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孝”文化的中日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孝"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已东传日本,并与佛教合流,成为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宗教精髓、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之一。"孝"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受到了日本的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内涵与形式... "孝"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已东传日本,并与佛教合流,成为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宗教精髓、文化思想的重要内核之一。"孝"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受到了日本的政治思想、社会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内涵与形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至今仍然植根于日本社会的深层,制约和规范着日本人的行为心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孝",随着家长制的崩溃、小家庭的发展、社会的多样化、道德的相对化等因素的变化,凸显出质的演变。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只要亲子关系存在,"孝"就不会过时,必将作为不可替代的道德理念,继续发挥统导作用与凝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孝文化 中日比较 孝敬 孝悌 长幼之序 尊老爱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化视角下的“性向词汇”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7-172,共6页
本文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人在普通话中使用的"性向词汇"进行具体描述与分析比较,其结果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 本文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中日两国人在普通话中使用的"性向词汇"进行具体描述与分析比较,其结果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人在对人评价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面评价词汇 横向思维模式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韩三国“性向词汇”中的“比喻词汇”对比研究初探 被引量:10
3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年第2期16-24,共9页
"比喻词汇"是指人与自然、事物等语义范畴的一种互换,是构成性向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对人评价过程中,通过巧妙、灵活地运用"自然喻"(自然现象、动物、植物、超自然物)、"物与人喻"(人物、事物、... "比喻词汇"是指人与自然、事物等语义范畴的一种互换,是构成性向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对人评价过程中,通过巧妙、灵活地运用"自然喻"(自然现象、动物、植物、超自然物)、"物与人喻"(人物、事物、职业身份、物品)、"身体喻"(生命、四肢、肢体、五官、内脏、气血、头部、筋骨、病态)等手法创造出大量的比喻词汇。其比喻机制与作用不仅使评价行为更加生动、诙谐,而且也是现实生活的具体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韩三国比较 性向词汇 比喻词汇 自然喻 身体喻 物与人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话多的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7年第2期50-56,67,共8页
通过重复计数和不重复计数这两种方法,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第67小项"话多的人",其负面评价词汇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正面评价词汇,而且在语义程度上呈现出多重性等结构特征,中日两国具有共性。其... 通过重复计数和不重复计数这两种方法,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第67小项"话多的人",其负面评价词汇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正面评价词汇,而且在语义程度上呈现出多重性等结构特征,中日两国具有共性。其中,日本人的"负性原理"更加凸显,折射出"不言唯美"的日本语言文化特色。第二,在性别差异方面,中日两国女性都有"爱说、话多"的特点,呈现出鲜明的性别文化差异。第三,中日两国多使用人物比喻、身体比喻等比喻性向词汇对人加以评价,具有简洁幽默、生动形象等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汉对比 负性原理 比喻词汇 性别文化 沉默是金 文化差异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善于交际、好接触的人”为中心 被引量:6
5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1期35-41,共7页
中日两国在对人评价的"性向词汇"数量上表现为,中国人的词汇量远远超过日本人,具有多产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善于交际、好接触的人"属于值得正面评价的语义小项,但在两国的"性向词汇"中却出现了为数不少... 中日两国在对人评价的"性向词汇"数量上表现为,中国人的词汇量远远超过日本人,具有多产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善于交际、好接触的人"属于值得正面评价的语义小项,但在两国的"性向词汇"中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负面评价词语,折射出由正面评价向负面评价方向发展的倾向。较之于日语,汉语更为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原理 普通、一般的价值取向 过剩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个性强的人”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第3期49-57,共9页
通过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不管是重复词汇量还是不重复词汇量,中国人均远远超过日本人,更具强大的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使用特点。中日两国在评价"个性强"的人以及行为方面,既有负面评价倾向显著的... 通过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不管是重复词汇量还是不重复词汇量,中国人均远远超过日本人,更具强大的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使用特点。中日两国在评价"个性强"的人以及行为方面,既有负面评价倾向显著的共性,又有正面评价方面的差异,即中国人注重"精明能干、不服输"和"有正义感、坚强",日本人更加看重"与众不同、有特点、幽默风趣"等,两者形成了对比与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向词汇 过剩价值 负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探中日两国价值取向的异同——以“性向词汇”为切入点 被引量:3
7
作者 栾竹民 施晖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59-66,共8页
