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α凝胶液晶相护肤膏霜工艺影响因素及其功效研究
1
作者 桂雨豪 闫峻 彭先武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8-22,32,共6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乳化时均质速度、乳化时间以及降温时搅拌速度对α凝胶液晶相形成的影响,发现乳化速度和降温时搅拌速度过快会破坏α凝胶液晶结构,乳化时间过长,液晶结构会减少。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对α凝胶液晶相形成的影响顺序依次...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乳化时均质速度、乳化时间以及降温时搅拌速度对α凝胶液晶相形成的影响,发现乳化速度和降温时搅拌速度过快会破坏α凝胶液晶结构,乳化时间过长,液晶结构会减少。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对α凝胶液晶相形成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乳化速度>降温时搅拌速度>乳化时间。通过综合评估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速度9000 r/min,乳化时间3 min,降温时搅拌速度600 r/min。相同配方不同工艺下制作样品比较,含α凝胶液晶相膏霜8 h长效保湿性能以及改善经皮水分流失方面均优于不含α凝胶液晶相膏霜,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凝胶液晶 工艺 保湿 经皮水分流失 修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的抑菌性探究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桂雨豪 孟潇 +1 位作者 陈庆生 龚盛昭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7-192,共6页
通过6种精油抑菌性试验,发现肉桂精油、玫瑰精油、甜橙精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其中含有高含量醛的肉桂精油抑菌效果最好。研究了在膏霜中添加肉桂精油对防腐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未添加肉桂精油的膏霜中,防腐剂的用量需添加至0.25... 通过6种精油抑菌性试验,发现肉桂精油、玫瑰精油、甜橙精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其中含有高含量醛的肉桂精油抑菌效果最好。研究了在膏霜中添加肉桂精油对防腐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未添加肉桂精油的膏霜中,防腐剂的用量需添加至0.25%才能对细菌和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添加了0.01%的肉桂精油的膏霜中,防腐剂的用量只需添加0.1%就能对细菌和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这说明肉桂精油可以降低化妆品中防腐剂的用量。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发现在均能通过防腐测试的前提下,添加了0.01%肉桂精油和0.15%防腐剂的膏霜L/D值为112.26,而只添加了0.25%防腐剂的膏霜L/D值为58.53,说明在化妆品中添加肉桂精油,在降低了防腐剂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化妆品的刺激性。但是,当防腐剂用量均为0.15%时,添加了肉桂精油的膏霜L/D值比未添加肉桂精油的膏霜L/D值略低,这说明肉桂精油本身具有轻微的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精油 抑菌性 刺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豆渣中提取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桂雨豪 郭蔼明 +1 位作者 杨锦杰 钟振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74,共4页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提取大豆多糖,对固液比、温度、p H值、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粗多糖产率、还原糖含量、透明度、水溶性大豆多糖纯度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根据... 以豆渣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提取大豆多糖,对固液比、温度、p H值、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各因素对粗多糖产率、还原糖含量、透明度、水溶性大豆多糖纯度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了优化的工艺条件。根据综合评分,选出最佳参数是:固液比1∶20(g∶m L),温度110℃,p H 4.5,提取时间3 h,所得粗多糖产率52.4%,还原糖含量3.86%,透明度86.14%,多糖纯度6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水溶性大豆多糖 提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用保湿剂的保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桂雨豪 孟潇 +1 位作者 梁绮梅 龚盛昭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22-24,26,共4页
对透明质酸钠、小分子透明质酸钠、金钗石斛茎提取物、β-葡聚糖、芦荟凝胶提取液、Aquaxyl(含木糖醇基葡糖苷、脱水木糖醇、木糖醇)、银耳提取液、海藻糖、神经酰胺9种常用的保湿成分30 min和2 h后的皮肤水分变化率以及保湿能力(相对... 对透明质酸钠、小分子透明质酸钠、金钗石斛茎提取物、β-葡聚糖、芦荟凝胶提取液、Aquaxyl(含木糖醇基葡糖苷、脱水木糖醇、木糖醇)、银耳提取液、海藻糖、神经酰胺9种常用的保湿成分30 min和2 h后的皮肤水分变化率以及保湿能力(相对于质量分数4%的甘油保湿效果)进行测定,每种成分选择两个水平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在30 min和2 h后皮肤水分值变化率均在20%以上的保湿剂有小分子透明质酸钠组、2.00%金钗石斛茎提取物、神经酰胺组、3.00%β-葡聚糖;30 min和2 h后保湿能力值均大于1的保湿剂有小分子透明质酸钠、2.00%金钗石斛茎提取物、神经酰胺。综合两者,小分子透明质酸钠、金钗石斛茎提取物、神经酰胺是较为理想的保湿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湿剂 水分值变化率 保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微生态及其在婴儿护理产品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桂雨豪 周伟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20年第6期119-123,共5页
