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细辛辅助治疗脑梗死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林鹏洲 魏少君 吴贤仁 《河北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辅助治疗脑梗死后眩晕的临床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脑梗死后眩晕的病人 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3例 )和对照组 (39例 )。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抗凝、溶栓、降压、降血糖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辅助治疗脑梗死后眩晕的临床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 :脑梗死后眩晕的病人 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3例 )和对照组 (39例 )。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抗凝、溶栓、降压、降血糖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 5 %GS 2 5 0ml+灯盏细辛 2 0ml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疗程 1 4d。治疗 1 4d后进行疗效评定。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降低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脂降低 (均P <0 .0 1 ) ,治疗组眩晕总有效率 97.6 % ,对照组 6 9.2 % ,两组基本治愈率比较 (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脑梗死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服用致死剂量生川乌和天南星患者抢救成功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鹏洲 魏少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生川乌 天南星 药物中毒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林鹏洲 《河北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脑梗塞 72例病人随机分为 :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30例。对照组予降颅压、扩管、溶栓、抗凝、降压、降血糖、降血脂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0 .8mg加入 0 .9%...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脑梗塞 72例病人随机分为 :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30例。对照组予降颅压、扩管、溶栓、抗凝、降压、降血糖、降血脂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0 .8mg加入 0 .9%生理盐水 1 0 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两次 ,疗程两周。结果 :经一个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 73.8% ,对照组 4 3.3%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异烟肼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
4
作者 林鹏洲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4-4,共1页
大剂量异烟肼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林鹏洲患者女性,21岁。因自服异烟肼20g,昏迷、抽搐半小时于1994年11月15日下午3时由家人急送来诊。入院体查:T35.8℃,R30次/min,P150次/min,BP13.3/... 大剂量异烟肼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林鹏洲患者女性,21岁。因自服异烟肼20g,昏迷、抽搐半小时于1994年11月15日下午3时由家人急送来诊。入院体查:T35.8℃,R30次/min,P150次/min,BP13.3/8kPa。神志不清,呈深昏迷状,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烟肼中毒 抢救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生脉注射液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林喜 吴贤仁 +1 位作者 方伟强 林鹏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2年第3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大剂量 生脉注射液 治疗方法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林喜 陈妙英 +1 位作者 林鹏洲 吴贤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院前静脉溶栓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前瞻性试验,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未入选的病例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其疗效和近期并发症。结果3组的年龄、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院前静脉溶栓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前瞻性试验,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未入选的病例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其疗效和近期并发症。结果3组的年龄、梗死部位、性别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再通率rtPA组(82.1%)明显高于尿激酶组(55.3%),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室壁瘤形成rtPA组(10.7%)明显低于低分子肝素组(33.3%),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rtPA组与尿激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衰、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出血的发生率3组无统计学差异。4周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3组无统计学差异。心衰、死亡、室壁瘤形成再通组明显低于未通组(P<0.05),而两组恶性心律失常未见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快速、安全,可首选rtPA50mg溶栓,若有禁忌证,可选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药物疗法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生脉注射液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观察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林喜 吴贤仁 +1 位作者 方伟强 林鹏洲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7例AVB随机分为生脉治疗组(27例)和异丙肾上腺素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观察病情、心电图、心率、毒副作用等变化,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0...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7例AVB随机分为生脉治疗组(27例)和异丙肾上腺素对照组(30例)。治疗前后观察病情、心电图、心率、毒副作用等变化,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88.9%;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恶化1例,有效率90%,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示:治疗组有效22例、恶化3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对照组分别为15例、9例、7例(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毒副作用2例(7.4%),对照组14例(46.