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孔外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林顺新 徐振华 +2 位作者 祝少博 郑晓佐 汪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29-729,740,I0004,共3页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常见,但位于椎间孔外的神经鞘膜瘤却较为少见.文献报道更少。腰骶神经根鞘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节异位畸形有很多相似之处,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引起误诊。我科收治1例椎间孔外神经根鞘膜瘤...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常见,但位于椎间孔外的神经鞘膜瘤却较为少见.文献报道更少。腰骶神经根鞘膜瘤的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节异位畸形有很多相似之处,鉴别存在一定的难度,易引起误诊。我科收治1例椎间孔外神经根鞘膜瘤,报告如下。患者女,62岁,退休教师。因“右大腿疼痛4个月,加重10d”入院。患者于2007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前、外侧疼痛.活动后加重.行走时需弓腰.夜间疼痛明显,双下肢无麻木及乏力感,无间歇性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神经鞘膜瘤 椎间孔外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鞘膜瘤 腰骶神经节 大腿疼痛 间歇性跛行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伴骨外露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传玲 林顺新 +1 位作者 曹杰 肖飞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1586-1586,共1页
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后,我院于2008年10月—2010年6月,利用间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15例因创伤后导致的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外露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获得病灶炎症控制,创面皮瓣覆盖,胫骨骨性愈合,疗效满意。现报告... 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科临床后,我院于2008年10月—2010年6月,利用间断冲洗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15例因创伤后导致的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外露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获得病灶炎症控制,创面皮瓣覆盖,胫骨骨性愈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冲洗 负压封闭引流 慢性骨髓炎 骨外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组织结构不良症1例随访10年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清木 齐树青 +1 位作者 林顺新 徐新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82-385,共4页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组织结构不良症(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a,FOP)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本文报道1例随访10年的重症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病因、病理、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与转归进行讨论。
关键词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组织结构不良症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第一趾畸形 异位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杰 林顺新 +1 位作者 陈加雄 刘海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3期82-82,共1页
目的探索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0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1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m,平均17m,取出内固定物后1m,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目的探索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0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12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m,平均17m,取出内固定物后1m,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全部为优良。结论锁骨钩钢板行内固定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骨折愈合后取出锁骨钩钢板,有助于缓解肩锁关节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钩钢板 锁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儿损伤中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加雄 林顺新 +1 位作者 曹杰 赵枫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小儿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采用VSD技术治疗小儿严重损伤共35例,待创面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后,给予植皮或者皮瓣转位治疗。结果所有患...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小儿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6月,采用VSD技术治疗小儿严重损伤共35例,待创面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后,给予植皮或者皮瓣转位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分别经1~3次VSD治疗后,创面均植皮或皮瓣转位成功,创面闭合,外观良好。结论 VSD技术治疗小儿严重损伤,可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病程,减少痛苦,与成人应用VSD相比,临床和社会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小儿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华 林龙泉 +3 位作者 郑耿阳 曹杰 林顺新 黄钿锋 《中国医药》 2023年第9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11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11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LIF组(55例)和PLIF组(57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椎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短于PLIF组[(132±30)min比(215±43)min,t=11.812,P<0.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PLIF组[(284±48)ml比(386±65)ml、(310±62)ml比(344±5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10、11.239,均P<0.001)。2组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均低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1周(均P<0.05);TLIF组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均低于PLIF组(均P<0.05)。与TLIF组比较,PLIF组术后6个月腰椎前凸角较大(P<0.05);2组术后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IF和P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均安全有效,PLIF减压更彻底,可以获得更好的腰椎前凸角,而TLIF损伤较小、恢复更快,各有优点和局限性,临床应根据患者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华 林顺新 +3 位作者 吕辉照 赵枫 曹杰 王江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18-23,共6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5例。其中,男14例,女41例;年龄47~76岁,平均(...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5例。其中,男14例,女41例;年龄47~76岁,平均(61.2±8.7)岁;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2例,Ⅲ型17例,Ⅳ型26例。营养不良程度:中度40例,重度15例;跟骨骨密度T值-5.2^-2.7,平均-(4.1±0.6)。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球囊"组15例、单纯球囊组12例、螺钉组8例和钢板组2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各时间点关节面塌陷高度及各时间点VAS评分和AOFAS评分。结果 "关节镜+球囊"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球囊组和螺钉组(P<0.01),但低于钢板组(P<0.01);而术中、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与单纯球囊组、螺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钢板组(P<0.01)。"