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e系统状态与肝纤维化及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柯伟民 邓洪 +2 位作者 李学俊 李建国 姚集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纤维化进展及其癌变的关系。方法 :分别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纤维化分期以及原发性肝癌组的HBeAg或抗 HBe阳性率。结果 :HBeAg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S1、S2、S3和S4分期...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纤维化进展及其癌变的关系。方法 :分别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纤维化分期以及原发性肝癌组的HBeAg或抗 HBe阳性率。结果 :HBeAg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S1、S2、S3和S4分期中分别为 85 2 % (2 3/2 7)、72 7% (2 4/33)、6 3 3% (19/30 )和 5 0 % (12 /2 4) ,原发性肝癌组为 19 4% (6 /31) ;S1和S4组比较 ,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和S1、S2、S3或S4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0 5— 0 0 1)。抗 HBe阳性率在S1、S2、S3和S4分期中分别为 11 1% (3/2 7)、2 1 2 % (7/33)、2 6 7% (8/30 )和 37 5 %(9/2 4) ,原发性肝癌组为 6 1 3% (19/31) ;S1和S4组比较 ,以及原发性肝癌组和S1、S2或S3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 0 5— 0 0 5 )。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 ,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逐渐出现从HBeAg至抗 HBe的自发血清转换 ,肝病的活动性没有降低 ,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E系统 肝纤维化 癌变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与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 被引量:16
2
作者 柯伟民 姚集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甲型肝炎病毒(HAV)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在我国广泛流行,两者不存在交叉免疫。同一个体中,同时或先后感染而致体内两种病毒并存的现象并不少见。HAV与HBV病毒学标志检测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意义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深入探讨这两种... 甲型肝炎病毒(HAV)或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在我国广泛流行,两者不存在交叉免疫。同一个体中,同时或先后感染而致体内两种病毒并存的现象并不少见。HAV与HBV病毒学标志检测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意义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深入探讨这两种病毒合并感染时的相互关系与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发生致死性肝衰竭的病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柯伟民 黄仰甦 +1 位作者 李建国 姚集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453-454,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部分发生肝功能异常,甚至致死性肝衰竭.如果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致死性肝衰竭的相关病因,就可设法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死亡率.最近报道,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病活动或肝衰竭与重...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部分发生肝功能异常,甚至致死性肝衰竭.如果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出现致死性肝衰竭的相关病因,就可设法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死亡率.最近报道,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病活动或肝衰竭与重叠其他嗜肝病毒感染有关[1-7],也可见于HBeAg至抗-HBe的血清转换期[8-12].为此,我们探讨了1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发生致死性肝衰竭时其他嗜肝病毒重叠感染和HBeAg和抗-HBe血清学状态的情况,试图找出部分相关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 病因学 重叠感染 肝炎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情况和致病力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柯伟民 李学俊 +1 位作者 林潮双 姚集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为了弄清肝病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临床感染情况和评估庚型肝炎病毒的致病力。方法:本文调查了213例肝病患者的HGV感染情况和分析了HGV感染的致病力。结果:在213例肝病患者中,HGV的感染率为75%... 目的:为了弄清肝病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临床感染情况和评估庚型肝炎病毒的致病力。方法:本文调查了213例肝病患者的HGV感染情况和分析了HGV感染的致病力。结果:在213例肝病患者中,HGV的感染率为75%(16/213);其中,HGV与HBV、HCV以及HBV和HCV的合并感染分别是为71%(9/127)、182%(2/11)和278%(5/18)。未发现HBV合并HGV感染和单独HBV感染两组之间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以上结果提示,HGV通常与胃肠外传播的HBV和HCV合并感染。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致病力 庚型肝炎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柯伟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26-1027,共2页
尽管重型肝炎仅占病毒性肝炎的0.2%~0.5%,但是,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10%左右,携带的人口总数可能超过1.2亿,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800万,故此,重型肝炎成为国内传染病科(感染病科)最常见的... 尽管重型肝炎仅占病毒性肝炎的0.2%~0.5%,但是,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10%左右,携带的人口总数可能超过1.2亿,现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800万,故此,重型肝炎成为国内传染病科(感染病科)最常见的危重难治性疾病.另外,与国外常由于醋氨酚中毒引起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不同,我国重型肝炎的临床类型以慢性重型肝炎最为常见.肝性脑病为慢性重型肝炎常见的并发症,在致死性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发生率可高达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并发症 肝性脑病 发病机制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柯伟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18-1119,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治疗进展 抗-HBE阳性 HBV携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BEAG阳性 ALT升高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严重性评估系统的建立以及临床应用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柯伟民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19-523,共5页
目前我国大约有2 8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每年由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癌和终末期肝硬化导致死亡的患者约50万,慢加急性肝衰竭成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针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目前我国大约有2 8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每年由于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癌和终末期肝硬化导致死亡的患者约50万,慢加急性肝衰竭成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针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包括使用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内的内科综合治疗或加上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以及干细胞治疗,仅能使有足够肝再生潜能的患者奏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严重性评分 应用解读