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生脉注射液毒副作用小,为AVB急性期安全、有效地治疗,可改善远期预后,减少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机会,值得急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生脉注射液 治疗作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100β蛋白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意义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舒周伍 郑莉 +1 位作者 林鹏洲 陈小华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对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CPR)后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作用。方法:心脏骤停经CPR后存活〉72 h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UTI组,每组20例,另选同期、同年龄段健康志愿...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对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CPR)后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价值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作用。方法:心脏骤停经CPR后存活〉72 h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UTI组,每组20例,另选同期、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CPR后3、6、12、24、48、72 h分别取血样本;ELISA法测定s-100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常规治疗和UTI组s-100β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6-12 h达峰值,随后逐步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UTI组各时间点s-100β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UTI组在48 h后Glasgow评分明显升高(P〈0.05)。s-100β水平与Glasgow评分负相关。结论:s-100β水平能反映CPR后早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程度,同时还可预测CPR后意识恢复情况。UTI治疗能降低s-100β,改善脑复苏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血清S-100Β蛋白 脑损伤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
9
作者 杨泽民 林鹏洲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8-8,共1页
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杨泽民,林鹏洲[病例]男性,22岁。因双侧腰部及双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3天于1992年7月6日入院。入院体查:T37.2℃,P84次/min,R20次/min,BP16/8kPa... 恶性组织细胞病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杨泽民,林鹏洲[病例]男性,22岁。因双侧腰部及双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3天于1992年7月6日入院。入院体查:T37.2℃,P84次/min,R20次/min,BP16/8kPa。神志清醒,急性痛苦病容。巩膜无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肿瘤细胞 误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定量定压可调节式变压器有载开关补油装置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鹏洲 张晓彬 +2 位作者 张承传 刘瑶章 陈奕聪 《今日自动化》 2020年第10期48-50,共3页
无论从油枕下面的连接管处、调压开关的滤油机处、停电拆开有载开关顶部呼吸器管路进行手工补油,都存在效率低下、管道口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或者容易将气泡打入有载调压油箱的问题。为提高调压开关的补充效率,研发一款定量定压可调节... 无论从油枕下面的连接管处、调压开关的滤油机处、停电拆开有载开关顶部呼吸器管路进行手工补油,都存在效率低下、管道口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或者容易将气泡打入有载调压油箱的问题。为提高调压开关的补充效率,研发一款定量定压可调节式变压器有载开关补油装置,该装置主要解决了手动补油时精度不足,耗费时间和人力过多,还有减少产生过多气泡的问题,并通过使用该装置得出改进的方向和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载调压开 补油 定量 定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220kV饶平站220kV母差及失灵保护双重化改造
11
作者 林鹏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第21期19-20,共2页
本文针对220k V饶平变电站220k V母差及失灵保护的实际情况,结合《广东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2007版要求,对其进行双重化改造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220kV饶平变电站 母差保护 失灵保护 双重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韩江变电站端子箱防潮系统改进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尹春梅 邱佳盛 +3 位作者 黄锐勇 陈振昕 陈伟杰 林鹏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第22期57-58,共2页
本文介绍了本站端子箱防潮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各对策的有效性,最终确定端子箱防潮系统改进的最佳对策。
关键词 现状 原因 实验探究 最佳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有载分接开关转差不平衡导致母线调压失效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13
作者 林鹏洲 《机电信息》 2020年第29期53-54,共2页
某110 kV变电站通过主变有载分接开关调压时发现10 kV母线电压有时会没有变化,现场检查发现反方向第一次调档时电压没有变化。通过试验分析找出了分接开关转差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避免此类故障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 有载分接开关 转差 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探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彭绵 林鹏洲 +2 位作者 潘红星 张映喜 蔡举瑜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6期1745-1747,共3页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方法对153例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均行气管切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气管切开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后)分为两组:早切组(≤7d),晚切组(>7d),统计其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气管切开的最佳时机。方法对153例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均行气管切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气管切开时间(有创机械通气后)分为两组:早切组(≤7d),晚切组(>7d),统计其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留治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气管切开并未对非选择性危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益处;但对于APACHEⅢ评分≤20分的低评分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能明显降低住院病死率(5.13%vs.20.00%)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7.69%vs.25.00%),缩短机械通气(4.00dvs.10.48d)及ICU留治时间(9.08dvs.10.55d);对于APACHEⅢ评分>20分的高评分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使住院病死率(45.83%vs.22.00%)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3.33%vs.12.00%)明显增加,使机械通气(10.58dvs.4.56d)及ICU留治时间(13.75dvs.11.82d)明显延长。结论早期气管切开(≤7d)仅为APACHEⅢ评分≤20分的低评分组危重症患者带来临床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气管切开术 时机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C反应蛋白的临床评价及干预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丽萍 刘美描 林鹏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S1期286-287,共2页