关节镜+球囊"组和单纯球囊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关节镜+球囊组"、单纯球囊组与螺钉组、钢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间术后B 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12、24个月时"关节镜+球囊"组和单纯球囊组比较关节面塌陷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组和钢板组关节面塌陷高度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关节镜+球囊"组与螺钉组、钢板组,单纯球囊组与螺钉组、钢板组关节面塌陷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营养不良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康复期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成形术 关节镜 跟骨关节内骨折 营养不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难复性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林顺新 刘华 +3 位作者 曹杰 王江波 龚冰南 赵枫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在难复性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57例,其中年龄7~14岁,平均(12.02±1.17)岁;男40例,女17例;Pauwels分型:Ⅰ型13例,Ⅱ型27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在难复性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共收治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57例,其中年龄7~14岁,平均(12.02±1.17)岁;男40例,女17例;Pauwels分型:Ⅰ型13例,Ⅱ型27例,Ⅲ型17例。左侧39例,右侧18例,均为单侧骨折。外伤至手术时间1~7d,平均(1.54±0.42)d。所有患者根据闭合复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常规复位组46例,关节镜复位组11例。常规复位组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关节镜复位组采用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术后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idukewych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及关节镜下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1个月,平均(31.21±5.49)个月。常规复位组优40例,良6例;关节镜复位组优11例,两组间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12±0.32)个月;关节镜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3±0.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72,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复位组内镜下见8例骨折端出现游离骨片嵌顿,2例骨折端粉碎性骨折、缺乏支撑力,1例骨折端挛缩嵌插。结论关节镜辅助闭合复位技术可以安全有效治疗难复性DelbetⅡ型儿童股骨颈骨折,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闭合复位 儿童 股骨颈骨折 Delbet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双枚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下1/3骨折
9
作者 龚冰南 吕辉照 +2 位作者 王江波 林顺新 赵枫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双枚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共收治儿童桡骨下1/3骨折69例。其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6~13岁,平均(9.2±2.1)岁。受...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双枚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共收治儿童桡骨下1/3骨折69例。其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6~13岁,平均(9.2±2.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0 h,平均(25.3±11.9) h。骨折AO分型:A2型12例,A3型46例,B2型10例,B3型1例。所有患者分为克氏针组和钢板组,其中克氏针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双枚克氏针髓腔内固定;钢板组39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前臂Grace-Enversman功能分级。结果 6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44个月,平均(22.8±3.2)个月。克氏针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克氏针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4~6周,平均(4.2±0.2)周;钢板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1.0±0.8)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21,<0.05)。克氏针组与钢板组间的前臂Grace-Enversman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克氏针组与钢板组间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双枚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下1/3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和疗效满意的优点,是可选的治疗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下1/3骨折 儿童骨折 克氏针固定 髓腔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自然退变的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顺新 徐振华 +2 位作者 汪平 郑晓佐 张欣 《医学新知》 CAS 2009年第3期145-147,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髓核细胞不同代数之间细胞形态、NOS活性、NO含量、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变化;制作兔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的退变模型。方法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体外兔椎间盘髓核细胞,HE染色光镜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利用分光光度...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兔髓核细胞不同代数之间细胞形态、NOS活性、NO含量、细胞总蛋白含量的变化;制作兔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的退变模型。方法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体外兔椎间盘髓核细胞,HE染色光镜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P1、P3代细胞培养液中NOS活性和NO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①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②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和NO分泌增加,但细胞总蛋白含量却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体外培养兔髓核细胞并进行自然传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髓核细胞呈现自然退变现象,为髓核细胞退变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细胞培养 退变 模型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并发症49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顺新 赵枫 +2 位作者 曹杰 陈加雄 李传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60-160,共1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临床应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8-10-2011-06采用VSD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共186例,其中4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果 3例术后1d出现创面内出血;15例术后2d出现中、重度贫血及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临床应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8-10-2011-06采用VSD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共186例,其中4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果 3例术后1d出现创面内出血;15例术后2d出现中、重度贫血及电解质紊乱;36例术后3d出现引流管堵塞;5例术后4d出现创面干燥疼痛;3例术后5d出现创面感染。结论 VSD技术治疗四肢以及躯干部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发生原因与创伤机制、部位、创面大小、手术技巧及患者全身情况有关,术后应该加强观察,及早给予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方法
原文传递
