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洛四联症68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柳尧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35-36,共2页
目的总结68例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外科1996年3月至2009年3月68例施行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采用右房+右心室流出道切口,疏通右室流出道,补片闭合室间隔缺损,跨瓣环补片加宽26例,合... 目的总结68例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外科1996年3月至2009年3月68例施行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采用右房+右心室流出道切口,疏通右室流出道,补片闭合室间隔缺损,跨瓣环补片加宽26例,合并畸形同期手术。结果68例中手术死亡2例,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加肾功能衰竭。随访5~56个月,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结论TOF一期根治术可防止慢性缺氧对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的潜在损害,防止继发性大的体肺侧枝形成。彻底畸形矫正、完善心肌保护、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满意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根治术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柳尧林 《西部医学》 2010年第5期845-846,848,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2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 目的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9年6月,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25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2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结果死亡3例(低心排血量2例、心室颤动1例)死亡率3.84%。随访65例,平均随访4.5年,死亡5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组织,选择合适瓣膜,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术1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柳尧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8期1123-1124,共2页
目的:总结11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1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共行动脉搭桥吻合113支,静脉搭桥吻合249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5例,死亡2例,围术期死亡率1.8%。结论:确切、准确的适应证... 目的:总结11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1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共行动脉搭桥吻合113支,静脉搭桥吻合249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5例,死亡2例,围术期死亡率1.8%。结论:确切、准确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及适当的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术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体会
4
作者 柳尧林 刘英军 +1 位作者 肖剑光 王从光 《中原医刊》 2006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外科治疗 肺动脉切开取栓术 治疗方法 实际情况 保守治疗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清显 班珂 +2 位作者 于洪胜 孙岩 柳尧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99-700,共2页
关键词 记忆合金支架 治疗 临床应用 食管恶性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卫中 柳尧林 +3 位作者 江志勇 王国香 林新杰 曲同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tein畸形围术期监测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纵鲁沙 柳尧林 孙淑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8期623-624,共2页
Ebstein畸形是临床少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部分或整个有效的三尖瓣瓣环向下移位,可伴有三尖瓣瓣膜装置的畸形和右心室结构的异常,手术的危险性和死亡率很高。通过1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2例,随时间6个月-4年,心功... Ebstein畸形是临床少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部分或整个有效的三尖瓣瓣环向下移位,可伴有三尖瓣瓣膜装置的畸形和右心室结构的异常,手术的危险性和死亡率很高。通过1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2例,随时间6个月-4年,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2例,B超示4例三尖瓣置换者,瓣膜功能正常,男8例三尖瓣成形患者,中度返流2例,无重度返流。通过13例Ebstein畸形围手术期监测与护理体会是术前改善心功能;术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严重心律失常,注意强心利尿,维护右心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畸形 心功能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于卫中 江志勇 +3 位作者 柳尧林 林新杰 曲同峰 李占堂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7期3685-,共1页
关键词 螺旋CT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卫中 柳尧林 +3 位作者 江志勇 李国岩 曲同峰 栾建奎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3期200-201,共2页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重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诊断治疗,临床病死率甚高。本文收集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间经16层螺旋CT造影成像技术诊断,临床或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资料,分析其CT征象,以...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危重的心血管疾病,若不及时诊断治疗,临床病死率甚高。本文收集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0月间经16层螺旋CT造影成像技术诊断,临床或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螺旋CT资料,分析其CT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螺旋CT血管造影 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心血管疾病 诊断治疗 技术诊断 CT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于卫中 柳尧林 +2 位作者 杨建秀 刘英军 王海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86-486,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造影成像检查成功。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属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作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造影成像检查成功。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属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诊断的首选办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颈动脉 血管造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11
