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姜良铎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用药规律
1
作者 薛丹 郭宙 +2 位作者 刘涓 柴立民 姜良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分析姜良铎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临床采集姜良铎教授治疗GERD病例数据建立GERD病例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社群网络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处方用... 目的分析姜良铎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临床采集姜良铎教授治疗GERD病例数据建立GERD病例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社群网络分析、层次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常用的药物关联组合为“枳实和枳壳”“赤芍和枳壳”“白芍和枳壳”等10条。社群网络分析可以将常用中药分为3个社群:枳实、枳壳、赤芍、白芍、黄连、吴茱萸、前胡、紫苏梗、白术、黄芩、厚朴、北柴胡、瓜蒌、半夏;海螵蛸、浙贝母;延胡索、川楝子。层次聚类可以将常用中药聚成5组:第1组为浙贝母、海螵蛸;第2组为川楝子、延胡索;第3组为瓜蒌、白术、北柴胡、黄芩;第4组为白芍、赤芍、枳壳、枳实;第5组为黄连、吴茱萸、厚朴、前胡、紫苏梗。方剂药性:在四气上,寒温并用,寒性药偏多以针对局部炎症;五味上以苦味为主,辛味次之,咸味涩味再次之,稍加之甘味,体现了苦降辛开甘缓调理之大法。方剂归经以肺、脾、胃用药居多,肾和大肠次之,辅以调心肝之药。结论姜良铎教授认为GERD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肝火旺加太阴脾虚,主方为左金丸加大柴胡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关联规则 社群网络 层次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2
作者 宋洁 滕羽鸥 +1 位作者 柴立民 晏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02-806,共5页
[目的]总结晏军主任“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相关医案,归纳总结晏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晏师运用补肾益肺消癥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用药经验,并附临床案例... [目的]总结晏军主任“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相关医案,归纳总结晏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阐述晏师运用补肾益肺消癥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用药经验,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晏师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机为肺肾两虚,阴津不足,肺叶失养,而致肺痿;肺叶萎弱,宣降失司,气机壅滞,行水不能,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痰瘀内结,痹阻肺络而发肺痹,肺痹日久,功能失用,痿证加剧,肺痿肺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其病理特点为气、血、痰互结。辛药能散能行,辛以入肺,辛通玄府,调气机,散血瘀,逐痰结,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则相合。晏师在临床中根据“辛以润之”创立补肾益肺消癥方,临床疗效良好。验案中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辨证为肺肾两虚、痰瘀内蕴,以补肺益肾、化痰祛瘀法治之,方用补肾益肺消癥方加减,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晏师运用“辛以润之”辨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显著,对临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以润之 特发性肺纤维化 辛药 补肾益肺消癥方 肺痿 肺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萍心 柴立民 +4 位作者 冯桂宇 李东阳 孙嵩 刘蔚 张英凯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98-300,F0003,共4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造血干细胞缺陷、骨髓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障碍、体细胞突变等有关,而免疫机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调节性T细胞减少、凋亡相关因子/凋亡相关因子配体信号通路导致造血干细胞减少及炎症因子...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造血干细胞缺陷、骨髓微环境异常、免疫功能障碍、体细胞突变等有关,而免疫机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调节性T细胞减少、凋亡相关因子/凋亡相关因子配体信号通路导致造血干细胞减少及炎症因子刺激微RNAs诱导靶基因表达异常与调节性T细胞功能缺失等方面综述AA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调节性T细胞 凋亡相关因子/凋亡相关因子配体信号通路 微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髓生血颗粒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柴立民 吴志奎 +1 位作者 张新华 蔡辉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91-594,共4页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20例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和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改变;选取3例有效病例,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益髓生血颗粒...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20例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和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改变;选取3例有效病例,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益髓生血颗粒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有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各项血液学参数均有提高(P<0.05或P<0.01);患儿骨髓有核细胞的铁蛋白基因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患儿铁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效缓解患儿体内铁的蓄积,这可能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本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益髓生血颗粒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患儿 基因表达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对β-珠蛋白基因簇位点调控区高敏位点2与核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柴立民 吴志奎 +2 位作者 张新华 刘志昂 蔡辉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1,i00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益髓生血颗粒调控 β- 珠蛋白mRNA的分子机制。 方法 中药治疗 3个月 ,分别提取正常人和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有核细胞的核蛋白 ;采用凝胶滞后实验 ,将核蛋白与HS2位点序列探针结合后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 ,观察电泳... 目的 探讨中药益髓生血颗粒调控 β- 珠蛋白mRNA的分子机制。 方法 中药治疗 3个月 ,分别提取正常人和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有核细胞的核蛋白 ;采用凝胶滞后实验 ,将核蛋白与HS2位点序列探针结合后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 ,观察电泳图谱的改变。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核蛋白与探针结合后的电泳速率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 ,而患者治疗后核蛋白与探针结合后与正常人的电泳图谱接近。