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查菲娜 马冬云 +3 位作者 郭天财 宋晓 岳艳军 谢迎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际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拔节期和抽穗期活...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际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拔节期和抽穗期活性较高,返青期和开花期活性则较低。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豫麦49-198系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均随密度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不明显;兰考矮早八3种根际土壤酶活性随密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密度水平下3种酶活性的方差分析表明,蛋白酶、脲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过氧化氢酶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冬小麦 根际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氮素积累和分配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查菲娜 宋晓 +2 位作者 马冬云 王永华 郭天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氮的积累、分配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间,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植株氮积累量分别在越冬期—返青期内和开花期—成熟期内出现2个高峰,而多穗型品种豫麦4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氮的积累、分配及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间,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植株氮积累量分别在越冬期—返青期内和开花期—成熟期内出现2个高峰,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在生育前期较慢,后期则较快,且2个品种均在拔节期—开花期内以最低密度水平的C1处理(300×104.hm-2)和B1(75×104.hm-2)处理植株氮积累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积累量均以最低的密度处理表现最高,最高的密度处理表现最低;2个种穗型品种花后氮积累对子粒氮贡献率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C1处理和B3处理.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成熟期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以C2处理(375×104hm-2)和C4(525×104.hm-2)处理最高,其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C1(300×104.hm-2)处理条件下最长;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成熟期子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B2处理(150×104.hm-2)最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则以最高密度的B4处理(300×104.hm-2)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品种 种植密度 氮积累量 蛋白质含量 成熟期 蛋白质产量 大穗型品种 开花期 子粒产量 密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查菲娜 马冬云 +3 位作者 岳艳军 宋晓 谢迎新 郭天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5,共5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积累随灌浆进程推进呈上升趋势,淀粉积累速率则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均在花后21~28 d时积累速率最快。...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淀粉积累随灌浆进程推进呈上升趋势,淀粉积累速率则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均在花后21~28 d时积累速率最快。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以较高密度的B_3处理(225×10~4/hm^2)成熟期籽粒淀粉含量最高,直/支比最低;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以最低密度的C_1处理(300×10~4/hm^2)籽粒淀粉含量最高。两种穗型品种的多数淀粉糊化参数以高密度或较高密度处理的数值最高,而适宜的种植密度既能改善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的淀粉组成,又有利于提高其粒重与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穗型 淀粉积累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郑州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查菲娜 程芳芳 +1 位作者 李红卫 沈艳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44-47,共4页
为了探明气候变暖对郑州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对郑州市1981—2010年间冬小麦冬前生长期内的正积温及其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10—12月的正积温呈上升趋势,且与冬小麦冬前株高和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为了探明气候变暖对郑州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对郑州市1981—2010年间冬小麦冬前生长期内的正积温及其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10—12月的正积温呈上升趋势,且与冬小麦冬前株高和分蘖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和0.495;同时1981—2010年间,稳定通过冬小麦适宜播种温度的日期呈推后趋势,2001—2010年以来稳定通过17℃的日期分别较1981—1990年和1991—2000年推后5天和6天,而稳定通过15℃的日期分别推后5天和4天。因此,初步认为郑州市冬小麦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积温 冬小麦 播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查菲娜 闫伟杰 +2 位作者 陈金英 杨烈柱 张重义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166-168,共3页
分析了在金银花规范化栽培条件下气象因子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随日照时数增加,绿原酸含量增加;而绿原酸含量与温度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金银... 分析了在金银花规范化栽培条件下气象因子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即随日照时数增加,绿原酸含量增加;而绿原酸含量与温度相关性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受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金银花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查菲娜 赵艳梅 +2 位作者 陈金英 李红卫 程芳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6期33-34,共2页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项高效而快捷的生产方式。通过阐述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经济建设的作用,以为更好地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提高经济建设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农业经济建设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施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1
7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5 位作者 宋晓 王晨阳 朱云集 王永华 岳艳军 查菲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22-5228,共7页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下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豫麦49-198"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随小麦生育时期的进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微生物总量在拔节期和抽...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下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豫麦49-198"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随小麦生育时期的进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微生物总量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时数量较多。尿素施用量对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小麦品种根际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两个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最高时的尿素量略有差异。同一生育时期,随着尿素施用量的提高,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T2(391kg/hm2)或T3(586kg/hm2)处理的酶活性较高,T4(782kg/hm2)处理的酶活性略有降低;脲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以T4(782kg/hm2)处理的脲酶活性最大。表明适宜尿素施用量有益于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过高则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施用量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小麦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9