原文传递
IgM抗-HCV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近况 被引量:1
8
作者 柯伟民 姚集鲁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本文综述了抗丙型肝炎病毒IgM抗体(IgM抗-HCV)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IgM抗-HCV在不同类型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治疗中临床意义的研究近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球蛋白M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HBVe系统及APF水平
9
作者 柯伟民 林国莉 +2 位作者 叶一农 赖箐 李建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以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与HBeAg至抗-HBe自发血清转换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以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指标,HBeAg与抗-HBe的阳性率和甲胎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以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与HBeAg至抗-HBe自发血清转换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以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指标,HBeAg与抗-HBe的阳性率和甲胎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不同分期S1,S2,S3,S4组以及肝细胞癌组(HCC):脾脏长径(mm)分别为104.6±13.1,108.7±13.6,110.5±15.4,123.0±16.8和116.9±28.2,S4组与S1,S2或S3组比较存在差异(P<0.042-0.001).脾脏厚度(mm)分别为35.2±6.3,37.0±7.7,37.8±9.6,43.3±10.8和40.8±11.2,仅S4组与S1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7).脾静脉内径(mm)分别为6.0±1.4,6.5±1.4,6.8±1.7,7.8±1.7和6.8±2.6,S4组与S1或S2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HBeAg的阳性率分别为92%(23/25),75.6%(31/41),68.8%(22/32),51.9%(14/27)和13.5%(5/37);抗-HBe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19.5%(8/41),25%(8/32),33.3%(9/27)和70.3%(26/37);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在S1-S4组和HCC组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AFP的水平(μg/L)分别为11.0±6.7,49.4±74.5,112.1±159.0,179.3±210.8和367.4±617.1;HCC组与S1或S2组比较,S4,S3或S2组与S1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从S1至S4的逐渐加重,脾脏的长径,厚度和静脉内径也逐渐增大,其中,以脾脏的长径间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更为灵敏.伴随HBeAg至抗-HBe自发血清转换率的逐步增加,AFP水平逐渐升高,脾脏也不断增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均有发生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肝癌 脾脏超声影像 HBVe系统 APF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的凝血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柯伟民 罗章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对7例慢活肝重型患者(SFCAH),1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DHC),8例深黄疸慢活肝(CAHDJ)和13名正常对照者(NC)进行8项凝血指标检测与分析,结果发现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凝血因子V、Ⅶ水平的下降,可能存在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血小板减... 对7例慢活肝重型患者(SFCAH),1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DHC),8例深黄疸慢活肝(CAHDJ)和13名正常对照者(NC)进行8项凝血指标检测与分析,结果发现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凝血因子V、Ⅶ水平的下降,可能存在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血小板减少是本文病例复杂的凝血异常和出血原因的一部分。凝血因子V的水平在SFCAH组为0.112 ±0.057,DHC组为0.261±0.107,CAHDJ组为0.420土0.156。3组之间存在差异。说明凝血因子V水平的检测能较灵敏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状态,可作为肝功能衰竭的一种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出血 凝血因子V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至抗-HBe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活动性变化的探讨
11
作者 柯伟民 黄仰甦 +2 位作者 邓洪 李建国 姚集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的活动性是否减轻。方法 在除外重叠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急性发作的前提下,分别比较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肝病的活动性是否减轻。方法 在除外重叠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引起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急性发作的前提下,分别比较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组和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组出现肝病急性发作的严重性指标。结果 肝病急性发作的间隔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死亡的发生率在慢性乙型肝炎HBeAg 阳性组和从HBeAg 至抗-HBe 自发血清转换组两组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50 ~0 .05) 。结论 这些结果提示,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从HBeAg 至抗- HBe 自发血清转换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HBEAG 自发血清转换 肝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急性加重的原因探讨
12
作者 柯伟民 黄仰甦 +2 位作者 邓洪 李建国 姚集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病急性加重的原因。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病急性加重时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以及HBeAg和抗-HBe的血清学状态。结果 在83例慢性乙型肝炎的92次肝病急性加重... 目的 为了弄清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病急性加重的原因。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肝病急性加重时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以及HBeAg和抗-HBe的血清学状态。结果 在83例慢性乙型肝炎的92次肝病急性加重中,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分别为3.3%(3/92)、5.4%(5/92)、3.3%(3/92)和5.4%(5/92),共为17.4%(16/92);使用肝损害药物为1.1%(1/92);HBeAg至抗-HBe的自发血清转换为9.8%(9/92);HBeAg至抗-HBe的不稳定自发血清转换状态为12.0%(12/92);保持HBeAg至抗-HBe血清学状态不变为59.8%(55/92)。重叠其它嗜肝病毒感染、HBeAg至抗-HBe的不稳定自发血清转换以及保持HBeAg和抗-HBe的状态不变均可出现致死性肝衰竭。结论 重叠其它嗜肝病毒感染、使用肝损害药物和HBeAg至抗-HBe的自发血清转换与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40%左右的肝病急性加重有关,大约60%的肝病急性加重与HBeAg和抗-HBe血清学状态无关。促使致死性肝衰竭发生的原因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病急性加重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热IgM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柯伟民 王飞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2年第5期203-204,213,共3页
本文综述抗登革病毒 IgM 抗体的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在血清中变化的动力学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 登革热 IGM抗体 登革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胎蛋白在诊断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临床价值的探讨