结论 中药治疗后影响 β- 珠蛋白基因簇位点调控区HS2位点与核蛋白因子GATA 1的结合作用 ,这可能是中药治疗本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β珠蛋白基因簇位点调控区 DNASEI 高敏位点2 核蛋白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肺消癥方干预肺纤维化大鼠TGFβ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柴立民 刘涓 +1 位作者 王珍 晏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8-780,786,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益肺消癥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为动物模型,补肾益肺消癥方进行干预;检测血清中TGF-b1含量的差异、肺组织中TGF-b1R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Smad2/3、Smad4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补肾益肺消癥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为动物模型,补肾益肺消癥方进行干预;检测血清中TGF-b1含量的差异、肺组织中TGF-b1R基因表达的改变以及Smad2/3、Smad4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该方可以明显下调IPF大鼠外周血血清中TGF-b1的含量和Smad2、3的表达,对TGF-bR1基因表达无影响。结论:通过调控TGF-b信号传导通路,缓解炎症反应并抑制肺组织纤维化,是补肾益肺消癥方疗效的关键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肺消癥方 肺纤维化大鼠 TGF-b1信号传导通路 基因及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对培养原代破骨细胞噬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柴立民 王正东 颜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8期5485-5488,共4页
目的:改变培养液中血清的浓度,观察破骨细胞形态结构,并比较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对培养的原代破骨细胞噬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7-03/06在沈阳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清洁级新生24hWistar大鼠6只;胎牛血清(天津灏洋)... 目的:改变培养液中血清的浓度,观察破骨细胞形态结构,并比较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对培养的原代破骨细胞噬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7-03/06在沈阳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清洁级新生24hWistar大鼠6只;胎牛血清(天津灏洋);新鲜成年牛股骨皮质(市售)。②实验过程:取新鲜成年牛股骨皮质,用磨片机磨成厚50μm的1cm×1cm骨片;取新生大鼠四肢长骨,分离破骨细胞,并用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分别为0,0.05,0.1,0.15,0.2,0.25)培养原代破骨细胞。③实验评估:第1,6天倒置显微镜下计数,第3天取细胞玻片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扫描电镜观察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培养的破骨细胞在牛骨皮质上产生骨陷凹面积的差异。结果:①破骨细胞的分离培养结果:分离培养的破骨细胞数量较少,体积大,胞浆丰满,细胞突起延展,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积聚在细胞中央或排列在细胞周边。②不同体积分数血清培养液中骨片上吸收陷窝深度比较:随着培养液中血清体积分数的增加,骨片上陷窝深度逐渐增加,在培养液中血清体积分数为0.15时,骨片上陷窝最深,此后随着培养基血清体积分数的增加,形成骨陷凹的深度无明显增加。结论:血清体积分数为0.15培养基培养的破骨细胞在牛皮质骨片上产生骨陷凹最深,噬骨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 破骨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血清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免疫应答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柴立民 吴志奎 陈惠民 《医学综述》 2011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致炎细胞因子和效应性CD4+T细胞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L)6通过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录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相...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滑膜。致炎细胞因子和效应性CD4+T细胞在RA发病及疾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IL)6通过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录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参与骨关节的重建。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过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表达,介导免疫应答。CD4+T细胞在自身免疫反应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较一致的观点是特异性表达IL-17的T辅助(Th)1细胞和表达IL-12和干扰素γ的Th1细胞在RA的发病和炎性反应进程中起协同作用,共同调节自身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致炎细胞因子 CD4+T细胞 自身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RC19识别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参与肾脏的免疫应答 被引量:1
9
作者 柴立民 张园 +1 位作者 车永哲 杨荣存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5,共6页
研究一个已鉴定的富亮氨酸重复结构(LRR)蛋白家族成员LRRC19,确定其组织分布及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通过RT-PCR技术检测LRRC19 mRNA在小鼠各组织中的分布;利用特异性探针mRNA杂交技术对该基因在肾组织中的表... 研究一个已鉴定的富亮氨酸重复结构(LRR)蛋白家族成员LRRC19,确定其组织分布及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通过RT-PCR技术检测LRRC19 mRNA在小鼠各组织中的分布;利用特异性探针mRNA杂交技术对该基因在肾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精确定位;免疫荧光实验分析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 SEAP)检测技术,观察转染LRRC19后细胞中转录因子核因子(NuclearFactor NF)-κB和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 AP)-1的活性改变,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识别LRRC19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RT-PCR和mRNA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LRRC19 mRNA主要在肾组织中表达,并集中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脾和小肠组织中亦有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ITC标记的LRRC19-V5融合蛋白位于细胞膜上,确定其为跨膜蛋白;LRRC19在细胞内异位表达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强NF-κB和AP-1的活性,TNFα和IL-1β刺激后,NF-κB活性明显升高,TNFa刺激后表现尤为显著.作为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跨膜受体LRRC19,可通过识别病原体分子和致炎细胞因子,介导信号传导,启动相关细胞因子转录,调节肾组织的免疫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C19 跨膜蛋白受体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肺络微型癥瘕”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被引量:23
10
