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乙醇中毒韦尼克脑病误诊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桂秋萍 赵伟秦 王鲁宁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36-1937,F003,共3页
目的报告3例经尸检证实的非乙醇中毒所致韦尼克(Wernicke's)脑病,以期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73岁,均无饮酒嗜好,都有不同原因的营养吸收障碍史,行常规尸检及脑部神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第三、四脑室... 目的报告3例经尸检证实的非乙醇中毒所致韦尼克(Wernicke's)脑病,以期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3~73岁,均无饮酒嗜好,都有不同原因的营养吸收障碍史,行常规尸检及脑部神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第三、四脑室旁、中脑导水管周围及双乳头体区可见点、片状新鲜出血灶。显微镜下见上述区域内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局部毛细血管增生,并可见点、片状的新鲜出血灶,胶质纤维染色显示有多量的星形细胞增生,髓鞘染色显示轻度的脱髓鞘改变,病理诊断为Wernicke's脑病。结论除了乙醇中毒以外,多种可造成维生素B族缺乏的疾病皆可引起Wernicke's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乙醇中毒 韦尼克脑病 误诊 临床病理 维生素B族缺乏 急性上端出血性脑灰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髓鞘性假瘤 被引量:8
2
作者 桂秋萍 王鲁宁 钟定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3-244,共2页
详细综述以往误诊为肿瘤的脱髓鞘性疾病。这是一组介于多发性硬化与急性弥散性脑脊髓炎之间的独立中间型 ,多为单时项 ,对激素治疗敏感。并介绍了脱髓鞘性假瘤的发病概况、临床特点。
关键词 脱髓鞘性假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皮肤黑变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桂秋萍 石怀银 韦立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皮肤黑变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与结果 1例19岁男性患者,头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弥漫或散在多发性黑色素痣。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内侧占位性病变伴出血。手术中可见局部蛛网膜散在黑色微小斑点,左侧... 目的探讨神经皮肤黑变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与结果 1例19岁男性患者,头面部、躯干、四肢皮肤弥漫或散在多发性黑色素痣。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内侧占位性病变伴出血。手术中可见局部蛛网膜散在黑色微小斑点,左侧额叶内侧皮质有3 cm×4 cm浅黑色病灶。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细胞质饱满、含大量色素,细胞核异型性明显,细胞形态呈多样,可见大而怪异的肿瘤细胞及多核瘤巨细胞向脑实质或血管周围间隙呈浸润性生长,伴出血。肿瘤细胞波形蛋白、S-100蛋白和人黑色素细胞瘤抗原45均表达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2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表达阴性。结论神经皮肤黑变病为临床少见、发生于皮肤和脑膜的弥漫性或局灶性黑色素细胞增生性斑痣性错构瘤病。皮肤黑色素痣通常呈良性。而脑膜黑色素细胞则具有恶变潜能,患者预后不良,约50%患者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年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变病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桂秋萍 佟怀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以及院外会诊PMA手术病例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10.3岁。3例中2例表现为头痛,其中1例同时伴有视力障碍;另... 目的探讨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以及院外会诊PMA手术病例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10.3岁。3例中2例表现为头痛,其中1例同时伴有视力障碍;另1例有恶心、呕吐及步态不稳。2例肿瘤位于鞍区,1例位于小脑。影像学示2例鞍区肿瘤为实性肿瘤,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另1例小脑肿瘤为囊实性病变伴有环形强化。结果镜下病变区肿瘤由双极性梭形细胞组成,间质疏松、内含黏液,部分区域内瘤细胞围绕血管分布,形成血管中心性生长模式;其中2例病变区未见Rosenthal纤维及嗜酸性颗粒小体。1例肿瘤分为界限分明的两部分,一部分为经典型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结构;另一部分为梭形肿瘤细胞呈星网状散在分布于黏液背景中,部分瘤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1例小脑肿瘤于手术切除后3个月复发,余2例仍在随访中。结论 PMA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年龄、组织学特征与PA不全相同,也称为PA不典型型,手术后常易复发。早期出现脑脊液播散等侵袭性生物行为,属WHOⅡ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 鞍区 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及其病理改变 被引量:15
5
作者 桂秋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1-1123,共3页
