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传承语境下的文旅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策略研究
1
作者 林贤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5年第3期035-038,共4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历史则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文化传承的语境下,文旅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旅游与文化产业人才的摇篮,其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提升学生的文旅职业素养与实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历史则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在文化传承的语境下,文旅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旅游与文化产业人才的摇篮,其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与传承意识,提升学生的文旅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文化创新与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首先对文化传承的语境做出了简要概述,然后分析了文化传承语境下文旅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主要就文化传承语境下的文旅高职院校历史教育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文旅 高职 历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相关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贤东 胡丹 +5 位作者 陈刚 师怡 张和军 金善丰 李鑫静 郑雄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5,369,共6页
目的 探讨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群PI3K/AKT/mT0R信号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组织学确诊的胃癌323例及年龄和性别等频数匹配的对照健康体检人493例,采用PCR-连接... 目的 探讨中国福建地区汉族人群PI3K/AKT/mT0R信号通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组织学确诊的胃癌323例及年龄和性别等频数匹配的对照健康体检人493例,采用PCR-连接酶检测反应(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法进行PI3Krs7651265A〉G、mTORrs7212142G〉A及AKT rs1130214G〉T多态性检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PI3K和mTOR基因多态性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PI3K基因rs7651265携带G等位基因(GG+GA)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的4.93倍(P〈0.05)。而该位点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发生肿瘤浸润的风险是携带GG+AG基因型患者的3.5倍(P〈0.05)。mTORrs7212142携带GG基因型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携带AA+AG基因型的1.67倍(P〈0.05)。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表明,PI3Krs7651265A〉G和mTORrs7212142G〉A基因多态性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与携带野生型纯合子PI3KAA和mTOR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位点发生变异的PI3K(AG+GG)mTOR(GG)、PI3K(AG+GG)mTOR(AG+AA)增加个体患胃癌的风险,OR值分别为5.71(95%CI:3.50-9.34,P〈0.05)和6.41(95%CI:4.13-9.90,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的新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单核苷酸多态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贤东 郑雄伟 +4 位作者 张红 力超 陈刚 翁秀琴 应敏刚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定位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用异硫蓝标记法标记SLN并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20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定位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用异硫蓝标记法标记SLN并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20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分析结直肠癌转移与各种病理因素关系。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6%,SLN状态与非SLN的符合率为100%。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在常规病检阴性的40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结直肠癌转移与肿瘤侵袭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密切关系。结论:SLN技术运用于结直肠癌将更方便、更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并提高结直肠癌临床分期,为结直肠癌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 前哨淋巴结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素-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贤东 齐元麟 +2 位作者 陈淑勤 唐阳 林建银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定量测定血小板反应素-4(TSP-4)基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关系,评价其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82例配对的胃癌组... 目的定量测定血小板反应素-4(TSP-4)基因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关系,评价其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82例配对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SP-4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和MMP-9的表达,分析TSP-4mRNA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SP-4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3);胃癌组织中TSP-4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肿瘤微血管密度及MMP-9表达密切相关(P=0.002,P=0.031,P=0.014,r=0.67P<0.01,P=0.008),但与性别、年龄及侵袭程度无关(P=0.53,P=0.57,P=0.15)。结论TSP-4可能通过调节胃癌新血管生成和MMP-9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小板反应素-4 微血管密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贤东 谢佐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类固醇激素对端粒酶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类固醇激素作用前后KS,SGC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乙烯雌酚显著增强KS、SGC端粒酶的活性,而丙酸睾丸酮,氩化可的松对KS,SGC端粒酶的... 目的 探讨类固醇激素对端粒酶生的机制。方法 采用PCR-ELISA方法检测类固醇激素作用前后KS,SGC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乙烯雌酚显著增强KS、SGC端粒酶的活性,而丙酸睾丸酮,氩化可的松对KS,SGC端粒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乙烯雌酚DS和SGC端粒酶的激活和表达,其机制可能与端粒酶蛋白亚基的磷酸化及脱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活性 类固醇激素 人肿瘤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C-_(GM-CSF)转基因克隆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6
