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柳银兰 罗燕 +2 位作者 杨文君 施军平 庄振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商品名天晴甘平)对棕榈酸引起肝细胞模型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组、天晴甘平+棕榈酸组。对照组给予棕榈酸溶剂,棕榈酸组给予0.2 mmol/L饱和脂肪酸棕桐酸处理建立脂肪...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商品名天晴甘平)对棕榈酸引起肝细胞模型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肝癌细胞株huh7细胞分为对照组、棕榈酸组、天晴甘平+棕榈酸组。对照组给予棕榈酸溶剂,棕榈酸组给予0.2 mmol/L饱和脂肪酸棕桐酸处理建立脂肪性炎症模型,天晴甘平+棕榈酸组在给予0.2 mmol/L棕榈酸的同时给予20μmol/L或100μmol/L天晴甘平。通过RT-PCR检测炎症相关指标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另外,以1 mmo/L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饱和脂肪酸棕榈酸2:1的混合物处理huh7细胞,建立脂肪变性模型,油红染色观察天晴甘平对脂肪变性细胞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棕榈酸组COX-2、iNOS、GRP78的表达增加分别为[(6.07±1.73)与(1.00±0.22),P<0.05]、[(3.18±0.91)与(1.00±0.26),P<0.01]、[(3.21±1.00)与(1.00±0.12),均P<0.05]。与棕榈酸组比较,100μmol/L天晴甘平+棕榈酸组COX-2、iNOS和GRP78的表达下降(分别为2.40±0.76、1.60±0.49和1.17±0.42,均P<0.05);20μmol/L天晴甘平+棕榈酸组COX-2和iNOS的表达降低(均P<0.05)。油红染色显示,天晴甘平组细胞浆中油酸棕榈酸混合脂肪酸诱导的脂滴增加,细胞的脂肪变程度加重。结论:天晴甘平能抑制棕榈酸诱导的炎症相关基因COX2及iNOS的增加,同时100μmol/L天晴甘平抑制棕榈酸诱导的GRP78的表达并增加细胞脂肪变性。推测其抑制炎症的作用可能部分源于天晴甘平中不饱和脂肪酸对内质网应激的改善及增加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治疗应用 棕榈酸/药理学 炎症/药物疗法 环氧化酶2 一氧化氮合酶 肝/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脂肪变对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学进展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柳银兰 刘静 +3 位作者 陆璐 庄振杰 罗燕 施军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7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脂肪变对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学进展的影响及肝脏脂质代谢和纤维化相关的关键信号分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用H&E染色、血生化检测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高脂饮食和普通饮食喂养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生化指标及脂质... 目的探讨肝脂肪变对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学进展的影响及肝脏脂质代谢和纤维化相关的关键信号分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用H&E染色、血生化检测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高脂饮食和普通饮食喂养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生化指标及脂质代谢和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喂养使HBV-DNA下降(P〈0.05),肝组织NAS病理评分增加(P〈0.05),PPARα、SMAα、Coll-I、TGFβ1、SMAD3表达增高,PPARγ、SMAD7表达降低。结论高脂饮食可影响HBV转基因小鼠肝组织学进展,其影响可能与SMAd、Coll—I、核因子PPARd、TGFβ1/SMAD3基因表达上调及sMAD7、PPAR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肝脂肪变 乙型肝炎病毒转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肠道通透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庄振杰 徐贝贝 +3 位作者 柳银兰 王丽燕 施军平 臧淑妃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1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 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肠道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相应饲料喂养18周后,收集血清进行血生化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灌胃法检测肠道通透... 目的 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肠道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相应饲料喂养18周后,收集血清进行血生化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灌胃法检测肠道通透性,肝脏HE染色进行病理学评价,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炎症及肠上皮黏膜通透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结果 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重和肝指数显著增加.模型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和血糖显著升高.模型组小鼠肝组织HE染色明显的脂肪变和轻微的炎症细胞浸润.炎症相关基因检测显示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标记物F4/80表达在模型组显著增加.但肠道通透性无显著增加,同时肠黏膜中与肠道通透性相关的基因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高脂高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生初期,肠道通透性改变不是NASH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高果糖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肠道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静 柳银兰 +6 位作者 杨文君 罗燕 庄振杰 焦其彬 陈建玉 卞冬雪 马晓洁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共6页
