4 位作者 杨泽越 黎聪 罗学虎 钟未 曾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251-256,共6页
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的乙醇提取物,主要功效为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具有促进创面修复愈合、抗炎、消肿、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抗菌、抗肿瘤及抗氧化等作用,且其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因此,康复新液广泛应用于口腔疾病等的防... 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的乙醇提取物,主要功效为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具有促进创面修复愈合、抗炎、消肿、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抗菌、抗肿瘤及抗氧化等作用,且其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因此,康复新液广泛应用于口腔疾病等的防治,现就近5年康复新液在口腔疾病防治中的临床疗效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物质基础与机制,旨在为其临床应用的拓展与合理性、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机制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液 口腔疾病 临床疗效 物质基础 药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x-Behnken设计优化美洲大蠊中游离氨基酸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俊波 熊永爱 +1 位作者 桑文涛 杨胜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5期925-932,共8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美洲大蠊中氨基酸的提取工艺参数。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氨基酸含量、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料液比、醇提浓度、提取次数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进行工艺优化...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美洲大蠊中氨基酸的提取工艺参数。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氨基酸含量、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料液比、醇提浓度、提取次数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及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系统评价,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如下:取饮片适量,加入12倍量70%乙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120 min。利用该工艺条件得到的氨基酸含量及干膏率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实验确立的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的预测美洲大蠊中氨基酸含量及干膏率等指标,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基酸 BOX-BEHNKEN设计 总评归一值 美洲大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能消胶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桑文涛 余芳蓉 +3 位作者 曾南 罗学虎 黄娟 康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73-2177,共5页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能消胶囊具有润肠通便、调节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抗胃溃疡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脘痛、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单纯性或混合性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其单用或联用对...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能消胶囊具有润肠通便、调节血脂、抗脂质过氧化、抗胃溃疡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脘痛、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单纯性或混合性高脂血症,肥胖症等,其单用或联用对老年餐后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胃轻瘫、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等症状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本文对六味能消胶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能消胶囊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抗菌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2
作者 桑文涛 邹俊波 +2 位作者 杨胜群 张彤 曾南 《中药与临床》 2016年第5期57-60,共4页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肝损伤、促进组织修复、提高免疫力等,且其成药制剂被用于治疗烧烫伤、胃溃疡、肝癌等,但与其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抗菌作用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回顾近20余年的文献资料...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肝损伤、促进组织修复、提高免疫力等,且其成药制剂被用于治疗烧烫伤、胃溃疡、肝癌等,但与其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抗菌作用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回顾近20余年的文献资料,围绕美洲大蠊的抗菌作用,从其药效学、抗菌有效物质及其抗菌作用机制研究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旨为美洲大蠊抗菌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抗菌 抗菌肽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抗菌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3
作者 桑文涛 曾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31-131,共1页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抗肿瘤、抗肝损伤、促进组织修复、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且其成药制剂被用于治疗烧烫伤、胃溃疡、肝癌等,但与其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抗菌作用研究则相对较少.通过回顾近20余年的文献资料,围绕美洲大蠊的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抗肿瘤、抗肝损伤、促进组织修复、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且其成药制剂被用于治疗烧烫伤、胃溃疡、肝癌等,但与其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抗菌作用研究则相对较少.通过回顾近20余年的文献资料,围绕美洲大蠊的抗菌作用,报道了其药效学、抗菌有效物质及其抗菌作用机制研究现状,旨为美洲大蠊抗菌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抗菌 抗菌肽 抗菌机制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彤 杨胜群 +3 位作者 邹俊波 阙昌田 桑文涛 曾南 《中药与临床》 2016年第5期31-34,41,共5页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及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为美洲大蠊抗肝损伤的临床应用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连续灌胃给予小鼠10天,分别采用灌胃醋...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及CCl4所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影响,为美洲大蠊抗肝损伤的临床应用及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连续灌胃给予小鼠10天,分别采用灌胃醋氨酚、60%乙醇及腹腔注射CCl4进行小鼠急性肝损伤造模,测定模型小鼠血清ALT与AST水平、肝组织SOD与MDA水平及肝脏、脾脏指数以评价受试药物的抗急性肝损伤作用;采用每周两次灌胃CCl4,连续8周的方式制备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测定模型动物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脾、胸腺指数以评价药物的抗慢性肝损伤作用。结果: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49.13 mg﹒kg^(-1)显著降低酒精性与CCl4性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ST、ALT水平(P<0.05),对醋氨酚模型小鼠血清AST、ALT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能显著性降低醋氨酚模型小鼠脾脏指数(P<0.05);65.51 mg﹒kg^(-1)显著降低酒精性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P<0.05),32.75 mg﹒kg^(-1)显著降低血清ALT与肝组织MDA水平(P<0.05)。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75.78 mg﹒kg^(-1)显著降低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AST、ALT水平(P<0.05),45.76、75.78 mg﹒kg^(-1)显著提高模型大鼠胸腺指数(P<0.05),45.76 mg﹒kg^(-1)明显降低肝脏指数(P<0.05)。结论: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物具有抗急性和慢性肝损伤的作用,该部位可能是其保肝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活虫冷浸药渣水提取物 醋氨酚性急性肝损伤 酒精性急性肝损伤 CCL4急性肝损伤 CCl4慢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发药机应用于医院门诊药房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桑文涛 余芳蓉 +3 位作者 李波 贺晋豪 王渝 陈德霞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22期84-87,共4页