作者 林贤东 谢佐福 +2 位作者 周冬梅 吴允昆 林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 以基因枪为介导建立 GM- CSF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株 ,为 GM- CSF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枪介导的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 ( pc DNA3.1GM- CSF)导入人胃癌细胞株 ( SGC) ,经 G4 1 8筛选 ,获得五株阳性克隆 ( ... 目的 以基因枪为介导建立 GM- CSF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株 ,为 GM- CSF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枪介导的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 ( pc DNA3.1GM- CSF)导入人胃癌细胞株 ( SGC) ,经 G4 1 8筛选 ,获得五株阳性克隆 ( SGC- GM- CSF - 1~ 5)。运用 RT- PCR、EL ISA、MTT法和半固体琼脂培养法鉴定 SGC- GM- CSF生物学特性。结果  SGC- GM- CSF细胞的形态、体外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与 SGC无显著性差异。 GM- CSF基因已整合到胃癌细胞的染色体中并得以有效表达。细胞上清液 EL ISA分析表明 ,SGC- GM- CSF表达量平均水平达到 2 4 7ng/10 6每 2 4小时。对照组 ( SGC- neo)和 SGC均未检测到 GM- CSF。SGC- GM- CSF- 3在长达 12 0天体外培养中 ,能保持稳定分泌 GM- CSF,经 GM- CSF依赖株 TF- 1细胞检测 ,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 获得的转基因肿瘤克隆株能稳定表达GM- CSF,为 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C-GM-CSF 转基因 克隆株 生物学特性 鉴定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的海洋民俗文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林贤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经对海南岛临高、昌江、三亚、东方、琼海等市县渔村的海洋生活习俗、生产习俗与信仰习俗的调查,分析了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正确解读其中的历史信息,有助于新的海洋民俗文化建设的借鉴。
关键词 海南岛 海洋文化 民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技术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贤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176-177,170,共3页
关键词 基因枪技术 肿瘤 基因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郑雄伟 林贤东 +4 位作者 陈刚 陆丽莉 翁秀琴 应敏刚 叶韵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临床意义 分子检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PCR法检测 临床病理资料 常规病理检查 SLN 转移组 微转移检测 乳腺癌患者 淋巴管浸润 CK19 mRNA 肿物大小 联合使用 高乳腺癌 肿瘤预后 统计学 检出率 RT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雄伟 林晋 +2 位作者 林贤东 陆俐丽 力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4-637,共4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不同地区、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HL患者中EBV的检出率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及...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不同地区、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HL患者中EBV的检出率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及原位杂交技术研究福建地区HL患者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在福建地区收集74例组织病理学上诊断为HL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确定EBV在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进而分析EBV感染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HL组织中EBER阳性的均为经典型HL患者,其EBV的检出率为51.4%(38/74),在HL各型中EBV的检出率以淋巴细胞消减型HL(lymphocyte depletion Hodgkin's lymphoma,LD)和混合型HL(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s lymphoma,MC)为高,7例LD中有5例阳性及28例MC有23例阳性,而结节硬化型HL(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s lymphoma,NS)和淋巴细胞为主型HL(lymphocyte rich Hodgkin's lymphoma,LP)分别为18例有5例阳性和17例5例阳性。EBER在≤14岁儿童组中10例有9例阳性,在≥70岁老年组中8例有7例阳性,成人EBER阳性率为39.3%(22/56),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Ⅲ~Ⅳ期的HL患者EBV阳性率(76%,27/42)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3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P>0.05)。男性HL患者的EBER阳性率为54.7%(29/55),而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2.7%(9/21),男女比例为1.3∶1。结论:福建地区HL的发病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HL中MC和LD与EB病毒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EB病毒 原位杂交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庆丰 柳硕岩 +10 位作者 王海燕 王枫 王镇 陈啸风 王健键 应敏刚 郑雄伟 林贤东 周智锋 龚福生 谢云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食管组织中EphB4、EphrinB2和VEGF mRNA的相对含量,并分析EphB4、EphrinB2和VEGF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phB4、EphrinB2、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B4 mRNA和EphrinB2 mRNA表达正相关(r=0.541,P<0.05),EphB4 mRNA、EphrinB2 mRNA均和VEGF mRNA表达正相关(r=0.642,r=0.582;P均<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EPHRINB2 食管 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TTF-1、napsinA和SP-A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肺源性腺癌和非肺源性腺癌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丹 张和军 +3 位作者 林贤东 沈武成 力超 郑雄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检测TTF-1、napsin A和SP-A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肺源性腺癌及非肺源性腺癌的表达,探讨联合应用这3个抗体对判断转移性肺腺癌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7例穿刺及气管镜活检肿瘤组织(其中原发性肺腺癌83例、转移性肺腺... 