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性因子在急性脑卒中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栾丽芹 石秋艳 +1 位作者 张瑞彪 孟霞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4-336,共3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多脏器功能衰竭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丹通络片联合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中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董成飞 栾丽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66-0169,共4页
研究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丁苯酞+天丹通络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2023.01-12抽取两组研究对象,各36例,包括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联合天丹通络片治疗组(观察组),均确诊急性脑梗死,就两组疗效差异作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 研究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丁苯酞+天丹通络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自2023.01-12抽取两组研究对象,各36例,包括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联合天丹通络片治疗组(观察组),均确诊急性脑梗死,就两组疗效差异作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MMSE评分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在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急性脑梗死治疗时药物选择十分关键,丁苯酞单药作用下有一定疗效但总体上比较局限,在其基础上联合天丹通络片不仅在相关功能改善方面取得更满意价值,且能够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呈现出更高安全性,说明该联合用药方案可兼顾疗效与安全,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丹通络片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与幽门螺杆菌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栾丽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246-4248,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影响VD发生和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VD患者60例为VD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60例为LI组,门诊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V...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影响VD发生和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6月我院住院的VD患者60例为VD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60例为LI组,门诊体检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VD患者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CY水平。比较各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及血浆HCY水平,并分析VD患者MMSE评分与血浆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VD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浆HCY水平均高于LI组和对照组,LI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VD患者重度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浆HCY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血浆HCY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VD患者MMSE评分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r=-0.437,P<0.05)。结论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及血浆HCY水平,对于预测VD的发生、评估痴呆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螺杆菌 幽门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栾丽芹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9期54-55,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V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P感染与VD的关系。方法 VD患者40例(VD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40例(LI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上述受检对象进行Hp检测,Hp阳性者治疗3个月...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V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P感染与VD的关系。方法 VD患者40例(VD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40例(LI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上述受检对象进行Hp检测,Hp阳性者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结果 VD组Hp阳性率为75.0%,LI组为52.5%,对照组为15.0%。VD组、LI组与对照组比较及VD组与LI组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VD组HCY、TG及LI组HCY水平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VD组、LI组TG水平升高(P<0.05或0.01);与LI组治疗前比较,VD组HCY、TG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 VD患者HP检出率明显高于LI及正常对照者,推测Hp感染与VD的发病关系密切,并可能通过影响血清HCY、TG的水平,增加脑梗死的发生,进一步诱发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幽门螺杆菌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栾丽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急性脑梗死290例患者,应用MMSE筛查出入院3d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急性脑梗死290例患者,应用MMSE筛查出入院3d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对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22.9%;年龄、糖尿病史、卒中或TIA史、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面积大、左半球梗死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年龄、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史、多发性脑梗死体积、梗死面积大、左半球梗死为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栾丽芹 魏文秀 +2 位作者 石秋艳 陈瑞英 张瑞彪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56-457,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血清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栾丽芹 陈瑞英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90-791,共2页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内已有研究报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作为脑保护剂用于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已...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内已有研究报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作为脑保护剂用于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已得到公认。我科使用依达拉奉对发病48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并发Cushing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石秋艳 张瑞彪 +3 位作者 栾丽芹 杜志刚 刘超 米文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ushing溃疡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筛选病情相似的单纯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同时测量凝血四项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Cushing溃疡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筛选病情相似的单纯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Hp-IgG,同时测量凝血四项水平。结果两组Hp-IgG阳性率及血浆浓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凝血指标除纤维蛋白原(FIB)外无明显差异。结论Hp的感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ushing溃疡的发病率,亦可影响FIB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脑梗死 CUSHING溃疡 凝血四项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氟西汀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秦锦标 杨明华 栾丽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BDNF的关系,观察氟西汀对血清BDNF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比较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按照有无...