目的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方法简述自动发药机系统组成与处方调剂流程,对自动发药机系统的优势、使用初期调剂时间延长原因和优化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自动发药机的应用降低了药房工作强度,减少了发药差错与投诉率,缩短了患... 目的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方法简述自动发药机系统组成与处方调剂流程,对自动发药机系统的优势、使用初期调剂时间延长原因和优化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自动发药机的应用降低了药房工作强度,减少了发药差错与投诉率,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有利于药品近效期管理,提高了药房服务满意度等。但使用初期因人为因素、发药机因素及医院信息系统(HIS)等因素导致调剂速度不减反增,影响药房工作效率。针对问题采取优化措施后,体现了自动发药机的优势。结论自动发药机的应用提高了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生产厂家、药师、HIS管理部门和信息科等多方协作,保证自动发药机快速、准确地完成调剂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药房 自动发药机 调剂效率 优化 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近效期药品产生原因调查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桑文涛 余芳蓉 +3 位作者 李波 罗学虎 段杰 吴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期155-158,178,共5页
通过收集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西药房2017年1~12月登记的近效期药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改善重点是注射剂和口服制剂,且近效期注射剂中重点管理急抢救注射剂药品。通过从药房人员、方法、设备、材料、医师5个方面解析导致... 通过收集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西药房2017年1~12月登记的近效期药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改善重点是注射剂和口服制剂,且近效期注射剂中重点管理急抢救注射剂药品。通过从药房人员、方法、设备、材料、医师5个方面解析导致近效期药品过多的原因,并进行原因分析问卷调查,得出导致近效期药品过多最主要的5种原因:个别科室申请的药品未及时使用或使用率较低;拆零药品不易管理,疏于检查效期;个别药品更换包装或厂家致少量剩余药品调配不出去;未及时检查近效期药品;急抢救药品使用频率低,管理欠佳和个别药物更新周期长。依据现状和原因分析,从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具体管理和加强教育培训三方面进行解决措施探讨,旨在减少近效期药品的产生,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避免药品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效期 药品 现状 原因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健康权视域下医院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桑文涛 尚天琼 +3 位作者 吕涯行 王芊入 段杰 蒲忠慧 《中国药事》 CAS 2022年第6期672-678,共7页
目的:提高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维护患者健康权。方法:基于维护患者健康权的视角探究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梳理医院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现状,发... 目的:提高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维护患者健康权。方法:基于维护患者健康权的视角探究医疗机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结果与结论:通过梳理医院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现状,发现药品短缺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与疾病类型无必然关联;药品短缺会对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等药品供应链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产生重要影响。造成药品短缺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供应链、相关政策、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医院药品采购储备、临床使用及药品自身因素。提出的解决对策包括建立与完善短缺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清单、加强采购和储备环节管理、加强使用环节管理、加强临床用药合理性监管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进一步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维护患者的健康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权 短缺药品 医院 供应保障 药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消熟补”理论的三七补血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何宜航 桑文涛 +4 位作者 杨桂燕 邹俊波 阳向波 纪奇森 杨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647-651,共5页
目的:对比生、熟三七粉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机理。方法:108只KM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生、熟三七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其中生、熟三七粉按低、中、高剂量(585 mg·kg-1,1170 mg... 目的:对比生、熟三七粉对环磷酰胺所致血虚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机理。方法:108只KM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生、熟三七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其中生、熟三七粉按低、中、高剂量(585 mg·kg-1,1170 mg·kg-1,2340 mg·kg-1)、阳性组以8 m L·kg-1剂量灌胃复方阿胶浆,连续12 d,自给药起前3 d以70 mg·kg-1剂量连续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制作血虚模型,试验结束后以外周WBC、RBC、Hb、PLT及脏器指数(脾脏、胸腺)为指标对生、熟三七补血作用进行比较;并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骨髓DNA含量及骨髓细胞CD34+的表达,结合CFU-GM、BFU-E、CFU-E、CFU-Meg的培养研究熟三七的补血机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WBC、RBC、HB及PLT、脏器指数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骨髓DNA含量及CD34+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熟三七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外周WBC、RBC、Hb、PLT(P<0.05),并均能显著提高脏器指数(胸腺、脾脏)(P<0.05),同等剂量生三七则无明显效果;与模型组相比,熟三七组骨髓DNA及细胞CD34+表达率均有显著升高(P<0.05),CFU-GM、BFU-E、CFUE、CFU-Meg集落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熟三七可通过促进骨髓细胞增殖而达到补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三七 环磷酰胺 再障血虚 骨髓 补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S管理法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桑文涛 尚天琼 +3 位作者 罗学虎 黎聪 贺晋豪 蔡小芹 《中药与临床》 2022年第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9S管理法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门诊药房运用9S管理法前后情况进行对比、总结与分析。结果:运用9S管理法后,门诊药房环境明显改善,工作效率与质量均较明显提高。结论:9S管理法是一种更加完善的先进管理模式... 目的:探讨9S管理法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门诊药房运用9S管理法前后情况进行对比、总结与分析。结果:运用9S管理法后,门诊药房环境明显改善,工作效率与质量均较明显提高。结论:9S管理法是一种更加完善的先进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的管理中运用9S管理模式可提高药房工作效率、药品管理质量、服务水平与患者就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S管理 门诊药房 工作效率 工作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法用于胸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桑文涛 吴瑶 +3 位作者 尚天琼 郑琇山 陈志远 姜黎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3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PDCA循环法提高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我院胸外科2020年9月-2021年4月(干预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21年5月-11月应用PDCA法对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管理,对比干预前后... 目的:探讨通过PDCA循环法提高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查我院胸外科2020年9月-2021年4月(干预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21年5月-11月应用PDCA法对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管理,对比干预前后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收入占该科药品收入的比例、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Ⅰ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嘱合理率、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收入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Ⅰ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医嘱合理率均显著提高(P<0.0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呈增高趋势,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胸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精准、持续化管理,可有效提高胸外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管理法 抗菌药物 胸外科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