8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4 位作者 马冬云 王永华 谢迎新 岳艳军 查菲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4,共5页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蛋白酶、脲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蛋白酶、脲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增加,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同生育时期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及脱氢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以180kgN.hm-2施氮水平的活性最高;脲酶活性则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在360kgN.hm-2施氮水平下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氮肥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6
9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5 位作者 马冬云 王永华 谢迎新 查菲娜 岳艳军 岳彩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7-1981,共5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旗叶光合特性及氮素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叶绿素含量随籽粒灌浆进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SⅡ潜在活性、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等随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旗叶光合特性及氮素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旗叶叶绿素含量随籽粒灌浆进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SⅡ潜在活性、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等随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则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氮肥对旗叶光合特性有一定的调控效应,Chl,Fv/Fo,Fv/Fm及qP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其中Chl和Fv/Fo以N3(180 kg hm-2)处理最大,Fv/Fm和qP(除孕穗期外)以N4(360 kg hm-2)处理最大;qN则随施氮水平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以N4处理最小。适宜的施氮量(180 kg hm-2)改善了兰考矮早八的光合色素性状,提高PSⅡ潜在活性及PSⅡ光化学的最大效率,减少荧光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从而有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光合特性 氮素影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旗叶氮代谢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0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3 位作者 查菲娜 王晨阳 朱云集 王永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4-517,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多穗型(豫麦49-198)和大穗型(兰考矮早八)品种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旗叶氮代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花后前15 d,两品种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多穗型(豫麦49-198)和大穗型(兰考矮早八)品种旗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旗叶氮代谢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在花后前15 d,两品种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酰胺合酶(GOGAT)活性均随各自的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则表现为中等密度的较低(兰考矮早八:375株m-2;豫麦49-198:150株m-2);花后15 d之后,各酶活性随密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在一定范围内,两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氮代谢酶活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小麦 氮代谢 酶活性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筋力型小麦叶、粒可溶性糖含量及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书丽 郭天财 +2 位作者 王晨阳 查菲娜 宋晓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豫麦34号和豫麦5 0号2种筋力型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及粒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30d出现高峰,籽粒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呈一致的下降趋势...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豫麦34号和豫麦5 0号2种筋力型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淀粉积累速率及粒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旗叶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开花后30d出现高峰,籽粒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呈一致的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籽粒淀粉积累和粒重关系密切。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较弱筋型品种豫麦5 0号灌浆期旗叶具有较强的营养物质外运能力,籽粒同样具有很强的转化利用同化物的能力,致使豫麦34号最终的总淀粉含量较高,支链淀粉含量也明显高于豫麦5 0号,粒重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筋力型 可溶性糖 灌浆期 淀粉积累 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5
12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4 位作者 马冬云 查菲娜 岳艳军 张煜 李耀昭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9-131,140,共4页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豫麦49-198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豫麦49-198根系土壤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随生育时期推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分别在拔节期和返青期达到最...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豫麦49-198根际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豫麦49-198根系土壤蛋白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随生育时期推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分别在拔节期和返青期达到最大值。在同一生育时期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蛋白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以N2(180 kg/hm2)处理的蛋白酶活性最高,但N4(360 kg/hm2)处理的蛋白酶活性仍大于对照N1(0 kg/hm2);脲酶活性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以N4(360 kg/hm2)处理的脲酶活性最大。根际微生物总量随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孕穗期达到最大值,开花期略有降低;在同一生育时期,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根际微生物数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N3(270 kg/hm2)处理的根际微生物总量最高,且各处理之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小麦 土壤酶活性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冬小麦旗叶RuBP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4 位作者 宋晓 王晨阳 韩巧霞 岳艳军 查菲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7-2202,共6页
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RuBP(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旗叶RuBP(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着花后天数的增加,两小麦品种旗叶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呈增加趋势,其中RuBP羧化酶活性多数以N4(N4.8 g/盆)处理最高,PEPC活性多数以N3(N3.6 g/盆)处理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两小麦品种旗叶Fv/F0、Fv/Fm和qP均呈增加趋势,且以N4(N4.8 g/盆)处理的值最高,并且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发现,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旗叶RuBP羧化酶和PEPC活性的增加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Fv/F0和Fv/Fm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小麦穗粒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冬小麦 旗叶 RUBP羧化酶 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4
