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不同产地红茶代谢产物比较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林洁鑫 王鹏杰 +5 位作者 金珊 叶乃兴 黄建锋 颜廷宇 郑德勇 杨江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19,共11页
为探究红茶代谢产物的产地差异,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定方法,对福建省福安市和尤溪县产红茶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安红茶以"醇和"的滋味特征为主,... 为探究红茶代谢产物的产地差异,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定方法,对福建省福安市和尤溪县产红茶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安红茶以"醇和"的滋味特征为主,尤溪红茶以"甘醇"的滋味特征为主。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两地的红茶中鉴定出黄酮、酚酸类、脂质、有机酸、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等共937种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以显著区分不同产地红茶,并鉴定出410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尤溪红茶中有291种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高于福安红茶,其中紫云英苷、表儿茶素(EC)、L-谷氨酰胺、L-天冬氨酸、L-赖氨酸、L-色氨酸、L-谷氨酸、绿原酸、苯乙胺和牡荆素-2’’-O-鼠李糖苷等差异代谢产物对于两地红茶的不同滋味品质形成可能具有重要贡献。代谢通路分析发现,两地红茶的氨基酸和黄酮类物质代谢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可能是形成两地红茶滋味品质差异的原因。研究为茶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滋味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不同产地金观音红茶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洁鑫 颜廷宇 +6 位作者 邵淑贤 王鹏杰 叶乃兴 金珊 吴芹瑶 郑德勇 杨江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62-168,共7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红茶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定方法,对福建省福安市、尤溪县产红茶中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2个产地的红茶中鉴定出共936种代谢物,通过主... 为探究不同产地红茶代谢产物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定方法,对福建省福安市、尤溪县产红茶中的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2个产地的红茶中鉴定出共936种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发现不同产地的红茶存在显著差异,并筛选出马来酸、对香豆酸、L-天冬酰胺、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和杨梅素-3-O-葡萄糖苷等9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尤溪红茶中有50种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高于福安红茶,其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黄酮类和酚酸类等代谢物对于2个产地红茶的不同滋味品质形成可能具有重要贡献。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苯丙氨酸代谢通路和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在代谢途径中发挥主要作用,苯丙酮酸、2-羟基苯乙酸、2-苯乙胺、N-乙酰-L-苯丙氨酸、2-苯乙醇、圣草酚、表儿茶素、杨梅素、没食子儿茶素、二氢槲皮素和绿原酸等可以作为鉴别不同产地红茶的参考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红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滋味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茶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林洁鑫 黄建锋 +3 位作者 颜廷宇 朱建新 郑德勇 杨江帆 《茶叶通讯》 2021年第3期405-408,414,共5页
“三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死亡病因的“头号杀手”。有研究发现茉莉花茶有着显著的保健功效,且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活性。本文综述了茉莉花茶降血糖和降血脂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茉... “三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死亡病因的“头号杀手”。有研究发现茉莉花茶有着显著的保健功效,且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活性。本文综述了茉莉花茶降血糖和降血脂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茉莉花茶保健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降血糖 降血脂 保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教务信息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磊 陈羽云 林洁鑫 《软件导刊》 2017年第9期111-113,共3页
基于移动社交平台微信和国内领先的云平台新浪云(SAE),开发大学生用户覆盖率很高的教务信息查询系统,以微信公众号为系统入口,以HTML5开发适应移动端的响应式页面,以PHP+MYSQL为服务端开发框架,以新浪SAE为部署平台。系统具有随时随地... 基于移动社交平台微信和国内领先的云平台新浪云(SAE),开发大学生用户覆盖率很高的教务信息查询系统,以微信公众号为系统入口,以HTML5开发适应移动端的响应式页面,以PHP+MYSQL为服务端开发框架,以新浪SAE为部署平台。系统具有随时随地使用、前端轻量级、后端灵活、用户体验良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教务系统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和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应用于高香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颜廷宇 林洁鑫 +7 位作者 朱建新 叶乃兴 金珊 黄建锋 王鹏杰 吴芹瑶 郑德勇 杨江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52-261,共10页
