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味子根际促生菌的筛选
1
作者 李艳 宋天骄 +2 位作者 徐腾起 吴巧露 林雁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4,共10页
【目的】从五味子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根际促生菌,并探究其对五味子幼苗的促生效果,为五味子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五味子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可培养的细菌,并通过测定其固氮、... 【目的】从五味子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根际促生菌,并探究其对五味子幼苗的促生效果,为五味子微生物菌肥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五味子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可培养的细菌,并通过测定其固氮、解有机磷、溶无机磷、产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力,筛选具有多种促生功能的菌株。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菌株的种类。通过盆栽试验探究菌株对五味子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从五味子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85株细菌,通过测定其固氮、解有机磷、溶无机磷、产吲哚乙酸、产铁载体和产ACC脱氨酶能力,筛选出综合促生能力较强的菌株142,其固氮能力值为1.56,解有机磷能力值为2.06,溶无机磷能力值为1.47,产吲哚乙酸质量浓度为52.34 mg/L,铁载体表达量为49.65%,产ACC脱氨酶能力(A 600)为0.22,经鉴定菌株142为沙雷氏菌属居泉沙雷氏菌(Serratia fonticol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促进五味子幼苗的生长,施加该菌株后五味子幼苗的株高增加了198.20%,茎粗增加了53.05%,地上和地下鲜质量分别增加了92.95%和73.95%,地上和地下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11.76%和98.33%,叶绿素a和b含量分别提高了42.00%和8.11%。【结论】筛选到的居泉沙雷氏菌142对五味子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根际促生菌 菌株筛选 促生功能 盆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小麦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1 位作者 刘海斌 陈德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3,共6页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5种栽培措施及3种施氮量水平对小麦根区根外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条件下小麦根区、根外细菌在3种施氮水平下的平均数量高于常规条件(即10.7×106个/g·土覆...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5种栽培措施及3种施氮量水平对小麦根区根外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覆膜条件下小麦根区、根外细菌在3种施氮水平下的平均数量高于常规条件(即10.7×106个/g·土覆膜根区>7.0×106个/g·土常规根区和7.5×106个/g·土覆膜根外>6.1×106个/g·土常规根外),而且覆膜和常规2种栽培模式下根区细菌的平均数量均高于根外细菌的平均数量。25种栽培模式下根区真菌数量(×103个/g·土)按覆膜(4.0)>常规(3.0)>覆草(1.0)>补灌、垄沟(0.6)排列,而根外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只有覆膜时表现为根区真菌数量高于根外(4.0×103个/g·土>3.1×103个/g·土),其余4种栽培模式均为根外真菌数量高于根区。3覆膜、覆草、补灌和垄沟4种模式下根区放线菌在3种施氮水平下的平均数量均高于常规条件(31.1×105~33.2×105个/g·土>20.7×105个/g·土),而根外放线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常规条件根区放线菌数量低于根外,其余4种模式均为根区高于根外放线菌数量。4小麦根外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而根区真菌和放线菌在N16时数量最高(分别为2.1×103和32.8×105个/g·土),根区细菌则在N8时较N0和N16的数量高,即随施氮量的增加,根区微生物数量有增加的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土壤微生物区系 施氮量 根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施氮水平 数量差异 微生物数量 平均数 放线菌 土壤细菌 栽培措施 常规方法 菌数 覆膜 真菌 小麦根 补灌 覆草 垄沟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21
3
作者 林雁冰 颜霞 +1 位作者 邱立 陈卫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8-171,共4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在国内高校引起了较大的影响,为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论文针对我校动物医学专业,设计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采用该模式后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以期在今后教...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在国内高校引起了较大的影响,为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论文针对我校动物医学专业,设计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采用该模式后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建议,以期在今后教学实践中采用该设计,并为"翻转课堂"的推广研究及学科教学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生物实验 设计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模式及小麦根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颜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89-1393,共5页
采用平皿分离培养法研究了5种栽培模式和小麦根系对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连续2年的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5种栽培模式中,小麦根区、根外土壤细菌数量均以覆膜模式下最高,分别为116.8×106c... 采用平皿分离培养法研究了5种栽培模式和小麦根系对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连续2年的定位测定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5种栽培模式中,小麦根区、根外土壤细菌数量均以覆膜模式下最高,分别为116.8×106cfu·g-1和86.7×106cfu·g-1;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以垄沟覆膜(垄上覆膜、垄沟播种)模式下最高,分别为3.0×103cfu·g-1、1.4×103cfu·g-1和18.9×105cfu·g-1、19.7×105cfu·g-1。不同模式下小麦根系对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影响较大,表现为根区高于根外;而根系对放线菌影响较小,只有补灌和覆膜2种模式为根区高于根外。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覆膜与其他模式之间细菌数量差异极显著,根区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与根外存在显著差异。