作者 郭天财 查菲娜 +2 位作者 马冬云 宋晓 岳艳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156,共5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前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均以适宜的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其中干物质运转量以茎鞘最高,氮素运...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运转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前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均以适宜的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其中干物质运转量以茎鞘最高,氮素运转量以叶片最高;花后植株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两品种间表现不一致,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花后干物质及贮藏氮素运转量以最低密度的C1(300万株/hm2)处理最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则以较高密度的B3(225万株/hm2)处理最高;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花前两品种均以较低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花后则以较高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贮藏氮素对籽粒氮素贡献率兰考矮早八花前以中间密度处理表现较高,豫麦49-198则仍以较低密度处理较高。成熟期兰考矮早八籽粒产量、淀粉产量及蛋白质产量均以C2(375万株/hm2)密度处理最高,豫麦49-198则以B2(150万株/hm2)处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密度 干物质 氮素 运转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及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郭天财 岳艳军 +6 位作者 马冬云 查菲娜 宋晓 朱云集 王晨阳 王永华 韩巧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6-840,共5页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素的合理运筹提供依据,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返青、拔节、抽穗三个关键时期追氮对其籽粒灌浆特征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氮处理小麦籽粒灌浆...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素的合理运筹提供依据,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返青、拔节、抽穗三个关键时期追氮对其籽粒灌浆特征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氮处理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曲线,Logistic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良好。籽粒干物重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增加趋势,籽粒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形成无显著相关,表明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对增加该品种粒重尤为重要。不同时期追氮对兰考矮早八籽粒灌浆及淀粉特性的效应不同,以抽穗期追氮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速率最大。随施氮时期的后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而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及淀粉糊化特性则以拔节期追氮处理最高(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氮时期 籽粒灌浆特性 淀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库调节对小麦籽粒灌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3 位作者 宋晓 查菲娜 岳艳军 王化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78,共5页
为探讨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通过剪叶和去穗处理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籽粒灌浆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籽粒体积、千粒重、灌浆速率在花后15 d之后均表现为去穗处理>对... 为探讨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通过剪叶和去穗处理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籽粒灌浆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籽粒体积、千粒重、灌浆速率在花后15 d之后均表现为去穗处理>对照>去叶处理。去叶处理使两个品种的千粒重、灌浆速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豫麦49-198较对照下降最大比例分别为24.4%和22%,兰考矮早八下降的最大比例分别为7.6%和9%;去穗处理使两个品种的千粒重和灌浆速率均有所增加,其中豫麦49-198较对照增加的最大比例分别为11.1%和17%,兰考矮早八增加的最大比例分别为12.2%和17.25%。源库改变对两个品种的光合特性均有影响,表现为对照旗叶>去穗旗叶>去叶倒二叶>对照倒二叶。随着灌浆进程,豫麦49-198去叶处理的倒二叶光合速率较对照增加的比例从40%减为25%,兰考矮早八去穗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较对照下降的比例从27%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改变 灌浆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2 位作者 马冬云 查菲娜 岳艳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05-1610,共6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探讨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宜的施氮量(180 kg?hm-2)能够极显著增加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运转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探讨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碳氮运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宜的施氮量(180 kg?hm-2)能够极显著增加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叶片、茎鞘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物质及花前贮藏氮素的再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总再运转量和运转率,也能够极显著增加成熟期籽粒氮素含量和花前贮藏氮素总运转量对籽粒氮素含量的贡献率.各施氮处理对2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素含量贡献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小麦籽粒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营养 冬小麦 穗型 碳氮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2 位作者 查菲娜 岳艳军 宋晓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豫麦49-198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在拔节和抽穗期数量较多,而放线菌、真菌在开花期数量最多。根际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豫麦49-198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在拔节和抽穗期数量较多,而放线菌、真菌在开花期数量最多。根际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以基本苗150×104株/hm2或225×104株/hm2处理最高;真菌数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表明微生物和酶活性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密度 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根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碳氮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4 位作者 朱云集 岳艳军 查菲娜 宋晓 王晨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8-783,共6页
在大田柱栽试验条件下,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系的时空变化及其碳氮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单株根系干重、根重密度随生育时期逐渐增加,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不同土壤深度的根系活力随生育时期的变化不一致,2品... 在大田柱栽试验条件下,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系的时空变化及其碳氮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单株根系干重、根重密度随生育时期逐渐增加,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不同土壤深度的根系活力随生育时期的变化不一致,2品种0~20 cm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从越冬期逐渐下降,在抽穗期达到较低值后缓慢上升,并于灌浆期出现一个小的峰值;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含氮量均从越冬期开始下降,在抽穗期达到最低值, 随后在开花期又出现一个峰值后缓慢下降。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相比,重穗型小麦品种的根系各项指标略高于多穗型品种;在不同土层深度之间,各项指标总体趋势为随着土层深度加深逐渐下降,但是在不同生育时期,各土层之间出现有个别波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时空分布 碳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天财 查菲娜 +4 位作者 马冬云 王晨阳 朱云集 岳艳军 宋晓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8-132,共5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于2004-2005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灌浆期间籽粒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积累量的变化。结果... 为探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和淀粉积累的影响,于2004-2005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灌浆期间籽粒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灌浆进程的推进,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则持续上升。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籽粒糖含量变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系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分别以225×10^4株/hm^2和375×10^4株/hm^2种植密度有利于蔗糖和可溶性糖的转化以及籽粒淀粉的积累,从而提高了千粒重;两种穗型品种千粒重变化与光合同化物及淀粉积累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类型品种籽粒糖和淀粉积累特点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籽粒糖含量 淀粉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