目的检测TTF-1、napsin A和SP-A在穿刺活检标本中肺源性腺癌及非肺源性腺癌的表达,探讨联合应用这3个抗体对判断转移性肺腺癌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7例穿刺及气管镜活检肿瘤组织(其中原发性肺腺癌83例、转移性肺腺癌79例,非肺来源转移性腺癌45例)中TTF-1、napsin A和SP-A的表达。结果 TTF-1在原发性肺腺癌、转移性肺腺癌和非肺来源的转移性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88%(73/83)、78.5%(62/79)、28.9%(13/45);napsin A的表达率分别为79.5%(66/83)、75.9%(60/79)、11.1%(5/45);SP-A的表达率分别为68.7%(57/83)、59.5%(47/79),4.4%(2/45),三者在原发性肺腺癌、转移性肺腺癌和非肺来源的转移性腺癌表达之间差异显著(P<0.05)。TTF-1、napsin A和SP-A在肺腺癌表达的特异性分别为71.1%、88.9%和95.6%。结论 TTF-1、napsin A和SP-A联合应用对判断转移性肺腺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F-F-1 napsinA SP—A 转移性肺腺癌 穿刺活检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素-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力超 林贤东 +2 位作者 蔡晓雯 林建银 郑雄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凝血酶敏感素-2(thrombospondin-2,THBS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HBS2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胃癌中凝血酶敏感素-2(thrombospondin-2,THBS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HBS2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配对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HBS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肿瘤组织MVD;分析THBS2 mRNA的表达与MVD、MMP-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HBS2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胃癌组织中THBS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程度、MVD及MMP-2表达密切相关(P=0.023,r=0.35,P<0.01,P=0.004),但与性别、年龄、肿物大小、组织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53,P=0.53,P=0.21,P=0.84,P=0.96)。结论:THBS2可能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HBS2可能通过调节MMP-2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但其确切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凝血酶敏感素-2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微血管密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师怡 陈刚 +4 位作者 林贤东 张丽媛 胡丹 何银珠 郑雄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07-91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3个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地区组织学确诊的452例胃癌患者和469例健康体检人群,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3个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地区组织学确诊的452例胃癌患者和469例健康体检人群,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rs11615 T>C、rs2298881 C>A和rs3212930 T>C、3个位点多态性检测,以评估ERCC1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s11615 T>C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较野生纯合基因型降低一半(OR=0.49;95%CI:0.52~0.47;P=0.01),但是罹患弥漫型胃癌的风险上升1.68倍,预后更差(OR=1.68;95%CI:0.76~0.61;P=0.048)。单体型分析显示,基于这3个位点的单体型C-C-C降低了体患胃癌的风险(OR=0.729;95%CI:0.531~1.001;P=0.0499),而单体型T-C-T则增加了胃癌患病的风险(OR=1.321;95%CI:1.063~1.641;P=0.0118)。结论:ERCC1基因rs11615 T>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携带该基因2种不同单体型的个体在胃癌患病风险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I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重组hGM-CSF转移系统的建立及其在人肿瘤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天荣 郑秋红 +2 位作者 林贤东 谢云青 龚福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建立基因枪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枪转导的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GM CSF)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 (SGC) ,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SGC GM CSF) ,通过RT PCR方法鉴... 目的 :建立基因枪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 ,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枪转导的方法 ,将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GM CSF)转导入人胃癌细胞株 (SGC) ,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SGC GM CSF) ,通过RT PCR方法鉴定 ,重组载体已整合到胃癌细胞的基因组中。结果 :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的SGC GM CSF上清液结果显示rhGM CSF主带在 3 0kD左右 ,SGC GM CSF在体外长期培养中保持稳定分泌 ,分泌量达到 2 4h平均 2 47ng 10 6 cell。结论 :建立的基因枪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hGM-CSF转移系统 基因枪 肿瘤疫苗 基因治疗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韵坚 钟礼花 +9 位作者 陈芳芳 陈燕坪 黄章洲 卢建平 王晓江 师怡 林贤东 庄武 许春伟 陈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3期600-607,共8页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PSC,分别对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基因状态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风险比例...