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BDNF的关系,观察氟西汀对血清BDNF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比较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将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按照有无接受氟西汀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氟西汀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及MMSE分值的变化。分析血清BDNF与MMSE分值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BDNF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无明显变化;氟西汀治疗组治疗后MMSE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氟西汀治疗组治疗后MMSE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MSE分值与血清BDNF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程度与血清BDNF水平有关,氟西汀能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血清BDNF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因子在急性脑卒中致MODS病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秋艳 栾丽芹 +1 位作者 张瑞彪 孟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致全身炎症反应(S 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病程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分为单纯脑卒中组、S IRS组、M OD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致全身炎症反应(S 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病程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分为单纯脑卒中组、S IRS组、M OD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另选25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M ODS组、S IRS组、单纯脑卒中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结论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急性脑卒中致S IRS、M OD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因子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脓毒症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成宜舜 栾丽芹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7 d的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若出现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的现象...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7 d的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若出现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的现象,则改为口服氯吡格雷。结果: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患者62例,平均血小板抑制率为82.33%。因阿司匹林反应低下改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患者24例,血小板抑制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起到了指导作用,有利于建立个体化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抗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病人脑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成宜舜 栾丽芹 +1 位作者 李奇 张克忠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目的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对帕金森病(PD)病人脑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 目的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对帕金森病(PD)病人脑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BS治疗。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二部分(UPDRSⅡ)、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脑血管储备能力[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指数(BHI)]、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双侧上下肢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末梢波幅]、药物剂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延迟回忆评分、屏气后Vm、BH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短于对照组,运动神经末梢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末梢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左旋多巴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S治疗帕金森,可改善病人运动症状,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善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减少抗PD药物应用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延迟回忆,对其他认知功能领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神经功能 脑血管储备能力 神经电生理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亚型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婉慧 李奇 +4 位作者 李欣欣 郭奇奇 李蒙 张学凤 栾丽芹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843-846,8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LDL亚型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AIS患者,按中医体质辨证将其分为湿热体质组46例与平和体质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口服血脂康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LDL亚...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对不同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LDL亚型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AIS患者,按中医体质辨证将其分为湿热体质组46例与平和体质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口服血脂康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LDL亚型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DL1、LDL6及LDL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平和体质组的LDL2、LDL3、LDL4、LDL5水平均高于湿热体质组(均P<0.05)。治疗后,平和体质组的LDL3、LDL4、LDL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而平和体质组的LDL1、LDL2、LDL6及LDL7水平及湿热体质组的所有LDL亚型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血脂康胶囊可有效地降低平和体质AIS患者LDL3、LDL4及LDL5的水平,但其对湿热体质AIS患者各LDL亚型水平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 血脂康胶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欣欣 王文斌 +2 位作者 栾丽芹 李奇 彭婉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1期4015-4018,共4页
目的 观察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收治的脑小血管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观察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脑小血管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收治的脑小血管所致认知功能障碍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叶酸、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181(p-tau-18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变化。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中叶酸、维生素B_(12)、Hcy、Aβ1-42、p-tau-181、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中维生素B_(12)、叶酸较治疗前升高,血浆Hcy和血清Aβ1-42、p-tau-181、hs-CRP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中叶酸、维生素B_(1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浆Hcy、Aβ1-42、p-tau-181、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可降低脑小血管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人Hcy、Aβ1-42、p-tau-181、hs-CRP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认知功能障碍 叶酸 甲钴胺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MMP-9、VEGF和Ang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成宜舜 李奇 +2 位作者 栾丽芹 蔡驰 杨士震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720-725,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紧张...