米诺环素对体外兔髓核细胞中NO、NOS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林顺新 徐振华 +2 位作者 郑晓佐 汪平 张欣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0-333,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氧化氮合酶(NOS)活性、NO含量、细胞总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体外兔椎间盘髓核细胞,HE染色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利用不同浓度(0.1,1,10,100 mg/L)的米诺...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对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氧化氮合酶(NOS)活性、NO含量、细胞总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酶消化及自然传代法分离培养体外兔椎间盘髓核细胞,HE染色观察髓核细胞形态;利用不同浓度(0.1,1,10,100 mg/L)的米诺环素干预P2髓核细胞,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NOS活性和NO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各组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成功建立了兔椎间盘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米诺环素可以降低NOS活性和减少NO分泌,并且可以增加细胞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定浓度的米诺环素可以有效减缓椎间盘髓核细胞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细胞培养 米诺环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的选择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郑晓佐 徐振华 +1 位作者 汪平 林顺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我院骨科收治的获得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7例。骨折类型根据Evans分型:一类骨折Ⅰ型12例,Ⅱ型29例,Ⅲ型34例,Ⅳ型26例,二类骨折(R...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内固定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7年我院骨科收治的获得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7例。骨折类型根据Evans分型:一类骨折Ⅰ型12例,Ⅱ型29例,Ⅲ型34例,Ⅳ型26例,二类骨折(R型)6例。其中DHS治疗组36例,Gamma钉治疗组43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组28例。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2.8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优良率86.9%。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严格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晓佐 徐振华 +1 位作者 汪平 林顺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0月年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其中16例行单或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术,21例采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0月年在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60岁以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其中16例行单或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术,21例采用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6例次,经对症及内科联合处理后好转。Oswestry评分从术前(61.02±6.49)分改善至(26.91±7.91)分,主观满意度达83.8%;单纯减压组与内固定组比较,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控制并存疾病的基础上,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退行性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疗效 耐受性
原文传递
前路单枚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平 徐振华 +3 位作者 娄文杰 郑晓佐 林顺新 张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年第11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评价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齿状突骨折行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颈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螺钉松动、断裂。21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有颈部... 目的评价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齿状突骨折行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颈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螺钉松动、断裂。21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有颈部僵硬感。结论颈前路单枚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寰枢椎的生理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雌激素在大鼠颈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蕾 徐振华 +3 位作者 林顺新 贾吉光 陈森 郑晓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790,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在SD大鼠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和颈后肌肉创建雌激素缺乏大鼠颈椎动静失衡模型,实验组补充外源性雌激素。造模后3月通过观察颈椎间盘... 目的:研究雌激素在SD大鼠颈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8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和颈后肌肉创建雌激素缺乏大鼠颈椎动静失衡模型,实验组补充外源性雌激素。造模后3月通过观察颈椎间盘形态、细胞凋亡率及测量蛋白多糖含量来比较3组之间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形态学观察比较实验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重于对照组而轻于模型组;椎间盘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蛋白多糖含量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雌激素对大鼠颈椎间盘退变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雌激素 细胞凋亡 蛋白多糖
原文传递
健侧大腿包埋游离骨块二期回植治疗Gustilo 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加雄 赵枫 +2 位作者 曹杰 吕辉照 林顺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健侧大腿包埋游离骨块二期回植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01-08—2013-02健侧大腿外侧包埋游离骨块、二期回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78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常规清创一... 目的探讨健侧大腿包埋游离骨块二期回植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01-08—2013-02健侧大腿外侧包埋游离骨块、二期回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78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骨骨折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常规清创一期回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1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骨感染情况、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2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3(12~37)个月。观察组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不愈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骨正常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采用Johner-Wruhs标准分级:观察组优53例,良12例,可8例,差5例;对照组优75例,良41例,可30例,差12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大腿包埋游离骨块二期回植治疗伴有污染游离骨块的严重开放性胫骨骨折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开放性骨折 游离骨折块 大腿包埋 二期回植
原文传递
两枚经皮克氏针杠杆复位法在儿童肱骨近干骺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18
作者 林顺新 刘华 +2 位作者 曹杰 吕辉照 赵枫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 观察两枚经皮克氏针杠杆复位法在儿童肱骨近干骺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03诊治的24例儿童肱骨近干骺端骨折,术中采用两枚经皮克氏针杠杆复位法复位骨折,透视下分别于骨折近端和远端垂直骨面各置... 目的 观察两枚经皮克氏针杠杆复位法在儿童肱骨近干骺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03诊治的24例儿童肱骨近干骺端骨折,术中采用两枚经皮克氏针杠杆复位法复位骨折,透视下分别于骨折近端和远端垂直骨面各置入1枚直径2.0 mm或2.5 mm不锈钢克氏针,进针点与骨折端距离为5~10 mm,与骺板距离≥3 mm,而且针尖必须突破对侧骨皮质;透视下确认克氏针位置满意后,助手轴向缓慢牵引上肢并维持牵引状态,术者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双手分别握住1枚克氏针,采用折顶、反向成角或旋转复位等方法进行骨折复位;再次透视确定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后,放开上肢轴向牵引,助手维持克氏针位置,18例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6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4(6~23)个月。术中均未出现复位用的克氏针损伤骺板或损伤血管神经的情况。随访期间未出现克氏针断裂、骨皮质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5.3周。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骨折端塑形满意。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97~100分,平均99分。结论 采用两枚经皮克氏针杠杆复位儿童肱骨近干骺端骨折的复位效率高,具有操作简单、损伤骺板风险低、安全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干骺端骨折 儿童 经皮克氏针 杠杆复位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