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荷载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特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庆元 林青腾 +4 位作者 方子匀 张泽 娄平 肖祖材 段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7-46,共10页
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理论、无砟轨道与桥梁间纵向相互作用理论及无砟轨道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理论,建立考虑服役期间无砟轨道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开裂与闭合效应、无砟轨道荷载时变特性共同作用的桥上纵... 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理论、无砟轨道与桥梁间纵向相互作用理论及无砟轨道温度场和温度效应理论,建立考虑服役期间无砟轨道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开裂与闭合效应、无砟轨道荷载时变特性共同作用的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以高速铁路32m多跨简支箱梁桥上无砟轨道为例,运用该方法研究组合荷载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为了较准确地预测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疲劳特性,必须同时考虑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及温度梯度荷载的共同作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疲劳寿命由梁端处的轨道控制,梁端处轨道板底面混凝土和底座板顶面混凝土更易发生疲劳破坏;气候环境和无砟轨道裂缝间距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部件的疲劳特性有很大影响,武汉地区无砟轨道的轨道板混凝土、底座板钢筋、底座板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分别是哈尔滨地区的2.5,3.9和222.6倍,当裂缝间距由2倍扣件间距变为1倍时,无砟轨道钢筋的疲劳寿命增加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结构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 疲劳特性 组合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变上拱对桥上纵连无砟轨道线路动力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庆元 林青腾 +2 位作者 方子匀 娄平 张泽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1,共6页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预应力桥梁会出现徐变上拱,而高速铁路对线路平顺性要求高,预应力桥梁徐变上拱引起的不平顺对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耦合系统有何影响,是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无...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预应力桥梁会出现徐变上拱,而高速铁路对线路平顺性要求高,预应力桥梁徐变上拱引起的不平顺对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耦合系统有何影响,是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无砟轨道-桥梁系统各部件间接触状态非线性的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三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相应验证,运用所建模型,对列车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线路桥梁徐变上拱地段高速行驶时耦合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桥梁徐变上拱对车体振动加速度影响非常显著,对桥梁振动加速度虽有影响,但不太显著;(2)桥梁徐变上拱对最大轮轨力、钢轨最大正弯矩、扣件最大拉力、轨道板和底座板纵向最大拉应力、CA砂浆最大压应力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规律不一,对最大轮轨力影响比较小,而对钢轨最大正弯矩、扣件最大拉力、轨道板和底座板纵向最大拉应力、CA砂浆最大压应力影响则比较大;(3)桥梁徐变上拱引起的无砟轨道-桥梁间局部脱空对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特性有显著影响;(4)本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线路徐变上拱大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连板式无砟轨道 高速铁路 桥梁 耦合动力学 徐变上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庆元 林青腾 +4 位作者 方子匀 娄平 杨荣山 陈伟 张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6-912,共7页
为获得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考虑无砟轨道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开裂与闭合效应、无砟轨道荷载的共同作用和时变特性,分别建立和验证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计算模型、多尺度高速... 为获得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考虑无砟轨道钢筋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无砟轨道混凝土的开裂与闭合效应、无砟轨道荷载的共同作用和时变特性,分别建立和验证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温度场计算模型、多尺度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三维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桥梁墩台纵向相互作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上纵连板式无碎轨道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疲劳应力谱计算理论可得到服役期间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部件钢筋与混凝土应力时程曲线及疲劳应力谱;考虑多种荷载工况,能深入探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疲劳破坏机理和影响规律;计算理论可为丰富和完善我国无砟轨道设计理论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 疲劳 应力谱 组合荷载 耦合动力学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墩台沉降对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线路动力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庆元 张泽 +3 位作者 方子匀 娄平 林青腾 李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118,共7页