目的了解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评价步长脑心通对缺血性脑梗死CRP的干预作用。方法126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并分析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对其... 目的了解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评价步长脑心通对缺血性脑梗死CRP的干预作用。方法126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并分析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对其中68例缺血性脑梗死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步长脑心通4片3次/d治疗4周后复查CRP,其它治疗2组相同,观察2组4周时CRP的变化。结果老年ACVD的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诊时CRP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二者呈正相关(r=0.695,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分率与入院时CRP浓度,二者呈负相关(r=-0.501,P<0.05)。死亡病例CRP值明显高于存活病例CRP值(P<0.01)。对68缺血性脑梗死中部分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4周(n=38)的CRP值的下降比对照组(n=30)更为明显(P<0.05)。结论CRP测定对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的意义,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较大的价值,简便价廉,值得临床的推广。步长脑心通有望干预老年缺血性脑梗死CRP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血管病 C反应蛋白 治疗 步长脑心通
原文传递
培哚普利与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干预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林喜 林鹏洲 陈妙英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9期1051-1052,共2页
目的 比较培哚普利与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6 8例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给予培哚普利 (4mg ,1次 /d)或缓释硝苯地平 (2 0mg ,2次 /d)治疗 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心率 ... 目的 比较培哚普利与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6 8例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给予培哚普利 (4mg ,1次 /d)或缓释硝苯地平 (2 0mg ,2次 /d)治疗 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心率 ,并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 1、纤维蛋白原 (FIB)、血管紧张素 (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及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结果 培哚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 ,收缩压 /舒张压降幅平均为 11 5 / 5 8mmHg和 17 9/6 6mmHg。缓释硝苯地平组收缩压下降更显著 ,心率较前增加 (P <0 0 5 )。两组基线tPA和PAI 1浓度相似 (P >0 0 5 )。血浆PAI 1在培哚普利治疗后下降 2 6 % (P <0 0 5 ) ,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增加 2 8% (P <0 0 5 )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而对于tPA和FIB ,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两组基线血清ACE、AngⅡ和血浆NE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培哚普利治疗后血清ACE和AngⅡ显著下降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血浆NE增加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同缓释硝苯地平相比 ,培哚普利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PAI 1,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缓释硝苯地平 治疗后 患者 纤溶系统 PAI-1 血管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RANITIDINE AND PANTOPRAZOLE FOR STRESS ULCER BLEEDING PROPHYLAXI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17
作者 彭绵 方伟强 +2 位作者 潘红星 林鹏洲 蔡举瑜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2011年第2期58-63,共6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Ranitidine and Pantoprazol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aemorrhage from stress ulcer among critical car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1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Ranitidine and Pantoprazol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aemorrhage from stress ulcer among critical car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1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choice of pharmacologic stress ulcer prophylaxis were either Ranitidine or Pantoprazole.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incidence of stress-related significan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the secondary outcome was the incidence of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Results A total of 63 patients were given Ranitidine, and 58 patients were given Pantoprazole for stress ulcer bleeding prophylaxis. Nine patients (7.44%, 9/121) developed clinically-importan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cluding 5 (7.94%, 5/63) in the Ranitidine group, and 4 (6.90%,4/58) in the Pantoprazole group. The rate of HAP was 3.17% (2/63) in the Ranitidine group, and 15.52% (9/58) in the Pantoprazole group. Conclusion Ranitidin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ates of HAP as compared with Pantoprazole,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ly-important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Because of limited trial data, future well-designed and powerfu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are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itidine Pantoprazole critical car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