作者 王从光 柳尧林 +1 位作者 刘书艳 杨丽红 《齐鲁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14例病人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条索状活动性血栓2例,右肺动脉近端血栓1例,典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14例病人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内条索状活动性血栓2例,右肺动脉近端血栓1例,典型右心负荷过重和肺动脉高压12例。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肺动脉栓塞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超声检查 肺动脉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内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12
作者 班珂 孙天成 +1 位作者 柳尧林 肖剑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2-13,共2页
分析了16例胸内甲状腺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认为该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见,其组织类型主要是结节性甲状腺肿或甲状腺腺瘤,少数为正常甲状腺组织或甲状腺癌。X线、CT、彩超是主要诊断手段。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甲状腺肿 外科手术 诊断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柳尧林 王成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2399-2401,共3页
目的 评价浅低温心脏停跳手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10月对收治和住院期间1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手术取栓治疗;均合并DVT;单侧PE7例、双侧5例,合并休克5例;心功能Ⅲ级7例、Ⅳ级5例;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9... 目的 评价浅低温心脏停跳手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10月对收治和住院期间1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手术取栓治疗;均合并DVT;单侧PE7例、双侧5例,合并休克5例;心功能Ⅲ级7例、Ⅳ级5例;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9 h;结果12例病例中无一例复发,心功能均恢复至正常,完全恢复体力劳动.结论 手术取栓抢救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效果良好,可以作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应当重视和开展急性肺栓塞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浅低温心脏停跳手术 手术取栓 心功能
原文传递
急诊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巨块型肺动脉栓塞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尧林 刘英军 +1 位作者 肖剑光 王丛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F0005-F0005,共1页
关键词 肺动脉切开取栓术 手术治疗 急诊体外循环 肺动脉栓塞 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巨块型 晕厥发作 石膏外固定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巨块型肺动脉栓塞急诊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一例
15
作者 柳尧林 刘英军 +1 位作者 肖剑光 王丛光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8-728,共1页
关键词 肺动脉切开取栓术 急诊体外循环 肺动脉栓塞 巨块型 心脏彩超检查 晕厥发作 石膏外固定 肺动脉高压 右房内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多中心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3
16
作者 曲乐丰 柏骏 +8 位作者 Dieter Raithel 陈东 王继跃 毛更生 陈立朝 韩光良 柳尧林 梁勇 黄亚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 总结国内外多中心3 226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国内外多中心收治的3 0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CEA 3 226例次,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 目的 总结国内外多中心3 226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5月国内外多中心收治的3 0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CEA 3 226例次,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及操作技巧.结果 3 226例次CEA手术均成功,2 910例(90.2%)行外翻式CEA (EEA),316例(9.8%)行补片式CEA (pCEA),平均阻断时间(15.5±2.0) min,平均手术时间(50.5 ±5.0) min.112例使用沿皮纹横切口.围术期死亡3例,脑梗死2例,同侧脑出血1例,切口血肿28例,1例术后出现严重神经精神症状,认知障碍,1例发生下颌小关节脱位,术后代偿;脑神经损伤6例,其中舌下神经损伤4例,面神经下颌支损伤2例.81例高危因素患者CEA手术成功,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安全、有效的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4S+1D”原则是CEA成功的关键.EEA操作简捷、手术及阻断时间短,无需补片及转流管,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补片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技巧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右心房活动性血栓1例
17
作者 王从光 杨丽红 +1 位作者 刘书艳 柳尧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935-935,共1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右心房活动性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术后石膏外固定 超声心动图检查 腘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 肺动脉栓塞 呼吸困难 髌骨骨折
原文传递
外伤性前外侧乳头肌断裂伴室间隔撕裂1例
18
作者 王从光 杨丽红 +1 位作者 柳尧林 班珂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性前外侧乳头肌断裂 室间隔撕裂 手术 心脏损伤
原文传递
改良超滤在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英军 柳尧林 肖剑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年第8期510-511,共2页
改良超滤是近几年为减少因体外循环导致的婴幼儿全身水分增加及组织水肿而采用的一项新技术,莱州市人民医院自2000年起在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应用改良超滤,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10kg以下婴幼儿 体外循环 改良超滤 手术中 心脏 心内直视手术 市人民医院 组织水肿
原文传递
诱导性升/降压技术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庆君 柏骏 +7 位作者 季相国 曲乐丰 李文波 颜玉峰 柴东喆 柳尧林 李清勇 曹忠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4-997,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性升降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国内多中心收治的14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筛选共纳入1448例患者符合人组标准,在CEA术中均使用诱... 目的探讨诱导性升降压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国内多中心收治的148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经筛选共纳入1448例患者符合人组标准,在CEA术中均使用诱导性升降压技术。结果共纳入1448例患者,手术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占87.8%。评估代偿血管情况,平均手术时间(51.8±6.1)min,颈内动脉阻断时间(11.4±3.1)min。经诱导性升压后,所有患者残端压均升高,其中1438例(99.3%)>50mmHg。监测脑电氧饱和度,阻断前未升压时,术侧较对侧明显降低[(56%±3%)比(64%±4%),P<0.05];诱导性升压后,术侧rSO2较对侧rSO2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3%)比(70%±2%),P>0.05];颈动脉开放后,术侧rSO2较对侧rSO2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比(69%±3%),P>0.05]。围手术期共发生脑梗死2例,同侧脑出血1例,对侧脑出血1例,心肌梗死2例。结论CEA术中使用诱导性升降压技术可起到临时脑保护作用.初步证明了诱导性升降压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大脑动脉环 诱导性升/降压 残端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