基于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系统各部件间非线性接触,建立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运用建立的模型,研究高速列车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线路墩台不均匀沉降区段行驶时,墩台... 基于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系统各部件间非线性接触,建立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耦合动力学模型。运用建立的模型,研究高速列车在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线路墩台不均匀沉降区段行驶时,墩台沉降对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①墩台不均匀沉降对高速列车、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各部件振动特性有很大影响,但对桥梁振动影响相对较小;②墩台不均匀沉降对最大垂向轮轨力、扣件最大压力影响较小,而对钢轨最大正弯矩、扣件最大拉力、轨道板和底座板纵向最大拉应力、CA砂浆最大压应力影响较大;③墩台不均匀沉降对耦合系统振动特性及无砟轨道动应力特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单调线性增加,而与墩台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无砟轨道各部件间、无砟轨道与桥梁间局部脱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连板式无砟轨道 高速铁路 桥梁 耦合动力学 墩台不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校正隔离率随机SIQS模型的绝灭性与分布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凤英 林青腾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48-1161,共14页
该文探讨了一类具有校正隔离率的随机传染病模型,得到了该模型存在唯一的全局解.研究表明,当白噪声强度取较大值时,随机模型的解在无病平衡点附近是绝灭的,感染者的密度将指数衰减到零.当白噪声的强度较小时,随机模型的正解在地方病平... 该文探讨了一类具有校正隔离率的随机传染病模型,得到了该模型存在唯一的全局解.研究表明,当白噪声强度取较大值时,随机模型的解在无病平衡点附近是绝灭的,感染者的密度将指数衰减到零.当白噪声的强度较小时,随机模型的正解在地方病平衡点附近服从唯一的平稳分布.进而,若地方病平衡点是稳定的,在适当的条件下,该解渐近服从一个三维正态分布,且得到了均值与方差的表达式.最后,数值模拟图显示了该解的性质并对模型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 绝灭 平稳分布 正态分布 李雅谱诺夫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题中线段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6
作者 林青腾 王亚坤 《福建中学数学》 2023年第1期47-49,共3页
几何中的线段长度有关的最小值问题是中考数学中一个难点问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学生对于简单明了的最短路径问题,能够得心应手,但出现多线段和周长的最值,往往无从下手.本文通过归纳探究,期望能从中得到启发.1利用“垂线段... 几何中的线段长度有关的最小值问题是中考数学中一个难点问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学生对于简单明了的最短路径问题,能够得心应手,但出现多线段和周长的最值,往往无从下手.本文通过归纳探究,期望能从中得到启发.1利用“垂线段最短”活用“垂线段最短”是最值问题的基本解题策略之一,涉及点与线确定时,过点作垂线段的方法确定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一般要用到这一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值问题 中考数学 最值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 最短距离 垂线段 填空题 解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发病率随机流行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4
7
作者 魏凤英 林青腾 《数学学报(中文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5-166,共12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病率的随机SEIR传染病模型的绝灭性及平稳分布问题,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及控制噪声强度,在适当的条件下,得到模型的全局解存在唯一、指数稳定,且解具有平稳分布及遍历性.利用线性化及Fourier变换,...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病率的随机SEIR传染病模型的绝灭性及平稳分布问题,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及控制噪声强度,在适当的条件下,得到模型的全局解存在唯一、指数稳定,且解具有平稳分布及遍历性.利用线性化及Fourier变换,证明了解渐近服从四维正态分布,并给出均值及方差矩阵的表达式.数值模拟验证了我们所得的主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模型 绝灭性 平稳分布 ITO公式
原文传递
具有饱和发病率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青腾 魏凤英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研究了一类随机SIQ传染病模型,通过定义停时及利用伊藤公式,得到系统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利用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系统的解指数稳定及遍历性。数值模拟验证了我们所得的主要结果。
关键词 平衡点 稳定性 传染病模型 ITO公式
原文传递
“化二为一”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9
作者 林秋林 林青腾 《数学通讯》 2022年第4期33-35,51,共4页
“化二为一”法本质上是一种化归思想,常常用于一些与不等式有关的最值问题,本文结合实例介绍“化二为一”在解题中的应用。
关键词 “化二为一” 化归思想 最值问题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