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SVD)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脑中最常见的动脉血管异常性病变。影像学上脑白质的低信号、腔隙性脑梗死(1... 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脑小血管病(cerebralsmall—vesseldisease,SVD)以及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是老年人脑中最常见的动脉血管异常性病变。影像学上脑白质的低信号、腔隙性脑梗死(1acunarin—farct,LI)和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CMB)改变,常提示存在SVD,是老年人常见的影像学改变。在病理学上,脑AS与SVD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如血浆蛋白从血管内渗出,吞噬脂质类的吞噬细胞在管壁聚集,血管纤维化等。此外,SVD由于损伤血管壁,而导致溢出的血浆蛋白进入脑室周围间隙,并引发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导致包括LI、脑白质病变以及CMB等一系列病理学改变。现从病理学上探讨SVD,以及由此导致的相关病变(LI、脑白质病变及CMB)的特征及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血脑屏障 小动脉硬化 痴呆 血管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错构瘤9例临床病理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桂秋萍 袁峥 宋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下丘脑错构瘤手术病例9例,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文献讨论。临床上4例表现为性早熟,1例为发育迟缓及视力障碍,1例表现为头痛,3例有痴笑性癫病史。所有肿瘤均位于下丘脑部位,影像... 目的探讨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下丘脑错构瘤手术病例9例,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文献讨论。临床上4例表现为性早熟,1例为发育迟缓及视力障碍,1例表现为头痛,3例有痴笑性癫病史。所有肿瘤均位于下丘脑部位,影像学上均未有增强改变。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18岁,平均7.5岁。组织学上,病变区为大致正常的神经元及胶质纤维组织,但在细胞种类及分布上有所不同;大部分病例呈皮层样结构,由小神经元及星形细胞构成;部分见结节状小神经元聚集,部分为神经元弥散分布于胶质纤维中。其中2例由大神经节细胞组成,部分呈灶性聚集,周围见少突胶质细胞呈卫星包绕。胶质成分主要为星形细胞,偶见少突胶质样细胞;2例合并鞍上脂肪瘤。结论下丘脑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脑发育异常,为一良性病变,单纯手术切除即可治愈。病理诊断时极易误诊为正常的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下丘脑错构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桂秋萍 佟怀宇 +1 位作者 宋欣 马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67-671,共5页
目的 探讨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应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8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3例患者中,1例女性46岁,2例男性分别为42岁及25岁,病变分别位于颈2-3脊髓... 目的 探讨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应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进行形态学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18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3例患者中,1例女性46岁,2例男性分别为42岁及25岁,病变分别位于颈2-3脊髓髓内及胸髓.镜下3例组织形态大致相似,肿瘤由大小一致的小圆细胞组成,被纤维、血管分割成团、巢状,部分核周空晕似少突样胶质细胞,其间见散在的节细胞样神经元.另见少许神经毡岛样结构,1例局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yn和NeuN(+),Ki-67阳性指数2%-5%.结论 脊髓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以男性患者居多,发病年龄较脑室内神经细胞瘤年龄偏大,除了骶髓外,所有脊髓节段均可波及.组织学上易出现节细胞分化和形态学间变,术后复发较中枢神经细胞瘤更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 脊髓 中枢神经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临床病理诊断与新分型解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桂秋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2,共6页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切除致痫灶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技术进一步得到普及,使癫痫成为了病理诊断的新课题。在手术切除致痫灶标本中70%~80%为颞叶切除组织,病理改变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和/或海马硬化、肿瘤或其他病理...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切除致痫灶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技术进一步得到普及,使癫痫成为了病理诊断的新课题。在手术切除致痫灶标本中70%~80%为颞叶切除组织,病理改变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和/或海马硬化、肿瘤或其他病理性改变,如血管畸形、脑外伤、脑炎后遗症等。FCD被认为是难治性癲痫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往FCD的诊断均采用2004年Palmini分型,将伴有海马硬化、肿瘤、血管畸形等称为双重病变;2011年国际癫痫协会对FCD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FCDⅢ型以及各亚型,使其更贴近临床。本文就其新的FCD分类的病理诊断,特别是FCDⅢ型以及各亚型病理特点分别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9