目的 采用高脂高果糖饮食建立符合人类饮食习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方法 6周龄C3H野生型小鼠12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到高脂高果糖组、高脂组、高果糖组、对照组各30只予以相应喂养,4、8、16周末分批处死小鼠,检测体质量、... 目的 采用高脂高果糖饮食建立符合人类饮食习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模型.方法 6周龄C3H野生型小鼠12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到高脂高果糖组、高脂组、高果糖组、对照组各30只予以相应喂养,4、8、16周末分批处死小鼠,检测体质量、肝湿重、肝功能、脂代谢等NASH相关指标,肝组织HE、油红O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高脂高果糖组和高脂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增加,油红O染色面积、密度增加,HE染色显示随造模时间延长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伴炎症灶,高脂高果糖组更明显,造模结束时8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评分≥5,伴窦周纤维化.血清检测示:4周末,高脂高果糖组和高脂组总胆固醇及高、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8周末,高脂高果糖组和高脂组血清高、低密度脂蛋白增加明显;16周末,高脂高果糖组、高脂组、高果糖组、对照组ALT分别为(108.5±93.34)U/L、(44.30±35.71)U/L、(46.70±17.95)U/L、(24.70±6.57)U/L,F=5.099,P=0.005;AST分别为(316.30±208.98) U/L、(132.12±75.43) U/L、(143.30±38.53) U/L、(122.60±12.76) U/L,F=6.654,P=0.001;总胆固醇分别为(5.18±0.58) mmol/L、(3.94±0.75)mmol/L、(2.30±0.50) mmol/L、(2.02±0.24) mmol/L,F=72.470,P=0.000;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3.05±0.49) mmol/L、(2.65±0.54) mmol/L、(1.77±0.47) mmol/L、(1.58±0.16)mmol/L,F=25.413,P=0.000;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11±0.23) mmol/L、(0.72±0.17)mmol/L、(0.27±0.04) mmol/L、(0.20±0.05) mmol/L,F=83.297,P=0.000.高果糖组组织病理学、血清学改变均不明显.结论 高脂高果糖饮食喂饲4、8、16周可诱导小鼠出现可模拟NASH的疾病进程,出现典型的NASH肝组织学和肥胖等代谢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脂肪肝 肝炎 脂肪性 非酒精性 高脂高果糖饮食
原文传递
复方楂金颗粒对NASH小鼠肝脏内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静 庄振杰 +7 位作者 田静 李兆翌 罗燕 柳银兰 陈建玉 马晓洁 臧淑妃 施军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楂金颗粒对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肝脏内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C3H品系小鼠3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高脂高果糖组... 目的观察复方楂金颗粒对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肝脏内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C3H品系小鼠3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高脂高果糖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高脂高果糖组用高脂饲料和20%果糖饮用水喂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和普通饮用水喂养。8周后将高脂高果糖组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高脂高果糖组和楂金颗粒组各10只,楂金颗粒组用高脂饲料和20%果糖饮用水喂养,每天按50mL/kg予12.8%的复方楂金颗粒冲剂灌胃(山楂、郁金、泽泻、海藻、象贝、水飞蓟、桃仁按3∶1.5∶1.5∶2∶1.5∶2∶1比例制备而成)。余组喂养如前,每天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16周处死小鼠。检测小鼠体重、肝湿重、肝功能及脂代谢指标,采用HE、油红O及Masson染色评价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结果楂金颗粒组体重、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明显低于高脂高果糖组(P<0.05);油红O染色面积、密度较对照组减少;HE染色显示,楂金颗粒组炎症气球样变较高脂高果糖组减少;Masson染色阴性;TLR4、MyD88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高脂高果糖组(P<0.05)。结论复方楂金颗粒剂能明显抑制NASH小鼠肝脏内TLR4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复方楂金颗粒 TOLL样受体4
原文传递
富含蒙花苷的野菊花提取物调节脂质组成及胆固醇代谢改善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庄振杰 罗燕 +2 位作者 苏洁 柳银兰 吕圭源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114,共7页
目的:前期发现富含蒙花苷的野菊花提取物能改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造成的肝损伤,本文从脂质角度对其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方法: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予以不同剂量蒙花苷提取物(15、30、60 mg/kg)干预,采... 目的:前期发现富含蒙花苷的野菊花提取物能改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造成的肝损伤,本文从脂质角度对其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方法:通过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予以不同剂量蒙花苷提取物(15、30、60 mg/kg)干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肝脏脂质谱,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肝脏脂质谱改变,蒙花苷提取物60 mg/kg干预使肝脏脂质谱趋向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蒙花苷提取物60 mg/kg组肝脏n-3二十碳四烯酸类、12-羟-9-十八碳炔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两种尚不能确定亚类的磷脂类分子在模型对照组中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P<0.01),在蒙花苷提取物60 mg/kg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促胆固醇排泄和抑制吸收相关基因ATP结合盒基因8(ABCG8)在模型对照组肝脏中显著下调(P<0.01)。蒙花苷提取物60 mg/kg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BCG8基因在肝脏和肠道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ATP结合盒基因5(ABCG5)仅在肝脏显著增加(P<0.01)。结论:蒙花苷提取物通过促进胆固醇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肝脏胆固醇含量;通过改变肝脏脂质组成改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造成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花苷提取物 肝损伤 脂质谱 胆固醇代谢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sivelesta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臧淑妃 马晓洁 +9 位作者 王磊 朱葛丽 杨文君 柳银兰 严健 罗燕 庄振杰 陈建玉 荀运浩 施军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1-376,共6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sivelesta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周龄雄性C57BL/6J ApoE基因敲除小鼠40只平均分为:(1)正常饮食组:正常饮食+等渗盐水;(2)正常饮食+干预组:正常饮食+siveles...