14
作者 柯伟民 泉哲 +2 位作者 兴隆 进士义刚 王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94-695,共2页
比较8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丙型肝炎(HC)和30例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RHCC)的甲胎蛋白(AFP)异常率。结果提示,AFP仍是协助HCRHCC诊断的一项较好的参考指标。不过,异常率仅是56.7%(17/30),... 比较80例不同病理类型的丙型肝炎(HC)和30例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RHCC)的甲胎蛋白(AFP)异常率。结果提示,AFP仍是协助HCRHCC诊断的一项较好的参考指标。不过,异常率仅是56.7%(17/30),AFP水平>400μg/L和1000μg/L的HCRHCC病人也仅是26.7%(8/30)和13.3%(4/30)。在AFP异常的HC病人怀疑HCRHCC时,应借助肝脏影像学。在AFP正常的HC病人怀疑HCRHCC时,应检查其它肝癌标志和肝脏影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丙型肝炎 肝细胞癌 肝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AFP和AL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15
作者 柯伟民 姚集鲁 +2 位作者 泉哲 兴梠隆 进士义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5年第3期160-162,共3页
本文检测了80例丙型肝炎(HC)和30例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RHCC)的甲胎蛋白(AF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AFP的水平在慢性迁延性丙型肝炎、中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重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HCRHCC各组之间存在差异... 本文检测了80例丙型肝炎(HC)和30例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HCRHCC)的甲胎蛋白(AFP)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AFP的水平在慢性迁延性丙型肝炎、中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重型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HCRHCC各组之间存在差异。AFP和ALP在不同分化程度的HCRHCC中的差异无显著性。结果提示,AFP不仅可作为协助HCRHCC诊断的指标,而且,根据临床资料推测HC的病理分型,AFP的水平可作为一项比较灵敏的参考指标。未发现AFP和ALP的水平能反映HCRHCC的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碱性磷酸酶 丙型肝炎 肝细胞癌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与HE以及重叠于HB临床背景下Ha和hpcⅢ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6
作者 柯伟民 姚集鲁 《医学综述》 1996年第8期444-445,共2页
关键词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 透明质酸 前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国近十年的细菌感染谱以及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推移和近况 被引量:1
17
作者 柯伟民 泉哲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4年第9期384-389,共6页
本文综述了日本国近十年的细菌感染谱以及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推移和近况。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药物敏感性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概况
18
作者 柯伟民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7-101,共5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取得快速发展的几类抗菌药物的开发概况和部分新品种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碳青霉烯类 大环内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严颖 麦丽 +2 位作者 郑玉宝 柯伟民 高志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58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血清HBeAg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回顾性分析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58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血清HBeAg分为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回顾性分析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组105例与HBeAg阴性组53例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6.6±1.9和4.8±2.5,二者相比P=0.000。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0~16例、G274例、G3~425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5.6±1.1、6.5±2.0、7.0±1.5,三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250);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0~123例、S256例、S3~426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6.6±1.8、6.6±2.0、6.6±1.6,三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996)。HBeAg阴性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0~18例、G217例、G3~428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2.1±1.9、4.7±2.2、5.6±2.3,G2、G3~4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G0~1者高(P=0.001),G2与G3~4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332);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0~110例、S225例、S3~418例,其血清HBV DNA载量(lg copies/mL)分别为2.7±3.2、5.1±1.8、5.4±2.4,S2、S3~4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S0~1者高(P=0.005),S2与S3~4者血清HBV DNA载量无差异(P=0.745)。【结论】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关。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高者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组织病理 HBV DNA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铜蓝蛋白在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波 吴元凯 +3 位作者 曹红 陈忠诚 高志良 柯伟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时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衡量肝功能损害的严重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慢加...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乙型肝炎不同肝功能状态时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衡量肝功能损害的严重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并比较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以及恢复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铜蓝蛋白水平。结果肝豆状核变性(n=50)、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和恢复期(n=3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n=50)的MELD评分分别为11.1±6.5、20.4±4.2、10.9±4.9、9.6±9.8,血浆铜蓝蛋白分别为(0.065±0.036)g/L、(0.176±0.037)g/L、(0.210±0.056)g/L、(0.197±0.038)g/L;血浆铜蓝蛋白水平4组之间的两两比较存在差异(F=111.4,P<0.001),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低于其他3组(P<0.001)。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相对于肝豆状核变性,没有肝衰竭的慢性乙型肝炎血浆铜蓝蛋白水平几乎正常。慢加急性肝衰竭极期血浆铜蓝蛋白水平仅轻度下降,随着肝功能衰竭的恢复,血浆铜蓝蛋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铜蓝蛋白 肝豆状核变性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