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PSC,分别对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基因状态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8例PSC,以男性、<65岁和吸烟的患者为主,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对PSC的性别、年龄、吸烟史、EGFR基因突变状态、ALK融合基因状态、分期和组织亚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LK融合基因状态和组织亚型是PS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PSC的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为ALK融合基因状态和组织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肉瘤样癌 EGFR基因 ALK基因 突变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MMP-9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佐福 吴允昆 +2 位作者 周冬梅 林贤东 林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总MMP 9在肺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抗人总MMP 9的单克隆抗体和夹心ELISA法检测 6 3例肺癌患者血清总MMP 9。结果 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MMP 9为 ( 92 .2± 74.39) μg/L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总MMP 9在肺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抗人总MMP 9的单克隆抗体和夹心ELISA法检测 6 3例肺癌患者血清总MMP 9。结果 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MMP 9为 ( 92 .2± 74.39) μg/L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9.5± 6 .74) μg/L(P <0 .0 5 )。伴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总MMP 9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进展组 (PD)和死亡组血清总MMP 9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 (CR)和部分缓解组 (PR) (P <0 .0 5 )。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总MMP 9水平与血清CA2 42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P =0 .0 2 1)。结论 血清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转移 治疗反应性 血清MMP-9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ALAT1在EGFR突变相关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善丰 廖锦容 +3 位作者 陈增 陈宝珍 许春伟 林贤东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EGFR突变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进行外科手术的47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ncRNA MALAT1表达情况,通过多因素...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EGFR突变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5年6月到2018年6月进行外科手术的47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ncRNA MALAT1表达情况,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lncRNA MALAT1表达对肺癌发生发展影响。分析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lnc MALAT1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及其在肺癌中的意义。结果:肺癌病例中癌组织的lncRNA MALAT1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263),lncRNAMAL AT1表达量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0.0275);lncRNAMAL AT1表达量与EGFR突变无相关。结论:LncRNA MALAT1可能作为原癌基因,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lncRNA MALAT1与肿瘤转移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肺癌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EGFR基因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FOXD3的表达及其与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长棪 林华妹 +4 位作者 胡丹 苏颖 夏言 郑雄伟 林贤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FOXD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FOXD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FOXD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146&#... 目的探讨FOXD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β-caten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FOXD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FOXD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146±0.036,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379±0.107,上调3.35倍(P=0.001)。FOXD3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FOXD3高表达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比低表达组差(P=0.046)。Spears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中FOXD3表达与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r=0.280,P=0.023)。结论FOXD3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预后密切相关,FOXD3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FOXD3可能是判断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FOXD3 Β-CATENIN 预后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基因状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晶 吴标 +2 位作者 蒋侃 黄诚 林贤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评价EGFR突变状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化疗近期疗效、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的影响。方法: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依照入选标准,入组67例初治晚期NSCLC EGFR野生型患者及51例初治晚期NSCLC EGFR敏感突变型患者,分别观察客观... 目的:评价EGFR突变状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化疗近期疗效、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的影响。方法:同期非随机对照研究,依照入选标准,入组67例初治晚期NSCLC EGFR野生型患者及51例初治晚期NSCLC EGFR敏感突变型患者,分别观察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结果:EGFR野生型与EGFR敏感突变型的晚期NSCLC一线化疗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16.4%和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2%和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S分别为3个月与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仍然是EGFR敏感突变型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在DCR及PFS方面,明显优于EGFR野生型晚期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