覆盖和根系能大幅度增加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强化小麦根区根外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模式 土壤微生物区系 根区 小麦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根系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颜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1-107,114,共8页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目的】探索玉米根系代谢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方法】2003和2004年,采用定位试验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栽培模式(常规、补灌、覆膜、覆草、休闲地(对照))对玉米根区(R)和根外(B)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①覆盖处理能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及真菌的数量差异,提高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比值(R/B)。细菌和真菌的平均R/B分别为常规处理的2.26和2.28倍,但覆盖处理对根区和根外放线菌数量影响不大;②玉米生长活动及根系代谢产物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种植玉米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休闲地。③根系的代谢活动能够降低土壤中细菌与真菌、放线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提高细菌与放线菌数量的比值,覆盖模式下降低或提高作用得到加强。但补灌处理与之相反。【结论】覆盖和根系均能大幅度增加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强化玉米根区根外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玉米根系的活动能改变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土壤微生物区系 玉米 根系 旱作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林雁冰 丁小龙 +2 位作者 柴维敏 李梅 吴利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常规X线检查阴性但临床症状明显,于伤后2 h^7 d内行MRI检查。结果MRI检查显示,29例患者共31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其中股骨内外侧髁8处、胫骨平台以及平台下20处、腓骨...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9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常规X线检查阴性但临床症状明显,于伤后2 h^7 d内行MRI检查。结果MRI检查显示,29例患者共31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其中股骨内外侧髁8处、胫骨平台以及平台下20处、腓骨小头1处、髌骨2处;骨髓水肿41处;11例多发损伤中"对吻"征7例,2例软骨损伤均伴有同侧经皮质型"对吻"骨折。结论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减少或避免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系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颜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5,共4页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西北旱地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和根外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测定,并将其与常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覆膜模式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常规处理,增率均为正值,...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西北旱地覆膜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和根外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测定,并将其与常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覆膜模式下小麦和玉米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常规处理,增率均为正值,小麦根系利于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生长,玉米根系化感作用利于根区土壤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和小麦根区形成的微环境有利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增加,即R/B值大于1,玉米的根系化感作用能够强化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即R/B值较高;玉米根区土壤微环境较小麦更利于土壤放线菌生长。小麦和玉米对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化感效应表现不同,覆膜模式下小麦利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系的化感效应利于根区土壤真菌数量增加。玉米根区放线菌数量高于根外,小麦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根系 化感作用 土壤微生物 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11,共5页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研究3个施氮量水平对不同栽培模式玉米根区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能大大促进覆膜玉米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及覆草模式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玉米根系的...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研究3个施氮量水平对不同栽培模式玉米根区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能大大促进覆膜玉米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及覆草模式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玉米根系的影响,根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施氮能缩小常规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增大常规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差异,还能缩小覆盖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根外,但施氮量较高(240kg/hm2)时,在覆膜和常规对照条件下土壤真菌数量及覆草模式下土壤细菌数量表现为根外高于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系 施氮量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雁冰 颜霞 韦革宏 《高教论坛》 2010年第10期20-21,32,共3页