作者 柴立民 刘涓 +1 位作者 王珍 晏军 《广西中医药》 2012年第2期44-45,共2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本病多为散发,估计发病率3~5人,10万,占所有肺间质性肺...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按病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本病多为散发,估计发病率3~5人,10万,占所有肺间质性肺病的65%左右。本病预后不良,早期病例即使对激素治疗有反应,生存期一般也仅有5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络微型癥瘕 病证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立民 吴志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91-993,共3页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遗传性疾病,该病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预后较差,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药物治疗的进展及对策和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前景作一回顾,希望对研究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药物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解毒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T、B、NK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柴立民 董玢 +2 位作者 娄利霞 赵久丽 祁昌杰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方干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探讨该方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以牛Ⅱ型胶原尾根及背部多点注射制作CIA大鼠模型,以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为阳性对... 目的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方干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探讨该方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以牛Ⅱ型胶原尾根及背部多点注射制作CIA大鼠模型,以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为阳性对照药物、益气活血解毒方进行干预,足趾容积测量仪测量各组大鼠足跖关节的肿胀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B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比率。结果 (1)药物干预14天后,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足跖关节持续肿胀,与加强免疫时比较,肿胀度有增加趋势,模型组与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28天后,模型组大鼠足跖关节肿胀度加剧,阳性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大鼠足跖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2)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CD3+CD4+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率显著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率比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CD3+CD8+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率与空白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中药中剂量与模型组比较比率下降明显(P<0.01、P<0.05)。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19+B细胞比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中药各治疗组的B细胞比率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治疗组大鼠CD3-CD56+NK细胞比率与空白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而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可以通过调控RA细胞的免疫应答网络,恢复其外周血循环和病变组织中淋巴细胞效应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RA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解毒方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大鼠 T、B、NK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蛋白受体在LRRC19调节机体先天免疫应答反应中的作用
13
作者 柴立民 车永哲 杨荣存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确定已初步鉴定的富亮氨酸重复结构(LRR)蛋白家族成员LRRC19在脾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LRRC19蛋白结构;mRNA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LRRC19mRNA在小鼠脾组织以及不同脾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确定已初步鉴定的富亮氨酸重复结构(LRR)蛋白家族成员LRRC19在脾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LRRC19蛋白结构;mRNA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LRRC19mRNA在小鼠脾组织以及不同脾细胞中的表达;以不同细菌刺激LRRC19转染的293T细胞,通过分泌性碱性磷酸酶(SEAP)检测技术观察细胞分泌的NF-κB活性的改变。结果LRRC19是一种跨膜蛋白,属于LRR蛋白家族成员,胞外区存在串联排列的4个LRR基序,有单一的跨膜结构域,胞内区有2个酪蛋白激酶2(CK2)磷酸化位点;mRNA原位杂交和RT-PCR结果显示,LRRC19mRNA在脾脏主要表达于B1淋巴细胞;体外实验证实,多种细菌均可使转染LRRC19的细胞NF-κB活性增强。结论LRRC19可能是一种跨膜受体,可识别不同的病原体保守分子,可能参与介导细胞信号转导,激活NF-κB信号途径,启动靶基因转录,调节先天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C19蛋白 B淋巴细胞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35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立民 张立军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自拟温脾消肿饮 特发性水肿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髓生血颗粒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SCF及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柴立民 吴志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20例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改变;选取10例有效病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该药对珠蛋白生成障...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20例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胎儿血红蛋白(HbF)的改变;选取10例有效病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该药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有核细胞SCF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各项血液学参数均有改善;骨髓有核细胞c-kit基因表达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CF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SCF/c-kit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红系祖细胞及其它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来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SCF/c-kit 益髓生血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缓解骨质疏松症的干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柴立民 颜南 +1 位作者 王正东 王思夏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2期13-13,共1页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改善作用。方法试验:对象40岁-60岁妇女,160例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组和安慰剂组,试验对象按时按量服用30周并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大豆异黄酮组挠骨和胫骨骨密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 观察大豆异黄酮对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改善作用。方法试验:对象40岁-60岁妇女,160例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组和安慰剂组,试验对象按时按量服用30周并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大豆异黄酮组挠骨和胫骨骨密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作为雌激素替代物防治妇女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15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17