作者 桂秋萍 宋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1例右侧顶枕部和胼胝体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WHOⅡ~Ⅲ级)患者,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标本观察... 目的探讨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1例右侧顶枕部和胼胝体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WHOⅡ~Ⅲ级)患者,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标本观察肿瘤为灰白色破碎组织块,质地柔软,约3.00cm×3.00cm×0.50cm大小。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细胞呈界限分明的两种排列,一种为部分细胞呈圆形和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呈菊心团样结构,中心为神经毡岛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广泛的“假栅栏状”排列,中心为神经毡岛样结构。另一种为肿瘤细胞呈“旋涡状”排列,伴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毡岛样结构区域巢蛋白强阳性表达,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阴性,神经毡岛样结构周围部分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表达阳性,中心部位突触素强阳性表达;星形细胞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p53阳性细胞数目为25%~50%;神经毡岛样结构区域Ki-67抗原标记指数〈5%,星形细胞瘤区域约为10%。结论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浸润性星形细胞瘤相似,但“假栅栏状”结构与文献报道略有不同,可能与多个神经毡岛样结构融合有关。肿瘤染色体检测与星形细胞瘤相似,均表现为染色体7q、9p缺失,提示其本质-生物学行为仍为星形细胞源性而非神经元源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上皮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桂秋萍 王辅林 李向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提高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某些特殊形态类型的认识。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对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腺样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例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该例组织形态为多中心生长,某些区域出现片、巢状生长,并见腺样及乳头状结构,类似转移性腺... 目的提高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某些特殊形态类型的认识。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对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腺样胶质母细胞瘤的病例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该例组织形态为多中心生长,某些区域出现片、巢状生长,并见腺样及乳头状结构,类似转移性腺癌。结论肿瘤上皮分化区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而上皮类标记物阴性将有助于排除转移癌而明确肿瘤为胶质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腺样结构 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内中枢性神经细胞瘤 被引量:1
11
作者 桂秋萍 钟定荣 +3 位作者 马林 李向红 段国升 余新光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研讨了 17例位于脑室内的中枢性神经细胞瘤 ,以期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HE常规染色及NSE ,Syn ,NF ,GFAP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确诊。部分行电镜检查。结果 :各例病变相似 ,肿瘤由大小较为一致的小圆细胞所组成 ,部... 目的 :研讨了 17例位于脑室内的中枢性神经细胞瘤 ,以期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HE常规染色及NSE ,Syn ,NF ,GFAP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确诊。部分行电镜检查。结果 :各例病变相似 ,肿瘤由大小较为一致的小圆细胞所组成 ,部分胞浆透亮 ,酷似少突胶质细胞瘤。免疫组化表达神经元的标记。电镜检查胞浆内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结合文献及对患者随访 ,显示该肿瘤是起源于神经元、手术后呈良性经过的肿瘤。对手术难以切净的 ,或组织像呈间变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瘤 脑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新增病理类型解读 被引量:8
12
作者 桂秋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897-901,共5页
新近公布的WHO(2016)CNS肿瘤分类第4版的补充版(4+1),打破了完全基于显微镜下诊断的百年诊断原则,将分子学改变加入CNS肿瘤分类中,开启了形态学+分子病理诊断模式,以及整合诊断的新概念,即组织学分类、分级+分子遗传学改变的诊断模式。... 新近公布的WHO(2016)CNS肿瘤分类第4版的补充版(4+1),打破了完全基于显微镜下诊断的百年诊断原则,将分子学改变加入CNS肿瘤分类中,开启了形态学+分子病理诊断模式,以及整合诊断的新概念,即组织学分类、分级+分子遗传学改变的诊断模式。另外新分类删除了部分肿瘤名称,如纤维型、原浆型星形细胞瘤、细胞型室管膜瘤,新版认为这些肿瘤仅是一种形态模式,而非独立病种。取消了大脑胶质瘤病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名称,主要认为大脑胶质瘤病包含不同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学亚型,而这些亚型与传统分类的胶质瘤分子学亚型相对应,可根据IDH及1p/19q表型进一步细分,而无需采用大脑胶质瘤病名称。同理PNET也存在着不同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学亚型,可根据基因细分或由胚胎性肿瘤替代。