针对我校创新实验学院的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我们构建了一种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包括调整原有的实验顺序、开设综合性试验、增加设计性试验、开放实验室、考核方式多元化等。通过改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有效提高了... 针对我校创新实验学院的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我们构建了一种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包括调整原有的实验顺序、开设综合性试验、增加设计性试验、开放实验室、考核方式多元化等。通过改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模式和小麦根系对土壤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研究了西北旱作农业区不同覆盖模式和根系对小麦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麦田土壤拮抗性放线菌比率随覆盖模式而异.在SDSA培养基上以覆盖模式较高,常规对照最低,拮抗性放线...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研究了西北旱作农业区不同覆盖模式和根系对小麦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麦田土壤拮抗性放线菌比率随覆盖模式而异.在SDSA培养基上以覆盖模式较高,常规对照最低,拮抗性放线菌比率由高到底顺序为垄沟(49.1%)>覆膜(41.5%)>覆草(37.5%)>常规(25.0%),垄沟、覆膜和覆草分别较对照提高96.4%、66.0%和50.0%.②小麦根系生长和分泌物对拮抗性放线菌比率有显著影响.在3种覆盖和常规对照条件下,拮抗性放线菌总数的比率、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拮抗放线菌比率均表现为根区高于根外,其中覆膜模式下抗真菌放线菌的比率在根区土壤中约为根外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性放线菌 覆盖模式 小麦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部巴楚地区干旱生境土壤放线菌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8,54,共7页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新疆南部巴楚地区特殊生境土壤放线菌区系、放线菌的拮抗性及耐盐性。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pH和全盐量无显著相关性;供试土壤放线菌区系较单一,以链霉菌属为主(占总...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新疆南部巴楚地区特殊生境土壤放线菌区系、放线菌的拮抗性及耐盐性。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pH和全盐量无显著相关性;供试土壤放线菌区系较单一,以链霉菌属为主(占总数的91.8%),小单孢菌属极少;链霉菌可分11个类群,以灰褐类群为优势类群;土壤含盐量愈高,链霉菌属组成愈简单。2148株供试放线菌中,有69株菌对供试靶标菌有拮抗性,其中广谱性拮抗菌很少;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拮抗性菌株数量多;GA培养基上的拮抗菌多于SDSA培养基上的拮抗菌。3供试放线菌耐盐性较强,这与土壤的全盐量呈显著相关,盐质量浓度在50g/L时,有50%以上的放线菌长势强,盐质量浓度在100g/L时,放线菌长势都较弱;不同培养基上分离的放线菌的耐盐性不同,盐质量浓度为50g/L时,长势强的放线菌大多分离自SDSA培养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拮抗性 耐盐性 放线菌资源 新疆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及玉米根系对半干旱黄土区土壤拮抗性放线菌生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雁冰 薛泉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7,共5页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研究了西北旱作农业区不同覆盖条件和根系对玉米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田土壤拮抗性放线菌比率随覆盖方式而异。在GA培养基上,休闲和覆膜模式高于常规对照,覆草和补...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研究了西北旱作农业区不同覆盖条件和根系对玉米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田土壤拮抗性放线菌比率随覆盖方式而异。在GA培养基上,休闲和覆膜模式高于常规对照,覆草和补灌条件下较低;在SDSA培养基上,覆盖(覆膜和覆草)和休闲模式高于常规对照。(2)玉米根系生长和分泌物对拮抗性放线菌比率有显著影响。覆膜处理中,玉米根系可使抗细菌、抗真菌拮抗菌比率较根外分别降低59.7%、45.2%;覆草处理中,玉米根系可使抗细菌及抗真菌拮抗菌比率较根外分别提高84.5%及106.4%;种植玉米后,拮抗菌比率低于休闲土壤。(3)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玉米根系对拮抗性放线菌比率的影响大于栽培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性放线菌 生态分布 覆盖模式 玉米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雁冰 韦革宏 颜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6期138-140,共3页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为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主要从课堂教学模式入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方面进行了教学改进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课堂教学 改进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橐吾内生菌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4
作者 颜霞 何晶晶 +1 位作者 赵彬 林雁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9-1034,共6页
从菊科植物假橐吾(Ligulariopsis shichuana Y.L.Chen)中分离得到110株内生真菌和26株内生放线菌,依照形态培养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并对拮抗性最好的2株内生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经初... 从菊科植物假橐吾(Ligulariopsis shichuana Y.L.Chen)中分离得到110株内生真菌和26株内生放线菌,依照形态培养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进行拮抗菌株筛选,并对拮抗性最好的2株内生放线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经初步鉴定,将分离到的假橐吾内生真菌合并为86种,分为10个属,其中交链孢霉属和丝核菌属占优势(分别为41.9%和16.3%);内生放线菌分为3个属,其中链霉菌属占优势(92.3%).(2)抗菌活性试验表明,有31株内生真菌分别对细菌、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全部内生放线菌对靶标菌有抗性,其中菌株wz57和wz01拮抗性最强.(3)根据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菌株wz57和wz01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相似性最高,分别达到99.3%和99.5%,初步归为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橐吾 内生菌 分离鉴定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云艳 王东胜 +2 位作者 李玉龙 薛泉宏 林雁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 对辣椒健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及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探索辣椒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养分,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辣椒病、健株根区土细菌(B)、真菌(F)及放线菌(A)的数量,并对分离得到的细菌和放线菌进行16SrRNA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ITS序列分析,研究连作辣椒疫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微生态差异。