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颈部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MMP-9、VEGF和AngⅡ)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收缩期峰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Vp)和脉动指数(pulsative index,P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神经缺损症状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和AngⅡ水平、PI、NIHSS评分及神经缺损症状发作时间、次数和频率均降低(P<0.05),血清VEGF水平、Vm和Vp均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MMP-9和AngⅡ水平、PI、NIHSS评分及神经缺损症状发作时间、次数和频率降低值大于对照组(P<0.05,P<0.01),血清VEGF水平Vm和Vp升高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改善老年TIA患者血清VEGF水平、神经缺损功能及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MMP-9和AngⅡ水平,减少神经缺损症状发作时间、次数及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并用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Aβ1-42和P-tau-181对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国琴 李奇 +3 位作者 郭奇奇 杨士震 栾丽芹 宋扬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181(P-tau-181)对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该院住院的CSVD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目的探讨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181(P-tau-181)对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该院住院的CSVD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及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和P-tau-181水平并进行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分析上述指标对诊断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Aβ1-42和P-tau-181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β1-42对诊断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51%、73.47%,P-tau-181对诊断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09%、65.45%。结论血清Aβ1-42及P-tau-181与CSVD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对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β淀粉样蛋白1-42 磷酸化tau-181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普米克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琳 王英 +1 位作者 王军萍 栾丽芹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31-532,共2页
关键词 哮喘 普米克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β42水平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李欣欣 栾丽芹 +2 位作者 成宜舜 陈明亮 奚春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3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7例WML患者和同期在该医院住院的63例未发生WM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均...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7例WML患者和同期在该医院住院的63例未发生WM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均使用头颅MRI技术确诊其是否患有WML。将患有WML的患者作为WML组,将未患有WML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WML组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的结果及Fazekas量表的评分将其分为重度WML组和轻度WML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Aβ42等多项生化指标的水平。然后观察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Aβ42水平与WML发生情况的相关性、血清Aβ42的水平与WML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WML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对照组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的占比、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Aβ42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年龄是导致这些患者发生WML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些患者血清Aβ42的水平与其发生WML的情况无相关性。重度WML组患者血清Aβ42的水平高于轻度WML组患者,P<0.05。WML患者血清Aβ42水平与其WML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与未发生WML的患者相比,WML患者血浆Hcy的水平及血清Aβ42的水平均较高,年龄较大,其中高血压患者的占比较高,血清Aβ42的水平与其WML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β淀粉样蛋白42 MRI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比值与脑小血管病总体负荷相关性
19
作者 李奇 徐亚男 +2 位作者 杨士震 张学凤 栾丽芹 《中国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比值与其总体负荷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的251例CSVD病患者的电子病案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根...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比值与其总体负荷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京江北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神经内科住院的251例CSVD病患者的电子病案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头颅核磁共振影像诊断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CSVD总体负荷评分,依据评分结果,分为轻症组125例和重症组126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与CSVD总体负荷的相关性。结果 重症组FT3/FT4比值高于轻症组[(0.27±0.04)vs(0.20±0.04),t=14.388,P<0.01]。Spesrman相关分析提示,FT3/FT4比值、TSH与CSVD总体负荷存在显著正相关(r=0.600, 0.20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T3/FT4升高是CSVD总体负荷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06, 95%CI:2.161~3.508,P<0.01)。结论 TSH、FT3/FT4比值与CSVD总体负荷存在相关关系,其中FT3/FT4升高是CSVD总体负荷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促甲状腺激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甲状腺素
原文传递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尹克金 张兢 +4 位作者 栾丽芹 宰国田 杨帆 王文斌 刘德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SCH定义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连续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SCH定义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 4.50~10.0 mU/L且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正常。应用脑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评分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总分1~2分定义为轻度动脉粥样硬化,〉2分定义为重度动脉粥样硬化。采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CH与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63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其中SCH 62例(23.6%),轻度动脉粥样硬化119例(45.2%),重度动脉粥样硬化144例(54.8%)。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63.6±10.9)岁对(60.5±11.4)岁;t=2.274,P=0.024]、高半胱氨酸水平[(17.10±6.20)μmol/L对(15.63±5.17)μmol/L;t=2.058,P=0.04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8.0(5.0~10.0)分对6.0(5.0~9.0)分;Z=2.059,P=0.039]以及高血压(72.9%对58.8%;χ2=5.812,P=0.016)、吸烟(38.2%对26.1%;χ2=4.366,P=0.037)和SCH(30.6%对15.1%;χ2=8.610,P=0.003)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轻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高半胱氨酸水平以及NIHSS评分后,SCH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存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345,95%可信区间1.692~6.612;P=0.001)。结论SCH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存在重度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颅内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