新分类另一显著的特点是新增了部分病理类型,主要有上皮性胶质母细胞瘤;弥漫中线胶质瘤伴H3 K27M突变;伴RELA融合基因阳性的室管膜瘤;间变型多形性黄瘤性星形细胞瘤;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大脑多结节、囊泡状节细胞瘤等,本文对部分少见新增肿瘤做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附1例临床及病理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桂秋萍 黄克维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32-33,共2页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组较少见、以下级运动神经元变性的疾病。发病年龄较晚,多在30岁以后,为性连隐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近端肌萎缩伴球麻痹。可见广泛的束震颤,无锥体束征及感觉障碍。病理上病变仅在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神经核...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组较少见、以下级运动神经元变性的疾病。发病年龄较晚,多在30岁以后,为性连隐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近端肌萎缩伴球麻痹。可见广泛的束震颤,无锥体束征及感觉障碍。病理上病变仅在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神经核,故认为是不同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一组独立的疾病。现将我院经尸检确诊的1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简单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 脊髓性肌萎缩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性神经细胞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桂秋萍 钟定荣 马林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5年第2期92-98,共7页
背景与目的:中枢性神经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我们结合文献复习,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进行了研究讨论。方法:复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70-2000年收治的中枢性神经瘤病例... 背景与目的:中枢性神经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我们结合文献复习,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进行了研究讨论。方法:复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70-2000年收治的中枢性神经瘤病例共17例,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改变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中枢性神经细胞瘤发病率占同期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14%。患者男10例,女7例,年龄从11岁-51岁不等,平均年龄32.7岁。肿瘤均位于脑室系统,7例位于透明隔位于侧脑室及三脑室者各5例。手术全部切除7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放疗者9例。9例进行了长期随访无复发迹象。另外,17例行免疫组化及2例行电镜检查,显示肿瘤呈神经元分化,仅4例局部表达GFAP;所有病例均无恶性组织学迹象,4例已做Ki-67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2%。结论:综合上述及结合文献我们认为大多数中枢性神经细胞瘤是预后良好的肿瘤,部分预后较差,增加GFAP的阳性表达、细胞增殖指数的增加以及血管的增生可能提示较差的预后。手术切除为治疗该肿瘤的较好方法。对部分切除的病例、组织学呈间变改变的病例(细胞的异形性、核分裂像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坏死)以及增殖指数增加者应辅以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脑室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杂合性缺失:14例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桂秋萍 乔广宇 +3 位作者 许冠东 张宇 齐鸣 单元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背景与目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胶质瘤中的一种独立类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存在着不同于其它胶质瘤类型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大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出现染色质1p和19q的缺失。同时还发现,有染色质1p及19q... 背景与目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是胶质瘤中的一种独立类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存在着不同于其它胶质瘤类型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在大多数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出现染色质1p和19q的缺失。同时还发现,有染色质1p及19q缺失病例,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增强,生存期延长,反之预后差。本研究旨在研究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杂合性缺失的特点。方法:本文使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了我院脑外科手术的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及7例其他颅内肿瘤病例的染色体1p。结果: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4例有1p杂合性缺失,而其他颅内胶质瘤病例中仅有2例出现1p杂合性的缺失。另外1p杂合性缺失的4例病变均为单侧,3例为颞叶,1例为额叶;肿瘤级别上3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1例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结论:本研究提示1p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在少突胶质细胞瘤(4/7)比其它类型胶质瘤(2/7)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杂合子 免疫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w-Fukase综合征──尸检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桂秋萍 许红民 黄克维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88-90,共3页