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sivelesta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周龄雄性C57BL/6J ApoE基因敲除小鼠40只平均分为:(1)正常饮食组:正常饮食+等渗盐水;(2)正常饮食+干预组:正常饮食+sivelestat;(3)模型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等渗盐水;(4)模型+干预组:高脂高胆固醇饮食+sivelestat。连续喂养12周后取血和肝脏检测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用肝组织油红O染色评价脂肪变程度,用HE染色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评价炎症反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炎症因子及CD68和F4/80水平。4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问两两比较采用LSD或SNK法(方差齐)和Tamhane或Dunnett法(方差不齐)。结果高脂高胆固醇饮食12周能诱导ApoE基因敲除小鼠出现典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表现。sivelestat干预组空腹血糖、血胆固醇和肝生物化学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降低(5.71±1.11比3.16±1.16,P〈0.05),肿瘤坏死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也降低。sivelestat干预后CD68和F4/80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68在肝脏内表达减少。结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sivelesta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明确,减少枯否细胞活化可能是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原文传递
自噬相关基因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罗燕 王燕 +3 位作者 庄振杰 柳银兰 施军平 娄国强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自噬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高脂喂养SD大鼠24只作为模型组,普通饮食18只作为对照组,于4、8、12周末分批处死.检测体重、肝湿重、肝功能、脂代谢等指标,肝组织HE、油... 目的 探讨自噬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高脂喂养SD大鼠24只作为模型组,普通饮食18只作为对照组,于4、8、12周末分批处死.检测体重、肝湿重、肝功能、脂代谢等指标,肝组织HE、油红O染色评价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细胞的自噬现象.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自噬基因ATG7、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chain3,LC3)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与同时点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肝湿重增加,油红O染色面积、密度增加.HE染色显示随造模时间延长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伴炎症灶,12周末80%达到NASH诊断标准(NAS≥5),伴明显气球样变和轻度窦周纤维化.电镜图片显示自高脂饮食4周开始均有自噬泡出现.自噬基因ATG7、Beclin1、LC3-Ⅰ、LC3-Ⅱ自高脂饮食开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8周升至最高,较正常饮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开始下降,与正常饮食组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脂喂养SD大鼠可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自噬相关基因伴随NAFLD的发生发展呈动态变化表达,自噬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基因 大鼠
原文传递
RNA干扰TLR4信号通路对枯否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臧淑妃 刘静 +10 位作者 柳银兰 杨文君 罗燕 庄振杰 焦其彬 陈建玉 卞冬雪 马晓洁 苟运浩 朱明利 施军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信号通路对枯否细胞(Kupffercells,KCs)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以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为研究对象,经QPCR验证得到最优干扰RNA为Tlr4-mus-1567后,以正常细... 目的探讨RNA干扰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信号通路对枯否细胞(Kupffercells,KCs)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以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为研究对象,经QPCR验证得到最优干扰RNA为Tlr4-mus-1567后,以正常细胞为对照组,NegativeControlRNA干扰为NC对照组,Tll4-mus-1567RNA干扰为实验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吞噬酵母菌情况,并测定各组的吞噬细胞百分数和吞噬指数,组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吞噬细胞百分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17.67%±3.51%和32.00%±3.00%,P〈0.01),实验组平均吞噬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46.33%±7.51%和82.00%±6.08%,P〈0.01)。结论RNA干扰TLR4信号通路能降低KCs的吞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肝疾病 受体 TOLL 吞噬作用
原文传递
鱼油对高果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振杰 刘静 +3 位作者 柳银兰 严健 罗燕 施军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鱼油对高果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效果.方法 45只6周龄C3H小鼠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组(对照组)、猪油组(模型组)、鱼油组(干预组).分别在4、8、16周末处死小鼠,每组次5只.观察血生... 目的 探讨鱼油对高果糖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干预效果.方法 45只6周龄C3H小鼠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组(对照组)、猪油组(模型组)、鱼油组(干预组).分别在4、8、16周末处死小鼠,每组次5只.观察血生化指标,肝指数(肝脏湿重/体重)、肝脏炎症程度及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6周末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ALT及AST比对照组显著升高,鱼油组TC和ALT、AST水平与猪油组相比明显下降.基因表达检测显示猪油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在第4周显著上调(P<0.05),而鱼油组MCP-1mRNA水平明显低于猪油组(P<0.05).猪油组TNF-α和TGF-β在第8周表现出上调趋势,鱼油组对此上调有抑制作用.HE染色显示猪油组和鱼油组在第8、16周出现明显的脂肪变及炎症细胞浸润.猪油组的炎症浸润较鱼油组显著.肝库普弗细胞的标记物CD68在8周(P<0.05)、16周表达上调,鱼油组对此上调有抑制作用.结论 鱼油能减轻高果糖高脂高胆固醇诱导的小鼠NASH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脂肪肝 枯否细胞