中日大学生"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性向词汇"的总量比率比日本大学生多,在性向词汇的实际运用方面中日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两国大学生的性向词汇中属于负面评价的词汇量远远超过了正面评价... 中日大学生"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性向词汇"的总量比率比日本大学生多,在性向词汇的实际运用方面中日大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两国大学生的性向词汇中属于负面评价的词汇量远远超过了正面评价词汇量。人们的价值取向是既不能过于懒也不要过于勤,不必一味向上攀比,而是横向看齐,以求得大家步调一致,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在评价"能干的人"上日本大学生注重的是具有朴实与人人可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向词汇 重复词汇量 不重复词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日本社会中的“孝”——兼与中国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栾竹民 施晖 《教育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9-13,共5页
"孝"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早已东传日本,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点。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伴随着是城市化的进程,"孝"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并表现出各种... "孝"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早已东传日本,成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道德、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点。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伴随着是城市化的进程,"孝"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并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恩意识 养儿防老 父子关系 孝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在日本的传承与嬗变——论日本史书、古文书中的“孝”观念
9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本文主要以日本史书、古文书中的"孝"观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探讨"孝"观念在日本传承以及与日本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诠释儒家思想的"孝"观念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深化该课题的研究。
关键词 史书 古文书 孝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笔”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栾竹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0-105,共6页
角笔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古老的书写工具,在中、韩、日等国的文献中,都有使用角笔的文献发现。角笔用象牙、木、竹等制成,以在纸上划出凹痕的形式记录信息。在日本,角笔最早见于奈良时代,主要用于在“训点”读佛... 角笔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古老的书写工具,在中、韩、日等国的文献中,都有使用角笔的文献发现。角笔用象牙、木、竹等制成,以在纸上划出凹痕的形式记录信息。在日本,角笔最早见于奈良时代,主要用于在“训点”读佛经、汉诗文等时加注各种训读符号。角笔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的中国,但中国角笔实物的发现,则待进一步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笔 中国 日本 渊源 书写工具 用途 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日性向词汇中的负性原理——以“能干的人”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1期38-47,共10页
通过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的词汇量远远超过日本人,呈现出中国人在对人评价词汇上更具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使用特点。对于"能干的人"这一小项,中日两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中国人的"劳模、榜样"... 通过对中日两国性向词汇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的词汇量远远超过日本人,呈现出中国人在对人评价词汇上更具能产性以及丰富多彩的使用特点。对于"能干的人"这一小项,中日两国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中国人的"劳模、榜样",日本人的「頑張り屋」(踏实肯干)等正面评价词汇,具有显著的差异。"能干的人"属于正面评价,但在中日两国的性向词汇中,均出现了为数不少的负面评价词汇,日语尤其突出,出现了由正面向负面转变的倾向,具有「下降性傾斜の原理」。这种负面评价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性向词汇的特色之一,凸显出中日两国文化中深层的"负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原理 横向思维模式 勤劳意识
原文传递
「孝」的读音与词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年第2期85-91,共7页
本文主要就儒家思想的重要核心理念「孝」,在日语中的读音与词义的相互关系进行通时性探讨,诠释「孝」在日本传承与嬗变的过程,以期能为日语「字音语」的词义史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吴音 汉音 训读
原文传递
论日本假名文学中的“孝”观念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6期113-119,共7页
本文主要以问世于日本平安及镰仓时代假名文学作品中的"孝"观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探讨"孝"观念在日本传承以及与日本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诠释儒家思想的"孝"观念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 本文主要以问世于日本平安及镰仓时代假名文学作品中的"孝"观念为考察对象,进一步探讨"孝"观念在日本传承以及与日本社会、文化融合的过程,诠释儒家思想的"孝"观念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该课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名文学 “物语”作品
原文传递
“和”的思想在日本的影响——从“大和”国名的产生与由来谈起 被引量:3
14
作者 栾竹民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6年第1期57-62,共6页
儒家的“和为贵”的思想东传日本已久,对日本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想通过日本国号“大和”的产生、形成和确立来探讨一下“和”之思想在日本的传承与接受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 日本 大倭 大养德 大和 “和”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性向词汇”的汉日对比研究——以“做事快、很得要领的人”为例
15
作者 施晖 栾竹民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 2015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通过对小项'做事快、很得要领的人'进行分析和比较,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和差异,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的勤劳意识、社会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 勤劳意识 负性原理 过剩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