为探究高香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差异,采用电子鼻和GC-MS技术研究了高香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品质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高香红茶以花香为主,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呈现甜香。GC-MS在两种红茶中检测出7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氧化芳樟醇... 为探究高香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差异,采用电子鼻和GC-MS技术研究了高香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品质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高香红茶以花香为主,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呈现甜香。GC-MS在两种红茶中检测出7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氧化芳樟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正戊醇、2-环丙基乙醇、香芹醇、β-环柠檬醛、2-乙基呋喃、对薄荷-1,3,8-三烯和1,4-戊二烯等是区分不同风味红茶的重要香气成分。传统工夫红茶的电子鼻检测响应值总和明显高于高香红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可选出S6、S10电极信号用于鉴别不同风味红茶,并预测1,4-戊二烯是鉴别不同风味红茶的重要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明确了高香红茶的香气组成特征及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特征的区分,为不同风味红茶的进一步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电子鼻 化学计量学 高香红茶 香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体外抗红色毛癣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福建 吴仲 +5 位作者 林玲 刘芷君 朱建新 颜廷宇 林洁鑫 杨江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170-174,共5页
为了研究茶皂素是否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真菌生长以及抑制程度,采用牛津杯法,通过抑菌圈大小判断茶皂素是否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色毛癣菌对茶皂素敏感程度为高度敏感,后通过立体显微镜进一步验证茶皂素能破坏菌丝结构,导致... 为了研究茶皂素是否能抑制红色毛癣菌真菌生长以及抑制程度,采用牛津杯法,通过抑菌圈大小判断茶皂素是否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结果表明红色毛癣菌对茶皂素敏感程度为高度敏感,后通过立体显微镜进一步验证茶皂素能破坏菌丝结构,导致菌丝断裂、自溶,茶皂素存在抑制红色毛癣菌作用。然后采用体外抑菌方法研究茶皂素抑制红色毛癣菌机制,茶皂素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与菌丝径向生长抑制率成正比,100、50和25 mg/mL茶皂素溶液浓度径向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6.10%、76.90%和57.60%。茶皂素溶液浓度与孢子萌发率成反比,茶皂素溶液浓度为25、50和100 mg/mL时,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7.82%、31.43%、1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体外抑菌 红色毛癣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花资源综合利用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建新 程福建 +4 位作者 林全女 余奇东 颜廷宇 林洁鑫 杨江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7-9,共3页
我国是茶叶种植大国,茶树花资源丰富,近年来研究得出茶树花在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美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活性,如今茶树花已经成功运用到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未来茶树花将会是茶... 我国是茶叶种植大国,茶树花资源丰富,近年来研究得出茶树花在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美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活性,如今茶树花已经成功运用到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未来茶树花将会是茶行业发展的一大契机。综述了茶树花资源利用及保健功效,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树花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资源利用 保健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实践与发展分析
8
作者 黄建锋 苏峰 +1 位作者 林洁鑫 杨江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3期011-01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茶”理论以来,中国茶产业如沐浴春风,福建茶产业有众多优势,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实践上都有很好的亮点与特色,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福建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简称“三茶”)的实践亮点以及不足,提出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茶”理论以来,中国茶产业如沐浴春风,福建茶产业有众多优势,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实践上都有很好的亮点与特色,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福建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简称“三茶”)的实践亮点以及不足,提出新时代如何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方面做好福建茶叶发展的建议。以期助推福建茶叶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参考,率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茶产业发展与公用品牌建设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颜廷宇 黄建锋 +2 位作者 朱建新 林洁鑫 杨江帆 《茶业通报》 2020年第4期164-167,共4页
随着茶产业发展,茶叶公用品牌逐渐增多,茶叶公用品牌价值也不断增加。尤溪茶叶是福建省重点产茶区,有着深厚的产茶历史和文化底蕴。应通过明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将绿茶与红茶的生产进行合理化安排,积极与大茶企合作,建立福州茉莉花... 随着茶产业发展,茶叶公用品牌逐渐增多,茶叶公用品牌价值也不断增加。尤溪茶叶是福建省重点产茶区,有着深厚的产茶历史和文化底蕴。应通过明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将绿茶与红茶的生产进行合理化安排,积极与大茶企合作,建立福州茉莉花茶的原料基地和建设打造茶叶创客小镇或者街道等方式,建立公用品牌也是如今尤溪茶叶发展的主要营销模式。可以通过扶持各个茶企品牌,强化茶企品牌意识;以规范行业标准,管控茶叶源头质量,来保障茶叶品质,优化尤溪茶叶公用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溪 福建 茶叶 产业 公用品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