报告1例经尸检证实的Crow-Fukase综合征。患者女性,49岁,同时患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肝脾肿大,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皮肤色素沉着,故该病也称之为POEMS综合征。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简单讨论,并认为该病在... 报告1例经尸检证实的Crow-Fukase综合征。患者女性,49岁,同时患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肝脾肿大,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皮肤色素沉着,故该病也称之为POEMS综合征。结合文献,就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简单讨论,并认为该病在临床并非少见,诊断率不高可能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 Crow-Fukase 综合征 浆细胞 尸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减退伴性格改变、嗜睡、左侧肢体偏瘫
17
作者 桂秋萍 朱明伟 王鲁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87-389,F0003,共4页
关键词 睡眠-觉醒过渡状态 偏瘫 肿瘤 神经上皮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差、黄疸、眼球震颤伴意识障碍
18
作者 桂秋萍 李向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6,共2页
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 ,本刊从今年起开辟“临床病例讨论”栏目 ,拟约请知名专家将一些临床诊断过程曲折、有经验教训可吸取的病例讨论撰写成文 ,以供临床医生学习研究。本期稿件由全军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李向... 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 ,本刊从今年起开辟“临床病例讨论”栏目 ,拟约请知名专家将一些临床诊断过程曲折、有经验教训可吸取的病例讨论撰写成文 ,以供临床医生学习研究。本期稿件由全军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主任李向红教授组织撰写。希望有更多的专家为本栏目提供稿件 ,将自己宝贵的临床经验、教训贡献给大家分享 ,以提高广大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诊治疾病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讨论 黄疸 意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安宁豫 高元桂 +2 位作者 孟祥辉 李向红 桂秋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7 只制成急性自身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弥散加权(DW)和T2 WMRI技术于0 .5 ~48h 行系列扫描。计算病灶和对照侧不同时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7 只制成急性自身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弥散加权(DW)和T2 WMRI技术于0 .5 ~48h 行系列扫描。计算病灶和对照侧不同时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并与光镜和电镜对照分析。结果:栓塞后梗塞核心ADC 逐渐降低,在6 ~12h 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对应病理改变为细胞内水肿逐渐加重到细胞破裂、血管源性水肿出现,至组织坏死液化。T2 WI仅能显示血管源性水肿出现后的梗塞灶。结论:DWMRI敏感反映了脑缺血病理生理学演变过程,有助于确定梗塞后细胞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弥散成像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皮细胞瘤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涛 张远征 +2 位作者 桂秋萍 卜博 彭丽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 分析血管外皮细胞瘤(HPC)在各系统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结合有关文献,回顾 解放军总医院近10年内通过手术治疗的41例HPC,并对不同系统发生的HPC进行比较。结果 41例HPC中,中枢神经系统21 例(51.2%),... 目的 分析血管外皮细胞瘤(HPC)在各系统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结合有关文献,回顾 解放军总医院近10年内通过手术治疗的41例HPC,并对不同系统发生的HPC进行比较。结果 41例HPC中,中枢神经系统21 例(51.2%),其他系统20例(48.8%),13例诊断为恶性HPC。41例HPC患者共接受手术62次,肿瘤全切49次,次全切13次。其中 14例患者总计复发21次(33.9%)。转移5例(12.1%),死亡5例。中枢神经系统的HPC与其他系统的HPC临床表现相似,病理形 态相同。结论 HPC预后不良,复发率和转移率很高,手术全切结合放疗有一定疗效。中枢神经系统的HPC应和其他系统的HPC 归为一种疾病来认识,但也需注意其自身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病理学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