结果显示,辣椒病株根区土中速效K、速效P、全N和有机质均高于健株;辣椒病株根区土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健株发生较大变化,其中真菌数量增加388.9%。对从根区土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分子鉴定,得到20株细菌,5株真菌和20株放线菌。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中共同存在的细菌只占总数的17.4%,放线菌占总数的16.7%,病株和健株根区土壤中优势细菌菌属和优势放线菌菌属都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病株根区土壤分离得到致病真菌尖刀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辣椒病株与健株根区土中微生物数量异常,种类变化是辣椒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微生物区系 可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O标记浓度对BMSC_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体外MRI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江民 刘佳 +4 位作者 林雁冰 宗根林 吴利忠 钱海珊 游建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对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SPIO标记后BMSCs体外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取第四代的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标记BMSCs,通过...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标记对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SPIO标记后BMSCs体外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取第四代的BM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不同浓度的SPIO标记液标记BMSCs,通过普鲁士兰染色检测标记效率,台盼兰活细胞计数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MRI检查,观察体外不同浓度SPIO标记细胞的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SPIO在25~50μg/ml的浓度范围可以安全、高效地标记BMSCs,不会影响BMSCs的表型、活力和增殖等生物学特性;当SPIO浓度在75μg/ml以上时,BMSCs活性及增殖能力逐渐降低。随着SPIO标记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摄入的铁逐渐增多,而T2信号强度则逐渐降低;当SPIO浓度≥50μg/ml,标记细胞的T2信号强度与普通BMSCs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SPIO标记BMSCs对其生物学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且MRI扫描能够有效检测其信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间质干细胞 生物学标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对干旱地区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清 王玲娜 +1 位作者 段春梅 林雁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07,114,共5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CaCl2对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CaCl2对干旱区钙质土壤放线菌的出菌量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土壤的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增长23.9%-47.0%,加钙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CaCl2对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CaCl2对干旱区钙质土壤放线菌的出菌量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土壤的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增长23.9%-47.0%,加钙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加钙后链霉菌数量有增有减,增、减幅度分别为17.5%-123.3%、18.0%-42.5%,减少幅度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向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钙有利于广谱高效拮抗性放线菌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性放线菌 分离 CACL2 钙质土壤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平扫诊断钝性伤脾破裂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永生 朱振祥 +3 位作者 吴利忠 林雁冰 朱家樑 缪东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CT平扫诊断钝性伤脾破裂的标准。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钝性脾破裂患者 (其中 5 5例手术 ,5例临床证实 )的CT片及临床资料 ,放射科医生双盲读片分析。结果 :6 0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 ,经CT平扫发现脾实质密度不均匀 (... 目的 :探讨CT平扫诊断钝性伤脾破裂的标准。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钝性脾破裂患者 (其中 5 5例手术 ,5例临床证实 )的CT片及临床资料 ,放射科医生双盲读片分析。结果 :6 0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 ,经CT平扫发现脾实质密度不均匀 (包括脾实质血肿、脾包膜下血肿、脾撕裂等 )、脾包膜中断或呈“葱皮”样改变共 39例 (6 5 % ) ,“哨兵血块征”5 4例 (90 % ) ,腹腔积血 46例 (76 7% ) ,脾肿大 34例 (5 6 7% ) ,脾附近软组织挫伤、骨骼骨折 17例 (2 8 3 % )。结论 :CT平扫诊断钝性脾破裂的直接征象是脾包膜中断或呈“葱皮”样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伤 CT 脾破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撒文清 任娟 +1 位作者 林雁冰 郁飞 《高教学刊》 2018年第22期113-114,117,共3页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形成研究生宽广扎实的专业背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存在系统性、教师投入不足和其他影响教学效果等问题,探讨了解决途径与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 研究生 课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胸腰椎骨折伴截瘫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永生 林雁冰 +2 位作者 朱振祥 吴利忠 朱家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53-754,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截瘫 诊断 治疗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