作者 吴志奎 张新华 +12 位作者 李敏 柴立民 刘咏梅 王荣新 蔡辉国 黄有文 易杰 王蕾 方素萍 陈智松 朱欲英 陈玉英 吕鑫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2-354,共3页
目的研究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广西高发区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b、RBC、网织红细胞(Ret)、抗碱血红蛋白(HbF)水平变化并进行停药后3~6个月随访及不良... 目的研究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在广西高发区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b、RBC、网织红细胞(Ret)、抗碱血红蛋白(HbF)水平变化并进行停药后3~6个月随访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自疗程第1个月起至3个月结束,Hb、RBC、Ret、HbF等各项血液学参数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观察与血液参数提高相一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56例中有效14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92.9%。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结果显示,疗效维持时间3~4个月。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效显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为中医药辨证治疗β-地中海贫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益髓生血颗粒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节胶囊对AA大鼠IL-2、IL-6水平及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立军 唐农 +2 位作者 柴立民 黄小琪 林国彪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历节胶囊对AA大鼠血中IL-2、IL-6的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作为动物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2、IL-6的水平。结果历节胶囊可明显降... 目的研究历节胶囊对AA大鼠血中IL-2、IL-6的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佐剂型关节炎(AA)大鼠作为动物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2、IL-6的水平。结果历节胶囊可明显降低AA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提高IL-2的水平,显著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结论历节胶囊可通过降低IL-6的含量,减少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提高IL-2的水平,通过Fas/FasL凋亡系统介导,促进T淋巴细胞凋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节胶囊 AA大鼠 IL-2 IL-6 T淋巴细胞凋亡 T淋巴细胞凋亡 IL-2 IL-6 大鼠血清 胶囊 历节 AA 外周血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9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志奎 张新华 +9 位作者 柴立民 李敏 蔡辉国 王蕾 方素萍 陈玉英 吕鑫霞 黄有文 王荣新 陈佩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临床效果及其疗效特点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补肾益髓法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贫92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抗碱血红蛋白(HbF)、红细... 目的:研究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的临床效果及其疗效特点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补肾益髓法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贫92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抗碱血红蛋白(HbF)、红细胞(RBC)、网织红细胞(Ret)等血液参数变化及停药后随访观察,采用 PAGE、PCR-SSCP、RT-PCR、DNA 序列分析、mRNA 基因表达、DDRT-PCR 等技术研究疗效的分子机制。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Hb、HbF、RBC、Ret 等血液指标明显提高,停药后疗效平均维持3~6个月,92例中85例有效,有效率92.39%;中药治疗对各类基因型患者均有一定疗效,可明显提高血红蛋白珠蛋白 mRNA 表达和造血刺激因子 GM-CSFmRNA 表达,诱导 HbF 合成增加;降低铁蛋白基因表达,减少体内铁的蓄积。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效果显著;中药治疗不改变患者基因突变型,可明显调节功能基因表达。疗效特点为多靶点的整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补肾益髓法 临床研究 益髓生血颗粒 血红蛋白(Hb) mRNA表达 DNA序列分析 抗碱血红蛋白 造血刺激因子 蛋白基因表达 分子机制 疗效特点 临床症状 中药治疗 网织红细胞 基因突变型 PCR 临床效果 治疗前后 随访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髓生血颗粒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骨髓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及红系转录因子GATA-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咏梅 吴志奎 +1 位作者 柴立民 张新华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益髓生血颗粒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alpha-hemoglobin stabilizing protein,AHSP)及红系转录因子GATA-1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分子机制.方法:2004年9月~2005年2月收治中... 目的:研究中药益髓生血颗粒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alpha-hemoglobin stabilizing protein,AHSP)及红系转录因子GATA-1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分子机制.方法:2004年9月~2005年2月收治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12例,采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胎儿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等血液学参数的变化;提取其中8例患者用药前后骨髓有核细胞总RNA,采用实时PCR技术检测AHSP mRNA和转录因子GATA-1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血红蛋白、胎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等血液学参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8例患者骨髓有核细胞AHSP和GATA-1 mRNA的表达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可能机制之一为通过调节β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骨髓有核细胞转录因子GATA-1 mRNA的表达,使GATA-1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作用,上调AHSP mRNA的表达,使AHSP合成增加以结合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游离的相对过剩的α珠蛋白,阻止其在活性细胞中的沉积,遏制其对红细胞的毒害作用,从而减少溶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生血颗粒 Β地中海贫血 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 GATA-1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