综述了皮肤微生物的组成、导致皮肤微生物差异化的多种因素、皮肤微生物定植的方式。从皮肤微生态角度出发,分析了婴儿皮肤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期为婴儿皮肤护理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皮肤微生态 婴儿护理 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壳发酵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对细胞内氧化损伤抑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晶 桂雨豪 龚盛昭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技术,选取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对茶籽壳进行发酵,制备发酵物。分析显示:与未经发酵的水提取物相比,茶籽壳酿酒酵母发酵物(FETSS-3)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多糖、多酚和皂苷含量分别增加至原来... 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技术,选取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对茶籽壳进行发酵,制备发酵物。分析显示:与未经发酵的水提取物相比,茶籽壳酿酒酵母发酵物(FETSS-3)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其多糖、多酚和皂苷含量分别增加至原来的 9.19 、9.59 和 4.67 倍。从生化水平、细胞水平和酶活性水平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究,并对其皮肤安全性进行试验确认。研究结果表明:在 0.1~ 0.4 g/L和0.5~2.0 g/L,FETSS-3的ABTS和· O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优于V C ( P <0.01;P <0.01);在0.2~1.2 g/L,其对脂质过氧化半抑制率IC 50 仅为V E 的21.98%,抑制活性显著高于V E ( P <0.01)。FETSS-3在20~120 mg/L能显著降低H 2 O 2 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内的氧化损伤应激水平( P <0.01)。体外酶活性实验表明:FETSS-3(120 mg/L)能显著提高HSF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后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 P <0.05;P <0.01;P <0.01)。人体斑贴实验表明:FETSS-3无皮肤过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壳 固定化细胞 发酵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醇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在D相乳化技术中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晶 桂雨豪 +1 位作者 孟潇 龚盛昭 《广州化学》 CAS 2019年第3期1-7,28,共8页
以甘油(通用保湿剂)水溶液为水相,太阳花油为油相,油醇聚醚-10、20、30为乳化剂进行D相乳化探究,并绘制出相应相图。结果表明油醇聚醚-10在该条件下并不能实现D相乳化,而油醇聚醚-20与油醇聚醚-30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顺利实现D相乳化;该组... 以甘油(通用保湿剂)水溶液为水相,太阳花油为油相,油醇聚醚-10、20、30为乳化剂进行D相乳化探究,并绘制出相应相图。结果表明油醇聚醚-10在该条件下并不能实现D相乳化,而油醇聚醚-20与油醇聚醚-30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顺利实现D相乳化;该组合对常见天然植物油脂也能得到相同结果。通过与普通乳化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发现以太阳花油作为油相,甘油水溶液作为水相,油醇聚醚-30作为乳化剂,通过D相乳化技术可以制备乳液粒径分布均匀且微细的乳液(d=1~4μm),而且能量需求更小。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多元醇对D相乳化过程中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性起着两向调节作用,这与其对相应非离子乳化剂的浊点升高或降低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相乳化 多元醇 油醇聚氧乙烯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巴西棕榈蜡和乳木果油的唇膏折断力研究及其功效评价
8
作者 訾玉沙 刘建伟 +4 位作者 姜秀玉 胡慰任 盛文利 桂雨豪 彭先武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5年第3期23-26,38,共5页
从配方和功效角度出发,采用正交试验探索3款潜在兼具功效和影响折断力的原料最佳比例,并进行人体功效验证。结果表明,当巴西棕榈蜡、乳木果油和肉豆蔻醇异丙酯比例为3︰7︰3时,折断力最优。受试者使用唇膏配方14天后,唇部角质层水分含... 从配方和功效角度出发,采用正交试验探索3款潜在兼具功效和影响折断力的原料最佳比例,并进行人体功效验证。结果表明,当巴西棕榈蜡、乳木果油和肉豆蔻醇异丙酯比例为3︰7︰3时,折断力最优。受试者使用唇膏配方14天后,唇部角质层水分含量显著提升23.51%(P<0.05),经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显著降低20.61%,光泽度显著提升9.88%,皮肤鳞屑指数显著减少55.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棕榈蜡 乳木果油 折断力 唇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降低橡胶籽粕中生氰糖苷含量的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郭蔼明 杨锦杰 +1 位作者 桂雨豪 钟振声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0-63,共4页
研究分别通过微波加热法、烘烤法、蒸煮法、水煮法以及溶剂提取法对橡胶籽粕进行处理,由异烟酸-吡唑酮比色法测定橡胶籽粕中氢氰酸(HCN)含量,并测定处理后橡胶籽粕的蛋白质含量,比较分析5种脱毒方法的效果和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提油后... 研究分别通过微波加热法、烘烤法、蒸煮法、水煮法以及溶剂提取法对橡胶籽粕进行处理,由异烟酸-吡唑酮比色法测定橡胶籽粕中氢氰酸(HCN)含量,并测定处理后橡胶籽粕的蛋白质含量,比较分析5种脱毒方法的效果和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提油后的橡胶籽粕中HCN的质量分数为60.50 mg/kg;微波加热法脱氰率为75.7%,烘烤法的脱氰率为76.5%,蒸煮法脱氰率为100%,水煮法脱氰率为85.9%,溶剂法脱氰率为76.7%。蒸煮法对生氰糖苷的脱除率最高,但同时降低了橡胶籽粕的蛋白质含量;溶剂提取法的脱氰率排第3位,但蛋白质的相对含量最高,更有利于橡胶籽粕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籽粕 生氰糖苷 微波加热 烘烤 蒸煮 水煮 溶剂提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