原文传递
大黄酸对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病恶化的防治作用
11
作者 卞冬雪 刘静 +9 位作者 陆璐 刘红 过建春 杨文君 柳银兰 罗燕 庄振杰 陈建玉 施军平 荀运浩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合并肝脂肪变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病恶化的防治作用。方法4周龄HBV转基因小鼠130只,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肝脂肪变小鼠模型;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恢复正常饮食)、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大黄酸组[120...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合并肝脂肪变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病恶化的防治作用。方法4周龄HBV转基因小鼠130只,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肝脂肪变小鼠模型;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恢复正常饮食)、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大黄酸组[120g/(kg·d)灌胃]、易善复组[69.2g/(kg·d)灌胃]4组,每组30只,第24和48周末每组分别处死15只,采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高脂喂养48周后小鼠肝组织可见脂肪变、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气球样变,NAFLD肝组织活动度计分(NAS)接近NASH(3.58±1.44)。②肝组织光镜观察示24和48周末模型组NAS高于对照组,大黄酸组NAS无下降,易善复组48周末NAS降低。③血生化示24周时各组间TC、TG、FPG差异明显,大黄酸与易善复组均见增高的TC、TG、FPG水平下降;48周末组间TC、FPG仍保持原差异趋势。④24及48周末各组间血清HBV载量均差异明显(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水平相似,大黄酸组变化不明显,易善复组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高脂配方喂养HBV转基因小鼠可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NASH小鼠模型,大黄酸可一定程度改善该模型的糖脂代谢,但对肝组织病变作用有限。回复正常饮食的组织学干预效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脂肪肝 肝炎病毒 乙型 转基因小鼠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建立与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璐 柳银兰 +7 位作者 杨文君 刘静 罗燕 庄振杰 陈建玉 卞冬雪 荀运浩 施军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BALB/cHBV转基因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高脂组70只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30只予普通饲料喂养。16周末随机处死高脂组小鼠10只,肝组织及血清...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BALB/cHBV转基因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高脂组70只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30只予普通饲料喂养。16周末随机处死高脂组小鼠10只,肝组织及血清学检测确认目标模型建立。造模成功后高脂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继以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改以普通饲料喂养,正常组维持原普通喂饲,连续72周(含造模16周)。第24、48和72周末每组分别随机处死小鼠10只,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TC、TG、FB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肝组织切片后HE染色评价组织学变化,观察小鼠模型的动态演变情况。结果①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小鼠体质量增加,血清ALT、AST、TC、TG、FBG等各项生化指标升高,HBV.DNA阳性,肝组织HE染色示肝细胞明显大泡性脂肪变性和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NAFLD活动度评分(NAS)接近NASH,慢性HBV携带合并NAFLD小鼠模型建立成功。②模型组血清TC和TG值在各观察点均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③24周和72周各组间HBV—DNA值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48周和72周各组间NAS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脂喂养HBV转基因小鼠可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NAFLD小鼠模型。②NAFL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HBV携带小鼠的肝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肝炎病毒 乙型 转基因小鼠
原文传递
高脂高果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枯否细胞及其信号分子的活化
13
作者 朱明利 刘静 +10 位作者 柳银兰 杨文君 罗燕 庄振杰 焦其彬 陈建玉 严健 卞冬雪 马晓洁 荀运浩 施军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枯否细胞(KCs)活化及其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了解KC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致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将20只6~8周龄SPF级C3H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果糖组、... 目的探讨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枯否细胞(KCs)活化及其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了解KC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致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将20只6~8周龄SPF级C3H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果糖组、高脂组、高脂果糖组)饲养,每组5只。16周后处死小鼠,做肝脏病理检查,同时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中F4/80、NF-KB、p-AKT、AKT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果糖组、高脂组、高脂果糖组肝组织脂质沉积明显,肝脏HE染色存在明显的炎症及肝细胞脂肪变,高脂高果糖组最为严重。与正常组比较,3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F4/80、NF—KB显著升高,果糖组p-AKT(P〈0.01)、高脂高果糖组AKT(P〈0.05)明显降低。结论高脂高糖饮食可使C3H/HeN小鼠出现典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表现,NAFLD形成涉及肝组织中KCs活化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枯否细胞 肝炎 鼠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